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774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docx

马克思哲学原理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创造性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7、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C)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世界统一于精神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 D)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是否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10、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11、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C)

A、为了政治权力而进行的B、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

C、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的D、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C)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D)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C)

A、客观性B、矛盾性C、实践性D、社会性

15、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

1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这样的基础(B)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

1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C)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C)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19、“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 BD)

A、世界是物质,还是精神的B、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E、思维与存在有统一性,还是没有统一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ADE)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宇宙大爆炸论D、细胞学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CD)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E、使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CDE)

A、物是感觉的集合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理在事先D、心外无物E、吾心便是宇宙

6、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BD)

A、世界是物质,还是精神的B、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C)

A、唯物史观的发现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C、剩余价值的发现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创立E、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8、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影响较大的是(DE)

A、康德B、费希特C、谢林D、黑格尔E、费尔巴哈

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BC)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西斯蒙第E、布阿吉尔贝尔

10、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AB)

A、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B、英国的欧文C、法国的摩莱里

D、英国的托玛斯·莫尔E、意大利的托玛斯·康帕内拉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单项选择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

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B)

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二、多项选择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DE)。

A.人脑B.人的灵感C.“理念”D.客观世界E.实践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题所揭示的是(BD)。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B.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意识就是物质D.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E.意识是物质的根源

3.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BD)。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是科学的

C.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会产生出比人类思维更高级的思维

D.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4.辩证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的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ABE)。

A.对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解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B.在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C.人的意识能创造规律D.意识的能动性不受客观规律制约

E.意识不仅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5.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BCE)。

A.不可无根据地胡思乱想B.审时度势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B)。

A.物质决定意识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制约

C.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D.规律最终不能被人认识

E.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7.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BCD)。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C.检验真理的尺度

D.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E.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8.“拔苗助长”说明了哲学道理是(ABDE)。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规律是不能改变和消灭的E.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9.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CDE)。

A.劳动使人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B.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C.劳动使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D.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意识内容不断丰富

E.劳动的需要推动着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的意识以及人的意识的发展

10.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CE)。

A.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E.意识的作用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4.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完全代替人脑。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单选题

1、辩证联系的基本含义是指(C)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

C、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把事物或现象看成是相互联系,还是彼此孤立的,这是(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根本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3、否认联系的客观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的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联系观点上的(B)

A、形而上学错误B、唯心主义错误C、庸俗唯物主义错误

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C)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

5、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点上坚持(B)

A、唯心论B、唯物论C、辩证法

6、“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这是(B)观点

A、形而上学片面的B、唯物辩证法全面的C、绝对主义的

7、系统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是(C)

A、结构性B、层次性C、整体性

8、“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B)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B)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是(C)

A、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是否承认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1、新旧事物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A)

A、是否符号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是否强大和完善C、形式是否新奇

二、多选题

1、唯物辩证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因此,系统论等横断科学的出现(AC)

A、证实了辩证法B、代替了辩证法C、丰富了辩证法

2、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C)

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先有事物的联系,后有事物的运动

C、运动体现联系,离开了运动不能理解联系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C)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C、永恒发展的观点

4、发展是(ABC)

A、前进性的运动B、上升性运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辩证联系的特征是(AB)

A、客观性和普遍性B、多样性和条件性C、时空性

第四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

一、单选题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B )

 A、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D、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D)

 A、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

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结合

4、我们国家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因互相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是(D)

A、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B、既坚持四项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

C、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体制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在马克思普遍原理的指导下,走自己的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

A、形而上学的方法B、相对主义的方法

C、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

9、公孙龙"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A、对立统一规律 B、扬弃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曲折前进

11、质和事物的不可分割性是指(C)

A、质和属性是直接同一的B、属性是通过质表现出来的

C、质要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12、同质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B)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

13、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即数量界限)是(B)

A、事物的量B、事物的度C、事物的关节点

14、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变化

1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

A、源泉和动力B、形式或状态C、方向和道路

16、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C)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哲学基础是(C)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反映的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统一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反映的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18、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的环节是指(A)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19、相对于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有(C)

A、复杂性B、发展过程的性质C、发展的整体和总括的性质

20、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21、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C)

A、矛盾所固有的斗争性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2、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C)

A、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

2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4、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

2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B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2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33、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34、“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3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D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3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D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39、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0、“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41、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B)

A.辩证法的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42、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选题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B       )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D、特殊性 E、客观性

2、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含义是矛盾双方(   BC     )

 A、相互排斥  B、相互依存C、相互渗透 

D、相互转化 E、相互对立

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E)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云密则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4、割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在联系会导致(DE)

A、相对论B、经验论C、唯理论D、一点论E、均衡论

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理论根据是(  CD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E、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

6、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范畴的度是指(ABC)

A、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的关节点B、质和量的统一

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7、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AB)

A、矛盾双方力量各有消长,而未达到互易其位的程度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相对稳定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易其位

8、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AB)

A、客观的(即事物本身固有的)B、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C、多样的

9、事物的质同质的属性的区别在于(AB)

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

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变的

10、形而上学割裂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两种极端观点是(BC)

A、激变论B、直线论C、庸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