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994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竞赛试卷

高一语文学科(试卷)

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蓝发卡

周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

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

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

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

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

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

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

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

”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

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

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

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

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

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

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

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

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

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

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

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

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

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

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

谭小薇绝望了。

但她没有怪他。

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

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

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

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

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

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

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

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

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

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

忙就不用过来了。

”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

“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

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

”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

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

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

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

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

你的蓝发卡很美。

(摘编自《解放军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B.丈夫许开元支藏戌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还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C.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D.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为这封信,她不再觉得惆怅了。

5.“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6-8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

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

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

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

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

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

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

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

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

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

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

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

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

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

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8.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5分)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古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3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安在?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

细枝末节

B.乃令张良留谢谢:

辞谢,告辞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

第二次拜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

责备,监督责罚

10.下列各句与“沛公安在?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王来何操?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D.吾属今为之虏矣

1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相去四十里 ②沛公已去

B.①沛公不胜杯杓 ②不胜枚举

C.①沛公安在 ②国安则无忧民

D.①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②弃甲曳兵而走

12.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

1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课外古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16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1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①段对项羽逃亡路线叙述得十分清楚:

淮水—阴陵—大泽—东城。

项羽军事力量的变化也交代得十分清楚:

八百余人—百余人—二十八骑。

由此看出,楚军的节节惨败。

B.选文第①段中,项羽的一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表现了他的极端自负。

C.选文第②段对项羽快战的三次突围描写得十分精彩:

斩将——叱退——复斩两将,突现了项羽威武善战的英雄形象。

D.选文①②只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项羽的人物形象,如:

他在三次快战后,谓其骑曰:

“何如?

”则再次体现了他自负的特点。

16.翻译句子(6分)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分)

(2)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

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

通“彤”。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

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

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

“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5分)

1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分)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2分)

(3)复为慷慨羽声,,。

(2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多年来,他心系社区的百姓,迈着坚定的步伐,将全部身心都放在工作中,处心积虑,家里有事他却很少顾得上,舍小家为大家。

②革命先烈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③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堪卒读。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

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

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如果画家“胸有成竹”,笔墨与造型就可以一挥而就,但在一些结构复杂、制作深入的创作中,往往需要做诸多的局部调整,还要照顾整体上的安排。

⑥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立体化作战的望远镜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在天文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还能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

B.通过游戏乞求吉祥是七夕节的主要活动,这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反映了古代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心声;而如今,七夕节已演变为情人节。

C.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宜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于他是否最适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感到的快乐和幸福。

D.近期,特大降雨覆盖我国南北多地,城区“看海”现象多发。

如何提高城市防涝能力从而避免城市不再被淹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2.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端使用人数将大幅上升,会成为新互联网用户的主力,①,在带宽速度和硬件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