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40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docx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案例及说课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

核桃庄中心学校大庄小学赵辅国

说课内容:

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说教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出示了一个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再出示一个棱长为10厘米。

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

由此发现: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最后通过例2和例3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②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说教法和学法

现在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计算、概括出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教给学生发现、探索新知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

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1×1=1(立方分米)

师:

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课件出示: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计算:

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师:

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

板书: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师:

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学生计算:

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书: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师: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师生交流总结: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思考:

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板书: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这三者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不同的,即长度十、面积百、体积千,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6、体积单位的互化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

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让学生相互说说后,教师指出:

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

①出示教学例1

6立方米、0.25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数,方法是:

6×1000=6000(立方分米)

6立方米=6000立方分米

0.25×1000=250(立方分米)

0.25立方米=250立方分米

②出示教学例2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让学生试一试!

教师提示:

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

因为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想:

因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师:

请对比例2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小结: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

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尝试做了几道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③教学例3

课件出示:

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

50×30×40。

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教师提示:

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单位:

厘米)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两种方法:

(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立方米作单位。

  

(2)先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算出体积,就是立方米作单位了。

50厘米=0.5米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方法一:

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

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组织学生先自主读题,并进行仔细审题,交流题目的意思,交流解决的方法。

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这两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验证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发展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4平方米=()平方分米

4立方米=()立方分米

3.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5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6立方分米=()升

8.6立方分米=()毫升

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合多少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

通过单位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这些单位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能体现本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例3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米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例4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

50×30×40。

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50厘米=0.5米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方法一:

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

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

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①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②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①6米=( )分米=( )厘米5平方米=(  )平方分米

算法:

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②700厘米=( )分米=( )米

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算法: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

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1×1=1(立方分米)

师:

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课件出示: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计算:

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师:

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

板书: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师:

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学生计算:

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书: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师:

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师生交流总结: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思考:

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板书: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6、体积单位的互化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

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让学生相互说说后,教师指出:

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

①出示教学例1

6立方米、0.25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数,方法是:

6×1000=6000(立方分米)

6立方米=6000立方分米

0.25×1000=250(立方分米)

0.25立方米=250立方分米

②出示教学例2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让学生试一试!

教师提示:

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

因为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想:

因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师:

请对比例2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小结: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③教学例3

课件出示:

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

50×30×40。

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教师提示:

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单位:

厘米)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两种方法:

(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立方米作单位。

  

(2)先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算出体积,就是立方米作单位了。

50厘米=0.5米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方法一:

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

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4平方米=()平方分米

4立方米=()立方分米

3.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5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6立方分米=()升

8.6立方分米=()毫升

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合多少立方分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

在教学时,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

在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无法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我只能让学生看课件演示来进行对比计算。

因为1分米=10厘米,由此发现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样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学生因为有以前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所以很快就能归纳出具体的方法。

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三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异同点。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但也发现少数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是混淆;还发现容积单位(升、毫升)与体积单位间的换算不熟练,还有的就是对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没有弄清楚,特别是后进学生很容易出错,课后要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和掌握上难度并不大,多数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基本能在当堂掌握,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