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074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文学理论教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程.docx

《文学理论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理论教程.docx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程》教案

教案

第一编导论

[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以及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当代文学理论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形态教学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大基石;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课时)

基本概念文艺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的统称,也叫做文学学。

它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经历了一个从混沌到逐渐明晰的划分历程。

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与文艺学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

1、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同:

两者都是以最基本的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要分析阐述具体作家作品的诸多方面,作出公正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异:

两者的方法不同。

批评基本上是静态的,针对个别作品,或以某个作品作家某个创作倾向为研究对象。

文学史却要着眼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考察来龙去脉,发展流变,历史的继承与沿革。

2、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

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的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因此它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不同。

它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个别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思潮,或者说并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文学现象,而是要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普遍的艺术规律。

比如文学批评规律,作品构成规律,文学发展的规律,阅读鉴赏的规律等。

他们之间的联系:

文学理论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观点原理和方法。

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文学理论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方法。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个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方面构成的。

世界↗↙↖↘读者作家↖↘↗↙作品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变过程和反馈过程。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理论所规定的四个方面的任务

1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单社会生活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作品,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2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3文学作品作为本文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本文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接受论。

4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其他活动有不同之处,而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相关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任务:

文学本质论、文学构成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有一定的价值趋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的多样化。

可以采用多种视角进行研究,故文学理论的形态也是多元化的。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本章思考题】1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课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从历史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

具有下列三个基石

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充分实现,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自由创造。

2、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3、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从经济角度,把依存性具体落实到生产操作和生产消费之上)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

其次,必须以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来指导。

二、中国特色强调中国本土特色

三、当代性

【本章思考题】

1、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编文学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重点理解文学活动区别其它人类活动的特殊性质,从而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教学难点:

区别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了解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片面性;如何理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课时)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按照第一章的观点,文学活动应该包括四个部分:

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一、世界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二、作者三、作品。

如作品的形式。

四、读者。

接受美学特别强调读者的重要作用。

五、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

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文学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它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交换关系

(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生活活动特性使得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文学与经济基础具有间接的联系。

故属于“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1)巫术仪式发生说。

(2)宗教发生说。

(3)游戏发生说。

“过剩精力”的发泄。

(4)劳动说。

(这是根本原因的解释)原因:

劳动提供了文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提供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制约了早期文学活动的形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随着经济而发展,但并不完全同步。

【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学说有更大的合理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课时)

第一节文学概念辨析

一、关于文学的几种概念

1、广义文学: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2、狭义文学:

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一速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二、文学作为文化。

作为审美。

作为惯例的各种表现。

通过文学多层面的分析,我们得出文学最为合理的概念:

文学: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三节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是一般的意识形态,也是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节主要介绍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学是一般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话语: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话语。

三、文学与社会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

四、文学与反映。

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第四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总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自然和社会)形成的一种无功利、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指其是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虽然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但它仍具有社会功利性。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形象:

审美形象理性:

蕴涵理性因素。

可以引导人们进入理性境界。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第四节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话语蕴藉蕴藉:

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含义

(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蕴藉性质。

(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二、文学的定义文学: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

话语话语蕴藉文学

2、什么是话语蕴藉?

请结合有关作品加以说明。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课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工人阶级和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二、雅与俗: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三、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珍品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

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

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米民族新文学。

【本章思考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问题。

第三编文学创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能从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高度,理解和掌握文学创造的性质特征、过程和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文学创造过程;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是艺术生产;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内涵的理解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3课时)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1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依存。

2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

(1)两者并非绝对同步。

(2)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它观念性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2以符号为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3它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艺术生产

2、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3、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4课时)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生产活动。

其过程可以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有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二、艺术发现。

寻找到一个突破口。

其特点是: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结,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3)艺术发现要有机缘。

(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是将透过自己独特的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创造物。

三、创作动机获取一种动力。

有远景、近景、主导非主导几种。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的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心理机制如下

(一)回忆与沉思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用的回忆方式有

(1)直接回收法。

即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上钩。

(2)挨次扫描法。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

(二)想象与联想。

想象的三种形式

(1)再现想象。

这种想象是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再现。

(2)比拟想象。

这种想象是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3)虚构想象。

这种想象是凭空将此物想象为彼物,将无物想象为有物。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

它具有三条规律

(1)接近联想。

它是由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2)类似联想。

它是将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3)对比联想。

它是将两种以上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三)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它具有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的特点。

知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在艺术思维中直觉具有两个作用

(1)作家对某事物或现象的直观式把握,由此出发,可能构建一部作品。

(2)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

(四)理智与情感。

理智是作家有意识地理性的认知和思维。

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和规范力量。

(五)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的方式。

(一)综合。

综合与拼凑不同。

它具有定向性、选择性、新颖鲜明的整体性。

(二)突出和简化。

突出有两种方式

(1)浓涂重抹

(2)淡化背景。

(三)变形和陌生化。

变形有如下几种方法

(1)扩大法和缩小法

(2)粘合法(3)漫画法。

(4)夸张法(5)幻事法陌生化:

对熟悉的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来表现。

变形和陌生化都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艺术效应,区别:

如果说变形重在“改变”事物常形来创造的话,陌生化则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描写出来,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首次见到挂钟时的描写,就使用了陌生化手法。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

(2)注意词语提炼与技巧的运动

(3)即兴与推敲很有学问。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艺术构思灵感陌生化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3课时)

第一节艺术真实和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它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二、艺术概括。

主要方法

(1)在广泛占有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概括。

(2)以一个生活原型为主,同时融入其他生活素材。

第二节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一、情感把握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涵者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比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

钱钟书的《围城》等。

情感把握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

(1)诚挚性,比如鲁迅作品对中国国民的深切关注。

(2)高尚性。

二、形式创造。

注意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关系。

原则

(1)从内容出发选择和创造形式。

比如《边城》由于主人公是一位简单的女子,所以作品的叙事形式简单恬淡。

(2)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

比如《简爱》的叙述方式,用第一人成的形式表现主人公的成长。

(3)重视形式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艺术真实艺术概括艺术形式

2、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

它与科学真实和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第四编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编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其中包括作品的样式及特征,作品的形式及构成层次,作品的风格,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的特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学难点:

理解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4课时)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二是采用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二、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三、象征型文学它是一种侧重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具有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征。

四、几种文学类型的比较:

联系与区别。

(1)现实型文学侧重于再现客观现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而象征型文学侧重寄寓某种审美意蕴。

这种意蕴或侧重主观,或侧重客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的抽象性。

(2)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

再现是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

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概念。

(3)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多义和含蓄的。

(4)现实型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象征型文学则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诗歌1、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1)跳跃性

(2)凝练性(3)节奏、韵律性比如戴望舒的《雨巷》

二、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刻画,贾府的兴衰变化,以及对贾府的环境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小说的特点。

三、剧本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

浓缩地反映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比如曹禺的《雷雨》,在一天的时间内,反映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剧本与小说的联系与区别:

相对于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和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两者有如下不同之处。

小说在反映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它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四、散文和报告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发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题材。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现实型文学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

2、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第一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形态和文学对象的理想形态(4课时)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本文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文学话语层、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话语层面。

其特点表现在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及具有阻拒性。

(二)文学形象层面。

它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真实与假定的统一。

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

包括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味层。

第二节文学典型

一、定义。

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突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

比如阿Q.

(2)文学典型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所谓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也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典型环境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貌,它是特定的这一个)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2、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如范进中举前后,众人对它的态度的变化。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

在当前以往的文学创作中,曾经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典型形象,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中,仍然需要典型,而且要与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伟大的时代。

第三节文学意境

1、意境-----抒情性文学

2、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他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其实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有文学才具有,在中国的文学、绘画等中,意境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与范畴。

3、文学意境的三个特征。

[1]情景交融。

在具体作品中,情与景交融的三种表现:

A:

景中藏情。

即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表达,风格极为含蓄。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全不见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B:

情中见景。

作家往往直抒胸臆,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如《月下独酌》,本来只有自己,李白却能对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载歌载舞,似热闹无限。

孤独寂寞与痛苦,似被冲淡了,实被加深了。

但李白仍独自忍受,不提一字故乡。

李白并非不知故乡有妻儿的牵挂,李白也并非铁石心肠不思念妻儿。

但他仍愿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尝。

可见,非至最失意之时,诗人不会抒发还乡的愿望,甚至也不愿感受故乡的温暖。

C:

情景并茂式。

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