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086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山东省邹城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市.docx

《山东省邹城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邹城市.docx

山东省邹城市

山东省邹城市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邹城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邹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编制协调委员会

主任:

田成柱

副主任:

张玉彬张华

成员:

规划局李华(副局长)

财政局李士川(副局长)

发改委卞福泉(副局长)

安监局王会春(副局长)

交通局张田云(副局长)

林业局刘宪华(副局长)

水利局徐秀峰(副局长)

《邹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编制工作组

组长:

张玉彬

副组长:

张华

成员:

张远李兴民丁兆祥马纯青赵方勇刘彩霞葛玫

丁伟强韩学山王业斌于恩东田昊周利新郝光前

 

一、总则1

二、现状与形势2

(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回顾2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4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5

(四)供需形势与保障程度1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15

(一)指导思想15

(二)基本原则15

(三)规划目标17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20

(一)基础地质调查20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21

(三)矿产资源勘查21

(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22

(五)勘查规划分区22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4

(一)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24

(二)、开采规划分区26

(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29

(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31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4

(一)总体要求34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35

(三)保护与治理分区37

(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38

(五)矿山土地复垦39

(六)采煤塌陷地治理41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

(一)建立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管理42

(二)健全规划实施机制42

(三)完善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43

(四)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44

(五)完善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45

(六)规划调整45

(七)加强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46

(八)建立完善规划评估机制46

八、附则46

附表目录

附表1邹城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邹城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邹城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邹城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邹城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邹城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邹城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附表8邹城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附表9邹城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10邹城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1邹城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12邹城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13邹城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表14邹城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图目录

附图1邹城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附图2邹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附图3邹城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附图4邹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附图5邹城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一、总则

邹城市是以矿产开发为骨干产业的矿业经济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地。

“十一五”时期是邹城市抓住机遇,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矿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矿产资源规划是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矿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有偿有序、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有关矿产资源政策、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第二轮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果要求的通知》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矿产资源规划》、《济宁市矿产资源规划》、《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和《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邹城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密切结合本市实际,编制《邹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省、济宁市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市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

《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规划》适用本市所辖行政区。

二、现状与形势

(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回顾

邹城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4月发布实施了第一轮《邹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规划的实施对促进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成效: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日趋规范,开发布局全面调整。

资源开发的“小、散、多、乱、差”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取缔了一批无证矿山,严格进行矿产开采分区管理,关停了禁采区内所有矿山,形成了市域西北部的煤炭开采基地、市域北部及南部山区的建材非金属开采基地。

——矿山规模结构初步优化。

煤炭年产量提高了102万t,对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粘土和建筑用砂等小矿山进行了关停,压减了矿山数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矿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矿山全部关闭,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较大的矿山已恢复治理。

2、存在问题

——规划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力还不够强。

上轮邹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是于2004年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的,至2005年只有1年的实施时间,规划主要指标未能全面执行。

——矿产勘查有待加强。

煤炭矿山企业保有储量与其开发规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以往查明矿产勘查程度较高,现勘查难度增大、勘查资金投入风险加大,影响了商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

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成果不明显,多年的实际投入没有取得显著的找矿成果。

——矿产开发布局与矿山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存在一个矿床甚至一个矿体由多家分割开采,造成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现象;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投入大,效益差,资源利用率低,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

――采空塌陷隐患较为严重。

随着煤矿产量的迅猛增加,土地塌陷速度加快,累计塌陷面积约53.54km2。

部分区域遭受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

――开发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对矿产资源的破坏浪费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矿产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矿业权市场尚未健全完善。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中南低山丘陵的西南边缘,地理坐标范围北纬35°9ˊ12″—35°32ˊ54″,东经116°44ˊ30″—117°28ˊ54″,总面积1613km2,属济宁市管辖。

邹城市东依沂蒙山区,和平邑、泗水相连,西临鲁西平原,与兖州、济宁、微山接壤;北枕泰岱南脉,与曲阜毗邻;南襟徐淮要冲,与滕州相连。

全市辖3个街道、13个镇、17个居委会、871个村委会,943个自然村,人口113.59万,人口密度707人/km2。

市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京沪铁路以西为平原洼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市内交通便利,京沪铁路、京沪高铁、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岚济公路、兖(州)—石(臼所)铁路横跨东西,白马河直通京杭大运河,形成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网络。

“十一五”期是邹城市历史上经济实力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2007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376.9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713元,是2000年的2.4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二、三产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5%、18.3%和18.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68:

63.13:

30.19。

7年累计实际引用外资7亿美元,2007年出口总值达到2.45亿美元,年均增长2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1元,增长14.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94元,增长12.1%。

农民人均纯收入5836元,增长13.52%。

矿业秩序实现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得到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有效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邹城市“十二五”总体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

60:

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15%,万元GDP能耗降每年降低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0元,年均分别增长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14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城市化水平60%,全市提前进入现代化,实现经济繁荣、市场体系完善、科技教育发达、民主法制健全、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新格局。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1.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07年底,全市已发现矿种共21种(不含亚矿种)186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1种。

按矿床类型分,大、中型矿床共7处,小型矿床及矿点、矿化点和矿产地179处。

能源类矿产有煤、油页岩和地热3种;境内金属矿产匮乏,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铁(包括含铁辉长岩)、铜,除铁矿外,其他均为矿点、矿化点;境内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熔剂用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页岩)、花岗岩(饰面及建筑用)、脉石英、电气石、砖瓦粘土、耐火粘土、陶土、高岭土、重晶石、建筑用石灰岩、建筑用砂等。

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1种,矿产地45处,其中煤8处、水泥用灰岩3处、脉石英7处、水泥配料用粘土6处、饰面石材3处、高岭土1处、建筑用灰岩7处、建筑用砂1处、含铁辉长岩4处。

主要矿产及矿区(床)资源储量情况见附表1、附表2。

2、矿产资源特点

①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人均资源价值量高

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累计发现各类矿产共21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1种。

目前已发现和开发利用的矿产地有214处,主要矿区(床)有45个,其中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4个,小型矿床16个,其余为矿点、矿化点。

煤为本市的优势矿产,石灰岩、花岗石、河砂等建材非金属矿产为潜在优势矿产,高岭土、油页岩为特色矿产。

矿产资源在本市境内分布较广泛,全市现辖的17个乡镇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均有矿产资源分布。

其中,矿种数量最多的城前镇有7种。

全市目前已累计查明固体矿产资源总量37.30亿t,预测远景资源量50亿t,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1757.27亿元,分别占济宁市与山东省保有储量潜在总值的24.8%和4.04%;人均占有资源潜在总值15.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3.52倍。

②煤炭资源丰富,保证程度高,资源优势突出

煤炭是邹城市最具优势的矿产,境内资源量大、质优、开采条件好,且集中分布在市境西北部的兖州煤田内。

累计已查明资源储量17.11亿t,占济宁市煤炭累计查明资源总量的16.16%,占兖州煤田煤炭资源总量的58.1%,兖州煤田已被列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2007年末全市保有储量为17.11亿t,根据煤炭储量和目前的开采量分析,邹城市的煤炭资源保证程度较高,除完全满足本市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煤炭资源需求外,并可为国家提供一定的煤炭资源保障。

③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程度较高

邹城市境内石灰岩、花岗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分布范围广,且具有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易开采等特点。

同时本市水泥原料矿产的资源配套程度较高,除水泥用灰岩外,与之配套的水泥配料用粘土及页岩和煤矸石、粉煤灰资源也较丰富。

良好的资源开发条件为本市建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矿产资源区位优势明显

煤炭集中分布于峄山断裂以西的平原区,建材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峄山断裂以东和南部的山区,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邹城地处泰沂山区与鲁西平原的结合部位,与周边地区东缺煤炭、西乏建材的资源特点形成强烈的互补性。

⑤金属矿产资源匮乏

目前在邹城市境内已发现的21种矿产资源中,金属矿产仅有金、铜和铁3种,占已发现矿种数的14.29%。

从矿床规模看,除铁矿为1小型矿床外,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未构成工业矿床规模,不具备实现大规模开采的条件。

从矿产资源价值看,全市金属矿产潜在总值仅为1.18亿元,仅占全市固体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0.07%。

3.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1)能源矿产

①煤:

煤是邹城市的主要矿产,主要集中分布于市境西北部的中心店、平阳寺、太平、北宿、唐村5镇。

全市含煤面积375km2,占全市总面积(1616.64km2)的23.20%,目前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17579.4万t,其中保有资源储量171144.16万t(其中可采储量35326.37万t、基础储量90904.57万t、资源量80239.59万t),占济宁市煤炭资源储量的16.16%。

②油页岩:

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境内兖州煤田的南屯、鲍店及东滩井田内与煤共生,共查明资源储量6159.3万t。

是济宁市唯一探明油页岩资源储量的县级行政区。

③地热:

市境内仅在城前镇雨山发现低温热水型地热矿点1处,是济宁市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出露的地热矿产地。

(2)金属矿产

邹城市境内金属矿产相对较贫乏,目前已发现的金属矿产仅有铁具有开采规模。

铁矿是我市唯一的黑色金属矿产,本市境内铁矿资源分为磁铁矿和含铁辉长岩两种。

①磁铁矿:

仅在市境南部的看庄镇土山洼村发现小型矿1处,属晚期岩浆熔离型磁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为60万t,其中储量为12.9万t,矿石TFe品位一般低于30%。

②含铁辉长岩:

市境内已调查发现矿点15处,推测资源储量为134万t,保有储量48万t。

境内矿点主要分布于市境东部酸性岩地区的香城、城前、田黄、张庄、峄山、看庄等镇境内,一般含全铁7-15%,可在山区基本农田改造中对磁性铁回收综合利用。

(3)非金属矿产

邹城市境内非金属矿产类型多、储量大,尤其是花岗石、水泥用灰岩和高岭土,是本市除煤炭以外的优势矿产。

①水泥用灰岩:

本市水泥灰岩要分布在峄山断裂以东和南部的山区,探明资源储量为96648.4万t,可采储量24244.1万t,资源优势突出。

②饰面用花岗岩:

全市现已探明储量的饰面花岗岩矿产地3处,探明资源储量为1407.3万m3,预测资源量在1亿m3以上。

主要品种有“邹城红”、“邹城青”、“邹城绿”、“邹城山楂红”、“邹城芝麻花”等十余种,其中,“邹城红”、“邹城绿”为国内稀有工艺品种。

③高岭土:

本市已发现高岭土矿产地1处,探明资源储量3155.5万t,预测资源量为10亿t。

4、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开发与保护现状

――地质调查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境内已完成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1:

20万区域重力测量;1:

20万重砂测量;1:

20万化探测量;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束镇幅、城前幅等幅;1:

5万邹城环境地质调查,峄山旅游地质调查;1:

25万济宁幅、商丘幅环境地质调查涵盖本市。

――矿产勘查现状

截止2007年底,本市共发现矿产2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12种,其中煤、石灰岩、花岗岩矿勘查程度高,其它矿产的勘查程度较低。

煤炭达到勘探程度的矿区12个,石灰岩达到勘探或详查的矿区4个,普查程度1个,花岗岩饰材矿达到详查程度的有3个,普查程度5个,达到勘探程度的矿产还有水泥用粘土矿2处,脉石英1处,达到普查程度的铁矿1处,油页岩1处,其余矿产如重晶石、金、铜等仅为矿点检查级别。

――探矿权设置情况

截止2007年底,邹城市行政辖区内已设探矿权13个,跨市域登记面积为294.02km2,其中邹城市域内186.99km2。

其中:

金矿1个,面积42.01km2;铁矿3个,面积31.71km2;电气石矿3个,面积60.57km2(邹城部分为59.88km2);溶剂用灰岩矿2个,面积7.36km2;水泥用灰岩矿3个,面积11.03km2(邹城部分为10.82km2);地下水1个,面积136.84km2(邹城部分为35.21km2)。

探矿权设置情况见附表5。

――开发利用现状

至2007年底,全市共设置采矿权59个,其中停产1处,占全济宁市采矿权总数的14.1%。

在产矿山按矿种分,其中煤炭8个,水泥用灰岩3个,建筑石料39个,饰面用花岗岩3个,铁矿1个,含铁辉长岩4个;按矿山规模分,其中大型3个,中型4个,小型51个。

2007年邹城市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煤、铁、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建筑用灰岩、含铁灰长岩共6种,其中以煤、建材非金属、为主。

共有各类矿山企业58个,矿山企业规模以小型居多,大型矿山3个占4.41%,中型矿山4个占6.89%,小型矿山51个占87.93%。

矿山企业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国有矿山企业11个占18.96%,集体和个体矿山47个占81.03%。

矿产品的工业产值以国有企业为主,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99.7%

2007年全市实现年产矿石量2294.24万t,从业人数为42328人。

初级矿产品现价总值90.27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0.01%和61.73%,采掘业增加值127.3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3%。

矿业产值较高的矿种为煤、建筑石灰岩、水泥用页岩、铁、饰面花岗岩。

2007年原煤产量2065.96万t,产值899384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99.68%。

水泥用页岩8.1万t,产值302.66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0.03%。

建筑石料用灰岩127.18万t,产值611.57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0.06%。

铁(含铁辉长岩)55万t,产值1395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的0.15%。

从业人数为42328人。

矿产开发存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煤矿超设计能力采煤现象严重,大大缩短矿山服务年限。

建材矿山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实力不强,全市9家水泥企业中,仅1家年产量在10万t以上。

绝大多数仍是小立窑企业,产品档次低、耗能大、污染严重。

花岗石饰材矿产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全市建材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不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07%,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

――矿山环境保护现状

截止2007年底,邹城市矿业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累计达53.54km2,涉及村庄93个,5个镇,深层塌陷面积11.08km2,中层塌陷面积11.03km2,浅层塌陷面积31.43km2,毁坏耕地面积46.81km2,各类矿山废渣、尾矿现存总量为468.83万m3,占地35.69hm2,各类矿山矿坑水及选矿废水年产出总量为442.28万t,年处理量为442.28万t,排放达标率100%。

2007年废石排放量为313万t,废石处理量为309万t。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建立省级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1处,划定了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个济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采煤塌陷面积已治理复垦面积22.20km2,治理率为41.81%;矿山固体废料综合利用量535万t,综合利用率99.26%;粉煤灰134万t,利用率达到100%。

此外,邹城市分布有大量的露天矿山,长期的露天开采,留下或正在形成许多采矿坑、挖掘面和滚石带,易造成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质灾害,对采矿安全构成威胁,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形态,恶化了自然生态地质环境。

(四)供需形势与保障程度

1、主要矿产供需形势

①煤炭资源:

煤炭是邹城市的优势矿产,煤炭工业则是本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我市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市境西北部的峄山断裂以西、王炉断裂以北的区域内,区内现有鲍店、东滩、南屯、北宿、唐村、横河、里彦、落陵、太平共9个煤矿。

已查明煤炭资源总量为17.11亿t,2007年实际生产原煤为2066万t,年末保有储量为35326.37万t。

2008-2010年累计动用储量7850万t,预测2008—2020年将动用储量32350万t。

从邹城市的煤炭资源总储量和各煤矿的实际开采量分析,期内本市的煤炭资源保证程度较高,除了能完全满足本市自需外,其余绝大部分可供外销出口。

②水泥原料矿产:

邹城市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及页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配套性好。

——水泥用灰岩:

已查明的水泥灰岩矿产地4处,查明资源储量96648.4万t,保有储量24244.1万t,远景储量10亿t。

2007年全市消耗量约330万t,规划期内总需求量为4820万t,2020年后备储量需求量为1797万t,保有储量与矿山规划期开采和后备储量需求之差为17627.1万t,能够保证规划期内水泥生产所需。

——水泥配料用粘土(页岩):

已查明水泥配料粘土矿产地3处,查明资源储量为92428.8万t,保有储量为30243.1万t。

2007年实际开采量为66万t,2010年产量为70万t,预测2015年资源需求量为77万t,规划期内总需求量为575万t,2020年后备储量需求量为359万t,保有储量与矿山规划期开采和后备储量需求量之差为29309万t,能够保证规划期内水泥生产所需。

③其他建材矿产资源:

邹城市内的建材矿产除水泥原料用矿产以外,主要为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等。

——花岗岩:

已查明矿产地3处,查明资源储量3799.93万t,预测资源量在12亿t以上。

2007年产量为3万t,2010年产量5万t,2008-2010年期间累计产量为15万t,2011—2015年为20t,2016-2020年为20万t,2008-2020年累计需求量为55万t,2020年后需求量为76万t,保有储量与矿山规划期开采和后备储量需求之差为206万t。

从已查明的花岗岩资源储量看,本市的饰面用花岗石资源保证程度很高,且尚有大量花岗石产地未评价。

——建筑石料用灰岩:

本市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大束镇、郭里镇、石墙镇和看庄镇,预测资源量约10亿t。

2007年全市实际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约127.18万t,2010年开采量达到210万t,预测2008-2010年期间累计开采量为500万t,2011-2015年为1080万t,2016-2020年为1130万t,规划期间全市开采总量为1580万t。

从预测储量及需求量看,本市的建筑用灰岩资源保证程度很高。

——建筑用砂:

本市建筑用砂资源较丰富,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主要是以开采利用河砂为主,大量的山(岭)砂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规划期内资源保证程度较高,但仅靠河砂资源保证程度则不高。

2、保障程度

保障程度较高,能满足需求的矿产主要有煤、饰面花岗岩石材、水泥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查明资源储量较丰富,矿石质量好,为我市优势矿产;在已查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金属矿产仅有铁(包括含铁辉长岩)、金、铜3种,且均为小型和矿点、矿化点,规模小,品位低,储量少,基本无资源保证。

除此之外,其他金属矿产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及磷、钾等农资化工类矿产资源尚未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