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502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学生公寓楼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XX学院XX分院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设单位:

XX学院XX分院

3、项目负责人:

XX学院XX分院院长

4、建设规模:

建设学生公寓楼1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5、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853万元

6、项目建设地点:

XX学院XX分院院内

二、编制依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山西省建设厅《关于同意筹建XXXX高等专科学校XX分校的批复》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设计标准

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6、其它相关文件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

三、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1、“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2、建设资金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或偿还过去的工程款。

3、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消防和抗震等方面的规定、标准和规范。

4、高效、节约、便于施工、讲求质量、控制投资。

5、坚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

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

四、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社会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XX市概况及XX学院XX分院概况

1、XX市概况

XX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之东,东依太行,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水,与吕梁市隔河相望;西南靠韩信岭,与临汾市为界;南面以太岳山为屏;北与太原市为邻。

全市辖一市、一区、九县及XX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市东西宽约165公里,南北长约243公里,国土面积16404平方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太行、太岳山脉,西部为太原盆地的汾河冲击平原。

境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63.95%,丘陵占20.46%,平原占15.59。

XX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的,主要有汾河、潇河、清漳河、浊漳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豆类和各种蔬菜等。

XX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人口308万人。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

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位于山西中部的XX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

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万,是XX市委、政府所在地,是XX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距省城太原仅25公里,太原机场14公里。

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于此,太旧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

2、XX学院XX分院概况

XX学院XX分院是2004年2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在原XX学院太谷XX分院和XX学院太行XX分院基础上合并组成的一所面向基础教育的新型普通高等XX专科学校。

XX学院太谷XX分院其前身是山西省立太谷XX学校。

1949年4月,由XX第三中学和太谷县立中学合并后成立。

学校位于太谷县城内。

创立初期,除现址外,还占有孔祥熙宅院和无边寺白塔院,以办初师班为主,兼办高级短期班等。

附属小学设在安禅寺院内。

1952年8月,学校除招三年制初师和短师班外,又招收后师(即中师)班,由初等XX开始向中等XX过渡。

10月,寿(阳)榆(次)太(谷)祁(县)联师并入太谷XX。

1954年9月,平(遥)介(休)灵(石)联师又并入,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太谷XX学校”。

1958年,学校兴办了教具厂、铁工厂、木制厂等16个厂(场)。

1959年,学校只办中师班,初等XX向中等XX的过渡结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招生中断。

1967年校办教具厂被山西省教学仪器供应站接管。

1970年附属小学下放归太谷县管辖。

1971年7月,学校恢复招生。

1973年12月,恢复太谷XX附属小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并加快了发展。

1981年10月学校白塔院被太谷县接管。

1988年,国家教委派人来校考察评估后,授予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荣誉。

并奖励10万元。

90年代初,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教委的高度评价,把太谷XX确定为山西省中师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1999年12月,学校与太谷县签订协议,以孔祥熙宅院置换了太谷县原人大院。

太谷县将孔祥熙宅院进行了开发。

2002年,学校开始招收“3+2”学制的大专生,设置有小教文科、理科、英语、计算机、音乐等专业,学校进入由中师向小教大专的过渡时期。

为顺利完成过渡,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创新教育,培养人师,服务小学,为教育事业奠基”的办学宗旨,确定了把学校建成“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确定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办学目标和顺利完成过渡的突破口。

2002年9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出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诚信校园”、“科学校园”和“数字校园”的“五个校园”创建活动。

创办了“白塔讲坛”,创刊了《小学教育通讯》,学生社团蓬勃兴起。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塑像于2003年元月落成,中陶会会长方明老先生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

2004年4月,与北师大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北京XX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基地”。

5月,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学校更名为“XXXX高等学校太谷分校”。

  XX学院XX分院座落于三晋腹地、晋商故里——XX市,位于太旧、大运、太长高速公路和石太、同蒲、太焦铁路交汇点,紧靠省城太原。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诚信、敬业、睿智、创新的晋商精神赋予学院厚重的学术养分,旺盛的人才需求、发达的基础教育、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

  XX学院XX分院现占地面积300亩,另有规划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

学院整体为“教学实验区——公共资源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艺术教育区”的基本布局模式。

拥有图书馆、教学实验楼、音乐艺术楼、美术教学楼、体育馆、培训中心、多媒体电子教室、电脑演播厅、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设施。

现有教学仪器设备1099万元,图书馆藏书18万册,各类期刊杂志265种,电子图书8万种。

学院建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联网计算机620台,为远程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XX学院XX分院批准设置专业23个,其中:

高中起点三年制XX类专科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11个专业;初中起点五年制XX类专科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现代信息技术方向、英语方向、音乐方向、美术方向等6个专业和幼儿XX教育中专专业;初中起点三年制非XX类中专计算机及应用、美术设计、文秘、播音与节目主持、旅游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二、项目提出背景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教育工作,逐步加大了对教育工作的投入,使教育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两基”)的历史性任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

我国已进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21世纪初叶,党和国家为完成加快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三大新任务,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规模与速度健康发展、质量与效益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了我国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历史任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最好体现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都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量,亦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并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考虑,该基本国策为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功不可没。

2、XX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XX市教育事业总体思路是:

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山西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县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现阶段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杰出人才缺乏,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为XX市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同时也要求XX学院XX分院必须改善自身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XX市的教育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最终实现XX市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历史性跨越,为XX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XX学院XX分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XX学院XX分院迁址榆次办学是XX市委、市政府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打造XX魅力城市、最具活力经济带和城市群。

XX学院XX分院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先后被中陶会评为“XX教育改革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全省教改先进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XX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

XX学院XX分院原设计规模为6000学生,于2007年全部迁址榆次办学后,招生规模扩大,目前在校生已达6800多人,已远远超过设计规模,2008年新生入学后,有1000千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无法解决。

学生公寓容量明显不足,因此,XX学院XX分院新建学生公寓楼项目的实施将使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办学设施更加完善。

项目的建设适应了XX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实施是完全必要的。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满足社会对提高教育综合水平的需要

随着XX市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的变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构成了对教育庞大的社会需求。

人民群众在逐步实现小康生活的过程中,对学校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校园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组织管理有保证

本项目的建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XX学院XX分院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负责项目总体协调和计划安排、项目资金的落实,以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安排和工程验收等的全面管理。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规模

建设学生公寓楼1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二、场地概况

XX学院XX分院位于XX市北部新城,目前图书楼后尚有一空地,建设场地基本条件较好,符合建设要求。

三、自然条件

1、水文地质

地表水:

场地地表水属黄河域汾河水系,场地所在榆次区主要有潇河和涧河。

地下水:

榆次是山西台地的一部分,大部分为二迭纪砂岩,黄土台地属第四纪松散岩层。

该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山前洪积层潜水次之,其余还有冲沟洪积层潜水。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潇河。

本区大部分地区下面埋藏潜水,各层地下水随地面的倾斜向西南方向流动,水力坡度为3.5‰,水位海拔较高为785—805米,埋藏深度0.9—1.5米,全区地表水经流量5194.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4600万立方米。

本项目在取得详细地质勘察资料后,在地基处理和施工建设期重点设计地下水处理方案,以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

2、气象条件

榆次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

受西北气流和东南气流的影响,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现今榆次区冬季干燥,夏季风多,雨量偏向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9.3摄氏度,具体情况如下: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3.7℃

夏季通风市外计算温度27.6℃

绝对最高温度39.4℃

绝对最低温度-25.5℃

全年主导风向N

平均年降雨量466.6mm

日最大降雨量183.5mm

夏季主导风向C19N8NW8

冬季主导风向C24N8NW9

全年无霜期199天

最大积雪深度160mm

冻土深度77cm

基本雪压200N/M2

基本风压300N/M2

平均风速2.5M/S

全年日照时间2576h

3、地形、地貌

XX市属黄土高原区,地形东高西低。

依据海拔分3种类型:

中低土石山区,分布于区境东南部、北部,属太行山余脉,主要山峰50座,最高峰张枪凹圪塔海拔1813.8m;台塬沟壑区,属土丘陵地;平原区,分布在区境西部、西南部的城市周围。

4、地质与地震

榆次处于太行山脉与XX盆地的接触地带,是山西台地的一部分,境内出露的地层按时代远近依次为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

前寒武纪古老地层为本区的稳定基层,其地层大部分是二迭纪砂岩。

黄土台地及平原区均属第四纪松散深切,形成多级侵蚀阶地,冲沟发育,黄土台地被冲沟切割的支离破碎,冲沟仍在下切发育。

新生界第四系(Q)在市境分布面积广,出露地层全,岩相变化大,项目所在地为:

全新统(Q4)。

主要为近代河流的冲积物,多构成现代河流的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堆积物和大小不等的洪积积扇。

岩性主要为亚砂土,亚粘土夹各种粒度的砂层及卵砾层。

项目所在地为亚砂土,夹中厚层中细砂,愈近边山粗粒相的成分愈多,愈远离山区的细粒成分愈多厚度10~30m。

本地区地震裂度为8度。

5、土壤、植被

榆次地带性土壤以褐土类型为主。

在全市范围内海拔790~1800m的广大区域均匀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淡褐土。

榆次隐域性土壤都在汾河的一级阶地和潇河的阶地地形部位上,海拔760~800m之间,其土壤类型为半水成型的潴育性土壤,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草甸盐土诸土壤类型。

项目所在地土属主类为草甸土,亚类为盐化浅色草甸土。

土属为耕种苏打SO2-2盐化浅色草甸土,土种为:

粘质重度苏打SO2-2盐化浅色草甸土。

 

第四章实施规划及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

 XX学院XX分院现占地面积300亩,另有规划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

学院整体为“教学实验区——公共资源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艺术教育区”的基本布局模式。

学院按原批准规划建了五层学生公寓楼六幢,每幢的建筑面积6330平方米,其计37990平方米,每幛楼设计21.6楼平方米宿舍132个,共计792个可容纳近6000学生入住。

目前在校生已达6800多人,已远远超过设计规模,2008年新生入学后,有1000千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无法解决。

学院急需建设8000平方米公寓楼1幢,已满足学生入宿问题。

二、建设方案理念

1、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

2、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强调改善功能分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教学区的规划,体现教学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基础设施,营造具有文化气息,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

3、注重绿色、节能理念,采用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和建材,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省能源和资源,树立环保节能典范,打造节能型建筑。

三、建设原则和标准

1、建筑物在造型、选材、立面设计等方面既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又与周围环境要求相融合。

2、建筑物的构造及功能设计应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确保合理、经济的建设规模以及现代、实用的建筑标准。

3、建筑物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用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和建材,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省能源和资源,树立环保节能典范。

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节水的设计要求,优先使用科技含量高、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与材料。

在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比的控制,建筑平面的简洁,适应性,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材料及污染材料的利用,并从建筑节能,环保及建筑的可继续发展方面做相关的考虑。

5、建筑物应充分考虑各类教学人员,包括残疾人和有行动障碍人员的需求,建立适宜的人文环境。

6、建筑与周围景观相呼应,室外空间设计注重与环境、绿化的结合,绿地功能既烘托主体建筑,塑造优美的景观,同时又要发挥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建设方案

1、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⑴《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J50068-2001)

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⑷《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⑸《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二)荷载取值

⑴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抗震重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

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

⑵抗风设计标准:

基本风压W0=0.4KN/m2

⑶雪荷载:

基本雪压S0=0.3KN/m2

⑷框架梁柱抗震等级:

二级

⑸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⑹防火等级:

二级

⑺建筑结构可靠度采用的设计基准期T取50年

(三)地基处理

拟采用3:

7灰土垫层处理,具体方案待场地详细勘探后进一步确定。

回填土采用2:

8灰土分层夯实。

(四)基础设计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本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砌体采用MU10普通黏土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五)结构设计

本工程采用砖混结构体系,黏土砖墙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承重,增设构造柱、圈梁。

2、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⑵《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版)]

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二)设计范围

⑴室内给水系统

⑵室内排水(包括污水、废水、雨水)系统

(三)给排水系统设计

⑴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系统接入校区供水系统。

庭院内生活供水管道采用环状布置供各建筑物用水。

室内给水:

新增建筑室内给水系统采用枝状管网,管材采用PPR管。

⑵排水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采用UPVC管,干管直径不小于100,与大便器连接的排水管直径不小于100,与洗水盆及小便器连接的排水管直径不少于50。

3、消防设计

(一)编制依据及采用标准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程》(GBJ550057-94)

⑷《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二)消防等级

本项目建筑消防耐火等级按二级考虑。

(三)消防平面布置及防火疏散措施

⑴建筑四周留有一定宽度,为消防车实施消防补救作业提供条件。

⑵学生宿舍楼布置双向楼梯总宽度为3M,室门距疏散出口的直接距离不超过20M,位于两个安全疏散出口直径距离小于25M,且室内最远点距离室门的距离不大于14M。

⑶走道内设置应急照明,并设诱导疏散方向指示。

4、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⑵《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二)空气计算参数

⑴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温度-12℃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1m/s

冬季通风计算温度-3℃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7.6℃

⑵室内设计湿度25℃

(三)采暖设计方案

⑴采暖热源

由学校原供热锅炉提供,可以满足本项目建成后的冬季采暖需求。

⑵采暖系统

本建筑采用热水采暖,热媒采用85-60℃低温热水。

室内采暖管道大于DN32采用焊接,小于DN32采用螺纹连接,采暖干管不应小于DN65。

⑶采暖系统形式

采用上行下给单管同程式系统。

5、通风设计方案

为了改善学生生活环境,同时考虑节能要求,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在无法进行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无法达到通风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机械通风,通过排风机、排风管道、排风口将室内污浊空气排至室外。

6、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⑴《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⑶《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⑷《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二)设计内容

包括电力供配电系统、照明、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等。

(三)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电源由院内配电室采用放射式引出。

楼内配电均为三相四线380V/220V,配电采用TN—S系统。

电力用电设备配电,末端设多电源切换箱,导线均采用阻燃型。

本工程功率因数补偿为无功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