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瓷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625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瓷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华瓷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瓷釉.docx

《中华瓷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瓷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瓷釉.docx

中华瓷釉

中华瓷釉五彩

五彩简介:

彩瓷品种之一。

“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

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

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

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

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

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明天启,高2.3cm,口径18.2×11.7cm,底径14.8×8cm。

  盘呈海棠式,敞口,浅腹,圈足。

口沿施酱釉。

内底画红彩海棠式开光,开光内以五彩描绘江中泛舟图,江面上一位船夫正在划桨,船上坐有二人正在交谈,岸边衬以松树、山石。

外底署青花花押款。

  此盘造型别致,釉面洁白,器足圆润,画面主要以红彩为主,绿彩点缀其间,整体色彩淡雅,笔意粗率奔放,虽寥寥数笔,人物姿态却极为生动。

据考证,此种海棠式盘系当时为适应日本市场需求而专门烧造的外销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局部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

  瓶洗口,长颈,垂腹,圈足。

颈两侧贴饰狮耳。

通体以褐色或赤褐色勾勒轮廓,用釉下青花及红、黄、绿、茄紫、孔雀绿诸彩装饰,全器共绘八层纹饰。

瓶腹镂雕9只凤凰飞翔于祥云之间,构成了器物的主题纹样。

瓶口镂空如意云头纹,颈部环绘五彩蕉叶纹,并镂雕若干飞舞的蝴蝶。

颈部两侧堆雕的狮耳上有青花篆书“寿”字。

颈下饰朵花和八宝纹。

无款识。

  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

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的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

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

  这件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

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五彩云鹤纹罐

五彩云鹤纹罐底款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cm,口径13.2cm,足径11cm。

  罐直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

其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颈部绘如意头纹6组,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近足处绘变形蕉叶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

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五彩鱼藻纹盖罐

五彩鱼藻纹盖罐纹饰

五彩鱼藻纹盖罐底部

  五彩鱼藻纹盖罐,明嘉靖,通高33.2cm,口径19.5cm,足径24.1cm。

  罐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圈足。

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

肩部绘变形莲瓣纹。

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极其醒目,莲荷、水草、浮萍为陪衬。

近底处绘蕉叶纹。

盖面绘璎珞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纽,盖沿饰鱼藻纹。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罐是明嘉靖官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形体高大规整,胎体厚重,色彩艳丽,构图疏密有致。

所绘鲤鱼鳞鳍清晰,与周围的莲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显得生动逼真。

五彩灵芝桃树纹盘

五彩灵芝桃树纹盘盘心

五彩灵芝桃树纹盘底部

  五彩灵芝桃树纹盘,明嘉靖,高2.8cm,口径14.5cm,足径9.3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内外青花五彩装饰。

内底青花双圈内画一棵桃树,树干盘绕成“寿”字,树上结满寿桃,树下长有灵芝。

外壁绘三株桃树,间以灵芝,树上硕果累累,树干均盘绕成“寿”字。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盘施彩浓重艳丽,纹饰布局新奇雅致,寓意吉祥长寿。

  明嘉靖的五彩瓷器上常见用所绘树干盘绕成“福”、“寿”、“康”、“宁”等字作为装饰,可谓特色,此类题材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有密切关系。

五彩天马纹盖罐

五彩天马纹盖罐底部

  五彩天马纹盖罐,明嘉靖,通高18.0cm,口径8.5cm,足径8.7cm。

  罐直口,短颈,圆腹,圈足。

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

通体釉上五彩装饰。

腹部绘4匹天马在云海间跃奔。

颈部绘蕉叶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胎坚釉润,构图严谨,突出使用红、绿二彩,并以黄、黑、紫彩作局部的点缀,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明嘉靖五彩器造型既有秀气的盘、碗、杯、瓶等,也有胎厚体大的罐,还有新创的器形方斗杯、方盖罐等。

通常画面多用红、绿二彩,黄彩、黑彩等有时仅作为一种点缀,遂使红艳绿翠的装饰色彩热烈生动。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明万历,高1.9cm,口径10.6cm,足径6.6cm。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

内外青花五彩装饰。

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立于树下坡地上,周围描绘蟾蜍、蝎、蛇等。

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

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

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

  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图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名“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俗称五毒)等毒虫纷纷出动,疠疫常常发生,致使五月又有“恶月”之称,五月五日又有“恶日”之称。

因此,人们想方法设法在此时辟瘟祛邪,以求安康。

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于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蒜头等,都是有此用意。

因为菖蒲的叶子像剑,被称作“蒲剑”、“水剑”,因此,人们认为将其插在门上可以斩千邪。

艾草有异味,是可以用来治病的药草,人们认为将其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花红似火的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可以避祸。

大蒜头像锤子,气味辛烈,具有祛病消炎的功用。

  张天师名陵,又名道陵,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并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

传说中的张天师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并,辟瘟消灾,。

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

  尊撇口,短颈,丰肩,腹垂直下削,胫部至底外撇,平底无釉。

通体白釉,外壁五彩装饰。

颈部绘青花、绿彩枝叶,配红彩牡丹。

肩部绘青花锦纹一周。

器身以绿彩绘枝干,间杂青花为叶,红、黄、绿、紫色牡丹遍布器身,茎蔓缠绕,花叶连绵,繁而不乱,色彩丰富艳丽。

  顺治五彩器基本保留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绘制粗犷的纹饰。

此尊胎体厚重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闪青,所绘牡丹有“双犄牡丹”之称。

色彩红、绿、紫色相互映衬,鲜艳明亮,青花浓厚而呈黑蓝色,具有顺治时期五彩器的典型特征。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清顺治,高20.7cm,口径5.1cm,底径5.9cm。

  瓶撇口,束径,筒形腹,平底略内凹。

口沿涂酱色釉。

内外施白釉,外底涩胎无釉。

外壁五彩装饰,以纯釉上五彩描绘洞石和折枝花卉,图案呈散点式布局,均以褐彩勾线,折枝花卉均以红彩描绘花心和花茎,以绿彩描绘花瓣,洞石则施以蛋黄、草绿、淡紫等彩。

肩部空白处题红彩篆体“百花斋”竖行款。

“百花斋”是清代顺治瓷器上特有的堂名款。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清顺治,高38.7cm,口径18cm,底径12.3cm。

  觚(gū音孤)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jìng音敬)部外撇,平底。

通体白釉闪青,口沿施酱釉。

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

画面分三层,上部绘月影洞石花卉,牡丹、玉兰等众多花卉簇拥在洞石周围,竞相开放,五彩斑斓。

腰部绘两组饱满的石榴纹。

胫部绘垂枝海棠。

外底涩胎。

无款识。

  顺治五彩瓷器造型基本保留了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描绘粗犷的纹饰。

此觚胎体致密,釉面光亮,釉色白中闪青,构图疏朗,以釉下青花来描绘洞石,青花色泽蓝中闪灰。

花卉则以釉上黄、绿、红等彩描绘,各色彩料均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五彩蝴蝶纹瓶

五彩蝴蝶纹瓶另面

  五彩蝴蝶纹瓶,高44cm,口径12cm,足径13cm。

  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通体白釉五彩装饰。

颈中部绘如意头纹、锦地朵花、圆点纹各一周,颈、肩相接处绘锦地如意纹一周,肩下至足部绘飞舞的彩蝶,间以蜻蜓,外底青花双圈内绘灵芝。

画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彩蝶三五成群、或聚或散的景致,极尽写生之妙。

  康熙五彩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享有极高的声誉,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硬”之品评,与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迥然不同。

由于五彩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彩料浓艳深厚,透澈莹亮,彩烧温度较粉彩略高,画面给人以艳丽、坚硬的感觉,因而又有“硬彩”之称。

康熙以后,随着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产,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五彩又被称作“古彩”。

清末寂园叟《陶雅》曰:

“康窑彩画,往往官窑不如客货,亦一奇也。

官窑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奇所长。

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

”“客货”即民窑烧造的器物。

  康熙五彩瓷器造型丰富多样,特别是大件的凤尾尊、棒槌瓶、梅瓶、玉壶春瓶、观音尊、油槌瓶等,均以古朴、凝重、挺劲见长。

其装饰题材极为丰赡,且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此瓶满绘蝴蝶,“蝶”与“耋”谐音,“耋”意为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以“百蝶”寓长寿之意。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以斑斓的色彩、细腻的画风描绘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

每只蝴蝶的姿态和敷彩均不相同,有的采用青花加彩使图案具有立体效果,有的在绿色蝶翅上点缀黑彩鱼子纹,还有的在蝶翅的红色斑纹上施以熠熠生辉的金彩。

青花与釉上红、黄、蓝、褐、黑、紫、绿等诸彩相结合,整个画面五色缤纷,光彩夺目。

  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为上品,此件蝴蝶纹瓶从施彩到绘画都颇具代表性。

五彩耕织图瓶舂碓图面

五彩耕织图瓶分箔图面

五彩耕织图瓶舂碓题诗面

  五彩耕织图瓶,高46.5cm,口径12.3cm,足径13.2cm。

  瓶洗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捣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

瓶身彩绘4组纹饰。

口部以绿彩墨线勾画回纹一周。

颈部绘通景山水人物纹。

肩部绘梅花锦纹及4个开光,开光内绘琴棋书画。

瓶身以五彩绘养蚕、碓米2组主题纹饰,每组绘6人于室外劳作,并题“舂碓”、“分箔”及五言诗2首。

  舂碓图题诗为:

  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

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

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

  分箔图题诗则描写了织布养蚕的劳动过程:

  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从。

众多旋分箔,早晚磓满屋。

  郊原过新雨,桑拓添农绿。

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

  图纹空间补以松柳及六月星辰等纹饰。

足内青花双圈,无款识。

  康熙瓷器中反映农耕题材的纹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农业的重视。

此瓶纹样即出自康熙时所绘的耕织图中的两个片断,其情景描绘得真实生动,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写实风格的艺术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