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798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合集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P8-9

《开会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20以内数减法计算中“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的学习,即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这类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学习过程。

在本单元“加与减

(一)”中,此课正好是在前几节课认识“从总数中去掉部分”的减法计算后的另一种用减法解决的数量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使用各种直观感受的方法,将学生从已经掌握的“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这种减法,过渡到今天学习的“比较两个数的多少”也用减法计算的认识上来,同时也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突破方法是通过直观的方法,画一画、摆一摆、比一比等帮助学生形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交流下,达到知识的探究发现,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二、说学情:

(2)班学生48人。

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开学初前几节课,学生对“从总体中去掉部分”的减法已基本掌握,不过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发现问题中的信息出发,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及讨论探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

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法我采用情景引导、问题引导和活动评价。

学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引导转化学习。

同时也尝试四人小组的形式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安排的是一

(2)班的班干部们要开会了,出示完情景图后,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如有11位同学要开会,现在只有7把椅子。

(板书课题:

开会啦)

接着出示问题:

“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发现有11个人,才7把椅子,不够坐。

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学过的知识内容,如数量大小的比较:

11>7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接着,我继续提出问题:

“还缺几把椅子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提供部分学具供学生使用,如小棒,图形等。

待学生讨论完毕后,请学生代表进行回答或上台演示,说一说小组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案,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会用摆小棒或者图形,也可能会列式计算。

只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说得合理,都给与肯定和表扬鼓励。

在用图形表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这个内容是在上一学期中有学习过的,这样既回顾了已学过的知识,也为列式计算打下基础。

在讲列式计算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各个数量表示的是什么,接着我会提问:

这种想法是计算“从一个总体中减去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的方法吗?

继而再让学生讨论,通过比较和图形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列式是计算“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的减法算式,从而突破重点。

如果学生还是不够很好的理解,那我会安排一个让学生现场体验的环节。

请11位同学来示范,先全部起立,然后拿7把椅子请其中的的7位同学坐下,看剩下还有几位同学是没有椅子的。

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从总数中去掉部分”的数量关系,接着提问:

那我们只要再添上几把椅子就够呢?

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会先产生“7+?

=11”的概念,这时引导学生,我们现在要算的是“其中的一部分”,那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得数?

(用减法)这样学生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也能更加清楚的理解这几个量之间的联系,对比后发现这个减法计算是“两个数量的多少比较”的结果,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在观察数量时,我还会像前几节课一样,提问学生,11-7这个减法算式是一个怎样的减法算式?

让学生对比被减数和减数后,能正确的说出这是一个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在发现和掌握以上新授知识后,我马上安排两道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同时在第2小题让学生提一个数学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即在小组内交流,也在班级内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紧接着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赛,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要求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算出得数,算完后还要和同小组的同学交流结果,看那个小组又快又对。

第5小题还让个别学生说一说,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丰富学生的认识,也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从这个学期起,我还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下课前说一说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这节课你的收获,目的也为提高课堂的学生专注度,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总结能力。

如果时间还有,我还设计了一道拓展的题目,《知识能力训练》上的“蜗牛爬井”的问题。

这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今天所学“比较两个数多少”这类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效果预测:

对于本班的学生,在效果预测方面我当然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由于学生对减法意义已经初步形成,同时对于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计算的方法有个别学生还停留在掰手指算等速度较慢的现象,另外从智力开发及能力发展方面,我的教学设计也从务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学生的发现与理解,逐步形成本节课数学计算的逻辑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养成。

同时在设计上,务求做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容易吸收消化的语言和方法去学习新知,达到学习的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还是挺成功的,时间把握和重难点解决方面,都在我的控制和设想范围内。

学生表达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上,通过之后的练习课,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达到要求正确的完成练习。

不足之处我觉得还是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上的设计和引导,因为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内容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于部分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来说,课堂会显得单调乏味,所以我想以后还是需要更加多的思考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来开展教学。

《美丽的田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田园》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

(二)第13页—14页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二)能力目标:

1.综合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2.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二、说教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

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

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如①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1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②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1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

③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1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

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④一共有16只小鸟,天上有11只,树上有几只小鸟?

⑤一共有16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几只小鸟?

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旧知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复习旧知,然后通过音频资料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看一看?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田园里都有什么,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

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教师小结,教会学生按顺序来观察图片,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三)练一练

1.完成书上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地要求。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何况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而在教学中我把小动物做成了卡片,插入游戏、声音等环节,使课堂富有童趣,上课效果也会好一点。

 

一、 说教材: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加减一)的第一课时。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出现文字应用题的形式,教材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算法。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能通过交流,探索、思考和讨论,敢于提出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节课属于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教学利用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体验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运用。

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算,并力求用分析算理的方式将解决问题与运算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应注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主要是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正是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时机。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能力。

因此,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电脑出示购物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先自己看图再互相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用这些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

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

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

 

 师:

(出示主题图)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

(分析: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求什么?

2、求还剩多少枝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为什么用减法?

你是怎么想的?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请学生在纸上列算式)

(学生经过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培养,已经具备了根据数学问题列出式子的能力。

因此学生根据问题,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请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15-9=

(分析:

1,“15,9”分别表示什么?

4、你是怎么来计算的(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寻找计算方法。

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15-9的理解也存在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掌握知识。

5、小组合作探究。

师:

你是怎样想的?

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合作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前会对他们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分工)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口算(学生会借助手指进行计算)、摆小棒、计数器、画图等等(体现算法多样化)。

重点展示摆小棒,(一年级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东西对问题加以理解和解决)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有目的地请不同算法的小组代表上台摆小棒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1)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

10-9=1,1+5=6;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

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15-5=10,10-4=6;

(4)想9+6=15,反过来15-9=6。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巩固算法

师:

我们学会了15-9=?

,18-9=?

你会做吗?

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结果。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

你能说出减数是9的题目吗?

例如:

11-9、12-9、13-9、14-9……你会计算这些题目吗?

我们用手势表示这些得数好不好?

(四)数学故事

 师:

松树爷爷结了17个松果。

有一天,小松鼠来拜访松树爷爷。

小松鼠走后松树爷爷只剩下了9个松果。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让学生观察图画,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总结评价。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看一看

(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内容是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形成初步感受。

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方向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

(课件出示小红的照片)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

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原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

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

这是它的什么面?

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

请站起来。

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

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

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小小养殖场》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小养殖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小养殖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同时能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对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两个数量对比的知识“谁比谁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新的拓展教学。

在这部分内容中,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来学习新知,由“谁比谁多(少)”自然过渡到“谁比谁多(少)得多”等问题的学习上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体会和描述数的相对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对客观事物不仅能够进行定量刻画,还能够进行定性描述。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理解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大小比较,同时也掌握了两个数量的基本比较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谁比谁多(少)得多,谁比谁多(少)一些和“差不多”等词语对数量之间关系的准确描述。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认知特征,综合数学新课程总目标的几个具体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区分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之间的区别。

(3)、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4)、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些概念的含义,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它们在程度上的区别。

5、教学准备:

展台、课件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依据课标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我主要采用:

谈话教学法,在导课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激趣谈话,学导式讨论法,在理解“多得多或少得多”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讲解练习法。

同时我在新授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乐于倾听、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体现一学生发展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又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总结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此环节,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首先进行激趣谈话,引入情景主题图,后板书课题,并让学生去寻找有关的数字信息,同时教师板书下来,并利用以前学过的旧知对数量进行大小比较或对相对关系进行一个语言描述。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突破教学难点,此环节我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首先通过以学生复习的“鸭92只比鹅22只多”来引起学生对具体数字的观察,让学生通过数一数,一个一个、二个二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来体验22与92相差很多,进行引导学生试着去补充“鸭比鹅多得多”这句话,只要学生深刻理解了“鸭比鹅多得多”的意思,相反学生就会利用以前学过和知识把这句话进行一个倒说,即“鹅比鸭少得多”这可话也就非常容易说出来了。

其次再教学“鸡100只,鸭92只”进行数量的对比时,尝试让学生也去数一数,然后让学生知道它们之间差得并不多,所以不能用“鸡比鸭多或少得多”来进行描述。

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它们的关系,估计有部分学生会找到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鸡比鸭多一些”或“鸭比鸡少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