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936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农业

考向一农业区位选择

【一讲高考】

【例1】(2016•新课标Ⅱ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例2】(2016•海南卷)图1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5.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6.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3】(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D.草原生产量减低

【例4】(2015•北京卷)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12分)

【例5】(2014·上海卷)(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二讲典例】

【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

读我国云南省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下列各题。

17.该地区亩均产量最高的是()

A.冬作马铃薯B.小春马铃薯

C.大春马铃薯D.秋作马铃薯

18.云南省各季节均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B种植经验丰富

C.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D.种植面积广

【趁热打铁】(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近年来,青海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夏季,大量反季节蔬菜由青海运往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为拓宽菜农的收入途径,该地也正尝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A.蔬菜品质差B.蔬菜价格高

C.缺少喜凉蔬菜D.蔬菜种植少

4.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热量不足B.光照差

C.降水少D.多大风

【例2】(【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

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9.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3~4月B.7~8月

C.9~10月D.12月~次年1月

10.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趁热打铁】(【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四校联考)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南方“鱼米之乡”的餐桌上,东北米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过去我国粮食生产是“南粮北调”,现在变成了“北粮南运”,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的变化B.南方粮食主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C.北方粮食的品质更好D.北方粮食的价格更低

5.我国“北粮南运”主要是通过铁路和铁水联运两条通道将东北的粮食运往南方,而在吉林省东部珲春通过“借港(俄罗斯或朝鲜)出海”是新开辟的第三条运输通道。

第三条运输通道首先通过的是()

A.渤海B.黄海

C.日本海D.鄂霍次克海

6.上题中提到的第三条运输通道与其他两条通道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

A.距离近B.运费低

C.速度快D.运量大

考向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讲高考】

【例1】(2016•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30分)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12分)

【例2】(2015•新课标II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例3】(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

【例4】(2014·新课标II卷)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

【例5】(2014·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二讲典例】

【例1】(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该地的典型农业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所示区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丙地沿岸流经的洋流为寒流

C.乙地受季风影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4.图中阴影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趁热打铁】(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吻合的是()

A.aB.bC.cD.d

21.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多使用小型机械,以适应耕地少、地块小的特点

B.主要农作物有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热带产品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投入的劳动力较大

D.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

22.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体现在()

①水源较为充足②半干旱气候③地势平坦开阔④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⑤土壤肥沃、深厚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例2】(2015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C.乳畜业D.园艺业

【趁热打铁】(2015届广东深圳市高三上第一次五校联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

(2)图示四个地点中,按纬度排序从高纬到低纬依次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①②④③

(3)若只考虑图示因素影响,图中四个地点最可能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农业

答案

考向一农业区位选择

【一讲高考】

【例1】1.B2.C

【例2】4.A5.D6.A

【例3】6.C7.B8.A9.B

【例4】【答案】

(2)甲地: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例5】12.A13.C

【二讲典例】

【例1】17.C18.A

【趁热打铁】3.C4.A

【例2】9.D10.B

【趁热打铁】4.B5.C6.B

考向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讲高考】

【例1】【答案】

(1)青稞(小麦)、水稻。

相同点:

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

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

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例2】1.D2.D3.A

【例3】1.D2.C

【例4】10.A11.D

【例5】9.B10.D11.D

【二讲典例】

【例1】3.B4.D

【趁热打铁】20.C21.D22.B

【例2】

(1)C

(2)A(3)B

【趁热打铁】

(1)D

(2)A(3)C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农业

解析

考向一农业区位选择

【一讲高考】

【例1】

2.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

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

本组题考查“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

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

无论第一小题还是第二小题,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地解题方法。

【例2】

5.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

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

故选D.

6.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故选A.

考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名师点睛】该题以俄罗斯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和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

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纬度高,热量不足;第5题,根据图例信息,该地区石油、天燃气等能源充足,能源供应充足是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第6题,根据“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可以推出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例3】【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树、蔬菜布局在城市附近,该处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区位优势是临近市场。

7.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以饲养绵羊和种植小麦为主,图中②地区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属于混合农业,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

考点:

本组题目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该组题目以区域农业分布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这一主干知识,内容涵盖农业区位优势、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区域农业分布图所展示的信息,将考查重点放在区位问题的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分析能力等方面,并要求学生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对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推测判断。

【例4】

【名师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

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例5】【解析】

试题分析:

12.从图示分析,土地的转化率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负值表明面积减小,该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面积都减少,而林地面积有明显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而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较少。

故选A.

13.前期林地面积增加较少,其环境效应不明显,而后期林地面积有显著增加,其环境效应明显,所以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故选C.

考点:

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环境作用

【二讲典例】

【例1】

【考点定位】作物产量与生长周期的关系,农业生产条件,市场优势形成原因。

【趁热打铁】

【解析】

试题分析:

3.夏季,东部地区蔬菜种类多,且种植规模大,蔬菜价格较低,品质优良,A、B错。

夏季,青海省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喜凉蔬菜的种植,东部地区高温,热量丰富,适合多种喜热蔬菜的种植,但缺少喜凉蔬菜,所以青海喜凉蔬菜大量运往东部,C对,D错。

4.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青海省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热量不足是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自然条件,A对。

冬季多晴朗天气,光照强烈,B错。

反季节蔬菜主要是温室生产,降水少、多大风对反季节蔬菜种植影响不大,C、D错。

【考点定位】青海生产反季节蔬菜的条件,市场在东部的原因。

【例2】

【考点定位】农业的区位生产条件。

【趁热打铁】

6.调粮主要依赖铁路直达或是铁水、陆水联运。

所谓联运就是通过铁路或公路运到鲅鱼圈或营口港,然后再装船运到上海。

第三条通道主要是通过海运,海运与铁路和陆水或铁水联运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运费低。

选C项。

【考点定位】我国的粮食生产,区域发展的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

【名师点睛】中国的粮食问题解决措施:

1.提高粮食单产。

2.开发后备耕地资源。

3.依靠科技进步。

4.集中力量建设大规模粮食生产基地,保证商品粮供应。

5.利用非粮食食物资源。

6.节约粮食潜力很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考向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讲高考】

【例1】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看,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来分析。

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印度河平原,两地均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甲地和丁地的光照都较为充足。

而从甲地与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丰富;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

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

考点: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河流名称及分布、山脉分布、道路分布及气候统计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展开;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要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规律;河流含沙量要从水量大小、流域面积和水土流失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

【例2】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选D.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墉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答案选A.

考点: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

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小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注意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例3】

考点: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

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例4】

考点:

气候、农业生产。

【例5】

10.仔细读图,甲地位于沿海,是港口(看图例),材料中有“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说明港口运输繁忙,经济繁荣。

相比其他因素,港口对甲地形成城市影响更大。

故选D.

11.该城市位于沿海,并不适中;题中没有信息反映该城市资源丰富,而且该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该国与该城市气候相同的地方很多;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该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经济繁荣应该是其成为首都的优势条件。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农业、城市区位。

【二讲典例】

【例1】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睛】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判断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了解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分布区位条件。

根据区域气候等特征,分析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趁热打铁】

【解析】

试题分析:

20.图中a地是春小麦分布区,b地是玉米,c地是冬小麦,d地是亚热带作物区。

秋分种麦种的是冬小麦,故选C.

21.美国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地块大;生产的特点是地区专业化、大规模机械化、机械化程度高,A错。

美国热带地区范围较小,大部分是温带地区,以温带作物为主,B错。

美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需要劳动力较少,C错。

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