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02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课时练(含答案)

5草船借箭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ùjì(  )小亮的才干,sīzì()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jūnlìngzhuàng()。

但小亮shénjīmiàosuàn(),先他请来了cáo(   )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jì) 幔(mànwàn)子都督(dūdōu)水寨(zhàizài)

丞(chéngcéng)相 呐喊(nèinà)调(tiáodiào)度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

都( ) 虑( ) 沙( )

著( ) 虎( ) 炒( )

四、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作者是()。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答案】

一、妒忌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曹

二、妒忌(jì) 幔(màn)子都督(dū)水寨(zhài) 丞(chéng)相 呐喊(nà)调(diào)度

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

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

2.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准备:

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着重写了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二、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

A.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________

(1)忠厚守信;

(2)欺骗周瑜;(3)不诚实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1)胆量很大;

(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3)不拍牺牲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________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1)鲁肃诸葛亮贪酒;

(2)诸葛亮周瑜勇敢;(3)诸葛亮鲁肃自信

4.从“曹操下令说:

‘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曹操________。

(1)足智多谋谨慎多疑;

(2)勇敢机智小心谨慎;(3)神机妙算爱惜士兵

【答案】

一、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接着写了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着重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军借箭。

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二、ABC

三、1.

(1)忠厚守信。

2.

(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3.(3)诸葛亮鲁肃自信

4.

(1)足智多谋谨慎多疑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课外阅读。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横线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________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________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________

【答案】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是这种精神吗?

(3)借物喻人

(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借物喻人的文章。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梅。

③正确

故答案为:

⑴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⑵春雨一过……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是这种精神吗?

⑶借物喻人⑷A;B;⑸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⑹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借物喻人写法的把握能力。

(4)一字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和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买__咱买一把__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_______,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

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_______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_______,喜眉笑目地说:

“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信半疑——________

体谅——________

盼望——________

落伍——________

喜眉笑目——________

伴随——________

沉思——________

欣喜——________

(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ān nán

chàn dǒu

bāo f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思良久______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______买________咱买一把________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

(6)给短文分段。

(7)画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答案】

(1)将信将疑

;谅解

;希望

;落后

;眉开眼笑

;跟随

;思索

;惊喜

(2)艰难

;颤抖

;包袱

(3),

;:

;!

;!

(4)母亲没有钱给我买伞

(5)母亲很辛劳

;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

(6)第一段:

第一节。

第二段:

从“小时候”到“眼里涌出了泪水……”。

第三段:

最后一节。

(7)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半信半疑: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所以“半信半疑”的近义词是“将信将疑”。

喜眉笑目:

形容高兴得眼睛都在笑。

所以“喜眉笑目”的近义词是“眉开眼笑”。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艰、颤、袱”容易写错。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题也可从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角度分析。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她没有钱给我买伞。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母亲很辛劳。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6)考查分段的能力。

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第一段:

第一节。

第二段:

从“小时候”到“眼里涌出了泪水……”。

第三段:

最后一节。

(7)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

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此题考查分段的能力。

(7)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课外阅读

种植春天

   这是一则日本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

他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

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

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来源: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

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

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

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

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

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

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则童话后,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请给每个人写一句简短的评价。

国王:

________

少女:

________

农夫:

________

(2)仔细读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联系文题“种植春天”,想一想,从这则童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1)国王:

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

;少女:

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望的代表。

;农夫:

善待他人,得到回报。

(2)要乐于助人,善于分享,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使自己的周围被春天环绕。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国王:

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

少女:

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望的代表。

农夫:

善待他人,得到回报。

(2)通过国王与农夫对待少女的不同做法以及他们得到的不同结果,我们能够看出爱的力量,有爱就有春天。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读后感悟能力。

5.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

“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

“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

“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

“谢谢你。

母亲说:

“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

“我不会忘记你的。

”他向母亲深深地jū()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

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

“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

“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

“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

“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

“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

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

“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

“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

“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

“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气chuǎn()如牛jū()了一躬西装革履()衣袖()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慷慨——()

3.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5.文中的“我”对母亲让乞丐搬砖头这件事特别不理解,母亲却说:

“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7.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1.喘鞠lǚxiù

2.低贱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如果“搬”等于把握一个机会,让他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劳动生活,唤醒他的自尊;如果“不搬”就会失掉一个认识自己,可以克服自身残疾的机会。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这里指给予别人不同寻常的,激励人自强、自立、自尊的特别的教育帮助。

 

6.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①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②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③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④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

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⑤海婴不安地来回地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

⑥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⑦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⑧“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⑨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二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⑩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

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

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⑪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⑫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⑬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⑭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⑮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⑯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⑰“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⑱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⑲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⑳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选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哪几方面的内容?

请简要概括。

2.第⑨段用了七个“陪”字,能否将它简化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

为什么?

3.第⑰段引用保姆的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读到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你有怎样的感受?

5.鲁迅先生说过: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结合本文,谈一谈鲁迅先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①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及周建人先生一家去看电影的故事。

②写鲁迅先生特别的休息方式。

③写鲁迅先生待客和工作的情况。

2.不能简化。

连用七个“陪”字强调会客时间长、客人多,表现了鲁迅先生待客热情、耐心,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3.写出保姆怕打扰鲁迅先生的休息而小心翼翼,从侧面写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忘我。

4.示例:

我特别心疼鲁迅先生,他将自己的时间都用来陪客人和工作,自己休息的时间特别少,这句话给人一种他是累得睡着的感觉。

(言之有理即可)

5.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充分利用时间,鞠躬尽瘁。

(自己学到的部分合理即可)

 

7.

_____________

①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②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

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

南怀瑾就问:

“老师,()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能考上吗?

”“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

”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③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

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

南怀瑾纳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