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119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docx

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碳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总结、思考、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以碳族元素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总结、思考、判断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自学、练习

●教学用具

投影仪

炭块、镊子

●教学过程

[引言]第ⅠA碱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表现活泼的金属性;第ⅦA族卤素易得到电子,表现活泼的非金属性;居于它们中间的第ⅥA族元素性质如何呢?

它们及其化合物有怎样的用途?

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该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用时了解几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板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师](用镊子取一块炭展示给学生)它和硅是兄弟关系,它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炭!

请大家写出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它们结构上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后回答]

碳和硅的原子序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板书]

[师]从碳、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碳、硅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ⅣA族元素,且分属于周期表中的二、三周期。

那么,与碳、硅同主族的四、五、六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多少呢?

请大家根据各周期元素的种类数进行推断,并写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锗、锡、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板书]

[师]能否写出上述三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呢?

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识记并默写。

[学生或老师板书]

锗Ge锡Sn铅Pb

[师]由以上硅、锗、锡、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的最外层都与碳一样有4个电子,且同属第ⅣA族,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碳族元素。

[板书]第一节碳族元素

[师]以上我们所学的,就是碳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

[板书]一、碳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结构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来分析碳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二、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师]请大家根据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并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填写下表:

[投影展示]

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上表可由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完成,也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师]注意,碳族元素的氢化物的写法是碳族元素在前,氢元素在后。

答案:

[师]请大家根据上表归纳并总结出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

[板书]1.相似性

(1)最外电子层上均有4个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2)最高正价均为+4价,最高价氧化物通式为RO2,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2RO3〔或H4RO4或R(OH)4〕。

(3)气态氢化物可表示为RH4。

2.递变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明显。

[问题探究]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Pb的金属性比Sn强,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Sn的活动性比Pb强,这是否矛盾?

[生]不矛盾。

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师]确实不矛盾。

元素周期律所谓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指的是元素原子在干态时的得失电子能力;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依据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的失电子能力强弱所排列的,二者排列的依据不同,结果也不同。

[师]第ⅣA族元素中,碳是典型的非金属;硅虽外貌像金属,但在化学反应中多显示非金属性,通常被认为是非金属;锗的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锡和铅都是金属。

由于硅和锗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所以常用来做半导体材料。

由于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容易失去电子的碱金属与容易得到电子的卤素的中间位置,这使得它们得失电子的能力都较弱,一般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另外,碳族元素的化合价除了+4价外,还有+2价。

其中,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因此,+4价的铅(如PbO2)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往往会得电子而被还原成+2价的化合物,它本身是强氧化剂。

[板书]3.主要化合价

+4、+2Pb的+2价稳定

[问题探究]碳的+4价化合物稳定,CO就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那么,在什么条件下CO表现强还原性呢?

[生]CO在高温下表现强还原性。

[师]对,所以常温下,可以用浓H2SO4干燥CO。

[投影例题]1.如果发现114号新元素(位于第七周期ⅣA族),下列有关X可能具有的性质合理的是

A.X是非金属元素

B.X的+2价化合物比+4价化合物稳定

C.XO2具有强氧化性

D.X有稳定的氢化物

解析:

根据碳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推知114号元素的金属性比铅还强,一定是金属元素。

它的稳定价态应与铅相同,即为+2价,所以XO比XO2稳定。

+4价的X易得电子变成+2价,所以XO2具有强氧化性。

X是金属元素,不可能存在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答案:

BC

2.课本上说“……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1)根据上一句话判断:

锡的+2价化合物(如SnCl2)应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性,铅的+4价化合物应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性。

(2)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的形式,根据化合价规律和这种书写方法,若将Pb3O4用上述形式表示,其化学式可写为______________。

(3)PbO2与浓盐酸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要理解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因而+2价化合物不稳定,容易转变为+4价化合物,而显示较强的还原性;同理,铅的+4价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2)铅的两种常见化合价中,+2价稳定,+4价不稳定,易得电子被还原。

题中信息表明,Fe3O4中有+2、+3两种价态的铁元素。

思维迁移到Pb3O4中铅的化合价+2价和+4价。

仿照上述形式的写法,将Pb3O4写成2PbO·PbO2,此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PbO2与浓盐酸反应,已知浓盐酸的氧化产物是Cl2,则PbO2的还原产物必然是+2价的化合物,这里应是PbCl2,另有H2O生成。

(注:

此处也可将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迁移,即可写出PbO2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还原氧化

(2)2PbO·PbO2

(3)PbO2+4HClPbCl2+Cl2↑+2H2O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化学性质,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碳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板书]4.单质的物理性质

[投影展示]

碳族元素及其单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师]从上表可看出,实验测出的碳族元素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与我们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预测的是一致的。

碳族元素单质的密度是从碳到铅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锡的熔、沸点较特殊,这与其成键情况及空间结构有关系。

[问]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在表上列出了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它们与碳元素的关系是什么?

[生]它们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问]二者性质、用途有何不同?

[生]金刚石的熔点和沸点较高,硬度大,难溶于溶剂,不能导电;主要用于制造钻具、装饰品。

石墨熔点很高,质软有滑腻感,是电的良导体。

主要用于制造润滑剂、电极、耐火材料。

[问]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吗?

[生]不止金刚石和石墨,还有C60、C70等。

[师]对,C60是一种较重要的碳单质。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44“C60及其应用前景”。

[学生阅读]

[板书]5.C60简介

[师]从阅读材料里我们可以看出,碳元素除了金刚石和石墨外,还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在已发现的碳族成员如C50、C60、C70、C84……中C60是最稳定的。

C60可以形成各种化合物,可用作高温润滑剂、耐热和防火材料等。

目前,将C60应用于超导体、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探索正在不断地深入。

C60分子的结构是足球状的,是由20个正六边形和12个正五边形呈一定弧度一个接一个地排列成的一个球体分子。

它的结构是由英国科学家克罗托教授最先设想出来的。

在他为了这个大大的“碳分子”的结构而冥思苦想、食不知味、睡不入眠的时候,是著名建筑学家布克曼斯特·富勒设计的一个球形模型给了他灵感。

所以,他又把自己设计的这种新的碳分子的结构,称为“富勒笼球”。

C60及一系列碳族分子的发现,是化学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为了表彰这一重大科学成就,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克罗托和另外两位对C60的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美国赖斯大学的化学教授柯尔和斯莫利。

[投影练习]

1.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CH4B.NH3

C.SiH4D.H2S

答案:

C

2.根据碳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并结合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2为弱氧化剂,PbO2为强氧化剂

B.CO2、PbO2都是弱氧化剂,CO和PbO都是还原剂

C.Sn(OH)2可与HCl反应,但不与NaOH反应

D.锗单质的熔点在Si和Pb之间,是半导体

答案:

AD

3.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在纯氧中充分燃烧只生成唯一产物CO2

D.C60的摩尔质量为720

答案:

BC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族元素的结构特点及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同时还认识了碳元素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C60。

[布置作业]1.复习初中所学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预习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结构

二、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1)最外电子层上均有4个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2)最高正价均为+4价,最高价氧化物通式为RO2,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2RO3〔或H4RO4或R(OH)4〕。

(3)气态氢化物可表示为RH4。

2.递变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明显。

3.主要化合价

+4、+2Pb的+2价稳定

4.单质的物理性质

5.C60简介

●教学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完元素周期表后,继氧族之后的又一族元素,其重点是要在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去学习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也即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学活用。

因此,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本节课教法上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我用了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复习、练习等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并向学生介绍C60的结构及有关情况,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

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

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

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

投影仪、胶片

第二课时:

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

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

而小米、大米都是宏观物体而不是微观粒子,可见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更难以称量。

那么,科学上是用什么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使用时四个字不能分开。

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投影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米m

质量千克(公斤)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物质的量摩[尔]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师]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

[过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来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

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量粒子数目的物理量。

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摩尔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

[问]1摩尔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生]约为6.02×1023个。

[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

[生]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问]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生]碳原子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并讲解]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讲解]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也是这种12C原子。

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

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为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等于6.02×1023。

[板书]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

[师]在平常的计算中,我们通常用6.02×1023这个数值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

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投影练习]填空:

1.2molO2含_________氧分子,个氧原子。

2.1molSO可表示为NASO,所带的电荷数为NA,个。

[学生活动]

[答案]1.204×1024      2.408×1024

2.121.204×1023

[问]1mol氢含多少个氢原子?

[生]甲:

1mol氢含6.02×1023个氢原子。

乙:

1mol氢含2×6.02×1023个氢原子。

[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

[生]甲种解答认为1mol氢是1mol氢原子,乙种解答把1mol氢看成是1mol氢分子。

[师]由此可见,我们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即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必须注明所指粒子的种类,因为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却并没限制粒子种类。

[投影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2H

(2)2molH(3)2molH+(4)2molH2

2.用符号表示。

(1)2摩尔水

(2)5摩尔硫酸根离子

[学生活动]

[答案]1.

(1)两个氢原子

(2)两摩尔氢原子(3)两摩尔氢离子(4)两摩尔氢分子

2.

(1)2molH2O

(2)5molSO

[师]于是,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讲解并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以下练习。

[投影]1.3.01×1023个H,合多少摩尔?

其物质的量是多少?

2.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n)是多少?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学生活动]

[答案]1.0.5mol0.5mol2.3.01×1024个3.n=

[师]由以上练习,我们可得出粒子的总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板书]5.n=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可以有0.5molO2、0.01molH2SO4等。

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而不能是0.5个或0.01个。

下面,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投影练习]

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molH2SO4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

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4.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学生活动]

[答案]1.3.01×10232.1.204×10242.408×10243.氢离子、硫酸根离子;2mol、

1mol。

4.106.02×1024个

[问]大家初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有什么感觉?

[生]读起来很别扭。

[师]这样感觉很正常。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初学用筷子,起初很别扭,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到现在已是得心应手了。

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就像筷子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吃饭一样重要,随着我们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性便体现得更充分,它将会成为我们学习化学的最要好的朋友。

[问题探究]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在1.5molH3PO4分子中含有

个H原子,个P原子,个O原子,个H3PO4分子,个质子,个中子,个电子。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由于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而1个H3PO4分子中又含有3个H原子、1个P原子、4个O原子;且1个氢原子含1个质子和1个电子不含中子,1个磷原子含15个质子、15个电子、16个中子,1个氧原子含8个质子、8个电子和8个中子,所以在1.5molH3PO4分子中含2.709×1024个H原子,9.03×1023个P原子,3.612×1024个O原子,9.03×1023个H3PO4分子,3.01×1025个质子,2.83×1025个中子,3.01×1025个电子。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物质的量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的关系;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作业]课后习题:

一、1,3,4二、1

板书设计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的种类

5.n=

教学说明

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

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

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并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

参考练习

1.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

C.物质的量可以改为物理量

D.物质的量是一物理量,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答案:

D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6.02×1023mol·L-1

答案:

CD

3.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一物理量,是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的标准是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

答案:

CD

4.下列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2mol氮      B.1molH2O

C.4mole-            D.0.5molH2SO4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