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214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虚词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2012届高三一轮(语文版河南专用)语文第二篇第二部分专题十三第二节文言虚词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

【注】①乡校:

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

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例句与D项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答案:

D

【参考译文】郑国人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

“为什么毁掉?

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

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

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A.遂而则B.乃而故

C.乃以则D.遂以故

解析:

乃:

竟然。

而:

连接相承关系。

故:

所以。

答案:

B

4.下列四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②援琴撞之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④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

句③是助词“的”。

答案: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解析:

D项“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

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答案:

D

【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

“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

”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

晋平公问:

“太师撞谁呢?

”师旷答道:

“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

”晋平公说:

“是我说的。

”师旷说:

“啊!

这不是统治人应说的话。

”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

“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人伐燕,胜之②句读之不知B.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以弱天下之民

C.①取之而燕民不悦②吾从而师之D.①人力不至于此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

A项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连词“来”,表目的。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D项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

答案:

B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8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7.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

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

解析:

A.代词,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C.代词,代指苏轼;D.指示代词,那。

答案:

D

8.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甫而不为者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C.①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①其重之也如此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

A.而:

连词,前表转折,译为“却”,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于:

介词,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C.以:

前为介词,译为“把”,后为介词,译为“因为”;D.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

答案:

D

【参考译文】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仆曰:

“君何为轼?

”曰:

“此非段干木之闾乎?

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

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

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

“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且谏秦君曰:

“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秦君以为然,乃案兵而辍,不攻魏。

文侯可谓善用兵矣。

夫君子善用兵也,不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

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天,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已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

(选自刘向《新序》)

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安敢不轼________

(2)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________

(3)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________

(4)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________

答案:

(1)怎么

(2)用,拿(3)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4)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为”的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其仆曰:

“君何为轼?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解析:

A项“为”为介词,其余三项均为动词。

答案:

A

【参考译文】魏文侯经过段干木所住的巷子时而行轼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扶着横木行礼),他的随从说:

“您为什么要行轼礼?

”魏文侯说:

“这不是段干木所住的巷子吗?

段干木是个贤人,我怎么敢不行礼呢?

况且我听说段干木从来不肯拿自己的位置和我的位置交换,我怎么敢在他面前傲慢呢?

段干木因为品德好而出众,我因为土地多而出众;段干木富有仁义道德,我富有钱财。

”魏文侯就拿出百万的俸禄,经常派人慰问他,于是魏国人都很高兴,相互庆贺说:

“我们的国君喜欢大道,因为段干木被他尊敬;我们的国君喜欢忠义,因为段干木被他隆重对待。

”没过多久,秦国举兵打算攻打魏国,秦国的司马(官职名)唐且规劝秦国国君说:

“段干木是个贤人,而魏国国君很尊敬他,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是不是不应该发动战争呢?

”秦国国君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按兵不动,一直不敢发动进攻。

魏文侯可以称得上善于用兵了。

曾听说君子用兵,看不到实际情形,他就已经取得了成功,就是这样子的。

一般人用兵,把鼓声敲得就像打雷,号呼声震动大地,尘土满天,飞箭如雨,扶着伤员,载着死者,趟过死者的肠子和鲜血,没有罪的百姓,他们死亡的数量可以填满大河,就算这样,国家的存亡、国君的生死也依然无法预料,那样的话国君离仁义也就远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

“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

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

妪曰:

“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泰怃然久之,因绐曰:

“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市之,而命洗刷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B.泰怃然久之顷之,烟炎张天

C.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将家于义兴乃设九宾礼于廷

解析:

C项中的“且”,前为副词,“暂且”;后为连词,“尚且”。

A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B项中“之”均为音节助词,可不译。

D项中“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答案:

C

【参考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

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

“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

”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

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

“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

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

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

老妇人说:

“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

”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

“我刚好收到朝廷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

”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

“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苏轼叙其文曰:

“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更若役,复若赋

D.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A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B项中前一个“则”为连词,引出假设情况下的结果;后一个“则”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C项中前一个“若”为动词,“跟……一样”“如同……”;后一个“若”为代词,“你的”。

D项中前一个“如”为副词,“好像”;后一个“如”为动词,“到、往”。

答案:

A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至以荻画地学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未为人知若属皆且为所虏

D.谓必显于世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A项中前一个“以”为介词,“用”;后一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

B项中的两个“因”均为副词,“于是”。

C项中的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

D项中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等,“在”。

答案:

A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①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

燕王患之,苏厉曰:

“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

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

”乃阴使人道②齐师,要③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

乃使间④招亡民,亡民首鼠⑤,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

“燕人叛。

”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注】①吊:

慰问丧家或遭遇不幸者。

②道:

从;由。

③要:

要挟。

④间:

离间。

⑤首鼠:

亦作“首敦”,踌躇,进退不定。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释其俘而吊其民

A.而言于王曰B.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

C.掠其妇人而夺其财D.齐将士久欲而惮禁

解析:

例句和C项的“而”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其他三句中的“而”都是连词,但意义不一样。

A项表承接关系,译为“并”;B项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D项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答案:

C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将士又皆贪B.掠其妇人而夺其财

C.释其俘而吊其民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

A项的“其”为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其他三项都是指示代词,译为“那些”。

答案:

A

【参考译文】齐国讨伐燕国,采用田子的计谋,保持两国的交通往来,严禁侵占掠夺财物,释放了燕国俘虏,并慰问那些丧家或遭遇不幸的百姓,燕人都争相归附它了。

燕王害怕齐国这一计谋,苏厉说:

“齐王并不是能行仁义的人,必定是有人教他这样做。

我知道齐王急功近利而多猜疑,不能安心接受别人的指教;他的将士又很贪婪,不能长时间接受禁令,请用计谋打击它。

”于是暗地里派人从齐军中来,在途中要挟燕国投降的人,抢占那些燕国的妇女并掠夺他们的财物,于是要投降的燕人都害怕,不敢前进。

燕国就派人从中离间招收逃亡的百姓,逃亡的百姓进退不定,齐国将士很久就想抢掠但害怕禁令,就借着燕人进退不定为由,便向齐王进言说:

“燕人背叛了。

”齐王见投降的人不来了,果然非常相信他们的话,下令全部没收、拘留降民的财产和家属。

田子进谏,齐王不听,将士因而纵情抢掠,燕人从此就不再想投降齐国了。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7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曰:

“此有好客乎?

”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则天曰:

“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

”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环堵:

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则天以问循宪

A.因请以己官让之B.驿吏白以嘉贞

C.张循宪以御史出D.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解析:

C项中的“以”为介词,理解为“凭借……身份”。

例句和其他三句中的“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拿、把”。

答案:

C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则天甚异之

A.布衣环堵之中B.时人莫之知也

C.嘉贞随机应之D.意颇病之

解析:

例句和B项的“之”作代词,译为“他(张嘉贞)”,其他三句中的“之”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

A项表示范围界限,常与方位名词连用;C项指代张循宪;D项译为“它”,指代张循宪心中未处理的事情。

答案:

B

【参考译文】张嘉贞失意落魄胸怀大志,也不自命清高,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

自从担任平乡县尉被免职回到乡里,在破屋中过着平民生活,怡然自得。

当时的人都不了解他。

张循宪以御史的身份出京办差,回来的时候投宿在蒲州馆驿。

张循宪正打算向朝廷汇报工作,可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很长时间没有解决,非常担心。

就问馆驿官吏:

“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

”馆驿官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

张循宪召来张嘉贞并与他相见,拿那些困惑了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咨询他,张嘉贞随口应答,都使张循宪豁然开朗。

又让张嘉贞起草奏章,又出乎张循宪的意料。

另一天,武则天就奏章这事问起张循宪,张循宪告诉了她实情,并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武则天说:

“你能举荐贤良,品德很好。

我怎能没有一个能举荐贤人的官员呢?

”于是把张嘉贞召入内殿,隔着帘子和他说话,张嘉贞容貌伟岸,神采俊杰,武则天很欣赏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