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80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x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成厂现实。

这里的航天精神()①是文化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是自发形成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没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

A.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

B.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4.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C.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D.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5.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07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6年同期增长8.1%

B.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8年3月在京举行

C.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

D.科学考察证实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迹象明显

6.1999年,国外一些媒体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得票数位居前列。

马克思之所以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他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C.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D.文化就是一种科学理论

7.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写道: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句话阐明的道理是()

A.治理国家要完全依靠文德B.强调教育感化在治理国家中起着重要作用

C.圣德的皇帝都是靠文化治理国家D.教育与武力对治理国家同等重要

8.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D.精神力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在乡镇,有生动活泼的民间传统节日;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边远山区,有更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是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能促进和谐,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作用。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程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12.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①集体主义价值观②汉语③蒙古文字④公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即是人与生俱来的B.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4.国家屡次强调,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原因是()

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B.只要文化搞好了,经济就会发展

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1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②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③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④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唯一尺度D.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样做的原因是()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C.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8.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④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⑤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9.作为新兴产业,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猛增,并以l:

l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表明()

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我们应鼓励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D.网络游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20.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③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化④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生产力的大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出现一些文化上的飞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B经济决定政治

C政治反作用于经济D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始终具有一致性

22.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对此,外国专家评论说“这又给中国的综合国力增添了一个大大的砝码”。

我们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A我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领跑水平B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C文化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D文化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3.“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官本位观念”一直是束缚我国中西部许多省市经济发展的“三条绳索”。

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D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4.关于文化和物质的联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人类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物质和文化本质上是一回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5.我们当前所讲的、所学习的文化是指()

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C人们受教育和程度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26.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

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7.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其影响表现在()①文化力量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②文化力量能影响到经济和政治的变化③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④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近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体现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C.文化离不开政治、经济D.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29.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经济B.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C.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D.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0.近年来,“国家年”、“文化年”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2007年3月26日,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在俄罗斯隆重举行,胡锦涛和普京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这表明()A.文化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B.国家重视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建设中的作用

C.中俄之间已经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D.中俄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在科技革命浪潮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经济、政治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

回答以下两题。

31.文化消费越来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体现了()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B.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是经济的基础和反映

32.下列选项中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是()①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③发展教育事业对推动经济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④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产值占到GDP的五分之一,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就全世界来看,各国都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回答以下两题。

33.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分歧日益消失,文化竞争日趋激烈③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4.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①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③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A.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5.2010年7月,广东正式推出文化强省战略:

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8%。

这表明()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6.2010年11月2日,中共甘肃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制定甘肃省“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这是因为()

A.文化决定经济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7.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758043万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383690万元。

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38.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

2009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接近1%,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

A.在当今时代,文化已与经济完全融合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发展文化就必须实现文化产业化

D.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已完全消失

39.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0.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它将为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踏上月球铺路。

我国开展“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对于增强我国民族自信心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说明()

A.我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1.文化是软实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提升硬实力”,也离不开挖掘和培育“软实力”。

能否提升和强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

因为()

A.我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等重要

B.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

C.文化软实力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

D.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握手是当今人们常用的见面礼节,而封建时代的见面礼节则十分复杂,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见面的礼节也不同。

而非典时期,很多人则改握手为抱拳致意。

据此回答42-43题。

42.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①价值观念②风俗习惯③文化程度④感情好恶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3.非典时期人们抱拳致意而不是握手,这是由于()

①特定环境影响交往方式②抱拳有益于预防非典传染③交往方式要随时而变④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不同的交往方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这是因为()

A、网络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现代大众文化

B、网络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快速直接的

C、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

45.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

A、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B、培养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

C、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D、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

46.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

47.(08江苏)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村精神等。

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8.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49.《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

每当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力量。

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促使人的价值观的形成

50.“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

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B、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51.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把校训、育人目标等书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是“无声胜有声”。

这主要是因为()

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作用④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更有成效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

52.(09广东卷)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53.(2010年江苏卷)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4.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55.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写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了《大象的恋爱》;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

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活动

56.2010年5月,“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的消息令中国人自豪、兴奋。

上海这座城市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走进去阅读,就能够了解它的文化,回忆一个国家的发展史。

这主要告诉我们()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大脑B.人们的文化素养是生来就有的

C.精神产品要通过物质载体来体现D.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57.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人喜欢懒羊羊,说要学习懒羊羊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作风;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的精神。

这说明()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无形的、强制的

58.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59.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0.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1.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

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

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62.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3.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

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4.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重视民族节日,主要是因为()

①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②可以进一步推动"黄金周"旅游业的发展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

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据此回答65-66题。

65.大众传媒的媒介主要有()

①报刊、广播②亲朋聚会③外出旅游④电视、网络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66.古代,文化传播依靠烽火、狼烟等传媒;如今,文化传播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传媒。

下列对新、旧传媒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B.新的传媒出现后,旧的传媒自然消失

C.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网络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D.新传媒与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根本不同的作用

67.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人际传播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短信

68.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贸易活动B.汉代丝绸之声

C.人口迁徙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69.在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①将国外的一切文化传统都吸收过来②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努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