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572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 练习.docx

河南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世界历史下练习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题组一 聚焦河南中考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15,1分)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预算费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同一时期,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

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  )

                  

A.重视军事训练B.注重国民教育

C.积极学习西方D.提倡“文明开化”

2.(2016河南,15,1分)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

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

C.发展近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

3.(2015河南,14,1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

“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民族危机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4.(2014河南,14,1分)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的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5.(2013河南,16,1分)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

“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二、非选择题

6.(2017河南,24,6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却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 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

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

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

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

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分)

 

(3)综上所述,依据俄美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1分)

 

题组二 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洛阳一模)18—19世纪,亚非拉国家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范围的有(  )

①印度民族大起义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年改革

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2.(2018安阳二模)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的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俄国的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

3.(2018平顶山三模)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

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下列各项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南北战争使美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B.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

C.南北战争为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4.(2018开封一模)佐久间象山(1811—1864年)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

“和魂”是指大和民族的精神,“洋才”是西洋的科技。

“和魂洋才”的思想,鼓励日本国民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要求保留日本传统文化。

这一思想推动了日本的(  )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

C.倒幕运动D.民主改革

5.(2018郑州二模)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  )

A.使日本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B.向西方学习的领域广泛

C.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D.照抄西方模式,全盘西化

6.(2018平顶山三模)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社会主义)运动。

这三股潮流的相同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亚非拉民族的觉醒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工业革命的开展

7.(2017新乡一模)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虽然是19世纪60年代两次目的不同的改革,但是它们在性质上却是一样的。

这主要是因为(  )

A.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领导的

D.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8.(2017三门峡一模)“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人所有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9.(2017南阳一模)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哪些事件与圈地运动相似(  )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法国大革命

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年改革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10.“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的这段话表明(  )

A.亚历山大二世有卓越的政治远见

B.俄国从根本上废除了农奴制

C.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两面性

D.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1.(2017安阳一模)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

“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的成果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二、非选择题

12.(2018安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挤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材料二 明治维新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主要内容

1868年

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

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1871年

特命全权大使的日本使节团登上了美国公司的轮船,从横滨出发奔赴美国和欧洲

1872年

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义务教育

1878年

根据使节团访问欧美的日记、书信等资料,出版了《美欧回览实记》,在日本民众中起到了很好的介绍和宣传作用

  材料三 1931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1/3,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失业者多达300万,在职工人工资降低了1/3以上。

1/3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多起。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的“生存危机”指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通过哪些方式将“生存危机”转变为“历史机遇”。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为应对这次危机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最终给日本造成了什么恶果?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国家应如何对待“生存危机”?

(1分)

 

1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回顾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

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由6个共和国组成。

1974年,南斯拉夫颁布新宪法,错误地扩大了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权力,导致中央权力萎缩,为地方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20世纪80年代,南斯拉夫社会问题频发,民族矛盾激化,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面。

1989年底,……宣布在国内实行多党制,引起社会强烈震荡。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说明当时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为此,俄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结果如何?

(3分)

 

(2)材料二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由此引发了哪场战争?

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南斯拉夫错误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1分)

 

(4)材料四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出自哪次会议?

在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党和人民在什么时候又回到了此次会议确定的任务上来?

其结果如何?

(3分)

 

(5)综上所述及结合所学知识,在主要矛盾的认识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分)

 

答案精解精析

题组一 聚焦河南中考

一、选择题

1.C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留学生出国深造”“仿效德国”“仿效英国”可知,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只是材料信息的部分体现,排除;提倡“文明开化”是社会生活方面的举措,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排除。

2.C A、B、D三项都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无直接关系,只有发展近代工业符合题意。

3.D 材料中的“地主”即统治阶级,结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史实可判断D正确。

4.B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故选B。

5.B 由材料中的“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封建残余,故选B。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

(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俄国:

改革;(1分)美国:

革命或战争。

(1分)相同的条件:

自由的劳动力;扩大的商品市场。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废除旧制度,顺应社会的发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城市人口”“年产铁”“消耗现代燃料”“铁路长度”等可知,美俄两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是不同的。

(2)美俄两国都存在自由劳动力严重不足、缺乏商品市场的现象,两国分别经过战争和改革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

(3)可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角度总结经验。

题组二 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是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①②属于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范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③④。

故选D。

2.B 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本家的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的历史现象,这说明农奴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符合题意,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在材料中未体现,俄国的农奴地位并未提高,排除A、C、D。

3.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B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后通过的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C说法错误,南北战争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D说法错误,南北战争并没有彻底实现人人平等,美国社会至今还存在民族歧视,排除A、C、D。

4.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大化改新是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与题意不符;倒幕运动发生在明治维新前,是日本中下级武士为推翻幕府的统治而发动的,为明治维新打下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民主改革指日本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故选B。

5.B 依据材料可知,材料指的是明治维新,在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纺织工业、商业、法制、军事、大学等各个领域向西方学习,B符合题意。

6.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大大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兴起;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国家加紧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工业革命的开展,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工人运动兴起。

三股潮流的相同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D。

7.B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故选B。

8.C 根据题干信息“大凡国之强弱……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项符合题意。

9.C 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分别解放了黑人奴隶和农奴,它们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10.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这表现了改革的两面性,故选C。

11.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演说发生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期间,“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表明林肯的目标是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

美国宪法制定于1787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无关;《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1862年,排除A、B、D,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2.答案 

(1)西方国家的侵略。

(1分)

(2)颁布施政纲领;派遣使节团;发展教育;出版著作,介绍西方文化。

(任答2点即可,2分)

(3)措施:

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1分)后果:

成为战败国,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分)

(4)面对危机,只有革新进取,国家才能强大,而不能采用战争手段应对危机。

(意思相近即可,1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中“19世纪中期,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可知“生存危机”指西方国家的侵略。

(2)根据材料内容提炼要点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1929—1933年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采取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克服危机,而后战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分)

(2)奴隶制的废存问题;(1分)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分)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分)

(3)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意思相近即可,1分)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或1978年;(1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言之有理即可,1分)

(5)正确把握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确政策的重要前提;根据国情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才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题组一 聚焦河南中考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15,1分)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2.(2016河南,16,1分)下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话女士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

3.(2015河南,20,1分)“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

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

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

”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  )

               

A.万有引力定律B.微积分

C.进化论D.相对论

4.(2014河南,15,1分)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

“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

”这一赞叹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5.(2014河南,20,1分)它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那样的和谐、优雅而细腻……是那种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这里描述的美术作品是(  )

A.《蒙娜丽莎》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D.《和平鸽》

二、非选择题

卡尔·本茨

6.(2013河南,24,5分)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一大批发明家在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明创造,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请以右图人物为例写一篇短文,叙述他的贡献。

(提示:

内容应包括所属国家、时期、成就、影响等)

 

题组二 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三门峡一模)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以上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

                  

A.手工工场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2.(2018鹤壁一模)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

下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3.(2018开封一模)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指出,据统计,美国在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而在当时的英国,每1万人口中,大学生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英国发明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

上述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

A.英国和美国都重视教育和科技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国“遍地开花”

C.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英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同地位

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的原因

4.(2018许昌一模)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对欧洲某强国做了如下记载: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

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

……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大约是总数的20%)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

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④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2018洛阳二模)小余准备编写一个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成果的小作品,他设计了剧中主人公美国人杰克一天的生活,下列有可能发生的是(  )

①早上打电话约生意伙伴詹姆斯谈生意

②中午搭乘飞机去洛杉矶与詹姆斯面谈

③下午杰克改乘汽车回家

④晚上在微信上抒发一天感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6.(2017三门峡一模)《西方文明史》认为:

“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D.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7.下面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就业机会的变化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影响D.大规模资本输出

8.下列图片反映了15—19世纪欧洲教育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增加的需求B.列强殖民扩张的推动

C.世界市场形成的促进D.工业革命开展的需要

9.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

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的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

英国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海外殖民地的扩张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2017开封一模)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曾说:

“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

……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界的子民’,打破了人类一向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固有观念。

”弗洛伊德所说的这一科学理论是(  )

A.相对论B.电磁感应定律

C.进化论D.万有引力定律

11.(2017平顶山一模)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