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809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5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校正版

2015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后来又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现今人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含有有机质和种子或繁殖体),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

以下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A.在人类的参与下,荒漠演替成人工林的过程为原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的最初过程中,植物的物种数逐渐增加

C.人类的开垦活动或者治理活动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D.演替过程中,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

2.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

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的部分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溶剂移动距离

色素甲移动距离

色素乙移动距离

色素丙移动距离

色素丁移动距离

实验组1

7.8

 

 

1.9

 

实验组2

8.2

 

 

1.5

 

实验组3

8.0

 

 

1.4

 

平均移动距离

8.0

7.6

 

 

0.8

迁移率(Rf)

0.53

 

0.10

A.色素甲的迁移率(Rf)是0.95

B.色素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色素乙比色素甲扩散速度快

D.叶片衰老过程中色素丁含量逐渐减少

3.研究发现,汞离子对植物细胞的质膜、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类囊体有破坏作用。

植物受汞污染后

A.需氧呼吸中糖酵解减弱,导致柠檬酸循环减弱

B.需氧呼吸中电子传递链减弱,糖酵解不受影响

C.叶肉细胞的光反应速率下降,碳反应速率不受影响

D.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质膜的选择透性发生了改变

4.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动物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到40只(雄性30只,雌性1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捉到80只(雄性55只,雌性25只),其中有标记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假设雌雄再捕率是不同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雌雄比是1∶3B.种群数量是120

C.种群雌雄比是2∶3D.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

5.人类Y染色体上有编码睾丸决定因子的基因,即SRY基因。

该基因可引导原始性腺细胞发育成睾丸而不是卵巢。

如图为甲、乙、丙、丁一家四口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丙和丁的性别通常都趋向为男性

B.丙的SRY基因最终来自甲的Y染色体

C.理论上丁产生的精细胞类型有8种

D.丁产生的原因是甲产生了异常的生殖细胞

6.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是一种大分子有机物,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

B.植物生长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C.生长素类似物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处理时应去掉枝条上所有的芽和叶

7.下列四项分析与该模型相符的是

A.若Ⅰ、Ⅲ分别表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则Ⅱ应包括染色质

B.若Ⅰ、Ⅲ分别表示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条件,则Ⅱ应包括通道蛋白

C.若Ⅰ、Ⅲ分别表示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特征,则Ⅱ应包括遗传信息的改变

D.若Ⅰ、Ⅲ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则Ⅱ应包括出现纺锤体

8.下图表示某细胞代谢过程的示意图,其中GLUT2表示转运葡萄糖的载体,甲、乙表示细胞膜上的某些区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LUT2转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腺苷三磷酸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分子

C.若该细胞为神经元细胞,Ca2+内流有利于神经递

质的主动转运

D.若该细胞为神经元细胞,乙处于反极化状态

9.下图表示某人病理切片的部分组织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中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不同

B.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下细胞②衰老

速度加快

C.细胞③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D.细胞④中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10.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中有完整的细胞周期

B.M期的部分细胞可用于染色体组型的确定

C.秋水仙素的作用会导致M期的着丝粒无法分裂

D.羟基脲能抑制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延长

11.含水量为80%的土壤为对照(CK),测得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MD)时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如图所示(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Pn-MD的时间段是第12~15天

B.第3~6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

C.第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还原三碳酸的酶空间结构改变

D.第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光合作用放出O2速率上升

12.下图表示人体基因X的表达过程,①~⑤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等物质输入细胞核

B.②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

C.③过程在胰岛α细胞中进行,需要核糖体参与

D.④和⑤过程也可能发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

13.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灰色由显性基因(CG)控制,控制黄色、黑色的基因分别是CY、c,CG对CY、c为显性、CY对c为显性。

但其杂合子的性状表现因受性别等影响可能不能形成对应的表现型。

下表是一组小鼠杂交试验的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亲本

F1雌鼠(只)

F1雄鼠(只)

杂交1

纯合灰鼠×纯合黄鼠

灰色36

灰色∶黄色=17∶18

杂交2

纯合灰鼠×纯合黑鼠

灰色x

灰色∶黑色=y∶z

杂交3

纯合黄鼠×纯合黑鼠

黄色22

黄色∶黑色=11∶9

杂交4

杂交1子代灰鼠×纯合黑鼠

A.杂交1的F1雄鼠中灰色和黄色的基因型相同

B.杂交2的F1中CG和c的基因频率都是1/2

C.杂交3的F1雄鼠中黑色的基因型为cc

D.杂交4的结果中雄鼠的毛色为黄色、灰色和黑色

14.1862年有几对欧洲野兔第一次被带到澳大利亚,由于缺乏天敌,仅在几十年内就发展到上百万只,它们破坏了草原和庄稼,成了全国性的威胁。

1950年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引起兔类患多发性粘液瘤的致命病毒,用来控制这种野兔引起的灾害。

引入初期,兔被感染后很快死亡,数量急剧下降。

数年后,兔种群的数量维持较低水平,但没有灭绝。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在这几十年内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B.野兔感染病毒后启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C.数年后野兔并没有灭绝是由于病毒的感染使少部分野兔产生了抗性

D.由于病毒感染的选择作用,野兔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5.研究者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研究,实验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若将第3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入无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核糖体的放射性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细胞其他部位出现放射性。

若用T4噬菌体侵染第2组的大肠杆菌,然后放在第4组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

条件

培养液中氮源(无放射性)

14NH4Cl

15NH4Cl

15NH4Cl

14NH4Cl

培养液中碳源(无放射性)

12C-葡萄糖

13C-葡萄糖

13C-葡萄糖

12C-葡萄糖

添加的放射性标记物

35S-氨基酸

14C-尿嘧啶

操作

检测

核糖体放射性检测

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

用温和的方法破碎细菌,然后使用密度梯度离心

离心后核糖体位置

轻带(离心管的上部)

重带(离心管的下部)

A

A.离心后第4组核糖体的位置位于第2组重带的上方

B.由第1、2组结果可知,核糖体位于重带主要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15N和13C

C.第3组大肠杆菌继续培养后,核糖体放射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具有放射性的蛋白质从核糖体上脱离

D.培养时间越长,mRNA分子与大肠杆菌的DNA单链形成杂交分子的比例越大

16.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调控叶绿素降解。

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两种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

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加

B.SGRY蛋白和SGRy蛋白功能的差

异是由于①②处变异所致

C.与野生型的SGRY蛋白相比,突变

型SGRy蛋白发生了3处变异

D.SGRy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

减弱使突变型豌豆子叶维持“常绿”

17.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等的影响,说明胰岛素分泌受神经和体液

共同调节

B.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

转化和利用

C.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D.以上两种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升高

18.人的ABO血型受基因IA、IB、i控制,ABO血型又有非分泌型和分泌型(唾液中有相关物质)之分,这一性状受基因E和e控制。

下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系谱图,其中5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1、3、6为O型,5、7为A型,4为B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B抗原

B.分泌型血型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Ⅰ2的基因型是IBiXEXE或IBiXEXe

D.Ⅱ4与Ⅱ5再生一个AB型男孩的概率为1/4

19.下图是人体肌肉组织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细胞液,b表示组织液

B.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的O2,所以a处O2浓度大于b处

C.流经该组织后,c中的代谢废物将减少

D.细胞外液包括b、c、d

20.下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为巨噬细胞,B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F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

B.图中a为白细胞介素-2,c为抗体,每个抗体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C.图中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细胞F和细胞H

D.若该学生感染的是病毒,则只有①②过程被活化,产生细胞C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二、选择题Ⅱ(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

B.四倍体西瓜的形成,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C.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22.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质不断发生转化,使香蕉逐渐变甜。

甲和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成熟到第2天的香蕉果肉的提取液,丙和丁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成熟到第4天的香蕉果肉的提取液。

然后在乙和丁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甲和丙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碘-碘化钾溶液。

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甲和乙试管内溶液都呈蓝色B.丙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呈红黄色

C.甲试管内溶液蓝色比丙试管深D.乙试管内溶液红黄色比丁试管深

23.某科学家研究M、N、P三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发现只有M细胞没有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N细胞含有叶绿体,只有P细胞能合成糖元。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B.N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P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前期中心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N细胞和P细胞的细胞核内

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机分布的种群个体间没有相互排斥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将不再变化

C.泰山山顶和半山腰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5.下图为科学家揭示的生长素(IAA)对细胞伸长作用的机理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从化学成分分析与图中进行②过程的细胞结构组成相似的是HIV病毒

B.活化蛋白因子和IAA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穿过0层生物膜

C.细胞壁酸化有利于细胞的伸长

D.过程①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只能A与U、C与G配对

26.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受体基因是相同的

B.生长素不是蛋白质,起作用时不需与受体结合

C.一个效应B细胞带有只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D.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位于突触前膜上

27.Kp神经元能产生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如图甲)。

图乙表示GnRH刺激某细胞释放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性腺激素)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卵巢细胞内合成雌激素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正反馈调节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机体不需要图甲②过程

C.从图乙可以得出内质网是细胞的钙库,钙离子是细胞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D.若幼年时GnRH的分泌增加,会引起儿童的性早熟

28.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O等,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XY等。

现有一只基因型为XbXb白眼雌果蝇和基因型为XBY的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M。

果蝇M产生的原因不可能是

A.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C.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缺失现象

D.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29.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

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种群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

衰退型

B.若X和Y分别表示种群数量和出生量或死亡量,则2代表出

生量,P代表环境容纳量

C.若X和Y分别表示时间和数量,则2可表示理想条件下的种

群增长方式

D.1可表示群落原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净初级生产量随时间的变化

30.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H+通过主动转运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

B.通常,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物质A的释放速率已达到最大值

C.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物质N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

D.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而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31.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均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

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图2

图1

A.8号染色体片段移接到9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易位

B.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能发生配对

C.仅考虑玉米籽粒的颜色,图2中两亲本的杂交后代只有2种表现型

D.图2中的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则说明母本发生了基因突变

32.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mg和cmg。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乙瓶中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和O2可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C.白天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

D.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

33.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30株/m2)和3种杂草(均为2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田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田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不同小区中水稻日均种群增长率有差异,主要原因是狐尾草与水稻竞争资源所造成的

C.实验期间,低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且田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该农田将经历次生演替,最终形成顶极群落森林

34.下图是动物脂质代谢与调节的部分机制示意图。

所有脂蛋白均由各种脂质物质和蛋白质构成。

LDL既可以运往靶器官,也可以通过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进入肝细胞而被清除。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LDL有运载胆固醇、运载甘油三酯、将血液中的脂质物质运送到肝脏等功能

B.胆固醇到达全身组织细胞后,在全身组织细胞中参与组成细胞膜及脂质激素的合成

C.物质F是油脂,在寒冷条件下动物甲状腺释放的激素会促进其利用

D.若Ⅱ、Ⅲ表示物质,则物质Ⅱ、Ⅲ通过体液传送到特定器官

35.为探究某种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用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做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1

草药灌胃

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2

蒸馏水灌胃

巨噬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3

免疫增强剂A灌胃

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少于组别1)

 

A.该研究的自变量是某种草药和免疫增强剂A

B.比较组1和组2,说明某种草药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C.巨噬细胞是由中性粒细胞分化形成,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D.巨噬细胞和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一样嵌有抗原-MHC复合体

36.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理过程

……

染色体组数

2→1→2→1

1→2

2→4→2

相关描述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A.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关

B.甲过程和丙过程中都有着丝粒的分裂,但前者进行了两次后者进行了一次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于卵原细胞

37.图甲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图乙是基因表达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

B.图甲中连接b1与b2片段的酶是RNA聚合酶

C.图乙过程①的编码链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图乙过程②中能与物质b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含有氢键

38.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研究发现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肝腹水癌细胞数目

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

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A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

++

++

+++++

+

+

B鬼臼类木脂素溶液

+++++

+++++

++

+

+

C生理盐水

+

+

+

+++++

+++++

(注:

+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量越大)

A.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

B.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

C.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

D.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T、U的摄取,从而抑制DNA和RNA合成

39.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

蚕豆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用E、e表示),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1所示;β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可逆性 

B.图1中II-8的基因型有β+β-XeY或β0β-XeY或β-β-XeY

C.若图1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1/4

D.适龄生育可预防M出现β地中海贫血和蚕豆病

40.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并对妈妈说手指疼。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⑤表示神经纤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兴奋传到②的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

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图中①是传入神经元,③④是传出神经元,

在反射发生过程中,均能检测到神经纤维

膜内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小明感觉疼痛,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

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①②⑤

D.小明对妈妈说手指疼,该过程中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韦尼克区参与调节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1.(10分)水葫芦一般每5天可繁殖1株新植株,8个月便能繁衍成60万株的群体。

30年代,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我国。

50~60年代水葫芦被当作高产的水生饲料在我省推广。

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至80年代,我省某些池塘的水面几乎全被水葫芦占据,导致池塘中的水生生物物种数量急剧下降,鱼类也大量减少。

机械打捞、喷洒2,4-D、引进天敌象甲(一种只以水葫芦为食的昆虫)等是目前防治水葫芦的主要方法。

请分析回答:

(1)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水葫芦种群数量几乎呈▲形增长。

60~80年代,池塘中水葫芦数量急剧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水葫芦位于池塘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层;当冬季来临,气温低于2℃时,池塘中水葫芦会处于休眠状态,当来年气温升高后,它又会快速大量繁殖。

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和外貌的这种季节性变化,属于群落结构中的▲。

被水葫芦大量占据的池塘,生物种类逐渐减少,甚至可能成为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池塘;此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3)利用2,4-D防治水葫芦,主要是应用2,4-D具有▲的作用。

(4)象甲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第▲个营养级。

与用2,4-D等化学药剂防治水葫芦相比,用象甲防治的优点是▲。

42.(10分)为提高冬枣果实的产量,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外源赤霉素对开花旺盛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