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973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docx

强夯软基处理方案解析

强夯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相关文件;

(2)金山湾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勘探资料;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施工规范;

(4)依据现场勘查及测量数据,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成功经验。

2编制原则

(1)充分领会设计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文件进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施工;

(2)强夯施工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施工干扰,确保强夯施工有序进行,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3)根据试夯结果,调整或完善设计与施工参数,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在提高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工期;

(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采用平行流水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均衡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5)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防护、环保及文明施工相关工作。

3工程概况

3.1工程概述

本方案用于环湾南路、环湾东路、金城路强夯处理施工段。

环湾南路西起环湾西路,东至金辉路,设计路宽30m,道路全长2.025km,强夯处理段桩号K0+289.0~K0+536.0为247m。

环湾东路K0+000-K4+160位于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的东侧,起点与环湾南路及金辉路平交相接,终点延伸至烟威高速以北,全长4.16km,其中K0+000~K2+312.81按城市主干路设计,双向四车道,道路红线宽为30m,行车道宽7.5m*2,中央分隔带3m,人行道6m*2,路线左侧设计12m的绿化带;K2+312.81~K4+160段采用支路标准,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为30km/h,标准横断面宽为8.5m。

强夯处理范围为K0+640~K2+346,处理路线长度1706m。

金城路北起龙腾大街,南至环湾东路,道路全长2.039km,扣除交叉口非本条道路实施范围,道路实施长度为1.935km。

强夯处理范围为K1+680~K1+974.6,处理路线长度295m。

强夯处理点夯夯击能2000kN•m,正方形布设,间距3×3m,锤直径1.5m,满夯夯击能1000kN•m。

点夯分前后两遍夯击,两遍夯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满夯夯击1遍。

图1强夯断面图

图2强夯点布置图

3.2主要工程量

表1主要工程量表

道路名称

处理方式

处理面积(m2)

反压护道(m3)

碎石垫层(m3)

堆载预压土方

沉降补偿土方

环湾南路、环湾东路、金城路

强夯

112843

15014

141339

17060

6624

注:

本表工程量为设计统计工程量参考值,以现场实际发生量为准。

4施工组织

根据施工任务的安排,为保证施工任务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我部拟派谴经验丰富、施工组织技术能力强的管理、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织机构,并安排相应施工能力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任务的生产,具体见组织机构图。

图3强夯工程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5施工平面布置

5.1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

施工道路根据设计图纸整体规划的场区运输道路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筑,充分考虑与区域内其他作业面的衔接,并确保施工场区原有民用便道畅通无阻。

在平交路口、弯段及池塘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以确保交通安全。

目前已基本进入雨季施工,气温偏高。

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防雨、防汛、防暑降温工作为目前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为便于现场管理、做好防雨、防暑应急工作,在每个作业区段设置一处临建场区。

主要包括集装箱式移动彩钢板房一座,建筑面积18㎡,室内配备饮用水,防暑药品等;移动厕所一座,建筑面积4㎡,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相关工作。

5.2施工水、电布置

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采用饮用水。

强夯施工设备为柴油动力型设备,不需配备施工电源。

施工期间用电主要为现场办公、生活用电、排水用电及零星施工用电。

现场配置一台50kW小型发电机供电,并在营区配备一定数量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做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

5.3材料堆放布置

强夯施工主要材料为碎石。

施工区域多为池塘路段,若设置材料堆放场需填筑储料平台,填筑工程量较大,为降低施工成本,结合本工程线性施工特点,将作业面划分为强夯施工区和材料堆放区,施工材料随用随存,并有一定富余量。

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调整作业区和材料堆放区的位置,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5.4施工布置

根据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整体计划安排进行施工强度分析,强夯软基处理施工可同时开展多个工作面进行施工,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单个工作面拟配置2台强夯施工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根据强夯施工特点,强夯过程中有明显坍塌的夯坑应边夯边回填,每个作业面配置1台135kW推土机、1台1.25m3挖掘机,每两个相近作业面配置1台3m3装载机机动作业,回填材料一般采用碎石材料,回填材料的最大粒径、级配参数一般按照原设计路基填料的要求。

强夯软基处理施工部分路段建有民用房屋等设施,为避免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根据情况采取挖减震沟的防振措施,减震沟深度不小于2m,底宽1m,边坡1:

1,距施工平台外边缘线4m。

6工期计划及措施

根据年度进度计划要求,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014年6月1日开工,工期37天,于2014年8月20日完工。

6.1组织措施

成立合理的专项施工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工作积极性,全面做好技术支撑、质量管理、安全管控、文明施工等相关工作,并根据施工任务的特性,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该项任务的施工。

选择我公司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选用的施工机械机动灵活、高效低耗、环保、运行安全可靠。

其性能及工作参数满足工程设计、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等要求。

6.2技术措施

开工前,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领导质量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试验室、测量部、安全环保部组形成完整的体系,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按照技术管理体系要求,开工前应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

(1)进行施工图纸的会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对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2)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由负责该项施工任务的专业工程师进行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向上一级报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是施工方案的核心,所以必须选择技术上合理、成本上最优、又能保证工期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分项工程任务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施工现场负责人、承包该项施工任务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签字形成书面保存记录。

6.3质量措施

(1)材料选择,材料人员应提前通知试验室进行材料抽样试验,材料员应会同试验人员一同到供料现场进行取样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选择材料;另外对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试验室应执行严格的进场检验制度,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2)开工前,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测量程序,测量放样应符合相关测量精度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6.4安全措施

根据强夯工程施工特点,做好施工安全防护,主要包括飞石防护、震动防护等。

根据施工环境特点做好防汛、防暑相关工作。

避免因防护不到位、应急处理不及时而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进度。

6.5经济措施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奖罚制度,促进施工队伍的积极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7资源配置计划

根据设计要求,强夯处理点夯夯击能要求2000kN•m,满夯夯击能1000kN•m,拟采用锤重20t及锤重15t的铸钢锤用于本工程强夯施工。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表2单作业面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计划数量

用途

备注

1

强夯机

QUY50B

2台

强夯

2

夯锤

20t

2个

强夯

3

夯锤

15t

2个

强夯

4

推土机

135kw

3台

平整场地

5

振动压路机

20t

3台

碾压碎石垫层

6

挖掘机

1.25m3

3台

挖沟装土等

7

装载机

3m3

3台

堆料上料

共用设备

8

20t自卸车

20t

30辆

运碎石料

备用2台

9

25t吊车

25t

3台

设备组装

10

发电机

50kw

3台

备用电源

11

洒水车

10t

3辆

降尘洒水

12

钢卷尺

30米

9个

放点

13

水泵

7.5kw

9台

抽排水

备用两台

注:

施工设备配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表3单班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队长

司机

辅工

技术员

安全员

质检员

测量员

人数

3

40

30

5

5

5

5

合计

93人

注:

人员配置根据施工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8.1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4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8.2施工准备

8.2.1施工前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

施工正式开始前由专业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软基处理范围及施工规划进行放样,并做好明显标记。

(2)场区运输道路修筑

本次强夯软基处理施工路段沿线多为养殖池,根据设计整体规划及施工需要,在拟建道路工程一侧修筑场区运输道路,作为施工设备、材料运输道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场区运输道路修建标准及施工方法详见设计图纸及场区运输道路施工方案。

(3)场地清理、平整

根据设计图纸的处理范围,对沿线的表土进行挖除、砍树挖根,对沿线水塘、沟渠等不满足施工要求的路段进行回填,回填采用外购石渣,运距以实际运输距离为准,利用履带式推土机(135kw)平整,20t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平台填筑宽度以满足强夯施工为原则,每侧填筑宽度宽于碎石垫层外边缘线不小于0.5m。

将拟建道路工程区域内的池塘堤坝、浆砌石闸门利用1.25m³挖掘机挖除,装20t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存放,运距现场确定。

对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局部路段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换填处理。

(4)材料检验、储备

提前做好填料的供应准备,以满足生产需要。

碎石垫层应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碎石宜采用5~40mm的天然级配,最大料径不宜大于100mm,含泥量应不大于5%。

开工前,由试验室人员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为解决目前施工材料紧缺的问题,提前做好填料的供应储备,以满足生产需要。

(5)设备组装、调试

强夯机械机场后,利用填筑的施工平台进行设备组装。

设备组装利用25t汽车式起重机进行。

设备组装完成后进行设备检修、维护,调试完成后试运行,确保设备以优良的状态投入施工使用。

8.3碎石垫层施工

根据设计施工图,强夯软基处理施工设有100cm碎石施工垫层。

场地清理、平整完成后随即进行碎石垫层的填筑,碎石材料统一外购,运距以实际运输距离为准。

采用推土机推开摊平,压路机碾压,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相关技术指标。

8.4试夯

充分借鉴环湾东路已进行强夯施工试验段的道路施工成果,并结合本次软基处理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试夯,根据试夯结果对强夯施工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8.5施工步骤

1、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平,场地内积水应及时用水泵抽排,整平后回填碎石垫层作为施工平台。

2、测量平整后的场地高程,进行夯点位置放样。

现场结合测量放的控制桩,用钢卷尺按设计间距3m,正方形布设要求布点,并用木桩做点位标记,定位桩距偏差±50mm,夯点布设时,与湿喷桩(砂桩)段落相邻的夯点边缘距分界处最近一排湿喷桩(砂桩)外边缘不小于5m。

3、第一遍夯点施工

强夯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作业人员离开作业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然后将夯锤缓缓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自动脱钩装置,夯锤依靠自重加速度自由下落,对地面进行夯击,待夯锤下落下,放下吊钩,测量人员立即对锤顶进行高程测量,准确记录数据,计算夯沉量。

测量完后作业人员将夯锤吊环挂入吊钩,重复上述动作,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利用推土机或反铲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累计夯沉量及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时停锤,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移机至下一夯点,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一遍夯点。

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

夯击坑内积水及时抽排,并填入碎石后继续夯实,保证施工质量。

4、夯坑补填料、整平

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用推土机推运碎石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5、第二遍夯点施工

完成第一遍夯点施工后,第二遍夯点在主夯点中间穿插布置,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第二遍夯击能级与第一遍相同,重复第一遍的步骤完成第二遍夯点施工,然后将夯坑补充填料、整平,进行标高测量。

6、满夯施工

完成两遍夯点施工后,最后用1000KN•m的夯击能满夯,满夯夯点采用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将场表碎石垫层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8.6注意事项

8.6.1材料要求

碎石垫层应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碎石宜采用5~40mm的天然级配,最大料径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应不大于5%。

8.6.2施工要求

①层顶面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②垫层铺筑前应对现场的沟渠、水塘进行回填,符合要求后,方可铺填垫层;

8.7质量检验

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测频率按1处/2500m2,深度1m,且不少于6个。

要求7天距地表深度1m范围内锤击数大于5。

9特殊时期施工措施

9.1雨季施工一般要求

(1)雨期施工时做好排水系统,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下层土质受浸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防止降低强夯效果;

(2)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作业前,由专人对作业面进行检查,发现湿陷地基,及时处理。

并在夯击开始前进行试吊,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

(3)现场所有机电设备要采取防雨、防淹措施;漏电接地保护装置灵敏有效,定期检查线路的绝缘情况;

(4)组织机构的成员要经常检查雨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各个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5)雨季施工时,特别是雷暴天气,不得进行夯击施工。

同时加强对供、配电设施及用电器材等的维护管理,防止因雷击,漏电等事故发生。

9.2夜间施工一般要求

(1)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技术交底,配备足够的物资,确保夜间施工顺利进行。

(2)严格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准确无误,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3)必须保证夜间施工期间照明充足。

本工程采用镝灯作为主要照明灯具,必须在场地适当位置装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整个施工场地均有较好的照明条件。

(4)做好夜间施工防护,在作业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悬挂红色警示灯,以提醒行人和司机注意,并安排专人值守。

(5)夜间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有专人看护,确保用电设备及人身安全。

(6)夜间施工时,各项工序或作业区的结合部位要有明显的发光标志。

施工人员需穿戴反光警示服。

(7)夜间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严禁施工作业。

(8)各道工序夜间施工时除当班的安全员、质检员必须到位外,还要建立质安主管人员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9)夜间施工必须遵照国家及业主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严禁盲目施工,不安排老弱、带病、疲劳及一切不适合夜间作业的工人进行施工。

10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控制措施

10.1质量保证措施

(1)派驻一名施工经验丰富的现场负责人和一名技术人员严格按施工要求组织施工,确保计划的逐步落实。

技术不合格人员严谨在场施工。

(2)建立严格的“三不交接”及“三检”制度

“三不交接”:

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工序三检”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3)严查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确保对其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4)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同时根据现场不同地形条件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

10.2安全保证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工作小组;各施工队建立安全产生管理小组,每个施工班(组)确定兼职安全员,建立安全工作网,对安全生产及全体职工负责。

2、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教育,预防为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3、吊机起重臂活动范围内严禁站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强夯区域。

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

夯机驾驶室前安装安全防护网,测量仪器架设在距夯机30米以外的地方,夯机下落位置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距离为20米;

4、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操作的培训工作。

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查隐患、查执行安全制度的情况,及时总结安全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5、加强现场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机械设备要及时维修保养,进入现场的车辆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操作者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6、上下岗和交接班时,应先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并互相交底,做到心中有数。

7、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各种带电机个要有灵敏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非专职人员不得动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