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21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10.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明确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整理和分析及用教学方法进行统计

二、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1.按照形态分:

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

 2.按照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分: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

指生物的生存空间及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空气、阳光、水、温度、土壤等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间的互助、竞争;不同生物间的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探究实验: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一)、对照实验

 1、设计对照实验 确认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处理数据,避免偶然性

 2、对照实验的概念: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三)、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依据:

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制定计划】

实验思路:

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

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

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表格一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时间(分钟)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表格二   不同环境下各小组的鼠妇平均数

小组

环境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11组

12组

13组

明亮

阴暗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鼠妇喜爱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

【表达与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级数据的平均值。

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

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绿色植物 → 植食动物 → 肉食动物 → ……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的范围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

分布特点

主要植物类别

主要动物类别

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

干旱地区降雨量少

缺乏高大植物

比森林中的少,但仍非常丰富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直相互关联的。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和过湿,如沼泽

以沼泽植物占优势

种类很多

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中

大多是微小的浮游植物

种类很多,大多能在水中游动

吸收大量CO2,制O2占全球的70%

森林生态系统

较湿润的地区

种类丰富

种类繁多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池塘生态系统

以微小植物为主

以鱼类等为主

提供饮用、灌溉、工业用水,调节气候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

以农作物为主

动物较少

提供食物来源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

种类少,以景观植物为主

种类小,以宠物为主

提供生活环境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通光孔、载物台、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各部分的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2.注意事项:

擦拭目镜和物镜需要使用擦镜纸;整理显微镜时要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第二节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类型

 

二、制作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

⑴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⑵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⑶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实验材料:

洋葱,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制作步骤:

擦→滴(清水)→撕→放→展→盖→滴(碘液)→染→吸

   观察:

认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

三、制作和观察不同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制片→观察→交流→展示

四、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绘图要领:

真实、规范、完整

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动物细胞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绘图

二、动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2、细胞质  3、细胞核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

不含碳的化合物。

如:

水、氧气、无机盐等。

有机物:

含有碳的化合物。

如: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的分子大,一般含有碳。

3.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环境隔开,使细胞内环境比较稳定。

内侧

外侧

细胞膜

  

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

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

有些物质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

光能  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线粒体:

化学能(有机物) 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四、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1.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2.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分裂

1.概念:

一个细胞分成二个细胞,即细胞数目加倍。

2.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的结构:

蛋白质和DNA

4.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5.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

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二、细胞生长

1.细胞生长的物质基础:

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

2.细胞生长的特点:

体积会由小变大。

3.细胞生长的意义:

使生物体长大。

三、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细胞分裂:

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

体积增大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

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常见的组织类型: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二、组织形成器官

1.器官的概念: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2.常见器官的种类:

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类

1.系统的概念: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的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营养器官:

根、茎、叶

2、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   3、营养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

运输有机物)  5、机械组织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定义: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

   2、生活环境:

生活在水域、湿润或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3、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

4、结构和生活

5、生殖:

分裂生殖

 

眼虫也是一个细胞,既具有与人体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又具有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特点,眼虫虽然没有器官和系统,但是它的细胞分化出的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生殖机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能运动的鞭毛,有光时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无光时可以通过表膜从外界获取营养,这些结构的存在都有助于眼虫独立生活。

从结构上看,草履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从生物特征上看,草履虫要从水中获得食物,伸缩泡、收集管也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收集,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如遇到障碍物时,它能够靠表膜上纤毛的不断摆动而运动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3、有些单细胞生物,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危害健康。

4、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种类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举例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有潮湿的陆地上。

没有根、茎、叶的分……

释放O2,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工业及医用原料。

衣藻、水绵、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莼、马尾藻等。

苔藓植物

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矮小,无根,有茎、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

释放O2,蓄积水分,保持水土,可用于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墙藓、葫芦藓、苔藓等。

蕨类植物

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或水中。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释放O2,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等。

里白、铁线蕨、磷毛蕨、肾蕨、贯众、卷柏、满江红。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1.种子的结构

 

 

 

2.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异同

  相同:

都有种皮和胚

  不同:

双子叶植物: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单子叶植物:

子叶一片,有胚乳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

   1.概念: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常见的裸子植物:

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圆柏等

常见的被子植物:

豌豆、荔枝、木瓜、椰子、毛白杨、桃、水稻、葡萄、菊等

3.松树的果球不是果实,那一片片木质的结构是鳞片,种子就裸露在鳞片之间的缝隙里。

三、种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一般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

所以它们能长的高大,在陆地上分布广泛。

种子植物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有利于种子的传播。

四、种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们。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萌发教案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

完整无损的、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3.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根尖:

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

2.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根尖的结构

  根冠:

在根尖的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像一顶帽子。

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

细胞很小,排列紧密,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伸长区: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

  成熟区:

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二、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芽的分类:

按着生位置分顶芽和侧芽

  顶芽:

着生在主干顶端或侧枝顶端的芽。

  侧芽:

着生在主干侧面或侧技侧面的芽。

2.芽中有分生组织。

芽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其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的结构

幼叶→→叶  

芽轴→→茎   

芽原基→→芽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细胞数量的增多、体积的增大都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钾、含磷、含氮的无机盐。

称为肥料。

   3.植物生长还需要许多其它种类的无机盐,称为微量元素肥料。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花是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

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传粉不足,常常出现种子空瘪现象。

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受精: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叶片的结构

1.叶片

   

 

  2.气孔:

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靠气孔的外壁厚,不易伸展。

当阳光照射时,保卫细胞吸水鼓胀,内壁伸展快,气孔张开,空气进入,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水分通过气孔发生蒸腾作用而散失。

二、蒸腾作用

 1.定义: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3.意义:

⑴.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要;

⑵.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三、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吸水部位是根成熟区的根毛

2.根、茎、叶脉都有导管,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细胞所组成的,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成中空管道,相互连接成管网。

3.土壤中水→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中导管→叶肉细胞(极少)(进行光合作用)                       表皮细胞(很多)(进行蒸腾作用)

4.无机盐是通过溶解在水中进行运输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同时补充地下水,所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

 

第四章 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课时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一)、实验操作

1.操作步骤:

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有机物消耗掉或转运走)→遮光处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摘取叶片→叶片在开水中浸约10秒→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2.实验分析

对照部位

遮光部位

见光部位

脱色后叶片颜色

黄白色

黄白色

滴碘液后是否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果分析

遮光部位没有产生淀粉

见光部位产生淀粉

实验结论

绿叶(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场所〉 〈条件〉          〈产物〉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碘变蓝色。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肪等其他有机物,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从细胞水平来看,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构成细胞膜的的蛋白质、脂质,构成细胞核的DNA都有机物。

从器官水平来看,苹果、梨的果实中含有的丰富糖类,黄豆、花生的种子中富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芝麻、向日葵的种子中含有的较多的脂肪,甘薯的根、莲藕的茎中含有的淀粉等都是有机物。

从个体水平来看,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

植物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就越多。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绝色植物是生物圈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实验

1.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制定计划:

将两植相同的植物放在玻璃罩中,在其中一玻璃罩内放一烧杯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隔夜处理,再将用玻璃罩罩住的两株植物移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检验叶片中的有机物。

4.实施计划:

实施上述计划。

5.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6.表达与交流。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可以促进燃烧,氧气有助燃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三、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储存着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充分接受光照。

2.建塑料大棚,聚集能量,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的现象:

⑴.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⑵.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⑶.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储存着能量)

3.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4.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5.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不同。

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7.任何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生命就会终结。

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碳—氧平衡:

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的分解、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的各种燃料的燃烧都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了大气中;这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措施:

  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植树造林、种草,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随时随刻)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

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案

一、我国的主要的植被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