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764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9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XXXX“XX课堂”教案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课题

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第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课前准备

盘秤、天平秤、电子秤、1角硬币、白砂糖、鸡蛋等

学习过程

教案

学案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称重的对话情境。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克

 

2.认识克

三、练习应用

一、情境引入:

1、看课件上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包装袋上都有重量显示,如:

10kg、100g、2kg等。

g和kg都是重量单位,读作:

克和千克。

引入课题。

2.认识称物品轻重的工具———秤(课件呈现各种称,请同学介绍)

学生结合实物秤或用图片做简要介绍: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克,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完成以下活动,完成后上台展练。

(1)称一称:

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砂糖中,分别称出1g、2g、3g、4g糖。

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

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各份糖的多少。

活动小结:

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g、2g、3g、4g糖,有什么感受?

1g糖看上去:

(2)掂一掂:

掂一掂1角硬币的重量。

1角硬币重1g,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g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你们对1g或几克有什么感觉?

(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

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可以举例说明。

2、认识千克。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完成以下活动,完成后上台展练。

(1)称一称:

1袋盐重多少?

2袋盐呢?

先观察,1袋盐重g

2袋盐是g+g=g

再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2袋盐有多重?

仔细观察,发现指针指着1,单位是,所以2袋盐重kg。

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1kg和1000g都同样表示2袋盐的轻重,因此

(2)掂一掂:

把重1kg的盐和1枚一角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

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1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

并在小组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也叫)作单位,千克用字母表示。

(3)估一估。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kg吗?

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kg。

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个梨大约重1kg)。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kg吗?

先用盘秤称出1kg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个鸡蛋大约重1kg)。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kg大豆。

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

②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2kg大米。

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

③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8个苹果:

3个萝卜:

(5)填一填。

5000g=()kg

3kg=()g

三、练习应用

1.教科书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1题

3.拓展练习

1000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谁重?

为什么?

授后小结

XXXX“XX课堂”教案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课题

第2课时吨的认识

第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重难点

1.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课前准备

与吨相关的图片课件;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学习过程

教案

学案

1、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练习应用

 

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大象图片,估一估大象有多重?

引导出:

一头大象约7吨重。

发现,吨和克、千克一样,都是计量物品的重量的单位。

吨的作用很大!

计量很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

2、教学新课

(1)1吨有多重?

在小组长带领下,认真完成以下任务并在小组内交流,完成后上台展练。

1、算一算:

1袋大米100kg,10袋大米多少千克?

能背动吗?

这些玉米共重kg,就是1吨重。

所以1000kg=1吨

2、提一提:

1桶水20kg,多少桶水是1吨?

3、背一背,一个人25kg,多少人是1吨?

4、说一说你对吨的感受?

5、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吨。

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

6、拓展: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如一辆卡车限载12T等。

(2)填一填。

2000kg=()吨

4吨=()kg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1小题:

第2小题:

思考:

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

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吨=kg

1kg=g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教学例4:

还剩多少吨小麦?

1、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

2、根据以前学习的旧知识,独立完成这个问题(用多种方法)后在小组交流。

答:

还剩吨小麦。

3、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当单位不同时,先。

三、练习应用

1.教科书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内由两位同学当小裁判,另两位同学互对口令,并相互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与方法,然后互换角色。

2.教科书第5页练习一第4题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请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科书第5页练习一第6题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授后小结

XXXX“XX课堂”教案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课题

第3课时克、千克、吨的练习

第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和吨,丰富对克、千克和吨等单位的概念的认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克与千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在运用克、千克和吨等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难点

进一步加强克、千克和吨等单位的概念的认识,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课前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教案

学案

一、引入课题

二、基本练习

 

三、实践运用

 

四、拓展应用

 

1、引入课题:

1、我们已经学习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2、其中什么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什么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什么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

二、基本练习

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一袋洗衣粉重800(      )。

一包水泥重50(     )。

 

一根粉笔重约5(      )。

 

一部电梯的最大载重约是1(     )。

 

一头大象约重2(    ) 

一个鸵鸟蛋的重量约是1500(     )。

(1)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

你是怎样选择克、千克或吨作单位的呢?

(2)学生汇报: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

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

克(g)→较轻

千克(kg)→较重

吨→很重

2.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2题。

1吨=1000kg1kg=1000g

(2)补充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

9吨=()kg7000kg=()吨()kg=5吨

3.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

在比较大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

当被比较的两个数量的单位和数都不相同时,

三、实践运用

1.小马虎日记

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屏幕展示)早晨起床,我拿起30kg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洗脸。

喝了一杯250g的牛奶,吃了一个20kg的鸡蛋和一个150吨的苹果。

妈妈还往我的书包里放了一瓶重250kg的矿泉水。

我告别足足有18g重的小花狗,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

在路上,我看见一辆满载着5g蔬菜的大货车从我身边经过……

(1)说一说,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

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为什么?

“30kg重的牙刷”改成“重的牙刷”;

“20kg的鸡蛋”改成“的鸡蛋”;

“150吨的苹果”改成“的苹果”;

“250kg的矿泉水”改成“的矿泉水”;

“18g重的小花狗”改成“重的小花狗”;

“3吨重的书包”改成“重的书包”;

“满载着5g蔬菜的大货车”改成“满载着蔬菜的大货车”。

(2)因为计量较轻的物品用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用作单位。

选用单位时还要考虑到数的大小,如果用错了单位,就会闹笑话。

2.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交流订正。

方法1:

方法2:

3.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7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交流订正。

方法1:

方法2:

小结:

当单位不同时,要。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把克、千克、吨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怎么放?

为什么?

1>50

3000=3

4000<72.

2.数学小调查

学生完成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8题。

(1)先将自己在超市调查的商品有多重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独立完成第1个调查表的填写。

(2)先将自己在互联网或书籍上查阅到的动物有多重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独立完成第2个调查表的填写。

 

授后小结

XXXX“XX课堂”教案

上课时间

总第课时

课题

第四课时综合与实践:

称体重

第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等单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1.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等单位的概念。

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体重的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课前准备

体重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学习过程

教案

学案

1、谈话引入

二、课堂活动

一、谈话引入:

课件播放邻居家几个小孩游戏玩耍的画面。

1、思考:

小胖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比别人慢,是什么原因呢?

2、大家都对自己的体重有了解吗?

大家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偏胖还是偏瘦吗?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偏胖还是偏瘦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体重。

二、课堂活动

1.称一称,填一填

(1)了解称体重的方法:

你打算怎样了解自己的体重是偏胖还是偏瘦?

(先称出我们自己的体重,再和同龄人比较)

(2)称体重需要什么工具?

你会使用这些工具称体重吗?

课件介绍指导学生认识体重秤。

请一名学生称出体重,边称边说明称体重的步骤:

站上体重秤———读出体重的数据———记录数据。

重点强调读数时要看清楚仪表上的单位,指针所指刻度的读法。

(3)分组称体重。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台体重秤和一张体重记录表,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称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活动要求:

①小组长组织称体重活动。

②确定好读数人员和记录人员。

③按次序依次称体重。

看哪一组分工明确,活动有序,称重速度快。

活动记录:

第()小组同学体重记录表

姓名

体重(kg)

(3)小组体重记录表展示。

对小组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请1~2个小组展示其体重记录表,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体重情况。

2.看一看,比一比

(1)独立观察。

课件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或每小组一张纸质表)。

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男体重(kg)女体重(kg)

6岁18~2417~22

7岁20~2619~26

8岁22~3021~30

9岁24~3424~35

10岁27~3927~41

同学们观察“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然后把自己体重和标准体重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体重符合标准吗?

是偏胖还是偏瘦?

(2)小组讨论。

把自己观察、比较的结果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根据各自小组同学的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的情况,给其他同学提点建议。

(3)全班交流展示。

请1~2个小组进行交流展示,重点展示根据体重结果给其他同学的建议。

教师梳理建议:

保持体重,偏瘦的增肥,偏肥的减瘦,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标。

3.比一比,说一说

(1)独立思考。

观察自己小组同学的体重记录表,把自己的体重和同学的体重进行比较,或者是比较另外两位同学的体重,你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合作讨论:

把你通过观察发现的问题和同学说说,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

请1~2个小组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情况,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评价引导。

授后小结

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总第5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1、一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 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计算知识及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教材分析

体会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

课件

展练案

修改与备注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1.填空(课件出示题)。

2.口算。

(课件出示题)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揭示课题(教学单元主题图)

(1)出示单元主题图。

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所获得的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

并提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学生独立解决并写出算式。

2×3=6(个),那如果每盒有20个鸡蛋呢?

该怎样计算?

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两位数口算。

板书:

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例1)

展练一:

各小班在小班长的组织下,合作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观察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得多少?

(3)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怎样想?

小班内交流算法。

(5)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

30×440×85×60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的展示:

先算3×4,再在后面填一个0.....

30×4=12040×8=3205×60=300

教师小结:

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十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十数的末尾有一个0,就在乘积后面补上一个0.

3.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例2)

展练二:

(1)观察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得多少?

(3)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怎样想?

小班内交流算法。

学生展示:

第1种:

13+13=26(个)

第2种:

13×2=26(个)13=10+3,10×2=20,3×2=6,20+6=26。

(引导学生借助情境理解算理)

第3种:

13×2=26(个)先用2乘个位上的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上,果就是26。

(引导学生借助情境理解算理)……

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

32×3,3×12。

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口算算理。

③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

思考:

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我们应该怎么算呢?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第4题。

(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时,说出算理。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又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的口算

加法:

20+20+20=60(个)

乘法:

20×3=60(个)

课后小结

XXXX“XX课堂”展练案

XXXX“XX课堂”展练案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总第6课时

课题

第2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说明估算方法的简单思路。

3.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经历估算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

口算卡,课件,练习本

展练案

修改与备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3=40×4=50×8=

80×6=5×70=9×30=

6×40=2×90=10×7

2、找出最接近的数,并装入相应的信封里。

(课件出示题)

教师:

在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青青的草原和美丽的大森林。

今天他又会带我们到哪里去呢?

请看大屏幕!

在丰收的果园里,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有许多算式,你们会算吗?

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算理,并要求学生用手势去判断

对错。

过渡:

同学们算得真好!

让我们一起继续前行吧!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展练一:

1.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与小班同学交流。

3.仔细观察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归纳小结,怎样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

(1)这一筐梨重32千克,又6筐梨。

我观察其它5个筐每个筐的大小与这个筐的大小相接近,从而我明白,其它每个筐梨重大约是30千克。

课件出示小明的话“6筐梨大约……”。

可以提问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2)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就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思考:

怎样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小结:

在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两位数看作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巩固练习——第一关

哪个问题可以用估算解决呢?

(课件出示题)

2、巩固练习——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第11页“课堂活动”第4题。

4、完成教科书第11页“课堂活动”第5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又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50×3=150(千克)30×6=180(千克)

48接近50,把48看作5032接近30,把32看作30

课后小结

 

XXXX“XX课堂”展练案

 

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总第7课时

课题

第3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教科书第11~12页练习二1~3题、5题、7~9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估算的过程,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

算及估算的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进一步感悟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及结合现实情况进行估算。

教具

口算卡课件,练习本

展练案

修改与备注

一、联系旧知,引入课题

二、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课堂展练建议】

展练一:

1号同学:

展练第1题,用抽问的方式请同学说一说图意,该怎样计算。

2号同学:

展练第2题,指名口算,请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号同学:

展练第3题,口算,并集体订正。

4号同学:

展练第4题,先口算,再连线。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1)提问:

你能看懂题目中的表格吗?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提问: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1)理解题意提问:

“一篇400字的作文稿她8分能打完吗”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集体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1)理解题意:

“够座吗”是什么意思?

(2)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