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7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docx

最新基本护理技术说课

《基本护理技术》说课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基本护理技术》是从事护理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承接基础医学课程的基础上,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递进式构建教学内容,利用工作任务与案例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中,通过仿真或全真实训、技能考核等手段,并培养护士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夯实基础。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一年级及二年级学生,涉及第一、二、三学期,总学时为164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训136学时,学分10分。

(二)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修读本课程时,学生通过正常人体学基础、医用化学、护理礼仪等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相关的医学知识,符合了护士基本素质要求,这为本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知识奠定了基础,是专科护理的入门及最基础的专业课。

本课程对学生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主要支撑及促进作用,在护士执业考试、实习考核、求职应聘以及日后的职称晋升考试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三)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具有护理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护理执业生涯所需的综合素养;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于不同的护理对象,初步适应各种护理岗位的护理工作、成为合格的执业护士;并满足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分目标。

1.认知目标具有能支撑护理技能的基本知识,并联合执业护士考试必备理论于技能中。

2.技能目标能综合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及心理的基本需求的技能,能胜任各岗位的基本护理工作,并能提供护理对象于个性化服务。

3.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有较强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养成慎独的修养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成立护理行业专家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课程建设,课程主持院校根据护士职业岗位设置与任务需求、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初步拟定《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经合作院校共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交行业专家审核、论证,最终本课程确定了八个教学项目,共计41项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通过逐步完成各项任务,使教学更贴合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让学生逐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图1课程内容

教学项目

工作任务

教学项目

工作任务

1.医疗环境与感染控制技能

1-1设置合理的医疗环境

5.常用监测护理技能

5-1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1-2实施入院护理

5-2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1-3实施出院护理

5-3呼吸的评估和护理

1-4医院感染

5-4血压的评估和护理

1-5清洁、消毒、灭菌

6.给药治疗与护理

6-1口服给药法

1-6无菌技能

6-2注射给药法

1-7隔离技能

6-3雾化吸入法

2.身体活动管理技能

2-1安置舒适卧位

6-4药物过敏试验法

2-2帮助更换卧位

6-5静脉输液法

2-3运送病人护理

6-6静脉输血法

2-4保护具运用

6-7标本采集法

2-5休息护理

7.危重病人护理及抢救

7-1病情观察

2-6活动护理

7-2抢救设备

3.基本生活支持技能

3-1口腔护理

7-3抢救技术

3-2头发护理

7-4临终护理

3-3皮肤护理

7-5死亡病人护理

3-4压疮护理

8.护理相管文件记录

8-1病案管理

3-5晨晚间护理

8-2护理相关文件书写

3-6冷疗法

3-7热疗法

4.营养与排泄护理技能

4-1饮食

4-2排尿护理

4-3排便、排气护理

(二)课程资源

1.常规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在护理行业专家课程建设指导委员的指导下院校共同参与组织编写的。

教材结构上根据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实训操作-实习实践教学链,内容上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接轨,设计上以工作任务情境为单元,将技能实训与临床工作实际任务相联系,体现了“教、学、做”一体。

2.相关资源《基本护理技术》课程基于课程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教学实施要求,形成以教学项目情景为单元的配套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教学仪器库、文献库、图片库、多媒体资源库、视频资源库(课程的教学组织指导录像、课程项目实施指导录像)、教学案例库和试题试卷库。

相关资源以教育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资源云平台为载体,为教师、学生提供方便、直观的虚拟化学习环境。

利用课程资源、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教学环境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实习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开设课间实训,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和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及侧重点,开展案例情景模拟教学,利用任务情境、多媒体演示开设护理综合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仿真、全真模拟实训演示、实训,实现开放性实践教学。

采取“PBL”教学法、“CBS”法、任务驱动法、反思性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程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一次阶段性完整教学,涉及2~6学时。

(一)工作任务设置

课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以具体情境案例形式下发,同时教师根据情境案例设置2~4个问题。

学生拿到工作任务案例后,利用课外时间,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资源库平台等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查阅、讨论和整理,从而对新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认识。

强调学生参与工作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每小组人数8~10人。

(二)工作任务分析(1学时)

课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由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工作任务的分析。

首先由各小组学生代表通过汇报、展示等方式解答、分析工作任务案例中的问题,过程中可有组外学生教师的提问。

再由教师对工作任务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强调完成工作任务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三)工作任务演示(1学时)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及工作任务涉及的操作技能的难易程度,结合工作任务情境案例,采用学生演示或者教师演示。

演示过程中,非演示者均应在旁观看思考并记录。

演示完毕,教师采用“随机访问”的方式抽取学生进行反思性提问,并进行总结。

最后根据工作任务,拓展情境案例1~3个,布置学生课外练习任务。

(四)工作任务强化实训(2~4学时)

以小组为单位,在此次工作任务给予的2~4个情境案例中任选1~2个,通过仿真或全真实训、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工作任务强化训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同时提高临床应变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积累人际交流沟通技巧。

强化实训过程中由学校专职教师及临床护理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指导,使强化训练更贴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

强化实训最后10分钟为指导教师总结时间,总结强化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的方面,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工作态度。

(五)工作任务考核、总结

1.工作任务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全面评价。

(1)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自己的参与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状态、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打分。

(2)小组成员间互评:

一项任务完成后,各小组成员之间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定、打分。

(3)教师综合评价:

随机抽取工作任务情境案例,采用逐一考核、随机抽考、方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考核。

同时结合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反思日记以及临床实记进行综合评价。

参与评价的教师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临床护理兼职教师。

2.工作任务总结考核完毕由专业教师和临床护理兼职教师对本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进行统一的点评和总结。

并布置下一项工作任务。

(六)工作任务拓展

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对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书写反思日记。

在学期临床见习后,学生还应撰写与本学期工作任务相关的临床实记,并在课外组织交流、讨论。

通过反思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评价

基于临床护理综合执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建立了以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医院带教护士为主线,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贯穿其中,采用多形式、多维度、时间全程化、空间立体化、内容综合化、形式多样化、全员参与的“多元考核、立体评价”的评价体系,重在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

《基本护理技术》课程评价贯穿于整个护理专业学习生涯,包括课程学习中、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毕业前、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一个学期结束后的课程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考核、完成工作任务表现、工作任务相关报告,主要评价学生自我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由基础护理教研室统一组织,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如图2所示。

图2课程评价

考核方式项目

考核方式

参与教师

形成性评价(40%)

职业素养

专职+兼职

基本技能考核

专职+兼职

完成工作任务表现

专职+兼职

工作任务相关报告

医院带教护士

终结性评价(60%)

期末考试

专职教师

顶岗实习前

综合能力考核(技能、知识)

专职+兼职

顶岗实习

出科考试

临床带教护士

毕业前

护理个案、毕业考试

专职教师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国家级考试

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单项技能、综合能力、相关理论、人文素养、职业态度、课堂表现。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

笔试、操作、口试、仿真角色扮演、真实工作状态。

课程评价的考核形式:

试卷、工作任务情境案例分析、基本技能考核、反思日记、临床实记、、综合实训项目、顶岗实习报告、出科考试、个案答辩。

课程评价涵盖的时间有:

课内、课外、见习、实习。

课程评价涵盖的场所有:

教室、实训中心、医院。

五、课程展望

(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更新

《基本护理技术》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已趋于系统化、成熟化,随着社会快速地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以及教具、基础设施的不断损耗,教学资源在不断丰富、完善地基础上,也要做到及时更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真正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之间的差距。

此外,如何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供给学生也将是今后课程建设需要思考的地方。

(二)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护理技术的不断融入

一方面,临床新知识、新仪器、新技术地不断应用,基本护理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基础护理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可以通过行业见习与实践,以及授课过程中与兼职教师地交流,将临床的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使学生走到工作岗位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有一个良好的个人职业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开展,各大医院根据“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强化基础护理方面不仅加强了临床护士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训,也更新了护理专业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要做到与临床接轨,要培养出符合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教学的考核标准地也应及时进行更新、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