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847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docx

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的名称,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

评价项目:

年产3万吨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

项目负责人: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

从事专业

职称

上岗证书号

职责

签名

工程师

负责人

工程师

编写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年产3万吨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号

复混肥料制造C2624

占地面积

(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名称:

年产3万吨有机肥、复混肥料项目

(2)建设单位:

(3)建设性质:

新建

(4)建设地点:

(5)建设内容及平面布置:

(6)产品及生产规模:

年产3万吨有机肥、复混肥料。

(7)工作制度及定员:

本项目实行一班制,每班8小时,白天生产,年工作300天。

本项目投入运行后,劳动定员1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人,职工6人。

(8)工程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为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3万元,占总投资的4.7%。

(9)项目占地面积:

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

(10)主要原料用量、能耗(见表1)及生产设备、设施(见表2)

表1:

主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

序号

名称

单位

消耗量

备注

1

畜禽粪便

t/a

16000

厂区周边

2

锯末

t/a

6690

厂区周边

3

K2SO4

t/a

1750

4

P2O5

t/a

1750

5

尿素

t/a

4200

6

新水

t/a

600

自备水井

7

万kwh/a

10.5

旧寨镇

8

焦炭

t/a

100

周边地区

表2:

主要生产设施、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备注

1

混料机

1台

7.5kw

2

高效粉碎机

1台

5.5kw

3

造粒机

1台

5.5kw

4

烘干机

1台

Φ1.5×5m,7.5kw

5

冷却机

1台

Φ1.5×5m,3kw

6

筛分机

1台

5.5kw

7

原料库

2座

100m2

8

成品库

1座

100m2

9

发酵塔

1座

(11)给排水:

拟建工程生产用水取自厂区自备水井,出水量10t/h;生产用水量600t/a,主要为造粒过程用水,无废水排放。

生活用水主要是职工日常饮用及盥洗用水,用水量60t/a(0.2t/d),生活污水产生量48t/a(0.16t/d),生活污水可全部用于厂区绿化或就地泼洒,不会形成地表径流。

无污水外排。

(12)项目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关系: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空气环境、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表3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米)

功能

规划级别

空气环境

N

1500

居住区

二类区

声环境

居住区

1类区

空气环境

SW

600

居住区

二类区

声环境

居住区

1类区

其标准执行如下:

大气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

声环境: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1类标准,GB3096—1993

 

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表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浓度限值(mg/Nm3)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TSP

0.30

0.20

SO2

0.50

0.15

0.06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2类标准;

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Ⅱ类标准;

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2)《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的二级标准:

烟尘浓度:

200mg/m3,SO2:

850mg/m3,林格曼黑度:

1级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二级标准;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

<1.0mg/m3

(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的二级标准:

厂界标准值:

臭气浓度无量纲20

根据国家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建议指标如下:

SO2:

0.96t/a;烟尘:

1.04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工艺主要包括两个:

一是有机肥料的生产,二是有机肥料进行深加工生产复混肥料。

一、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高温厌氧干发酵工艺,主要原料为畜禽粪便与锯末。

高温厌氧干发酵是直接以固体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在高温发酵(50℃~55℃)下进行厌氧发酵的一种工艺。

具体工艺如下:

原料畜禽粪便与锯末按7:

3的比例混合,混合后送入发酵塔进行厌氧发酵,生产周期为15天,即从加料至发酵结束。

发酵温度持续升高,可保持在50℃~55℃间,产生的产品即为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自然风干。

作为发酵的副产物沼气,可用管道收集作为加热炉的燃料,年产生沼气量为70000m3/a,若能充分利用,可代替焦炭84t。

二、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流程:

利用本厂生产的有机肥,根据复混肥料用处的不同,将原料有机肥、K2SO4、P2O5和尿素按一定比例在混合机中进行投料混合,混合后的肥料进入高效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处理后的粉末状肥料进入造粒机中造粒(造粒机中需加少量水),造粒机出来的粒状肥料由传送带运至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机尾部设置引风机,连接重力沉降室,采用重力沉降法对粉尘进行处理。

烘干后的肥料进入冷却机中冷却、筛分,合格产品由筛孔筛出、收集,传送带运至出料口,袋装、封口运至成品库。

粒径大的肥料由筛子上层流出,收集后重新进入高效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循环利用。

烘干、冷却与筛分步骤均设置在密闭设备内进行,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有机肥料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见图1。

 

 

图1有机肥料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见图2。

 

 

图2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

主要污染工序:

⑴主要废气污染物为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产生的粉尘。

复混肥生产的投料混合、粉碎、造粒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加热炉燃烧产生的烟气,原料散发的恶臭气体;

⑵主要噪声为粉碎、烘干、冷却和筛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⑶主要废水污染源为职工日常生活污水;

⑷主要固体废物为筛分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肥料、重力沉降室产生的粉尘以及职工生活垃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量浓度

(单位)

排放浓度

(单位)

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

粉尘

15~20mg/m3

<1.0mg/m3

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投料混合粉碎与造粒

粉尘

10~15mg/m3

<1.0mg/m3

加热炉

SO2

1.42×106m3/a

676.0mg/m3

0.96t/a

2.46×107m3/a

39.0mg/m3

0.96t/a

烟尘

1.42×106m3/a

1690.1mg/m3

2.6t/a

2.46×107m3/a

42.3mg/m3

1.04t/a

职工生活

盥洗用水

48t/a

厂区绿化,不外排

筛分过程

大颗粒肥料

重新粉碎,循环利用

重力沉降室

除尘灰

1.56t/a

收集,循环利用

职工生活垃圾

废纸、果皮、塑料袋等

3.47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高效粉碎机、烘干机、冷却机和筛分机等机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源强为70~95dB(A)。

其它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

项目所在地为原永明水泥厂旧址,利用原生产车间,没有较大土建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采取绿化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可对周围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用地为原永明水泥厂用地,使用原生产车间。

没有大型土建工程。

只是简单维修和设备安装,因此,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结束后,其影响即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气治理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产生的粉尘,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投料混合、造粒产生的粉尘及为烘干机加热的加热炉产生的烟气。

⑴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混合与复混肥料生产均在同一密闭的生产车间内,原料混合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浓度为15~20mg/m3,车间安装2台排风扇,利用排风扇旋转,将粉尘通过风扇的风页排往室外,可使排放到车间外的粉尘浓度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二级标准: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Nm3。

⑵投料混合、粉碎与造粒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浓度为10~15mg/m3,粉尘通过风扇的风页排往室外,可使排放到车间外的粉尘浓度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二级标准: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Nm3。

⑶本项目建一座加热炉为烘干机提供热源,由于燃煤量很小,环评建议燃用焦炭,含硫量在0.6%左右。

加热炉产生的SO2及烟尘浓度分别为:

676.0mg/m3,1690.1mg/m3。

加热炉排风口直接与烘干机连接,由引风机引入二级重力沉降室,采用二级重力沉降法对废气进行处理,引风机排风量为10000m3/h,经二级沉降室处理后排出室外。

二级重力沉降室除尘效率可达到60%以上。

经沉降室处理后SO2的排放浓度为:

39.0mg/m3,烟尘排放浓度为42.3mg/m3。

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的二级标准:

烟尘浓度:

200mg/m3,SO2:

850mg/m3,林格曼黑度:

1级。

2、废水治理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造粒过程用水,用水量为600t/a,这部分水全部进入产品,无废水排放。

职工生活污水总量为48t/a,全部用于厂区绿化或泼洒地面,就地蒸发,不会形成地表径流。

对外环境基本无影响。

4、噪声治理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高效粉碎机、烘干机、冷却机和筛分机等机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源强为70~95dB(A)。

环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①将粉碎机、烘干机、冷却机和筛分机等设置在封闭厂房内。

厂房墙厚度≥240mm,顶部采用混凝土结构;所有车间窗户采用双层玻璃结构,玻璃厚度≥5mm。

②粉碎机等应设置完善的减震装置。

③厂区四周围墙内侧种植不小于2m宽的绿化带。

采取上述措施后,生产车间产生的噪声经过生产车间外墙阻隔和距离衰减,噪声可降至55dB,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Ⅱ类标准,即厂界1米处噪声昼间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dB(A),本项目只在白天生产。

项目距离厂区北侧的距离为1.5公里,距离的距离为600米,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对两村居民区基本无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固体废物为筛分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肥料、重力沉降室产生的除尘灰以及职工生活垃圾。

筛分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肥料全部进入高效粉碎机进行重新破碎,回收利用。

重力沉降室收集到的除尘灰,产生量为1.56t/a,其成分主要为有机肥料,可重新收集循环利用。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47t/a,送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无排放。

6、恶臭

本项目生产原料主要为畜禽粪便,无论在堆存或者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恶臭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

为此环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恶臭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⑴对粪便的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加强严格的管理,防止车辆的泄漏。

⑵所收购的粪便主要来源于厂区周边地区。

环评建议,厂区不设置粪便堆存场地及设施,待组织好货源后直接入发酵场发酵。

⑶在系统正常运行后,处理系统产生的沼气可直接作为加热炉的供气气源,在焚烧的情况下,沼气中含有的恶臭气体去除效率能够达到99.9%。

在系统启动和调试阶段,臭气的产生量很少,只是暂时的,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⑷在项目关键处理设施及周围地区种植树木以吸收或减少挥发性气体、有毒气体、灰尘和恶臭。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的二级标准厂界标准值:

臭气浓度无量纲20的要求。

7.风险分析和安全生产

项目用于复混肥生产的原料P2O5属于危险化学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白色雪花状六角晶体,相对密度2.39(比重2.39),沸点347℃,有很强的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

暴露在空气中的五氧化二磷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对皮肤有腐蚀性。

环评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⑴原料P2O5采用双层包装袋。

⑵原料的运输过程中不可与有机物品、双氧水等共贮混运。

应隔绝潮气与水。

运输时注意防雨淋和日晒。

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

⑶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中,库房采用水泥地面,密封,不可与酸及碱类共储混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

粉尘

排风扇抽出室外

达标排放

复混肥生产投料混合、粉碎与造粒

加热炉

SO2

改烧焦炭,引风机引入二级重力沉降室

达标排放

烟尘

职工生活

盥洗用水

全部用于厂区绿化和泼洒地面

不外排

筛分过程

大颗粒肥料

重新粉碎,循环利用

不排放

重力沉降室

除尘灰

收集,循环利用

不排放

职工生活垃圾

废纸、果皮、塑料袋等

统一回收送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不排放

本项目通过对生产车间、绿化带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各种机械设备的防振降噪措施的实施,噪声可以达标。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在厂区空地及厂界四周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10%,绿化后将起到吸声减噪、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改善周围生态环境。

 

表5环境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污染源

治理措施

治理对象

数量

处理效率

处理效果

投资(万元)

废气

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

安装排风扇

粉尘

2

达标排放

0.1

复混肥生产中投料混合、粉碎与造粒

加热炉

改烧焦炭,引风机、二级重力沉降室

SO2

1

达标排放

5

烟尘

50%

噪声

机械设备运行时的噪声

封闭车间、双层玻璃、减震措施

噪声

达标排放

2.2

绿化

种植绿化带,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

2

合计

占总投资的4.65%

9.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

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畜禽养殖场都缺乏有效的粪污处理手段,大量畜禽粪便的长期堆积致使空气恶臭、蚊蝇孳生,而且畜禽粪便的大量堆积使得一些有害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威胁了人体健康,也影响了畜禽自身生存。

畜禽的粪尿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对提高土壤肥力、栽培各种作物具有良好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将大量堆放、既占用大量土地又污染环境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用的产品。

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

选址合理。

1.2营运期环境治理措施及影响分析结论

1.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结论

本项目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有机肥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混合产生的粉尘,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投料混合、粉碎与造粒产生的粉尘及加热炉产生的烟尘。

⑴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混合与复混肥料生产均在同一密闭的生产车间内,车间安装2台排风扇,利用排风扇旋转,将粉尘通过风扇的风页排往室外,可使排放到车间外的粉尘浓度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二级标准: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Nm3。

⑵本项目建一座加热炉为烘干机提供热源,改用燃烧焦炭后,加热炉产生的SO2及烟尘浓度分别为:

676.0mg/m3,1690.1mg/m3。

加热炉排风口直接与烘干机连接,由引风机引入二级重力沉降室,经二级沉降室处理后SO2的排放浓度为:

39.0mg/m3,烟尘排放浓度为42.3mg/m3。

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的二级标准。

措施可行。

1.2.2废水:

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造粒过程用水,用水量为600t/a,无废水排放。

职工生活污水总量为48t/a,全部用于厂区绿化。

整体上,废水不外排。

措施可行。

1.2.3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高效粉碎机、烘干机、冷却机和筛分机等机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源强为70~95dB(A)。

采取环评建议的措施后,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Ⅱ类标准,即厂界1米处噪声昼间不大于60dB(A),夜间不大于50dB(A),本项目只在白天生产。

本项目距离厂区北侧板城村的距离为1.5公里,距离西南侧夏各庄村的距离为600米,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对两村居民区基本无影响。

措施可行。

1.2.4固体废物

本项目主要固体废物为筛分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肥料、重力沉降室产生的粉尘以及职工生活垃圾。

筛分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肥料全部进入高效粉碎机进行重新破碎,回收利用。

重力沉降室收集到的除尘灰,其产生量为3.75t/a,其成分主要为有机肥料,可重新收集循环利用。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47t/a,送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无排放。

措施可行。

1.2.5恶臭

本项目生产原料主要为畜禽粪便,无论在堆存或者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

在采取环评提出措施后,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的二级标准:

厂界标准值:

臭气浓度无量纲20的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可行。

建议

(1)各种固废要定时收集,堆放在指定地点,不得乱堆、乱放。

(2)切实落实厂区绿化。

(3)严格采取措施,畜禽粪便不得在厂内堆存,避免产生恶臭污染。

 

 

预审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月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月日

 

审批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月日

 

注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

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

4.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47省道(浦兰线)改建工程兰溪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1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和性质

项目名称:

47省道(浦兰线)改建工程兰溪段

项目性质:

改建

1.2 立项情况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2]25号,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计基础[2002]215号、浙计基础[2002]273号。

1.3 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总里程45.102km(包括桐坞岭隧道503m),配套建设中桥208m/5座、小桥240.5m/13座。

共征用土地140.962公顷,拆迁建筑物17865.55m2。

具体见表1-1。

表1-1工程建设规模

名称

规模

备注

道路

45.102km

包括桐坞岭隧道503m

隧道

503m/1座

兰溪段长度,总长1040m(明洞段长10m、暗洞段长1030m)

桥梁

中桥

208m/5座

小桥

240.5m/13座

征用土地

140.962公顷

拆迁建筑物

17865.55m2

项目总概算为28429.75万元(含老路改善费用300万元,未含建设期贷款利息、收费设施及水保补偿费)。

1.4 建设地点及路线走向

项目建设地点为兰溪市东北部黄湓大桥至横溪浦阳界。

路线走向如下:

从兰溪市与浦江县交界处开始,起点桩号K10+117。

路线经桐坞岭隧道另辟新线至兰溪市横溪镇,从横溪镇北侧经宋宅、溪口周、墩头镇至墩头镇东南侧溪滩村与老公路相衔接,至石埠头,经村庄东南侧另辟新路经横木村南,至下盘山村老路,在大塘南设新线经汤宅畈、马涧北侧后与老路相接,然后沿老路至石渠,在石渠南面设新线经过,再接老公路至金塘边,避开缪源前进至董宅与老公路相衔接,然后基本上沿老路前进至终点,终点桩号K55+219,兰溪段路线全长45.102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