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036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docx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绝密★启用前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

(一)

化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冕把答題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題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016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氢能的制取、贮存及利用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能属于二次能源

B.水电解产生氢气的同时放出能量

C.燃料电池可实现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太阳能、风能、水能及氢能都属于新能源

2.四支试管中均盛有4mLO.Olmol•L-1KMnO4溶液.使其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与H2C204溶液反应褪色时间最短的是

3.下列措施能使C(s)+H20(g)=CO(g)+H2(g)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D.增大碳的量

4.高温下脱氮反应:

N20(g)+C0(g)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

C.加入催化剂D.D起始时增大n(CO)/n(N20)

5.在25℃和的101kPa下,1g乙炔完全燃烧生成C02与H2O(I)时,放出5O.OkJ热量。

下列执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6.在某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H20(g)=CO2(g)+H2(s)△H>0。

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及时分离出C02B.恒容,通入Ar

C.恒压,通入ArD.恒容,通入CO

7.H2O2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为2H202(I)=2H20

(1)+02(g),其能里与反应进程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S>0B.该反应的△H>0

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熔变D.反应进程中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

8.高温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H3(s)+CH4(g)=HCN(g)+3H2(g)。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

(CH4)正=

(H2)逆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断裂的N-键与断裂的H—H键的数目相等

9.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镁带与某浓度盐酸反应,通过收集H2确定各阶段反应速率,其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反应速率:

0-1min>1-2min>2-3min

B.O-1min平均反应速率最快可能是因为镁带表面有氧化膜

2-3min平均反应速率比3min快是因为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D.5miri后氢气的体积不再变化定是由干溶掖中盐酸已耗尽

11.P4S3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相关物质的结构及键能如下表所示:

12.有关反应2CrO42-(aq)(黄色)+2H+(aq)=Cr2072-(aq)<橙红色)+H20

(1)△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B.从25℃降至10浓度增大,平衡常数不变

C.恒温时,加强酸至pH=1,可由黄色转变为橙红色

D.恒温时,加强碱至pH=9,可由橙红色转变为黄色

13.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XY(g),发生反应:

2XY(g)=2X(g)+Y2(g)△H=+26kJ•mol-1,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t1min时,反应吸收2.6kJ的热里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XY减少的物质的董

C.t2win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D.其他条件不变,min时向容器内再充入0.2molXY,XY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小

14.在图1的小烧杯中加入25mL1mol•L-lHNO3溶液并测惫温度,再一次性加入25mL1.1mol•L-1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已知:

1mol•L-lHN03溶液和1.1mol•L-lNaOH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起始时两溶液温度相同,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轾为4.18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加盖板,测得的中和热△H偏小

B.环形玻璃揽掉榉¥轻轻搜挥溶液

C.NaOH溶液稍过貴是为了确保HNO3被完全中和

D.本次实验测得的中和热A/Z约为-58.5kJ•mol-1

15.T℃时,在2L的恒温值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Cl(g)和02(g),起始时压强为p0,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

4HCl(g)+02(g)=2Cl2(g)+2H20(g)△H=-113kJ•mol-1,测得HC1及0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

(CH4)正=

(H2)逆

A.t1min时,

(HCl)正=

(HC1)逆

B.t2min时,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t2mol•L-1•min-1

C.t2min时,容器内的压强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60

16.反应2C02(g)+6H2(g)=C2H5OH(g)+3H20(g)中,实验测得CO2的转化率与压强(p)、温度(T)及投料比(m)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T1

B.投料比:

m1>m2>m3

C.生产中采用5MPa,是因为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

D.其他条件一定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乙醇,可提高CO2的转化率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化学反应热是重要的热力学数据,化学反应热有中和热、燃烧热等多种形式。

回答下列问题:

(1)稀的强酸、强碱中和时的中和热△H=-57.3kJ•mol•L-1,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C—N≡C转化为H3C-C≡N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最稳定的是(填序号)。

 

(3)H3C-N≡C转化为H3C—C≡N的活化能为(填序号)。

A.EaB.EbC.EcD.Ee-Ea

(4)正丁烷的燃烧热△H=-2878kj•mol-1,异丁烷的燃烧热-2869kj•mol-1气态正丁烷转化为气态异丁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稳定性:

正丁烷异丁烷(填“>”或“<”>)。

18.(10分)能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热化学循环系统原理如图所示,该系统制备的能源物质是Ce02在循环中的作用相当于。

 

(2)煤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工的部分转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c.途径①和途径③均用于发电时,能童利用率①较高

(3)地热发电原理如图所示,1000kg90℃的热水降温到40℃由热水提供的能量为kJ[水的比热容为4.18J•(g•℃)-1]

 

(4)已知某天然气中CH4的体积分数为90%,乙烷的体积分数为3%,其余为N2和CO2,22.4m3(标准状况)该天然气完+燃烧生成C02和液态水,产生的热量为kJ(已知燃烧热:

甲烷△H=-890kJ•mol-l,乙烷-1560kJ•mol-l)。

19.(10分)硫酸在实验室、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为CH3COOH(I)+C2H5OH(I)COOC2H5(I)+H20(I)△H<0,向其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反应速率(填“加快”“减慢”或“不变”),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工业上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在空气中煅烧制取S02,S02经催化氧化得到SO2,再与水反应制得硫酸。

①黄铁矿煅烧前箝粉碎为黄铁矿粉,其目的是。

②催化氧化反应可写作:

SO2(g)+

+O2(g)=SO3(g),其平衡常数为或2S02(g)+O2(g)=SO3(g),其平衡常数为K2,相同温度下K1与K2的关系是;生产过程

中需通入稍过量的空气,其目的是。

(3)2009年国外报道的一种利用硫酸循环制取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

第一步硫鲛分解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呈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H2S0(I)—S03(g)+H20(g)的△H0(填“>”或“<”,下同)△S0,

③约550℃后H2O的物质的量分数开始减少的原因是。

20.(10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借助I2与淀粉溶液显蓝色的原理测定(NH4)2S208(过硫酸铵)与I-的反应速率。

其反应为S2082-+2I-=2S042-+I2。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査得25℃该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该反应速率方程的表达式为

(k是与温度有关的速率常数)。

由表中数据可确定速率方程中:

k=L•mol-1•s-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m=,n=。

(2)乙组同学起始时加入KI、(NH4)2S208及淀粉溶液,控制相关的条件及结果如下表:

 

依据甲组实验所得的速率方程式,预测第II组显蓝色时间t2=s,第Ⅲ用显蓝色的时间t3=s(已知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为原来的2倍)。

(3)丙组同学用表中控制的条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21.(12分)我国最近成功投产由甲烧/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

合成气可用于制取二甲醚等多种化工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用02和H20(g)重整制合成气,主要包含如下反应:

 

③从能量角度考虑水蒸气重盩时兼通入适量02的目的是。

(3)用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2CO(g)+4H20(g)=CH30C3(g)+H2O(g)

①四个容器中起始时压强均为5MPa,起始容积相同,温度均始终保持260℃,控制条件如下表:

达到平衡时,四个容器中二甲醚的体积分数的关系是(用字母表示)。

②CO的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