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063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万柏林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山生态恢复工程2009年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太原市万柏林区林业局

1.1.4项目法人代表

高亮则

1.1.5项目主管单位

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政府

1.1.6项目建设地点

万柏林区化客头街办化客头、大卧龙、北头3个村,西铭街道办小西铭1个村。

1.1.7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人工植苗造林6133亩。

1.1.8项目建设目标

2009年在项目区营造生态公益林6133亩,使万柏林区西山环城3公里范围内煤炭采空塌陷区的地表植被得到逐步恢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1.1.9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一年(2009年)。

1.1.10项目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84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643.7万元,占总投资的89.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4.3万元,占总投资的6.2%;预备费92.0万元,占总投资的5%。

1.1.11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840万元,其中申请山西省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100万元,太原市配套370万元,太原市万柏区配套370万元。

1.1.12可研编制单位

朔州市三北农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2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

2、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西省林业发展的意见》;

3、《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

4、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太原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5、《重塑西山——太原市西山地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总体规划提纲》;

6、《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规划》;

7、《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8、《山西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10、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

11、山西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1.3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建设规模

6133.0

2

项目涉及乡镇(街办)

2

化客头和西铭街办

3

项目涉及村

4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840.0

5

投资构成

工程费

万元

1643.7

工程其他费

万元

104.3

预备费

万元

92.0

6

资金来源

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万元

1100.0

太原市配套

万元

370.0

万柏林区配套

万元

370.0

7

项目建设期限

1

2009年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太原西山地区是我省重要工业区,工矿企业密集,采煤沉陷区、粉煤灰场、煤矸石场分布较多,林草植被保存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万柏林区西山生态恢复工程2009年建设项目,对改善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美化人居环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立项依据充分,建设方案符合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和有关标准,投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取费标准,指标编制合理,方案可行。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万柏林区生态环境,减少粉尘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议:

上级部门尽快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和批复立项。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山西煤炭工业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与原料工业的粗放生产,也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土地塌陷、河流干涸、矸石堆山、大气污染、植被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山西成为全国工矿区土地与生态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据测算,目前全省煤炭行业累计塌陷、破坏和煤矸石压占土地已达68000平方公顷,而且正在以每年塌陷、破坏土地5000平方公顷的速度递增,其中40%为耕地,煤炭工业外部不经济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实施国家的能源战略,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务院召开第133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

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仅对于山西,而且对于全国的生态建设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2007年3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统筹研究推进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煤矿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等各项工作,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务实高效的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培育具有活力、依法经营、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市场主体,形成节约、合理的资源开发机制,构建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援助机制,促进山西煤炭工业尽快步入资源回采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推进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提出了加强煤炭行业宏观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有偿使用、规范征收(提取)、合理使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基金(资金)、建立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加快煤矿转产、煤炭城市(地区)转型、加强煤矿人才教育和培养等八项措施,成立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由省长任领导组组长,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重大事宜进行协调,统筹协调各相关规划和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关于同意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2007年6月1日,省发改委编制了《重塑西山——太原西山地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总体规划提纲》,提出在古交市、万柏林区、晋源区开展综合整治,提出了加快企业改革和转产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矿区城市转型、创新投融资机制的五条措施。

2008年7月23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工作。

会议认为太原西山地区是我省重要工业区,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该区存在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严重、地质灾害突出、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下定决心,从战略高度推进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

会议强调,西山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改善西山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也是治理生态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是为太原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对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崛起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省有关部门要尽最大可能,从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对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给予帮助和支持。

要求一年起步、二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共万柏林区委、万柏林区人民政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动万柏林区林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绿色万柏林区”,决定在环城三公里范围先期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把恢复西山生态作为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大事来抓。

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万柏林区地处省城太原市西部,是六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万柏林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太原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万柏林区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科研部门集中,科技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在太原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

近些年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太原西山生态环境建设,决心下大力气改善西山生态环境,以此改善省城的总体面貌,有效带动太原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

2.2.1实施生态恢复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山矿区大规模开采以来,至2002年6月,就已经采煤炭3.95亿吨,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造成地表的大面积塌陷。

到目前为止,塌陷面积总计为111.62km2,致使万柏林区的西山区域千疮百孔,建筑物遭到破坏,由于受地表裂缝影响居民住宅6700余户,2200余人,共计住宅面积52.6万m2,给万柏林区人民居住环境的安全造成威胁。

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筑物受损。

采煤沉陷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并危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财产损失,造成了公共服务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二是煤层自燃危害。

煤层自燃引起地表塌陷、房屋裂缝、诱发体滑坡、破坏了水资源,导致农作物难以下种,经济林大量枯死,甚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正常生活;三是水资源破坏。

地下开采破坏了浅中层水,导致泉水干枯、水位下降,对于万柏林区西山区域的人来说,本来吃水就紧张,现在由于地下采煤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人畜吃水更加困难的局面。

随着采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向深层次发展,吃水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四是滑坡危害。

由于地下采煤可诱发山体滑坡,滑坡一旦发生必将威胁到位于滑坡体下方村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五是泥石流危害。

西山采煤沉陷煤矿废弃矸石堆积于河流两侧,若遇暴雨必将威胁下游村庄及太原市河西一带居民的安全。

上述情况表明,煤炭开采已经给太原西山地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不尽快加以治理,不久的将来这一地区就会变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生态危机是目前太原西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严重的制约因素,林业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地人民最迫切的要求。

2.2.2实施生态恢复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升全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生态环境是投资环境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个空气污浊、缺水少绿的城市,一个连本地人都觉得环境不好的地方,又怎么能招徕和留住外地客商,进而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呢?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这已被无数国内外发达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所证明。

生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评判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

生态环境建设得如何,标志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发展水平。

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首先实施生态环境治理。

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

“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举措。

环境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发展后劲。

有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在开放中增强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树立对外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2.2.3实施生态恢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一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质量的改善上。

森林和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湿度、提供氧气、防风固沙、消除噪音,是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

开展矿区生态恢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就是决定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我们正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这一阶段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生态文明。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国际上越是发达国家越是生态良好,而且越重视生态文明。

就我省而言,首先应还清历史所欠的生态账,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温家宝总理在2005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响亮提出:

“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2.4实施生态恢复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前人类的需要,又不危害其子孙后代为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进行发展的能力”。

森林生态系统得不到发展,就会失去应有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湿度、提供氧气、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

既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要切实做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就在于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生态环境上不去,投资环境得不到改善,煤炭的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难以发展。

煤炭作为非再生性资源,将日渐枯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将日趋严重。

我们不能为了今天的经济增长,给后人留下千疮百孔、穷山恶水的荒凉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双重压力,城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万柏林区作为太原市的主要建城区,发展城市林业,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健全整个太原市的生态安全体系,倡导城市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开展生态恢复治理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必由之路。

2008年,万柏林区实施了西山生态恢复工程第一期工程,为巩固治理成果,早日实现省市重塑西山规划部署,急需实施第二期工程建设。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万柏林区位于太原市西部,地处汾河西岸,东以汾河为界,与杏花岭区、迎泽区隔河相望,南与晋源区接壤,西与古交市相连,北邻尖草坪区。

其地理位置在北纬37°47'~38°05',东经112°17'~112°33'之间。

全区最北端在王封乡寺头村,最南端是杜儿坪街办境内的庙前山主峰,南北直线距离约为22.34公里;东以汾河为界,最西在王封乡堡山村,东西直线距离约为23.94公里。

3.1.2地形地貌

全区总面积42.95万亩,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部为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4,东部为平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4。

全区十五个乡(街),其中王封、化客头全部为山区。

全区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海拔在780.5~1865.5米之间。

海拔最高处在杜儿坪街办的庙前山主峰,最低处在长风街办南屯村的汾河河滩。

汾河由王封乡堡山村入境流经本区王封、小井峪等乡(街)的13村庄,长达34.03公里。

全境河流注入汾河,属黄河流域。

3.1.3气候条件

万柏林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半年(11~3月)受西伯利亚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

气候干燥寒冷;夏季(6~8月)南来付热带太平洋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温高、湿重、降水集中;春季(4~5月)是冬到夏的转换季节,干旱多风,风力常达到六至八级,且伴随有霜冻出现;秋季(9~10月)是夏到冬转换季节,天气晴朗。

年平均气温8~10℃,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可达39.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可降到-25℃。

万柏林区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64mm,多集中在7~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3%,11~3月是干旱季节,降水仅占全年的7%,无霜期平均为150~180天。

3.1.4土壤条件

万柏林区土壤分为褐土、草甸土两大类、四个亚类。

褐土分为山地褐土和褐土性土两个亚类。

山地褐土主要分布在万柏林区西山海拔1000~1700米的土石山区,集中分布在西铭、化客头、杜儿坪、白家庄、王封三五个乡(街)。

褐土性土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范围内,是万柏林区丘陵山区的主要土壤。

分布在万柏林区的东社、小井峪、西铭、白家庄等街办的范围内。

草甸土分为浅色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

浅色草甸土是万柏林区草甸土的典型亚类,分布在小井峪街办、长风街办的河滩地区,盐化浅色草甸土在万柏林区一级阶地低洼地区,主要分布在神堂沟街办、小井峪街办、东社街办。

万柏林山区面积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4,耕种土壤多以黄土为主,植被覆盖率低,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体干旱缺水,位于洪积扇的耕种土壤土层中,常有砾石层,养分贫乏,影响该区农、林、牧业的发展。

3.1.5植被资源

全区植被由于山川差异不同。

海拔1250米以下的平川和丘陵由于耕作农田较多,自然植被较少。

多为草本类:

如沙蓬、狗尾草、蒿草、蒺藜、芦子草、灰条菜、甜菊菜等。

山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植被主要由针叶林、灌木丛、草三大群落组成。

主要植被为:

灌木类有黄刺玫、绣线菊、虎榛子、酸枣、丁香、山杏、荆条、蚂蚱腿子、沙棘等;草本类有苔草、白羊草、白蒿等;木本主要有油松、侧柏、杨、柳、槐树和干鲜果林,近年来侧柏、油松、刺槐、国槐、火炬也成为主要造林树种。

3.2社会经济条件

全区辖1个乡、14个街办,69个行政村,总人口5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农业劳动力3.9万人,2008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45.8亿元,较上年增长28.8%;完成财政总收入9.38亿元,较上年增长34.0%;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较上年增长16.2%。

区内公路纵横,交通便利,村村通油路,乡乡有公交,通讯畅通。

3.3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万柏林区国土资源总面积为28630.6公顷,其中:

林地面积为14717.9公顷,占总面积的51.41%;非林地面积为13912.7公顷,占总面积的48.59%。

按照权属划分,国有面积6237.6公顷,占总面积的21.78%;集体面积18329公顷,占总面积的64.02%,其它部分4267.9公顷,占总面积的14.91%。

3.4森林资源

3.4.1林地面积

据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数据,万柏林区现有林地面积14717.9公顷,其中:

有林地320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1.78%;疏林地613.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17%;灌木林地266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8.11%;未成林造林地392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6.68%;无立木林地121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27%;宜林地3088.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0.99%。

森林覆盖率为11.2%。

在3206.2公顷有林地中,乔木林地面积为2810.5公顷(其中,纯林面积2635.5公顷,混交林面积17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87.66%;经济林面积为395.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2.34%。

在2665公顷灌木林地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为2665公顷,占100%。

3.4.2森林资源结构、分布和质量

有林地3206.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1.78%,未成林造林地为3927.2公顷,占林业用地26.68%,多数为2003年以前“退耕”、“三北”、“天保”工程的新林地。

全区共有灌木林地2665.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18.11%。

从万柏林区森林资源结构分析:

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占的比例较大,管护抚育任务大。

万柏林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石千峰林场,西山的前山面义务植树基地、西峪煤矿林区,其它分布较少,大多为未成林造林地。

农田林网控制面积约为0.47万亩,林网总长度为10公里,植树4000株,折合40亩。

生态公益林树种单一,混交林少,山区主要以油松、侧柏为主,另外由于近年来新造林较多,树苗小,易受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要想尽快发挥生态效益,必须加强管理。

3.5林业经营管理

林业在万柏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万柏林区的林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的极积性不断提高,植树造林在“十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绿色通道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园林化村庄、单位大批涌现,人们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普遍增强。

完成了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工程2.5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三北防护林2.75万亩,退耕还林5.8万亩,绿化道路30公里。

实施太克线公路两侧绿化21.0公里。

乡村道路50%均进行了绿化,河流绿化里程达15公里。

林业为万柏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万柏林区生态建设的主体。

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万柏林区自然条件差,山高石多,土薄石厚,植被稀疏,特别是山区大量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使林业建设更加困难,再加上林业改革滞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林业建设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全区水土流失量大,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和持续干旱、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都与该区森林总量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密切相关,生态林业建设任重道远。

3.6劳动力、种苗供应和基础设施

项目区地处太原近郊,农村劳动力充沛,并有大量外地农民工可供使用。

种苗供应以当地为主,不足可由岚县、关帝林局等近边国有苗圃补充。

项目区交通便利,移动通讯全面覆盖,电力供应充足,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

3.7政策支持

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中,对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做出了规定,并明确要求“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陆续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2006年国务院在山西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加强产煤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账,不欠新账”,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全省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资金方面,2007年山西省开始向煤炭生产企业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煤炭补偿方面的资金,山西省政府决定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恢复矿区植被。

作为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之一,矿区植被恢复和绿化作为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将使山西省通过五年努力,使采空区和废弃矿井地面的绿化率达到60%以上,再通过五年努力达到80%以上。

3.8社会支持

“恢复西山生态,打造汾河景观,坚持‘退二进三’,根治工业污染”是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对万柏林区的定位和要求;同时申维辰书记在全市第九次党史代会上再次强调:

“要大力实施西山采石区和煤炭采空区植被恢复绿化工程,努力建设全国生态园林城市”。

万柏林区委第三次党代会也明确做出恢复西山生态,建设绿色万柏林战略决策,区委、区政府已将恢复西山生态摆在特殊重要的位置,列为“三大战役六项重点工作”中。

制定的初步方案得到市委书记申维辰的批示,要求抓紧落实。

区内西山煤电、重机、晋机、煤气公司等309家大中型企业,大力支持西山生态恢复这一利民工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

4.1项目建设目标

2009年在项目区营造生态公益林6133亩,使万柏林区西山环城3公里范围内煤炭采空塌陷区的地表植被得到逐步恢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4.2项目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4.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