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120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docx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3

2013年高考历史专项训练3

【做题方法】:

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及时查书,将知识要点记在此题后面,只有如此成绩方会有显著提高!

1.在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

下列关于这两个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迥异B.西欧的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义务

C.古罗马平民与贵族利益趋向一致D.古希腊女性也可以享受民主政治

2.有人说:

“雅典的学生已成为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

”下列能代表当时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①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②拥有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③拥有千形万态的海湾④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之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

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D.财富侵蚀

4.“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5.有人说: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指的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D.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

6.王国维说: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松散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7.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

“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违背民意B.法制代替人治C.变法深入人心D.变法最终失败

8.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B.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9.晚清诗人黄遵宪《番客篇》言: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朝入关之初厉行“海禁”政策,其主要针对

A.东南沿海反清势力B.东部沿海奸商势力

C.来自日本的倭寇势力D.来自西方的殖民势力

10.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持久的政府支持B.中国人缺乏更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制度与经济形态存在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2.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融入世界

 C.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14.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

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

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15.“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B.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B.天赋人权说C.民族主义D.三权分立学说

17.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

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B.2个C.3个D.4个

18.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某大国政要说:

“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

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这一声音最有可能出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19.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D.“冷战”局面的形成

20.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

“(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

”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A.“复原”过去理解现实B.资于治道,把握方向

C.鉴于往事,指引未来D.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

21.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

这是福建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近代化B.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航程已萌发

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D.新式学校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并存

2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

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

”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

23、《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C.《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24、《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

超稳定系统”栏目中他们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

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25、北魏孝文帝说: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

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

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7、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

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8、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

“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

”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  (单位:

万人)

时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B.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黑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D.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29、“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

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B.民主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30、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

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

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产生影响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得以产生

31、“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

谱谍”。

此处梁启超批评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缺点是

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B.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C.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D.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32、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

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

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33、2009年6月11日美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计划在今后100天内创造或挽救60万个就

业岗位,将是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实施头100天所创工作机会的四倍。

罗斯福新政时期相

似的措施包括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D.保障工人的经济政治权利

34、右图是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

  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不结盟政策

③经济全球化潮流

④多极化趋势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5、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

“……航空母

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36、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在当时产生的最

具重大影响的是

A.将人们从权威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

37.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

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1)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38、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

……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

……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

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

“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

自倍根(注:

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

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

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

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

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李鸿章说: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

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

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

”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6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

(2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

(2分)简述其背景。

(6分)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

(6分)

(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

(6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39、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

“中国政治性城市之特色,到西周已十分明显,西周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

《吴越春秋》中说:

‘筑成以卫君,造郭以居民。

’……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

”―――引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其(西周城市)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商业由官府控制,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

”―――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图6)

(1)依据以上材料和地图,说明先秦时期城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长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都会。

隋唐前后,长安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转变。

据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一书论述:

经济重心的东移、南移,关中相对落后日益明显。

大运河通到洛阳,贡赋便于长安。

皇帝常率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就食”洛阳。

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在其后的政治动乱中,长安城又屡遭破坏,公元901年,朱温劫唐帝,毁长安宫室民舍,“长安自是遂丘墟矣”。

这一次长安的毁灭,是中国城市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五代至北宋,开封成为政治中心。

自此,长达千年的以关中地区渭河流域为全国城市重心的格局彻底解体,而东方则成为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地区。

(2)依据材料分析长安衰落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影响。

(3)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进一步繁荣。

简要说明当时城市发展的情况,分析城市发展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4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

……《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

“……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的特点。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

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

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

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

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大康十年(289年),慕容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

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

……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

……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到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

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

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摘自《文化地理学》

回答: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

(1分)有何积极作用?

(2分)

 

(2)在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几种?

主要作用是什么?

(4分)

 

(3)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2分)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1分)

42.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

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

“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

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

“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

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

“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

……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