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141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docx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

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

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

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梳理概括情节

“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

明考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

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方法

1.结构连贯法:

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

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

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

巧概括,规范答。

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二、小说情节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

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提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

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

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回答方法

1.叙述人称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

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方式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特点是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类型

是哪种叙述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情节手法,②结合文本所用此情节手法的内容具体分析,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

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结构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叙述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提问方式

(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2)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手法内容

1.悬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7.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8.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类型

是哪种结构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结构手法。

②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

3、小说情节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问方法

(1)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3)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作答方法

第一步:

从五个对应关系考虑。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3)就开头来说:

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4)就结尾来说: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古渡头》的结尾就有此作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如《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这一情节就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性格,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

这一情节是否是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常用答题术语:

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如《古渡头》一文结尾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第二步:

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5从”思维考虑作用点,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常用答题模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

“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

“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

“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

“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

“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

“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

“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

“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

“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

“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

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

“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

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

“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

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

“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

”为什么?

你这是为什么?

”贝尔蒂微笑着说:

“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

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答案】 贝尔蒂俘敌(开端)—贝尔蒂护俘(发展)—贝尔蒂被俘(发展)—贝尔蒂脱险(高潮)—贝尔蒂赴死(结局)。

第二步:

依内容,理层次

根据小说内容,可以按照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思路划分段落,理清层次。

文章前③段写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这是故事的开端;④至⑥段写贝尔蒂保护霍夫曼,⑦、⑧段写贝尔蒂等人被俘虏,这是故事的发展;⑨至?

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这是故事的高潮;?

段至最后,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这是故事的结局。

第三步:

巧概括,规范答

文中的贝尔蒂是主要人物,并且题干也要求“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故可根据贝尔蒂的行为情况组织答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

”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

你有多少钱呢?

”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

“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

……”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

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

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

……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

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

你怕不认识他吧?

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

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

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

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

“小伙子!

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

‘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

小伙子!

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

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主。

叙述方式以对话为主。

文章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但这并不影响文章的诗意。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

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

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

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

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

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

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

他说,不对吧。

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

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

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

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

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

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

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

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

当晚就跟他分手了。

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

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

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

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

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

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

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

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

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

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

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

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

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

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

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

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

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

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

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

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

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

算错了还不承认。

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

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

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

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

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

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

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

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

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

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

服务员问:

开心果也打折吗?

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

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

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

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

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

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

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

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结尾部分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题中,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文章所用的结构手法是突转。

然后结合文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经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