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565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docx

钻进过程中技术规定概要

第一部分钻进阶段技术管理规定

一、钻表层

1.表层井深应根据设计和到井套管的数量来确定。

表层井深应等于到井表层套管的总长度+表层套管联入+1~2米的口袋。

表层联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完井井口要求来确定。

2.钻表层前,钻井队技术员应落实好钻头、接头、井口工具、固表层工具、固井水、到井表套和钻具,校正好指重表,向班组明确表层钻深和最后一根单根号及方入,明确钻表层的参数,开好单井施工技术措施交底会,排好单井施工运行,把单井施工技术措施和运行图张贴上墙。

3.表层开眼时,应先用方钻杆接上钻头,采用5~10KN的钻压、105~120rpm的转速、50~60L/S的排量的参数打完方入,然后再接第一号钻铤单根钻进,以确保表层井眼开正。

4.钻表层应按设计要求接够钻铤,随着井下钻铤单根数量的增加,钻表层钻压可由10KN逐步增加至50KN,但最大钻压不得超过50KN,以确保表层井眼吊直。

5.钻表层采用105~120rpm的转速和50~60L/S的排量。

6.钻表层必须采用钻井液开钻。

在含砾的表层中钻进时,钻井液必须有较高的粘度和切力。

7.钻表层过程中,每接3根钻杆或1根钻铤要校对一次指重表,以确保指重表反映的钻压真实可靠。

8.钻表层要选择好钻头水眼,以起钻泵压达到8~10MPa为宜。

二、全面钻进

(一)钻头选择与喷咀组合

1.凡是二开直井,二开第一只钻头应尽量使用HAT127或PDC钻头,采用高转速、高泵压、大排量钻进。

2.在井深小于2200米的井段尽量使用HAT127或PDC钻头。

在井深超过2200米的井段要大力使用J系列镶齿牙轮钻头。

3.在不含砾石、玄武岩、花岗岩、黄铁矿等硬质岩性的中深地层中应选用机械钻速高的PDC钻头钻进。

4.定向、扭方位、导向钻进时,应选用能适合井下马达高转速的钻头,如:

(1)在井深小于1000米的上部地层中定向时,应选用P2或J2牙轮钻头;

(2)在井深超过1000米的地层中定向时,应选用FJT127、HJ517系列钻头或PDC钻头。

5.钻调整井和易漏地层的牙轮钻头必须组装等径喷咀,其它牙轮钻头采用组合喷咀,且其大小喷咀的咀径比应满足1:

0.5(不等大)或1:

0.5:

0.5(一小两大)或1:

1:

0.5(两小一大)的范围。

6.钻砾石、玄武岩、花岗岩、黄铁矿等硬质岩性的牙轮钻头禁止组装中长或斜长或脉冲喷咀。

7.用于定向、扭方位、导向钻进的牙轮钻头或PDC钻头的喷咀压降应满足施工要求。

8.全面钻进的PDC钻头的喷咀压降应符合其推荐的压降范围。

9.钻易垮易漏地层、中完或完井口袋的牙轮钻头的喷咀压降必须达到13MPa~15MPa,其它牙轮钻头的喷咀压降应满足设计和喷射钻井的要求。

(二)钻具组合

1.使用PDC钻头钻直井段时,必须采用塔式钟摆钻具或钟摆钻具组合。

2.使用动力钻具加PDC钻头钻直井段时,也应采用钟摆钻具组合。

如:

Φ215.9mmPDC+动力钻具+Φ158mmDC*2根+Φ214mm稳定器*1根+Φ158mmDC*12根+Φ127mmDP。

3.使用牙轮钻头钻地层倾角较小的直井段时,应采用塔式或满眼钻具防斜。

在地层倾角较大(超过10度)的地层中钻进时,应采用钟摆或塔式钟摆钻具防斜。

4.已发生井斜的直井段,要用钟摆钻具或动力钻具带牙轮或PDC钻头来纠斜。

5.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及大位移井的钻具组合以现场制定的为准。

6.钻铤、螺旋钻铤或加重钻杆的数量必须加足,以满足钻进所需钻压的需要。

7.组合钻具要考虑防卡需要。

多使用螺旋钻铤和加重钻杆,必要时使用随钻震击器。

8.在容易出现井漏的地层中,不能用动力钻具带牙轮钻头或PDC钻头钻进。

9.在钻具组合时,应注意:

Φ311.1mm井眼不能使用Φ158mm及其以下尺寸的钻铤;Φ444.5mm不能使用Φ177.8mm及其以下尺寸的钻铤;Φ508mm井眼不能使用Φ203mm及其以下尺寸的钻铤。

(三)钻井参数

1.使用牙轮钻头在直井的砾石、玄武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及软硬交错地层中钻进,以及需要防斜和降斜时,采用低钻压、适当转速和排量的参数;在直井上部地层钻进时,采用高转速、大排量和适当钻压的参数;在直井中下部地层钻进时,采用高钻压、低转速和适当排量的参数。

不同尺寸牙轮钻头在直井中钻进的钻井参数见表一。

2.使用牙轮或PDC钻头在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中钻进的参数以现场下达的为准。

3.使用PDC钻头钻直井时,排量要比同尺寸牙轮钻头大2-5L/S,转盘转速尽量用Ⅱ档,钻压应在其说明书中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优选。

4.使用刮刀钻头钻直井段时,最大钻压不超过160KN,吊打钻压为30-50KN,转盘转速为105-120rpm,钻进排量为45-55L/S,起钻前泵压不低于18MPa。

5.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的密度要满足平衡地层的需要;粘切要满足携砂的需要;泥饼要有良好的韧性和较低的摩擦阻力(直井磨阻小于0.15,斜井磨阻小于0.10);动塑比值在0.5-0.8;含砂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311mm以上井眼小于0.6%,以下井眼小于0.5%);高温高压失水小于6ml。

牙轮钻头在直井中的钻井参数表一

钻头尺寸(mm)

钻压(KN)

转盘转速(rpm)

排量(L/S)

起钻泵压(Mpa)

508

50-260

60-150

56-60

>10

444.5

50-240

60-150

52-56

>10

311.1

50-220

60-150

50-55

>13

244.5

50-200

60-150

30-35

>16

215.9

50-180

60-150

26-32

>16

152.0

10-100

60-120

12-15

>15

(四)钻头使用

1.钻头下井之前应用钻头规测量其外径,用相应的接头在地面进行合扣,并对钻头丝扣、台肩、焊缝、喷咀等部位进行外观检查,牙轮钻头还要检查牙轮转动是否灵活。

2.密封轴承钻头禁止用油泡和加热方式活动牙轮。

3.钻头吊上钻台和上扣时,要有牙齿和巴掌保护措施。

4.接卸钻头要用专用的钻头盒子。

5.钻头上扣必须均匀用力绕六道锚头绳拉紧,以防钻头巴掌先期受损。

6.钻头过井口时要扶正慢放,以防钻头牙齿碰伤。

7.下钻要控制下放速度,遇阻不得硬冲硬砸,应以接方钻杆循环冲下为主。

8.井底不干净不得下PDC钻头。

下PDC钻头遇阻时,不得进行扩划眼,应采取循环冲下或起钻下牙轮钻头通井的办法。

9.下钻到底循环好钻井液后,牙轮钻头要用小钻压(5-20KN)、低转速(Ⅰ档)磨合0.5小时;PDC钻头要用小钻压(5-10KN)钻5-8m,进行井底造型,然后按优选钻井参数钻进。

10.钻进时送钻要均匀,严防顿、溜钻现象发生。

11.钻进中,每接3-5根钻杆应把钻头提离井底3-5m,开泵转着转盘,校正一次指重表。

12.使用动力钻具钻进时,要密切注意立管压力变化,一旦发现泵压升高0.5-1.0MPa,要立即停泵上提钻具进行井下情况分析,不得盲目钻进和循环,以防发生掉牙轮现象。

13.PDC钻头钻进中出现进尺慢、泵压升高现象时,应及时循环起钻更换钻头。

14.牙轮钻头钻进中出现转盘负荷增加、进尺慢、停转盘有倒转、震动不均匀现象时,应及时循环起钻更换钻头。

15.钻头扩划眼一律采用低钻压、低转速的参数。

大段扩划眼的钻头要慎重使用。

16.钻头起出后要及时进行其外径测量和使用分析,为下只钻头下井提供依据。

(五)起下钻

1.起下钻前要详细检查好地面设备和井口工具,尤其是防碰天车、传动系统、刹车系统、大绳、死活绳头固定、自动压风机、两台钻井泵、气路和防喷设施等要详细检查好。

2.起下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检查好钻具,发现胀扣、弯曲、台肩和丝扣及本体剌坏的钻具要及时甩下钻台,并做好记录。

3.冬季起下钻过程中,要按规定活动好防碰天车,并定时进行气瓶放水。

禁止使用高速起下钻。

4.起下钻要按顺序编号进行,不得乱拉乱接钻柱。

倒换钻柱时,要做到抽中间加两头,并认真做好钻柱倒换记录。

5.起下钻铤、取心工具、扶正器时,必须用与钻铤、取心工具、扶正器尺寸相符的卡瓦和安全卡瓦,并上紧安全卡瓦。

起钻铤时,要用双钳或液压大钳上紧提升短节。

6.起下钻不得用卡瓦卡随钻震击器、超级震击器的心轴。

7.起钻前循环钻井液时,要上下大幅度活动井内钻具,并适当转动钻具,禁止长时间定点循环。

8.起钻操作要平稳,即:

不猛提;不猛刹;不撞击井口的钻具。

9.在下述情况下一律采用Ⅰ档起钻,用液压大钳卸扣:

(1)在裸眼井段起钻;

(2)钻头过技套脚和井口;

(3)起钻检查钻具;

(4)取心起钻;

(5)处理井下事故的起钻;

(6)堵钻头水眼的起钻。

10.正常情况下,每起3-5柱钻杆或1柱钻铤,往井内灌满一次泥浆。

在易喷易漏、堵钻头水眼的情况下,要连续往井内灌好泥浆。

起钻抽汲时,应每起1-2柱钻杆,接上方钻杆往井内灌满一次泥浆。

11.起完钻不得空井,必须尽快地把钻具下到表套或技套内,方可进行设备检修或其它作业,同时要有专人负责观察井口,以免发生意外。

12.起钻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处理规定:

(1)遇卡时,上提力不超过正常上提力100KN。

在规定吨位内提不出钻具时,应采取换方向或倒划眼方式通过遇卡井段。

(2)起立柱遇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接单根带井内双根或方钻杆带井内单根的方式起钻;或采用恢复循环洗井,调整钻井液性能的措施。

(3)立柱卸完,钻具提不出来又放不下去时,应尽快接上方钻杆或钻杆单根下压钻具,必要时单凡尔顶通恢复循环。

(4)起钻铤遇卡时,应下放钻铤,卡好卡瓦和安全卡瓦,卸去提升短节,然后接上方钻杆或钻杆单根来活动钻具,不得用提升短节来活动钻具。

(5)因泵压下降起钻,在遇卡需要建立循环时,应采用小排量循环,不得以正常洗井排量循环。

(6)刚起钻出现倒返泥浆现象时,应迅速接上方钻杆单凡尔顶通,正常后建立循环。

(7)起钻中途出现倒返泥浆现象时,应强行起钻,并连续往井内灌好泥浆。

(8)起钻出现单吊环且钻具未落井时,不要盲目上提井内钻具,应拆除井口导管,在已弯曲钻杆的下方至防喷器顶面能座一个吊卡的上方,焊上几块厚度不低于7mm、长度不少于10cm的钢块,然后接钻杆单根试提车,正常后提出弯钻杆座上吊卡,将弯钻杆甩掉。

(9)已揭开油气层的起钻,出现抽汲现象时,应把钻具下到井底,循环观察有无油气侵,并求好油气上窜速度,在确认井下情况正常后,再实施起钻作业。

禁止抽汲起钻。

(10)起钻出现溢流时,应立即停止起钻作业,迅速按“四七”动作程序关井,并求出关井立压和套压值,确定压井液密度,然后用配好的压井液按司钻法或工程师法压井。

13.下井的各类接头、稳定器、打捞工具等要有内外径尺寸和长度记录,并在钻具本中标有示意图。

14.组合钻具要满足施工需要。

钻具组合时,技术员要在现场进行把关。

15.下钻要控制下放速度,钻铤下完后要挂上水刹车或电磁刹车下钻。

16.下钻中途或到底开泵一律采用单凡尔顶通,禁止大排量开泵。

中途开泵的位置要避开易漏、垮的地层。

17.深井每次下钻至技套脚处要循环1-2周,把套管内的钻井液循环调整好,然后分段顶通下钻,防止一次下到底开不开泵。

18.地层复杂、易喷易漏的井,每下1-5柱钻具,要开泵顶通一次钻井液,必要时循环一次钻井液。

19.下钻中途或到底循环钻井液时,应采用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的办法,禁止转转盘活动钻具,以免影响携砂效果。

20.通井要少下钻铤,以减少卡钻机率。

21.通井下钻必须分段顶通循环钻井液,禁止一次性下到底开泵的做法。

22.下钻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处理规定:

(1)井口不返泥浆时,应立即接方钻杆单凡尔开泵顶通,必要时建立循环,待井下情况正常后再下钻。

(2)下钻中途或到底开泵困难时,应起出部分钻具,甚至起至原来好开泵的位置,开泵顶通循环钻井液,在井下情况正常后,每次少下一些钻具开泵。

(3)下钻遇阻下压力不超过正常力50KN,在规定阻力范围内钻具下不去时,应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必要时采取划眼措施通过遇阻井段。

(4)变更钻具组合后的下钻,在钻头进入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定向、扭方位、增斜、降斜)时,应放慢下放速度,遇阻时,不得硬压,应采用接方钻杆开泵冲下的办法,来通过遇阻井段。

仍下不去时,要起钻换原钻具通井。

(5)下动力钻具遇阻时,应采取换方向下为主,必要时,采取开泵适当转转盘划眼的办法来通过遇阻井段。

仍下不去时,应起钻换原钻具通井。

(6)下钻插入小井眼时,应采取上提轻放的办法,禁止继续下压钻具。

(7)下钻出现溢流时,应立即停止下钻作业,迅速按“四七”动作程序正确关井,在求出关井立压和套压后,确定好压井液的密度,然后用配好的压井液按司钻法或工程师法压井。

(六)钻进

1.送钻要均匀,严防顿、溜钻。

2.每接3-5个单根校对一次指重表,防止钻压不准造成直井打斜,斜井增斜过快或降斜困难的情况。

3.地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钻井参数。

4.确保钻进和循环排量,满足携砂需要。

5.用好固控设备,把钻井液的含砂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含砂量达不到要求时,应停钻循环除砂。

6.维护好钻井液性能,满足润滑、携砂、防塌、防漏、防喷、防钙侵等要求。

钻井液性能不好时,不得盲目钻进。

7.快速钻进时,每打完一个单根要划一次眼,并做到早开泵晚停泵,以便充分携砂。

8.斜井进尺快、进尺与返砂不成比例及井下阻力异常时,应充分循环携砂和除砂,必要时搞一次短起下钻。

9.钻漏层前要储备好堵漏材料和堵漏液,钻井液密度尽量走设计下限。

10.漏失速度小于每小时5方的漏层,可强行钻过;大于每小时5方的漏层,应强行把钻具起进表套或技套内,实施静止堵漏。

11.漏层未堵住时,不得打开油气层,以免出现复杂情况。

12.钻遇渗透性好的地层时,应注意活动好井内钻具,防止发生压差和泥饼卡钻。

13.钻开油气层前,应储备好加重剂和压井液,并检查好井控设施。

14.钻开油气层1-2米应停钻循环观察,在确认井下情况正常后,方可实施下部钻进作业。

15.钻进中出现溢流时,应停止钻进,迅速按“四七”动作程序正确关井,在求准关井立压和套压后,确定压井液的密度,用配好的压井液按司钻法或工程师法压井。

16.上部油气层未压稳时,不得继续钻进,以免打开下部油气层出现更复杂的情况。

17.钻开油气层后,每次起钻前应搞一次短起下钻,一方面求测油气上窜速度,另一方面检验钻井液密度能否满足平衡地层的需要。

在证实井下情况正常后,方可实施起钻作业。

18.钻注水层位之前,一定要把钻井液的密度和粘度提起来,同时在钻井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单封和复合堵漏剂,以便钻注水层时,把之压堵住。

19.加重要按钻井液的循环周进行,每周钻井液密度的提高值在0.01-0.03为宜。

有技套的井,加重尽量在技套内进行。

20.接单根前,要检查好单根水眼是否畅通,丝扣、台肩和本体是否完好。

同时,检查井口工具是否好用。

21.接单根前,要记录好井下钻具的上提拉力,拉力异常时,要搞好钻具活动和短起下钻工作。

井下情况复杂的,要做允许接单根时间试验。

22.接单根中途要用转盘活动好井内钻具。

单根接上后先开泵,在确认钻具无剌漏后,方可下放钻具实施钻进。

23.单根接上后,钻具放不下去时,应尽快甩掉单根,通过接方钻杆转动转盘来活动。

有条件的可通过上击和下击来活动。

注意每1000米钻杆允许扭转4-5圈,转动时要防止转得过多把钻具扭断,同时也要防止未控制好倒转而倒开井内钻具。

24.钻具上提困难时,应在钻井液中加入极压润滑剂或塑料微球,待井下阻力减小后,实施短起下钻作业。

25.正常情况下,直井每钻进200-400米或24小时搞一次短起下钻;斜井每钻进100-150米、水平段钻进20-40米搞一次短起下钻。

不正常时,要及时搞短起下钻。

注意每次短起下钻应把钻具起进上次短起下正常的井段内。

26.测单点要及时。

一般情况下,直井每钻进200-500米测一个单点,斜井每钻进100-150米测一个单点。

因防斜和轨迹需要时,要加密测量单点。

27.斜井测单点应在井下情况正常时进行。

为防止测单点时发生卡钻,测单点前应搞短起下钻,把井下阻力搞正常,测单点过程中要上下活动好钻具(仪器照相时钻具要静止)。

28.直井发生井斜时,要做好吊打纠斜工作;斜井井斜和方位不合适时,要立即停钻,循环,起钻,更换钻具组合。

29.钻进过程中发现泵压下降1.0MPa,在检查地面设备和管线无问题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出现井漏或钻柱剌。

若井漏则强行起钻;若钻柱剌则起钻检查钻具。

30.钻进过程中发现泵压升高1.0MPa,应停泵观察。

若井口有溢流发生,则迅速采取关井措施;若井口不返钻井液且无气味,则说明井内砂子上返不畅,此时,应单凡尔顶通,然后加大排量洗井。

31.井底有落物或处理不干净时,不得强行钻进,在小钻压试钻正常后,方可实施钻进。

32.除定向外,一律不得使用钻杆滤清器,以免剌坏钻杆。

33.使用MWD仪器跟踪钻进时,钻井液中不得加塑料微球等颗粒物质,以免影响其信号。

34.禁止在加压状态下启动转盘,以免造成钻头先期损伤。

35.钻杆接箍壁厚小于7mm的不得入井使用,以免发生钻具事故。

36.冬季要防气路冻后,钻井泵还未运转,就转动转盘打钻的现象发生。

37.钻进走地面循环时,要有专人负责看管轴流泵的供液情况,防止供液不足,造成干钻。

38.钻进过程中,单根必须按编号顺序下井。

(七)钻井取心

1.提前做好取心前的准备工作。

如:

井眼准备、工具的选择与检查、地面设备的检查、工程和地质技术交底等。

2.起下取心工具要控制速度。

起钻一律用Ⅰ档提升;下钻在钻铤下完后,要挂上水刹车或电磁刹车。

3.起下取心工具操作要平稳。

起钻不得猛提、猛刹和撞击井口钻具,也不得用转盘卸扣;下钻不得硬压和猛砸。

4.下取心工具遇阻时,应以开泵循环冲洗为主,仍下不去时,则应起钻下原钻具通井。

不得用取心工具扩划眼。

5.取心工具下到底后,应循环调整好钻井液,并采取使取心钻头提离井底3-5m,猛刹几次刹把,转动钻具的办法来清除内筒中的砂子。

6.取心前要认真进行引心。

一律采用5-15KN钻压、Ⅰ档转速的参数钻进0.20-0.30m。

7.引心结束后,要根据取心工具的规格和性能及不同岩性来合理均匀地施加钻压。

一般来讲,易破碎的地层适当少加点钻压,硬地层要加足取心钻压。

常用取心工具在不同地层中取心的钻井参数见表二。

8.取心时,要掌握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钻时情况,一旦发现钻时升高,要及时采取割心措施。

9.取心进尺快时,要立即割心循环观察,在证实井下情况正常后,方可进行下部起钻或继续取心作业。

10.因地面设备问题影响取心钻进时,应及时割心。

11.∮186取心工具和密闭取心工具割完心后不能接单根,川8-3取心工具割完心后可接单根。

具体方法是:

打完方入不停泵不停转盘,刹住刹把磨心5-30分钟,然后上提钻具割心,同时记录割断岩心时的上提附加拉力;接上单根后开泵下放钻具,使钻具下压力大于其上提附加拉力80-120KN,并在取心钻头不提离井底的情况下,多下压上提几次,压开岩心爪,然后在5-15KN钻压启动转盘引心0.20-0.30m,最后实施正常取心钻进。

12.割完心至少要循环一个迟到时间,在确认井下无异常情况后再起钻。

13.起钻出现抽汲现象时,应把取心工具下到原位置进行循环观察,在确认井下正常后再起钻。

14.起钻应往井内连续灌好钻井液。

起完钻出岩心时,应把井口盖好,以防岩心掉入井内。

15.取心作业中发现溢流,应迅速按“四七”动作程序正确关井,在求出关井立压和套压后,确定压井液密度,用配好的压井液按司钻法或工程师法压井。

16.取完心后,要认真分析取心情况,对收获率低的要查出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常用取心工具钻井参数表二

工具名称

非破碎地层

易破碎地层

钻压(KN)

转速(rpm)

排量(L/S)

钻压(KN)

转速(rpm)

排量(L/S)

川6-3

40-60

65-75

18-20

30-40

65-75

10-15

川8-3

60-100

65-75

26-28

40-60

65-75

20-24

186

60-100

65-75

26-28

40-60

65-75

20-24

186密闭取心

60-100

65-75

26-28

40-60

65-75

20-24

(八)井身质量控制

1.确保安装质量。

各井在安装期间要校正好转盘和天车,两者中心误差不得超过10mm。

2.开正吊直表层。

按钻表层有关规定开正吊直井眼。

3.优选钻具组合。

直井按防斜要求选择好塔式、钟摆、塔式钟摆和满眼钻具;斜井按井眼轨迹控制需要选择好下部钻具组合。

钻具组合中,钻铤或螺旋钻铤或加重钻杆的数量要满足现场施加最大钻压的要求。

4.搞好直井吊打。

二、三开第一只钻头至少要吊打相当于下部钻铤长度的进尺;钻地层交界面和新钻头下到底时要吊打20-50m;钻易斜井段时更要加强吊打。

5.加强中途测斜。

直井每打200-500米测一个单点;斜井每打100-150米测一个单点。

因防斜和轨迹控制需要时,要加密测单点。

有条件的井要进行中途电测、多点或随钻测斜。

根据测斜结果分析,及时调整钻井参数或更换钻具组合。

6.及时校准仪表。

一是及时校准现场指重表;二是及时校准单、多点测斜或随钻仪器。

7.控制井径扩大。

一是要执行好防塌规定;二是要严禁定点循环。

8.杜绝质量超标。

根据中途测斜结果及下部井眼质量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影响到全井质量的井段要采取纠井斜和方位的措施,必要时打水泥塞封填质量不合格的井段。

第二部分完井阶段技术规定

一、电测

1.做好井眼准备。

一是在通井时调整好钻井液性能;二是适当加大排量洗井;三是搞短起下检验有无遇阻和沉砂;四是循环观察井下是否有油气侵,求测好油气上窜速度;五是起钻控制速度,并认真灌好钻井液;六是禁止转盘卸扣和使用钻杆自动刮泥器。

2.搞好技术交底。

按测井有关要求制定技术措施,并在电测前向班组做好技术交底。

3.落实盯井人员。

电测期间必须有干部值班,并安排专人负责井控坐岗。

4.及时进行通井。

时间超过24小时或下步有特殊测井或电测遇阻要进行中途通井。

通井时要尽量减化下部钻具组合,少下或不下钻铤。

必要时,在钻井液中加足润滑剂。

5.尽快反馈信息。

电测数据(井斜)或遇阻情况要及时汇报到公司专业部门或调度室。

二、下套管固井

1.做好六个准备。

一是要根据单井的实钻情况和邻井区的固井资料,认真召开好固井协作会和下套管前的动员交底会。

二是要对到井的套管进行钢级、壁厚、丝扣、本体和通径的检查,并丈量和清洗好套管,用白漆按下井顺序编好号,同时装好阻流环或护鞋护箍等套管附件和套管锥挂,做好套管准备。

三是要检查好固井工具和井口工具,特别是要检查好下套管的吊卡和大钳及固井水泥头(应内无杂物),提前接好灌浆管线,做好工具准备。

四是要检查好地面设备,特别是要检查好防喷设施(应装有同套管尺寸相符的闸板心子)、防碰天车、大绳、死活绳头固定、刹车系统、传动系统、压风机、钻井泵等,做好设备准备。

五是电测完必须通井,并在通井时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努力降低起下钻阻力,同时对有井漏、溢流或井涌的井要处理好;对下套管口袋超过80米的要打好水泥塞,并修水泥面至预定位置,做好井眼准备。

六是要按固井化验结果准备好水泥、添加剂和固井水,特别是固井水必须盛在干净的水罐内。

2.抓紧时间下套管。

通井起钻完8小时内必须开始下套管,否则要再通一次井才能下套管。

3.上紧套管丝扣。

套管对扣前涂好丝扣油,禁止在井口涂丝扣油,以防涂油刷子落入套管内,带来起套管或射孔固井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