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571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 模拟试题 11.docx

高考语文备考强化训练系列模拟试题11

【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绊马索/搅拌机   狙击/越俎代庖   伦常/囫囵吞枣   疏浚/提前竣工

B.老搭档/档案袋   纤巧/纤尘不染   开拓/落拓不羁   角色/群雄角逐

C.应声虫/应届生   竦立/毛骨悚然   憧憬/灯影幢幢   果脯/相辅相成

D.着眼点/着重号   亲家/亲痛仇快   关卡/卡住脖子   稽首/无稽之谈

【答案】B

【解析】分别读dàng,xiān,tuò,jué;A项分别读bàn,jū/zǔ,lún,jùn;C项分别读yìng/yīng,sǒng,chōng/chuáng,fǔ;D项分别读zhuó/zhuó,qìng/qīn,qiǎ,qǐ/jī

【试题出处】2011·湖南实验中学模拟

【试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针砭帮交大杂烩乐不可知

B.坐落毕竟发祥地招之即来

C.渔利搏弈仪仗队令人扼腕

D.装潢宣泄一溜烟荣膺桂冠

【答案】D

【解析】A.帮一邦知一支B.招一召C.搏一博

【试题出处】2011·江苏扬州中学模拟

【试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经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暂时仍未消除。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答案】D

【解析】一石激起千层浪:

比喻一句话或某一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A.斡旋:

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句中大词小用。

B.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C.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不合语境。

【试题出处】2011·山东潍坊中学模拟

【试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王电纸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B.个别学校为了抢生源,竟把老师编成小分队,派到各个小学组织学生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

C.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D.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界定官员财产的合法性,如何确定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或许是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出台的障碍。

【答案】C

【解析】A.“透露了”的主语不应是“汉王电纸书”。

B.“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有歧义。

D.“难以出台的障碍”,否定失当

【试题出处】2011·浙江金华中学模拟

【试题5】填入下面两句话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2)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1)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睛

(2)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注意联系上下文意思,作到语义连贯。

【试题出处】2011·福州一中模拟

【试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

《博物志》云:

“尧造围棋,丹朱善棋。

”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

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

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

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

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略有删改)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答案】A

【解析】是围棋和象棋本身的特点,不属于对文化载体的理解。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多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

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答案】D

【解析】A、体现人类早期的目标而非终极目标;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

【试题出处】2011·江苏如东中学模拟

【试题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

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

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

“卿至湘宫寺未?

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

“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

”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每饶借之,曰:

“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

“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

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

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

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

“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后琅王牙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

“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渊叹曰:

“虞君之清,一至于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

尧的儿子。

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

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

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

建背皇帝的旨音。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

将要送还。

【答案】D

【解析】将还:

把她送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②不敢言而敢怒

   B.①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②且为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乃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答案】B

【解析】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可是B项第一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第二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  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才  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答案】D

【解析】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

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

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

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

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答案】C

【解析】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家庭谋生的产业

【试题出处】2011·福州师大附中模拟

【试题8】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认为虞愿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

(4分)

“以”(认为)、“涉”(涉猎,研究,学习)、“意境”(待遇)三处,一处1分;全局通顺1分。

(2)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4分)

“直”(同“值”,当班,值班)、“启”(禀告)、“以”(以便)三处,一处1分;全局通顺1分。

(3)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3分)

“承”(承蒙)、“差得”(大体上能,差不多能,几乎能)两处,一处1分;全局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

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

虞愿年仅数岁,却独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

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

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

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

“你去了湘宫寺没有?

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虞愿在一旁说:

“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

”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

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

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

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

王抗经常让他,并说:

“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

”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

虞愿又说:

“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

”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

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

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

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

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

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

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

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

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

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

“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

”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

后来琅王牙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

“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

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

褚渊感叹说:

“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方。

”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去。

【试题出处】2011·徐州一中模拟

【试题9】14、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8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4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

请就此诗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4分)

答:

【解析】答:

(1)杜诗:

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

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

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

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

本题4分,选两个角度分析。

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1分。

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

【试题出处】2011·杭州二中模拟

【试题10】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名篇名句。

(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                 ,羡长江之无穷”,而王勃写道“              ,桑榆非晚”,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情”动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说: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此文中描述祖母生命垂危的句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的确悱恻动人。

(4)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哀吾生之须臾,东隅已逝

(3)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试题出处】2011·浙江温州模拟

【试题1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请说说“生成目标”的基本特征。

(4分)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生成的活动。

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如确定的目标、确定的时间等。

但作为学习主体,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论从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提取的结构性知识及非结构性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当今开放的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多元性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又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即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也就构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答:

【解析】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多元性,教学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试题出处】2011·北京海淀区模拟

【试题12】请参考下面的例子,为国庆六十周年庆典设计一个游行方阵,并构思方阵名称及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

(4分)

例如:

名称:

众志成城

解说:

现在走来的是“众志成城”方阵,由首都各界群众和曾经参与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群体代表组成。

多难兴邦,每一次的挫折与磨难,都让我们更加团结。

众志成城,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挠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坚强的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名称:

解说:

【解析】名称:

我的中国心(1分)

解说:

海外华侨和留学学子组成的“我的中国心”方阵走来了。

(1分)海外赤子与祖国休戚相关,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此时此刻凝聚成对祖国母亲的真挚祝福。

(2分)

名称:

锦绣中华(1分

解说:

即将呈现的是群众游行的锦绣中华主题。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爱我中华”大型民族团结舞表演。

(1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在共和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各民族风雨同舟,和谐相处,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赞歌。

(2分)

【试题出处】2011·山西临汾模拟

【试题13】下面是某学生递交的一份检讨书,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不当之处并修改。

(4分)

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①您的批评教育。

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②一直以来,我一贯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③请老师务必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错误,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

④从今以后,我会好学上进,向优秀同学看齐;热爱集体,多问津班级事务。

⑤以上这些我保证做到,不信您就走着瞧。

您的学生×××

×年×月×日

答:

 

【答案】①删除“一直以来”或“一贯”;②“差强人意”改为“不令人满意”;③删除“务必”;④“问津”改为“关心”;⑤“不信你就走着瞧”改为“您就看我的表现吧”。

【解析】找出并修改正确,一处得1分;仅找出错误,不修改或修改不准确不给分。

修改四处即可得满分得4分。

【试题出处】2011·海南三亚模拟

【试题14】

(一)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18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它有些像吃,有些像睡,有些像搏斗……

②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③它有些像吃。

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

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那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④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

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

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们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

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

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

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

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

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

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⑤它有些像睡。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就像纸页与人的灵魂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