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618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docx

河南省周口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

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一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在草稿纸、试卷纸上答题无效。

2.严格按答题卷要求答题,不符合答题要求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A.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由F2出现了3:

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

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適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

2:

1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Ⅵ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II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可代表生殖细胞,小球上的字母可表示雌、雄配子相应的基因组成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Ⅰ、Ⅱ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甲乙同学的实验应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D.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AB组合的概率约为25%

3.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B.孟徳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C.基因型为Aa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

1

D.F2的3:

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已知现存土豆均为杂种(只要有一对基因杂合,即为杂种可用块茎繁殖。

欲通过一代杂交选育出黄肉(A基因控制)抗病(另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品种,应选用的杂交亲本是

A.aaBbxAabb:

B.AABbxaaBbC.AaBBxAabbD.AaBbxaabb

5.苦瓜植株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rf,其中D基因纯合的栢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

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B.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C.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D.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正常椬株所占比例为1/2

6.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使花铤表现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表现为白色。

色素代谢途径如下图。

下列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甲椬株开红色花,洇交后代为红花:

白花≈1:

1

B.基因型为ccDD的乙种植株,由于缺少蓝色素D基因必定不能表达

C.基因型为EEFF的丙种植株中,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D.基因SS为EeFf的丙植株,自交后代为白花:

黄花≈3:

3

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疱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

B.Y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

D.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

8.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梢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均选取根尖中虽正方形的细胞怍为观察对象

B.两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9&的酒精的用途相同

C.染色前,均需用清水进行漂洗处理

D.用解离液解离和压片操作是使细胞散开的两个关键步骤

9.家蚕中,基因R(黑缟斑),r(无斑)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基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锬无互换。

用X射线处理蚕受精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无活性)。

下列有关说法准确的是

A.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B.具有甲图染色体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六种基因型

C.具有甲图染色体的家蚕与具有乙图染色体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血:

白血=1:

1

D.具有乙图染色体的一对家蚕交K产生的后代中黑缟斑:

无斑=3:

1

10.某植物的基因M不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在M中插入1个碱基对后,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

该变异

A.可能改变了该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

B.导致该植物种群革因库发生改变,但进化方向不发生改变

C.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导致基因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发生改变

11.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噬苗体的DNA控制子代喵菌体的蛋白质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睡菌体DNA都不含

C.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

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睹体的相同

12.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田,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骹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连接酶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衷了遗传信息

13.关于双链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a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有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含有3a-2n个氢键

B.32P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标记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有标记的占1/2

C.在一个DNA分子中,A+T占,则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D.细胞内全部DNA分手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1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四种减基对的特定排列,而不四种械基对的随机排列

C.—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苻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卞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

15.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UAC,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酸(AUG)

16.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

B.若正、反交的F1中雎、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

1:

1:

1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17.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4对基因并非都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塞因

C.图中銮高和浼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遛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18.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茁因A、B、C分别对a、b、c为a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1:

1:

1:

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19.研究发现细胞屮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未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

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

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

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0.某男性血友丙患者(XbY)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某女性携带者(XHXh)中一个处于减Ⅱ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基因数目的比例为1:

1B.核DNA分子数0的比例为4:

1

C.染色单体数目的比例为2:

1D.常染色体数目的比例为4:

1

21.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正常表达时,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酶A

B.B基因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

C.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1种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

D.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发育成的子代为深红色眼

22.甲、乙两果蝇品系有六对相对性状的差异,经多次品系间杂交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表明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

但有一组杂交后代F1中出现了4显2隐的情况,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对此

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若六对等位基因位T一对同恧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

B.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蝴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

C.若六对等位箪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k.甲采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

D.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绳发生染色体加倍

23.图甲是DNA复制示意阁,其中一条链苜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图乙是真核基因表达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犮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

B.图甲中连接b1与b2片段的酶是DNA聚合酶

C.图乙过程①的编码链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图乙过程②中能与物质b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c在核糖体中结合有两个

2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时,2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

B.形成②时,需沿整条DNA长链进行

C.密码子CUU场码③所携带的氨基酸

D.②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④

25,如图为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B(灰身)、b(黑身)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配子无法发育,乙、丙细胞其他染色体正常,乙产生生殖细胞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属于整倍体变异,丙屈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甲与乙杂交后代性染色体为XXY与XXX的比例为1:

1

C.甲与丙杂交后代中染色体变异个体占3/4

D.将甲与丙杂交后代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灰身果蝇:

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

2

26.下图是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此图代表的时期是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中共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

D.图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因为M1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分离

27.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X、Y染色体间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某因—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28.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存阶段的发病风险如罔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少年患遗传病的风险很大

B.中老年人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C.新生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D.羊膜腔穿刺的检査结果可用于诊断染色体遗传病

29.下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Dd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发生了显性突变(b突变为B)

B.可能发生了險性突变(B突变为b)

C.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30.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蜣新种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的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单题

31.回答下列有关RNA的问题:

(1)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能被(染色剂)染成红色,细胞中常见的RWA有三种,其来源都是合成的,其中与核糖体RNA的合成有关的结构是____。

(2)1982年美国科学家Cech和Altman发现大肠杆菌RNaseP(—种酶)的蛋白质部分除去后,在体外髙浓度Mg2+存在下,留下的RNA部分仍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个事实说明了后来发现四膜虫L19RNA在一定条件下能专一地催化某些小分子RNA的水解与合成,实际上L19RNA就具有了与和相同的功能。

32.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H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

研究表明R环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

下图是原核细胞DNA复制及转录相关过程的示意图。

分析回答:

 

(1)酶c是。

与酶A相比,酶c除能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外,还能催化断裂。

(2)R环结构通常出现在DNA非转录模板链上含较多碱基G的片段,R环中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富含G的片段容易形成R环的原因是。

对这些基因而言,R环的是否出现可作为的判断依据。

(3)研究发现原核细胞DNA复制速率和转录速率相差很大,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而行时,如果转录形成R环,则DNA复制会被迫停止,这是由于R环阻碍的移动。

R坏的形成会降低DNA的稳定性,如非模板链上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经次DNA复制后开始产生碱基对C-C替换为突变基因。

33.图一表示某家族性疾病甲病(由基因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

图二表示该家族第Ⅱ代某个体某一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图三表示该细胞增殖过裎中的部分图像(注:

图中只显示了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图三表示的是第Ⅱ代:

(填“2”或“3”)号个体内细胞增殖情况。

图二曲线上的F点与图三的细胞相对应,此曲线G点所示细胞名称为。

(2)在增殖过程中,图三细胞的先后顺序为(用字母加箭头表示)。

(3)乙病的遗传方式为染色体性遗传。

(4)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

Ⅱ3体内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种配子(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第Ⅲ代M个体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34.研究发现某种豚鼠毛色的遗传涉及4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Cb、Cs、Cc、Cx分别控制黑色、银色、乳白色和白色。

为确定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几组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豚鼠毛色中,黑色与白色为其遗传方式遵循。

(2)据图分析,如果一个个体的表现坦为黑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种。

乙和丙杂交后代中,银色个体占_。

(3)已知复等位基因之间可相互突变。

若发育成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

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谤设计简单的实验,并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

实验思路:

让该只黑色雄性豚既与多只膝鼠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s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

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BDADBAB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CDDBAB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ADBDCDADB

二、非选择題(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8分)

(1)核糖核苷酸吡罗红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2分)核仁

(2)RNA具有催化功能RNA水解酶(核糖核酸酶)RNA聚合酶

32.(12分)

(1)RNA聚合酶氢键

(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分)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2分)基因是否转录(或表达)

(3)解旋酶(酶B)2(2分)T-A(2分)

33.(10分) 

(1)3A精细胞

(2)B→C→A

(3)常隐(4)BbXaY(2分)两1/2

34.(10分)

(1)相对性状分离定律

(2)41/4

(3)白色雌性(2分)①CbCb②黑色:

银色=1:

1③黑色:

乳白色=1:

1Cb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