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723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 专题06 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高考热点专题06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

【高考链接】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2009年7月4日在京闭幕。

峰会通过的《北京倡议》说,为了降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早日实现复苏,我们提议智库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为决策机构提供科学及公正的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议,为公众提供科学及易懂的政策分析及信息,并提供客观的政策实施评估及新政策效果预演。

《北京倡议》提议,智库应针对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的重大问题开展跨国界的、为促进人类共同及长远利益为宗旨的战略研究,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全球危机预防及解决方案。

拥有近百万中小企业客户的美国大型商业信贷机构(CIT集团)未能躲过金融危机的冲击,被总额高达649亿美元的巨额债务逼到死角,于2009年11月1日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

CIT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后仍未摆脱破产命运的金融机构。

分析人士认为,CIT的破产虽然会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但系统影响有限,这也是美国政府拒绝再度救援的原因。

【考点分析】

1.古代商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趁机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大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1990年,中央决定以浦东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6.开辟新航路: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

7.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许多钱财。

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8.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9.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

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10.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根据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1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1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

到1929年,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罗斯福上台后,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13.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

(1)梭伦改革: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2)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明治维新:

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

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其中,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5)戊戌变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专题测试】

1.“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喏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际关系的庸俗B.社会风气的败坏

C.商品经济的发达D.价值观念的更新

2.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所推行的“市易法”的作用包括

①稳定物价调剂供求②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限制奸商垄断居奇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③8.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下列古币中,你认为属于假币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4.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

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23~1824

1828~1829

1833~1834

1838~1889

一两白银兑换制钱数

1249文

1337文

1363文

1638文

A.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B.随着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使铜钱贬值越来越严重

C.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

D.随着协定关税的订立,外商以条款哄抬白银的价格

5.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6.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县,发现了一枚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秘密铸造的太平天国大钱。

这种大钱,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属于试铸钱,并未大量铸造,存世量极少,现已见到的仅此一枚,铸造工整、精美,设计很有特色。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太平天国币杨秀清秘铸的太平天国币

①杨秀清已不再满足于当东王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长期保持团结

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④反映了太平天国“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图2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股份票证。

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证明中国已成为市场化国家

C、表明中国出现招商引资的股份制经营方式

D、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

8.19世纪末,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主张接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管理模式,把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结算作为努力的目标之一。

体现这一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太平天国圣库制度的创立B.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

C.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D.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

9.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我国石油液化气价格不断上扬,影响到人民的生活。

国家迅速采取措施:

加大生产量,进行地区之间的调动,协调市场供给,平衡市场价格。

其运作与下列哪次活动最为相似

A.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实行“限价”法令B.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米棉之战”

C.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银元之战”D.“三反”“五反”运动

10.马克思指出: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某项法令,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非资产阶级方式”。

马克思这里说的“非资产阶级方式”主要指的是

A.土地法令B.限价法令C.总动员令D.惩治嫌疑犯法令

11.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1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

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13.2008年10月24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面对新一轮的金融风暴,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

而49年前的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同样迎来“黑色星期四”,股价崩盘。

面对金融危机,20世纪3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积极对外扩张

C.建立法西斯体制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14.全球经济“老大”美国频频出手,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要撸起袖子印上万亿美元钞票,来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接着财政部启动万亿美元“有毒资产”收购计划,市场上美元贬值预期升温,并在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世界出现“连锁反应”,主要是源自于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罗马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5.2008年9月15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其主要原因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过时B.信用危机导致危机的蔓延

C.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D.各国实体经济出现严重危机

16.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B.C.D.

17.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

18.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19.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0.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21.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我

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3.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24.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25.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B.赚取更多英镑C.支持浮动汇率D.制造金融混乱

26.(15分)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C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

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请回答:

(1)造成美国历史上1929—1933年“大萧条”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4分)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新政中最能体现: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这一特点的措施是哪项?

(2分)

(2)20世纪的“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二战”后,建立厂美国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目前深陷金融危机的欧洲小国冰岛,为了稳定其货币体系,它应该向这个体系中的哪个机构申请贷款?

(2分)理由是什么?

(3分)

(4)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持何种态度?

(2分)

27.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应对危机的良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应对日益“令人绝望”的危局,1933年6月,66国代表召开了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英国《每日邮报》社评称这次会议是“历来最重要的会议”。

伦敦的百货店挂上了“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的广告。

美国代表团重要成员莫利曾回忆:

“我对这次会议的前景不抱太大希望。

我并不认为我们能从这次会议中获得任何对这个国家具有重大价值的东西。

——摘编自《香港明报——七年之后》

材料二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峰会在英国伦敦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国领导人就如何避免这次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增资1万多亿美元,以帮助各国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困境。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谁都应该看到,假若没有“中国模式”,当前的全球经济就更加显得死气沉沉,其复苏前景就必定少了一个希望、少了一个动力。

——2009年4月新加坡《联合早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

(2分)莫利为什么会对这次伦敦会议的结局做出如此预期?

(3分)

(2)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伦敦会议为什么能取得初步成果?

(2分)指出“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

写出舆论对“中国模式”抱有信心的原因。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当年有27。

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

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

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施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水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

运用长期低怎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货危机”是从革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

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

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11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6分)

 

【参考答案】1-25题

CCBBCDCDBBBCAACCDADCABABA

26、答案要点:

(1)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财富集中于少数人,贫富差距很大,市场萎缩;证券市场异常活跃,造成经济虚假繁荣的假象;盛行的分期付款方式存在很多隐患。

(4分)建立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分)

(2)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2分)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分)该组织的宗旨是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为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3分)

(4)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2分)(如答出以下内容中任意2点同样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

倡议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政府加强对金融的监管;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慎重推进金融创新。

27、答案要点:

(1)理解: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面临空前挑战。

(2分)预期:

各国进行贸易保护,转嫁危机;英美争夺世界经济领导权的斗争;相关国际机制不健全等。

(3分)

(2)原因: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各国合作共赢意识加强等。

(2分)“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2分)原因:

改革开放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腾飞,综合国力提升。

(2分)

28、答案要点: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防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