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744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docx

山作文之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201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篇一:

2011山东高考优秀作文(作文分析及例文十篇)】

2011山东省高考作文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1、题目的定位:

(1)“你”的定位分类

(2)“这世界”写作指向

(3)“需要”的写作指向

2、考场评分标准

(1)内容:

切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2)表达:

议论文—记叙文—散文—书信体—诗歌

(3)发展等级

3、打分操作

(1)打分的分类:

一类:

51—60二类:

41—50三类:

31—40

四类:

21—30五类:

0—20

(2)关于扣分

(1)题目写错(如:

这世界需要你—xx)、没写题目扣1分。

(2)错别字与语病:

文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或一处语病扣1分,重复不计,3分到顶。

(3)关于字数不足扣分:

文中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600字—400字以下者,且内容不完整;25分;400—200字,20分;200字以下10分以内。

(4)关于抄袭扣分:

抄袭800字写满者,10分;400字以下者:

1—9分。

4、作文命题分析:

历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都有亮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则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包容性,因而更具特色。

时代性。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缺乏信仰,缺乏社会责任感,山东卷的“这个世界需要你”,旨在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呼吁人们加强个人的素养建设,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人文性。

“这个世界需要你”,告诉你:

你很重要,你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你有自己的特长,你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旨在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让人们焕发斗志,因而具有极强的人文性。

包容性。

“这个世界需要你”,不论你是谁,不能你地位高低,不论你干什么,不论你原来怎么样,社会都需要你,你都可以存在、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命题倡导和谐、包容,共生共存,有极大的包容性。

此题最佳立意:

社会责任、你很重要、你不可或缺。

今年的高考作文改变了去年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成为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主要是从文章中的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入手来解析。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想到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世界在腾飞、世界需要绿色、世界需要创新、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等等。

所以题目的思路还是很广泛的。

“需要你”中的“你”显然指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学子,那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学生可以写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维护绿色世界等。

另外,还可以联系现实世界,比如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还不和平;联想到全球气温升高,会想到环保;联想到能源问题;联想到人们的举止还不够文明等。

总体而论,山东的作文平易,学生有话可说,还是比较好写的。

5、优秀例文:

这世界需要你⑴

2010年的冬天有点冷。

因为你走了,伟大的作家史铁生,去享受那等候多时的节日。

去追寻那平静,那寂寞的美。

你可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你。

(“去追寻那平静,那寂寞的美。

”有弦外之音,“你”去追寻自己的“平静”、“寂寞”之美,顺势引出“你可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你”。

开头简洁,对“你”定位准确,第二人称的使用,表达自然。

我与你在那荒芜的地坛相识。

那时,你正在轮椅上思考人生,思考生与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怎么也不会错过的事情,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你给了如是的答案。

他拯救了你,拯救了你身后的母亲,更拯救了无数痛苦的心灵,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就真的离不开你了。

(从《我与地坛》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高度概括史铁生的精神内涵,“这个世界就真的离不开你了。

”进一步展示文章主旨。

在那宁静的清平湾我们熟识了。

得知你正直青春年少就失去了双腿,我投去怜悯的目光,又得知你忍着病痛奋笔疾书;我投去敬佩的目光,从那时起你就成为我心中的丰碑,也成为无数青年心中的偶像,那一段段宁静的文字抚慰着无数生命的伤口,那一句句平时的话语激励着每颗羸弱的心。

(一句“在那宁

静的清平湾我们熟识了”,引述史铁生的另一作品《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宁静的清平湾”、“宁静的文字”,表现史铁生面对人生灾难的淡然与宁静,可见,小作者是多么热爱史氏的作品,从作品进一步热爱他的作者。

你永远是笑着的,除了那把旧轮椅。

那爽朗的微笑就是你的名片。

你热爱生活更热爱生命。

轮椅上,生活几十年,“百年多病常作客”,你却开着玩笑说:

“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一星期几次的化疗没有抹去脸上的微笑,你却将它重重的摔在地上。

弥留之际你立下遗嘱:

将身上几处器官献给有用之人。

对待生命史铁生比我们多一份坦然,更多一份释然。

你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比我们每个人走的更远。

靠着轮椅,看着远方。

你的思想这在天际游荡,你看见了死亡身后的那一片光明,看见了阴霾后的那一缕阳光。

你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生离死别。

佛曰:

四大皆空。

你却笑着说:

死亡是人最后的节日。

(将史铁生的名言自然穿插于文章之中,再现了一位笑看人生生死的强者史铁生形象。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背后是作者深刻的思想。

世俗的喧闹已经无法困扰你,死亡恐怕也无法威胁你,人生的痛苦更被你踩在脚下,你是真正的强者!

一个华丽的转身,一次痛苦的蜕变,成就了一位不朽的史铁生!

这个世界需要你,那坚强,那执着,那热爱,那超然,都是这世界的“稀缺品”。

我们只有努力汲取,而你的精神也会永驻世间,我需要你,我们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

(卒章显志,篇末再一次深化“你”的内涵,这里的“你”就是史铁生留给这个世间的“稀缺品”,“坚强”、“执着”、“超然”、“爱”。

特别是结尾:

“我需要你,我们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

”句句内蕴深化,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定位准确,紧紧扣住史铁生坚强、超然及执着的优秀品格,文章主题鲜明,层层深化,给人以极大的情感撞击力。

内容上作者通过阅读来选取文章素材,弘扬史铁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人生观,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展示人格之美、人性之美,使史铁生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语言流畅而富有内蕴,运用第二人称的对话方式,通过合理想象,令人感到亲切、自然,语言的撞击力的背后是情感的撞击力。

(量分情况:

本文属一类文上:

内容20表达19发展20总分59)

这世界需要你⑵

史铁生先生:

可能这封信有些迟了,但我依旧忍不住提笔。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世人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因为你的文字让陷入绝望的人们感到振奋。

“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当我第一次在《我与地坛》之中读到这句话时,干涸的心灵瞬间便被哲思的雨水打湿。

你是否知道,你的这一份死亡之托使多少人再次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你是否知道你这一份不经意的豁达使多少人再次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死亡永远不是人生的目的,你是否知道,你那一句: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激励了多少人微笑着去迎接生活,你自然不知道,因为你总不去想自己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你只是在心灵地坛之中默默为人们点亮一盏明灯,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用笔点亮当代人心灵的红烛。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

当我在《命若琴弦》中读到你借老瞎子之口抒发的人生感慨时,那一座座心灵的古钟,再次迸发出了金石之声。

“人生就是一根琴弦,抚紧了弹好了就行,不必去管那无字的白纸。

”是啊,如果大海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如果沙漠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只求得两点一线的安宁,就会失去魅力。

就如同你自己一般,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坐在了轮椅上”。

人生于世,活着必然会有缺憾,这一分生活的诗意,虽不像余华的《活着》中的福贵那样永远承受着悲惨的命运,但是却足以困扰在无数现代人的心头,而这世界的幸福在于我们有你,你宛如那智慧的哲人,拿自己的哲思热情拨弄人们心头的迷雾;左右无路可走之时,总要闯出一条路并在不断的行走中圆满成长。

这世界需要你,你这永远的喧嚣时代的风向标。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为浮华的世界注入了一丝安静。

是啊,时代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向前奔去,就连那地坛也不再安宁,想必你也曾苦恼过,也曾彷徨过,然而你的双眸依然坚定,与其在地坛里寻找安静,莫如安静地寻找地坛。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使当代《史记》变得温暖而厚重。

这世界需要你,我们感谢您!

——你的万千读者之一2011年6月7日于山东某考场

【点评】

史铁生是中学生喜爱的作家,又刚刚离开人世,作者将“你”定位为“史铁生”,切入的角度是独特的,选材既是经典的,又是鲜活的。

这样的素材可以

说是“金”典素材。

“这世界需要你”这一题目,最适合用倾吐、倾诉式的口吻下笔,小作者选用书信这一独特的文体,既贴合命题,又切近选材。

文章着重于叙写史铁生这一“精神的灯盏”有关生死的训言和他揭示的生活真谛来行文,突出“史铁生”与“世界”的需要关系,行文中多处引用作家、作品以及作品里的名言警句,可见小作者对著书人、著作是谙熟的,自己也是读书人、爱书人,这也证明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

(量分情况:

本文属满分:

内容20表达20发展20总分60)

这个世界需要你⑶

人若惜,皆可怜;一纸笔,千句言;这个世界需要你,各放异彩尽欢颜。

----题记

开辟鸿蒙,世何所需?

吾以为万物生灵。

而论及人世,鉴古今,览内外,当付谁人?

以一言,这个世界需要你。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谁能诠释那份对荆楚富强的赤诚?

谁又能演绎那段对庶民安泰的追寻?

无奈人心不古,报国无门。

汨罗江畔,浪声铿锵,执著的唯有那份毅然。

满目的冰霜,琳琅的哀伤,终落尽,一世繁华。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世人怎能畅览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又怎能感慨那般“受极刑而无愠色”的淡然?

无奈时光流逝,终千年,未见来者。

穿越空间的洪荒,追随你的,原来只剩下那份残影。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那烽火连天,战乱纷争,将未成而万古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累累血案何以终结?

那边疆稳固,民族和睦的安定又何以企及?

拂尘入胡,大爱无言。

时间飞散,青冢独留向黄昏,灵魂撕扯过,终不忘,是你对祖国的切切思念。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不羁?

有怎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霸气巍然?

唐朝的大气与华美也必定会黯淡一分姿色。

因为美女丝绸,终不敌,你的那份豪情。

文字中浸透着你的风骨,恍惚间,足以填满整个盛世。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那部绝美的生命交响曲何以融进万千心灵的音脉?

那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又何以在世人眼前绽放异彩?

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虽穷尽一生的灵魂,终不悔,只为演奏那曲最炫烂的挽歌。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谁来担当那份扫恶打黑,除暴安良的铁面无私?

又是谁来书写那份嘘寒问暖,扶危济困的柔肠百转?

你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心网如织,雨滴是泪,愿用最动听的歌喉,换取你浅浅的驻足。

【篇二:

201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201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这个世界需要你

落雨的屋檐,蓄满夏日的鸟鸣,我看到了你。

你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中,看春泥啃进笨重的犁耙,你是亿万农民中的一份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那些充满阳光与丰沛雨水的粟粒,那些在拔节生长的青青荞麦,那些穿梭在农田沟垅的彳亍躬行,是你播种的希望,是你沧桑面孔中条条的沟壑,是你留下的记忆的年轮。

这世界需要你,你伏在长满万物的大地,耕耘着一片世外桃源,你收获丰收的果实,金灿灿的谷穗映衬你的笑脸,我们得到的是果腹的粮食,你得到了喜悦与感谢。

城市的森林,铜墙铁壁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你。

一双双劳动的手,为你弹出黏合平凡人生的哀乐,一曲城市交响乐可以让你饱满的灵魂延荡之无穷。

你是暴晒在烈日炎炎下的建设者,我看到你铺砌的一砖一瓦。

你的汗水浸渍出城市的宏伟蓝图,一颗心似乎要飞往天际。

也许底层的工作让你卑微,让你逃避,也许你的心胸更大更宽,也许是我们的苛责与吝啬,但城市的建设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你穿行在城市的森林,搭建了生活与发展的阶梯,你的肩膀承担着城市建设的重任。

我们得到了这遮风挡雨的屋檐,你得到的是满足和赞扬。

万千平凡人生,你与我别无二致。

我们都是耕耘在平凡岗位的人,拥有各自的悲喜交加,拥有各自喜怒哀乐,我们一同踏人时光悲愤的河流,看那些或喜或悲的心事泅你上岸。

字句联袂而起,人生笔耕不辍,你——平凡的你,添给这个世界的不仅是脚下的位置,还有人生纵横的路。

无数相叠的路途织成世界的网,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世界需要你,人生的大戏你亦有许多角色,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这个薪鲜的世界,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活铺给你一条交错的路,生活筑造给你一座繁华的城,生活交给你将人生穿针引线。

这世界需要你,不管是行在田畴的你,不管是敲出城市叮咚的你,也不管是平凡的?

?

卑微而伟大的你我,都是缀缝世界的绵密针脚,都是落笔生花的笔触,都是曲声叮叮的音符,都是泼墨的绿荫里的点点光斑。

你给予了世界生花的妙笔,你给予了世界油盐酱醋的美好、自得与惬意。

与他人的人生交织这世界,绘作一幅绚丽画卷。

(山东考生)满分剖析文章撷取了富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农民在田间的辛勤劳作、农民在田间的巨大贡献、人生大舞台的种种角色,用了总分式层进的结构,表达了主题。

第一个场景是农业的角度

来写这世界需要地位“卑微”的农民,第二个场景是从城市的角度来写这世界需要地位“卑微”的农民,第三个场景进而写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大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都是这世界需要的。

这里,文章用了“卑微而伟大”来修饰“你我”,意义重大,发人深思。

人各有志,为志倾情读过一些历史书籍,便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

向来,我对这些历史人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心想,那么多的古人都被历史湮没了,如果他们没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何以会成为历史名人,然后被载人史册?

有关这些历史名人的书读多了,于是就发现,他们真还是各有各的不同。

或者理想追求不同,或者所建功业不同,或者是品格不同,或者是人生的态度不同。

曾经,我很迷惑,有人称赞老庄的逍遥,可有人称赞孔孟的激情;有人称赞屈原的执著,可也有人称赞苏轼的洒脱。

他们的是是非非,究竟该如何评判呢?

就拿庄子来说吧,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他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遣使请他为相。

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

而孔子呢?

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

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2000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

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

人各有志。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志向追求的时候,他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独钟于此。

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时就赶赴长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被朝廷重用,然后“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没有能真正获得过一次报效朝廷的好机会。

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从未因此而衰减。

自己在战乱中逃亡,而心中惦记的却是广大饱受战乱的百姓,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以抒怀;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无干处,却还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国家与人民,所以无论他自己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他都在忧国忧民。

看看这些古代名人,他们因为自己人生有志,便一生为之倾情。

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沉迷于某事物者,我们就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异类了,无论是“香港大学之宝”的袁苏妹钟情于做一位杂工,还是肢残也不离开讲台的赵世术,前者不以自己的工作为卑,反为做饭扫地投入了真情,后者不认为自己行动不便,只因为他对孩子们情有独钟。

既然钟情于物的人就会留名青史,而袁苏妹与赵世术理当被人们称道歌颂。

如果我们也希望自己在世上能留下点什么,那么,选好对象,钟情于它吧。

2011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

尊坚守,了却了谁的浮生?

我是一颗拒绝融化的冰,坚持这样的角度和坚硬,我是一颗拒绝融化的冰,坚持不变的寒冷和清醒。

——题记

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数。

当你得意时,不要过分欢喜,当你落魄时,不要过于悲伤,坚守自我,从容地对待世界的沉沉浮浮。

兰亭传世

那个时代,仿佛被老庄主宰。

一篇《逍遥游》不知惹起了多少人的向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多么潇洒豪迈!

一时间,追捧者无数,出世人仙,逃避现实、自由放任的作品泛滥兴起,可是,有位智者却坚守自我,十分清醒地不为所动。

在玄学盛行的风气下,王羲之坚持自己的文风,一反“清心寡欲,尤善玄言”之风,大笔挥就一篇情直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成了中华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宝!

【篇三:

2010年山东卷高考优秀作文】

2010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

半江瑟瑟半江明

行走在生命的长途中,光明在左,阴影在右;一边是鸟语花香春光无限,一边是枯树昏鸦清冷暗淡。

这才是生命的图画,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而不觉痛苦,有泪可落而不是悲凉。

光明与阴影交错,繁华与清冷交错,生命的慷慨激昂与黯然神伤交错。

人生,需要光明与阴影的和谐交错。

光明与阴影交错出变化。

从窑洞的牛群到死神多次擦肩,史铁生的生命不就是光影交错而发生巨变的吗?

在最狂妄的年龄,他瘫痪了,阴影密布,他的天空昏暗了。

可是,他学会了思索,最终发现了乌云之间透出的光明。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自我的使命与责任。

命运给了他失望,却没有挡上希望的门。

他的《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的人,光明来到了他的生活,甚至发散给了别人。

若没有阴影笼罩的岁月,何来明亮的人生?

光明与阴影交错出魅力。

古往今来,但凡大家,都有一段悲与喜、爱与恨的人生经历。

当今天的我们凝视李叔同的手札“君子之高,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时,我们看到大师和蔼平静的画像,聆听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包含心血的声音,怎能不想到日寇犯我中华之时,爱国的李叔同生活在怎样的阴影中?

然而,他还是从心灵中找到了一篇圣地,播撒了无尽的热情,他钻研音乐、佛学,获得了生命的光明,也为一个时代带来了光明。

魅力人生,固然需要光明,何尝也少了阴影?

光明与阴影交错出美。

看那怒放的生命,正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明丽的色彩,如火的激情,表现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可是,美与阴影又是难舍难分。

梵高的一生不得志,人生的孤独,结局的无奈,哪一样不足以为向日葵蒙上一层阴影?

可是,光与影,是艺术的追求;正是光明与阴影的交错,世界上才有了这么一位狂妄的却又悲苦的画家,才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撼天动地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美。

半江瑟瑟半江明,才是绝美的西湖之景,给人以多彩的享受,深刻的启迪。

宇宙也罢,人生也罢,需要光明的指引,也需要阴影的遮蔽才能圆满,才是真实与美好的统一,才是人生真谛。

光明与阴影

月儿用光华轻轻擦亮了深邃的夜空,暗礁下的阴影里闪动着辉光,在光与影的交错里,海面上飘起永恒的韵律。

人生便像极了那静谧的海面,无论光明或者阴影,总会幻化成一种和谐,一种美好,那是快乐与痛苦的契合。

人生从来都不会是永远的黑夜,也从来没有过永恒的光明。

也正因为光与影的交织,美好与悲痛的融合,人生才能如玫瑰般吐露醉人的芬芳。

她永远是那样,一位身披深色披肩,头发绾于脑后,宛若女王般雍容的妇人,即使人世变化无常,她依旧不屈,依旧用她诗月的清辉照亮人们混沌的心灵。

曾经的年代,在政治危机的黑暗恐怖下,她失去了儿子与丈夫,黑暗的生活与名誉上的打击粗暴地向她袭来,可是,待痛苦过后,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赞誉,是万古流芳!

走过阴影便是光明,当我们站在世界之外去揣度那光与影交错的人生美景时,也许我们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的和谐,就如同行走在黄昏的沃土,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整幅画面投射着一种别致的优美。

人生,从来都是快乐与痛苦、沉沦与崛起交织而成的合体,一切美好,一切变化都寓意其中,可无论怎样,它都能幻化成一种美,成为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

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乘着飞毯,飞到海边,看一切美好与痛苦的流转,在光明与阴影的交错中,我们的心冰悄然融化,化作满天馥香。

明暗皆历,百味悉尝

夜半有日昼半日,亮暗晦明交错至。

若非光影变化多,人生百味如何试?

——题记

“真正的光明,不是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再次升起。

”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止经历成功的光明,亦必经历失败的阴影。

人生的魅力,恰在于此。

明暗皆经历的人生才完整,百味悉品尝的人生才有味道。

艾尔米特,法国数学家,经历了五次入学考试,他无法进修更高的学位,只好到一所中学任教。

人生至此,可谓阴影,但他并未放弃,继续苦心钻研数学,终以一篇论文,让世界记住了这个数学考试不及格的数学家。

48岁,他被聘为教授,此后20年,法国大数学家几乎全部出自其门下。

试想,若是埃米尔特不懂经历阴影之意义,他定会意志消沉,那他岂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所以,经历阴影,懂得阴影之意义者,,才能获得光明。

阴影的意义不止于此,阴影本身也是一种美。

当杜甫生活在阴影之中时,他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难道这高尚的情操,不是阴影中的美?

当苏轼屡次遭贬,生活在阴影之中时,他浅唱“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难道这广阔的胸襟,不是阴影中的美?

当文天祥被捕,失败的阴影来临时,他大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难道这不屈的气节,不是阴影中的美?

阴影本身就有一种壮阔的美!

阴影中人们所展现的种种、经历的种种,都将是人生变化、人生魅力、人生之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阴影与光明都有各自的美。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为了“美”要去主动追求失败,而是说,当阴影不可避免地到来时,我们应该欣赏它,至少要接受它,而非畏惧。

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明此理,挫折一来,便要轻生。

先有海归博士涂序新因“忍受不了学术丑恶”而跳楼,后有富士康员工那著名的“十三跳”。

在我看来,这些人皆不懂阴影之美。

学术圈丑恶也罢,工作压力大也好,又何若用此极端方式逃避阴影?

“只要向前行,总有路可走。

”更何况阴影中的美,或许是另一种风味,又何苦执拗于光明中的美呢?

光明是一种美,阴影亦如此,阴影不仅仅把光明的美衬托得更为炫目,它本身更是流露出壮阔的美。

光明与阴影,对立与统一,共绘人生变化,共显人生之美。

这种美,唯有明暗皆历,百味悉尝后,才能深刻体会。

光明可贵暗夜贵,人生魅力明暗绘。

这边风光旖旎

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是割裂的;而在我看来,现实是一捆背负着柴的旅行,是游走在痛苦与欢乐边缘的冒险。

当我们背负那叫做时间的柴消失在那个叫做时间的门时,指尖触到的才是世界具体而细致的存在。

一千个读者定会制造出一千个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沉迷春光旖旎,骄阳烈日,麦浪吐金;寒梅傲雪,鞠一捧水,拾一粒卵石,感受时间脉络冲刷出的圆润光辉。

吐丝的芽承受冬天寒风的刮割,忍受令人恐惧的冰冷泥土,从未放弃向往阳光的攀爬,从未允许自己懦弱地倒下。

从飞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创造了商业的奇迹。

曾经,他是莘莘学子敬仰的创业奇才,在五年时间里,跻身世界富豪榜第八;曾经,他是商业失利的失败典型,一夜之间输掉了三个亿的资产。

人们关注他身处何处,生活会是怎样的窘境?

?

然而,这一切不是他史玉柱,人生对他来说没有失败。

东山再起之日,带着沸腾的不屈性格,重新登上网游新锐的舞台,创造了不朽的创业神话。

我愿借高渐离之筑,涉水三千为之长击;风吹过,带不走留下的痕迹,雨燕划过,听到了屋檐的雨滴,如水的月华映衬竹影,像风姿摇曳。

阴影的美丽

黑云受到光的接吻,变化成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