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771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

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

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

“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

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

“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

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

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

“宋朝进士彭几谨谒!

”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

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

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

“这有什么可笑的?

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

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

(选自《中国趣味寓言故事3》,译林出版社)

(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拱手:

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 谨谒:

谨慎、小心地拜见。

C. 光火:

恼火,发怒。

                                           

D. 怪相:

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2)“这有什么可笑的?

”这是一个__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

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B

(2)反问;非常生气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

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4)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然后再判断。

(2)这句话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B;⑵反问;非常生气;⑶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

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⑷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救救我吧,人类

我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穿着一件厚厚的空气外衣,在外衣里面还穿着蓝色、绿色、褐色的花衣裳,自古以来,人类便在我的怀抱中生活。

人类给我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地球”。

起初,我十分健壮,山清水秀。

但是,随着一幢幢楼房的崛起,一片片工地的开发,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使我渐渐地生起病来。

人类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水,绝大部分侵入了我的血液里,使海洋、河流的生物危在旦夕,人类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

所以,我患上了一种“水源污染”病。

愈来愈多的车辆、工厂排出的废气,使保护我的大气层也受到侵害,我的呼吸道感染,体温急剧上升,病情恶化,我得了“空气污染”病。

人类建筑的打桩声,工厂的机器声,汽车的鸣笛声,冷气机的隆隆声……这声那声在我耳边回荡,使我听力下降。

我又不幸得了“声音污染”病。

更令我胆战心惊的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我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使我变得面黄肌瘦,百病交加。

救救我吧,人类!

让我恢复原来美丽的面孔,让我为你们——我的孩子们,做一个好母亲吧!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①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________

②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________

③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的省略        B.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 表示列举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文中具体写到“我”患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后面的词语“________”可以看出“我”患的还不止这些病。

(4)联系前后文想一想,地球变成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地球母亲早日痊愈呢?

【答案】

(1)山清水秀;形形色色;面黄肌瘦

(2)C

(3)“水源污染”病;“空气污染”病;“声音污染”病;百病交加

(4)地球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地球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

(5)提示:

从保护水源、空气,减少噪声等方面具体来说。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根据意思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2)本题已经给出了省略号的作用,做题时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填写。

(4)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5)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①山清水秀;②形形色色;③面黄肌瘦;⑵C;⑶“水源污染”病|“空气污染”病|“声音污染”病|百病交加;⑷地球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地球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

⑸提示:

从保护水源、空气,减少噪声等方面具体来说。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与意思对应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的省略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3)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解答即可。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1)把黄河治理好的办法是:

________。

(2)人们明白的道理是:

________。

(3)“随心所欲”的意思是(   )

A. 心里想的事情,一定能办成。

             B. 一切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答案】

(1)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2)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3)B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

(1)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2)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3)B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 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系________(xì jì)着    (昏 晕)________暗

似________(shì sì)乎   (稍 捎)________微

(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

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________    变化多端________    或浓或谈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②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③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这句采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④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写四个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

【答案】

(1)jì;昏;sì;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

(5)设问;拟人;打比方;列数字

(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

(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颜色各异:

形容颜色各不相同,颜色繁多。

异:

不同。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端:

头绪。

或浓或谈:

有的是淡的,有的是浓的或:

有的。

(5)①现提出问题(怎样小的小船呢?

)然后紧接着回答(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②把“花朵的叶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③把“洞口”比作“桥洞”,这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一千或是八百人”。

这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7)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

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

解说词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

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故答案为:

(1)jì、昏、sì、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5)①设问、②拟人、③打比方、④列数字(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①、②考查学生对设问、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④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解说词的能力。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温迪告诉我: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遵从——________    骄傲——________    领悟——________

(2)温迪告诉我: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①这句话中“骄傲”意思是________。

②温迪为外公捐了自己的眼睛角膜感到骄傲,为什么也为妈妈感到骄傲呢?

________

(3)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你认为“父亲”留下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答案】

(1)听从;自豪;领会

(2)自豪,引以为荣;因为“我”遵从了父亲的遗愿

(3)乐于为他人着想的心。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如:

遵从:

遵照并依从;遵照正式或官方的规定。

根据其意思,遵从的近义词可以是“依据,按照,根据,遵从,遵守,遵循,遵照”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骄傲:

自豪,成就感值得自豪的人或做事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领悟:

体会,解悟。

(2)①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听从、自豪、领会 

(2)①自豪,引以为荣②因为“我”遵从了父亲的遗愿

(3)乐于为他人着想的心。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①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6.作文。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会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从寻常小事中,也能感悟出一个道理。

请以“我懂得了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词语,如真诚、感恩、珍惜、宽容……)要求:

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字数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我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淡忘,但有一件事是我终生难忘,一想起它,心里就有一股暖流轻轻地流过……

  那天,教室外面寒风怒号,而且下着倾盆大雨。

我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离开教室,我心想:

妈妈什么时候来啊?

一会儿,外面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妈妈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

我们来到了一号楼楼下,我看见了地面的水,马上愣住了——水居然快来到膝盖上了!

  妈妈对我说:

“来,我来背你,这水脏,来吧。

“不了,我不想麻烦你。

”我说,“我自己可以走”妈妈忽然严肃起来,说:

“不行,我是你妈妈,你必须听我的。

”听了这句话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温暖了许多……

  走到一半时,雨突然变大了。

黄豆般大小的雨点,从半空中倾泻而下。

我怕妈妈着凉,所以想拿一件衣服给她。

不料,妈妈把我放下来,迅速的把自己的外衣,帮我穿上,说:

“快穿上,小心着凉!

”我硬把衣服退给妈妈:

“不用了,你穿上吧。

”妈妈变得严肃了,说:

“不行,我是你的妈妈,你必须听我的!

”我只好穿上了,我感觉到,这件衣服比别的衣服更加温暖舒适……

  回到家了,这时妈妈已经筋疲力尽了,我鼻子一酸,眼泪就刷刷地流了下来。

我心想:

妈妈为我做这么多事,我应该懂得去感恩她。

于是,我就马上把妈妈扶到沙发坐着,给她端上一杯热茶。

雨过天晴,聚在鲜绿的叶片上的小露珠晶莹透亮,像晴朗的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我的心情舒畅多了。

我懂得了感恩。

因为被别人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件一直以来都想完成的事,感到舒服、开心。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我懂得了____”。

这篇文章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比如我懂得了金钱的价值与意义;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或者父母之间的爱;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我懂得了友谊的真谛;我懂得了老师的辛苦;我懂得了生存的艰难与意义;我懂得了什么叫患难之交;我懂得了“雷锋精神”的真谛;我懂得了“英雄”的含义;我懂得了“美”的真谛;我懂得了“健康”的丰富含义等。

总之,文章中一定要表现出作者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而那些在生活中曾经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永生难忘的教训、让我们终身受益的教诲、让我们回味无穷的温馨场面等,应该是我们选材的首选。

写作本文最好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即“以小见大”,写出真实的、新鲜的、与众不同的见闻与感受,切忌面面俱到,空泛而不切实际。

行文中需借助精彩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抒写发自内心的独特感悟与体验。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提示和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苏东坡和惠崇和尚戏语。

苏东坡说:

“我看你像牛屎。

”惠崇说:

“我看你像如来。

”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

问其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

“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

”苏东坡有所悟。

这段话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请你以“心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人为善,灵魂的彼岸

苏轼与惠崇戏语牛粪与如来,我们从这个小小的戏语中无法判断谁“心存牛粪”,而谁却“心存如来”。

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戏语,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哲理:

一个人内心的善恶之辨。

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善良,而是一个人内心的宽容,思想上的博爱,与人与物的忍耐。

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佛家讲的普度众生,道家讲的修身养性,都是一种与人为善精神的体现。

古人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变化而生万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为善”。

姬昌初春打猎获母鹿而不取,以“善”而闻名,此后所以兴周;三国时,周瑜贪利而中计,受三气而卧于床,怀恨抑郁而终。

善从德来,得从容来,容从志来,志自“无欲”而来。

故古人讲: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青年时有一次清晨外出,过一座桥时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桥头,老人看到他时,故意把脚一缩,鞋掉到了桥下。

接着老人很不客气地对他说:

“小伙子,去把我的鞋捡上来。

”张良恭恭敬敬将鞋捡了上来,并为老人穿好。

后来张良由此得到一部兵书,继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家。

这就是著名的“圯下之履”。

张良若无虚怀若谷的德行,怎么可能与人为善。

正因为他有指点江山,运筹万里的宏图,心中怀有济苍生于乱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终生。

时光飞逝,到了现代社会,与人为善仍然是一种美德,无论东方西方,为善仍然受到充分的肯定。

我们现在的社会讲“法治”,同时也提倡“德治”。

何谓“德治”,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