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815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docx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

圆明园导游词400字

【篇一: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

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

雨果曾说:

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

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

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

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

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篇二: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

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

雨果曾说:

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

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

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

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

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

【篇三:

圆明园导游词】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

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

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

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

园。

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

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

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

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

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

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

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

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

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

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

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像那是

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这是一个

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篇二: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

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

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

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

园。

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它是清代封建

帝王在15

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

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

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

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

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

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

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

绮春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

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

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

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

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

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

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

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

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

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像那

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这是一

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

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

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圆明园

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

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

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06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

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

必将成为人文奥运的一个亮点。

篇三:

导游词颐和园口试导游词颐和园

题一:

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

堂)

讲解顺序:

1:

开场白

2:

历史沿革

3:

东宫门

4:

仁寿殿

5:

玉澜堂

6:

宜芸馆

7:

乐寿堂

8:

德和园

9:

结束语(共4073字)开场白(略)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

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

颐和园。

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

按照功能可分

为宫廷区和园林区。

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

生活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

整个颐和

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

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

山被称为“金山”;水域被称为“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

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

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

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

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

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

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

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

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

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分别是:

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

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

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

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

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三次重建分别是:

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

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

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

第二次重建

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

第三次重修是在新

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

一新。

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

意思是说颐和

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

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

“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

气和的意思。

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

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

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

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

移植过来的。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

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

前院落。

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

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

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

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

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

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

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

按照礼

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

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

为什么这样摆放呢?

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

话不算。

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

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

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

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

“天

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

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

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

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雍也》

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

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

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过生日也曾经在这个大殿举行过庆典。

大殿内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原样摆设的,里面有玻璃屏风、百蝠捧寿图、点翠插瓶、琉

璃甪端等。

玻璃屏风是位于宝座的后面,屏风的架子是紫檀木的,顶部雕有九条金龙。

屏心是一面

玻璃镜,上面写着226个不同的“寿”字,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的寿礼。

百蝠捧寿图位于仁寿殿后面的墙壁上,是缂丝工艺品。

大大的“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

中,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在这里是寓意多福多寿。

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

制而成的。

虽经历200余年,天然羽毛的颜色依然鲜艳。

珐琅甪端在地平床上宝座两侧。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

国语言。

放在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主明君。

它的实际作用其实是个香

炉。

仁寿殿的北侧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

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清亡以

后,多年废弃不用。

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

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仁寿殿南侧有两座假山,好似挡住了前面的去路,实际上这是当时的工匠特意设计的“抑

景”造景手法。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穿过假山时,眼前是豁

然开朗。

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顺东堤向北走,我们进入的这个院落叫玉澜堂。

“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

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说湖水清澈潋滟。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

处理政务的地方。

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

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厕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里。

东西配殿里面砌起的高墙就是最好的

证明。

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

原本是穿堂结构。

皇帝每天早上要穿过霞芬室,到

仁寿殿去上早朝。

去给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请安。

可现在,东、西两座配殿内都是屋里砌有高墙,光绪皇帝被困在玉澜堂院内不得随意走动,

只有南面的一个门进出,门口还有太监把守。

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天子监狱”。

玉澜堂殿内有“复殿留景”匾和“风篁成韵”匾,还有一块立体感极强,同时采用中西

画法画成的围屏。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

“芸”是古人放在书房里“驱虫防蛀”的一种香草。

清漪园时期,

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

宜芸门两侧廊壁上,镌刻着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

家的墨迹。

重建颐和园后,宜芸馆正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

宠妃珍妃居住的地方。

穿过宜芸馆,我们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三进院落。

前院叫“水

木自亲”码头,中院是乐寿堂正殿,后院的东侧是永寿斋,西侧是扬仁风。

每年农历四月到十月间,慈禧太后都会坐船,从水路来颐和园避暑。

自高粱桥畔倚虹堂

上船,入颐和园绣漪桥水津门,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

水木自亲码头殿外有一座绿色灯杆,当年灯杆上吊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

灯。

这个灯杆叫探海灯杆,又叫水月灯杆。

中院乐寿堂殿前,有铜鹿、铜鹤、铜花瓶,象征“六合太平”。

指是上、下、东、西、南、

北6个方向,寓意为天下太平;有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贵”;还有一块大

石头,学名叫“青芝秀”,俗称叫“败家石”。

乐寿堂殿内有青花大瓷盘;“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的屏风;有五彩玻璃的吊灯和供

慈禧太后喝茶吃点心,并且还能养鱼用的鱼桌。

正殿上写“慈晖懿祉”。

“慈”是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

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是夸赞慈禧的话语。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永寿斋,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居住在这里。

西侧的跨院叫扬仁风。

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上有一座扇面殿。

大殿的装饰、摆设全都是扇形样式的。

这个小院构思精

巧,布局紧凑。

慈禧居住在颐和园时,常在这个院落里休息观鸟。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

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

谢安在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走马上任时,送给他一把扇子,鼓励袁

宏在做官期间要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明百姓。

由此可见,偌大的颐和园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极富文化内涵。

那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

避暑休息时最多的文化娱乐消遣是什么呢?

这就要说一说,清宫三大戏楼之一得德和园大戏

台了。

德和园大戏台位于仁寿殿的北侧,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前后用了3年时

间建成,耗费白银71万两。

清末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在这里登台演艺。

如:

谭鑫培、杨月楼、

言菊鹏等。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

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通高21米,底台宽17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

大戏楼。

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分别称福、禄、寿三台。

戏台各层地板均可开合,上有天井,

下有地井,可满足演出剧目“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

最下一层寿台底下,还埋有水缸。

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声设备,用水缸共鸣的方式,起到放大声音的效果。

篇四:

颐和园景区导

游词

1.万寿山俯瞰颐和园的秀丽春光好的,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颐和园中有名的景点之一,万寿山。

大家可以看到,这万

寿山的周围是一片静谧的湖水,而这万寿山上,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置身于万寿山上,

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

其实呢,关于万寿山,还有几个有意思的传闻。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呢,万寿山还不叫万寿山,有一天,住在山脚的王

老汉家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在山脚休息了几晚,临走时给王老汉留下了一大笔钱财,听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猜出来了,那尊贵的客人真是当今的万岁爷,所以啊,万寿山的也就叫做

万寿山了。

当然了,只是野史。

其实万寿山本来名叫瓮山。

乾隆时期,刚好遇上皇太后六十

大寿,于是皇帝在山脚修建寺庙,祈祷祝福,并御赐山名为万寿山,又把整座山修建成皇家

园林,名叫清漪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建筑群。

万寿山上处处都是气宇轩昂的建筑,凸显了明清时期皇室的威严与庄重,我们也能在游

历万寿山的途中,领略咱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万寿山同时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