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8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笔记.docx

《教育学》复习笔记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

选择题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广义的教育包括:

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

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3、教育的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的观点)、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

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国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苏联米丁斯基和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设施包括:

教育内容和手段;

5、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是指:

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6、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

7、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分别是:

序、校;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如:

大学、小学、序、校等;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

学在官府,学校教育制度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教学科目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西方的“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8、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9、古代印度的教育分为: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10、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1、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

12、中世纪欧洲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1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化;

14、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15、教育学的根本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16、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17、《论语》中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等

18、《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书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道尔弗牵等

19、苏格拉底以问答法“产婆术”著名;

20、柏拉图著有《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21、亚里斯多德著有《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22、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

23、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要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24、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5、卢梭,代表作《爱弥儿》,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26、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27、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28、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29、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四阶段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三中心论:

教师、教材、课堂中心,因此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30、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新三中心论:

儿童、活动、经验中心,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从做中学”,是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3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梅伊曼、拉伊;

3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凯洛夫,代表作是《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的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3、布鲁纳,代表作《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34、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35、皮亚杰,代表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36、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

简答题

1、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活动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作为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

(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

(1)使教师获得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促进教育思想的成熟和观念的更新

(2)给予教师策略、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3)养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培植坚定的专业观念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

选择题

1、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与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档次;

2、校园文化的三个特征:

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3、学生文化的四个特征: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4、理想校园文化策略:

主题统揽、个性塑造、传统拓展、重点突破策略;

5、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有: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外铄伦(环境决定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6、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孟子(性本善)、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7、外铄伦的代表人物:

荀子(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8、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10、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不平衡性(抓关键期)、互补性(取长补短)、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10、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二:

简答题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决定着教育的决定权

(2)决定着受教育权

(3)决定着教育目的

(4)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作用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4、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原因在于:

★★★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几个因素的作用:

★★★

主要有:

遗传、环境、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其中: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环境使得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并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第3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

选择题

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激励、评价

4、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5、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孟子、卢梭、洛克、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孔子、荀子、赫尔巴特、斯宾塞、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8、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杜威

9、1999年,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随之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10、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11、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壬寅学制(仿日本,未实行)

12、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也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但体现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

13、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14、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15、今后一个时期(2010年—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16、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7、教育公平包括:

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质量公平

18、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双轨学制(欧洲国家)、单轨学制(美国)、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19、义务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强制性、公共性、免费性、基础性

二:

简答题

1、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讨论“高分低能”现象、学校过分追求高分和尖子等现象的常用理论,并注意要结合教育方针进行概述★★★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要求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素质教育的内涵:

★★★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教育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的迥然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

这种教来育观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

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于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

考试地位被拔高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5、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

★★★

(1)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6、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2)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7、在学制方面,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

★★★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8、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第4章教师与学生

一:

选择题

1、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3、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5、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神甫拉萨儿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6、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9、教师威信的分类:

权利威信、信服威信;

10、教师威信的结构:

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11、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

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

1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13、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出的主观努力:

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14、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15、学生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16、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7、关于师生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

18、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9、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20、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二:

简答题:

1、教师职业的特点:

★★★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

1、复杂性的表现: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的表现:

(1)因材施教

(2)教无定法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教师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限制

2、广延性是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间接性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

2、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

3、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坐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

(一)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5、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6、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

★★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2)建立教师的威信

(3)善于与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第5章课程

一:

选择题

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2、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4、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开设哪些科目,即课程设置问题;

5、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8、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9、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国家、地方、学校;

10、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目标模式(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11、泰勒原理: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应该遵循三个准则:

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1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克里文)、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CSE评价模式(斯太克);

二:

简答题

1、课程类型:

★★★

(1)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分

(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

(3)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分

(4)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任务分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看

(6)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分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全员参与”的合作理念

(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3、关于课程编制,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

(1)学校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4、课程资源的分类:

(1)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第6章教学

一:

选择题

1、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其中,教师教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是认识活动,后者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5、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6、教育过程的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7、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

注入式和启发式;

8、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班级授课制;→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9、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

10、分组教学、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特朗普制→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11、复式教学→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12、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出了阐释,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3、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4、课的类型:

单一课、综合课;

15、综合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8、教师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课题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19、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0、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两种方式:

平时考查和考试;

21、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诊断性(eg.摸底考试)、形成性(eg.口头提问、书面测验)、总结性(eg.期中、期末考试)、相对性(可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绝对性(适用于升级考试、毕业和合格考试)、个体内差异评价、内部、外部评价;

21、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基本程序: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抛锚式教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范例教学模式(由瓦·根舍因提出)

22、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式、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问题—探究式;

二:

简答题

1、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3、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

(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