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904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与模块测评卷6份含答案

第六章测评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所示中的(  )

           

3.(2017·湖南邵阳中考)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5.下列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睫状体调节能力过强,远视眼睫状体对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

B.近视眼使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方,远视眼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

C.近视眼用发散透镜矫正,远视眼用会聚透镜矫正

D.近视眼晶状体太薄,远视眼晶状体太厚;近视眼眼球前后径太短,远视眼眼球前后径太长

6.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7.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12cm处,这个过程中(  )

A.物距总大于像距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0cmB.15cmC.20cmD.30cm

9.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1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

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

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1.在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时,物镜所成的像是  像,目镜所成的像是  像(以上两空均选填“实”或“虚”)。

要想看清更远处的物体,应使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或“缩小”)。

 

12.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通过人眼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需要用    镜来进行矫正。

英国科学家宣称研发了一种“超级水晶体”将可以一次解决近视、远视问题。

新研发的“超级水晶体”弹性很好,可以靠眼睛肌肉就将它压挤成适当形状,无论是看远、看近都没问题。

那么近视眼病人要看见远处物体,眼睛肌肉要使“超级水晶体”变  ,焦距变  ,使得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3.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如图所示。

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

某记者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抓拍战士抗洪救灾的情景,如图甲、乙所示。

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4.(2017·山东德州中考)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和这条折射光线再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15.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16.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题(17、18题各9分,19题19分,共37分)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

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19.【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

(均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8

光屏上没有像

【结论与应用】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第六章测评

1.A 2.B

3.A 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B正确;近视镜是凹透镜,因此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

4.A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5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14cm处,此时u

5.C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疲劳过度,调节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近视眼;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可见无论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都是睫状体对晶状体调节能力降低。

不同的是前者是由于疲劳所致,后者是生理机能衰退所致。

近视眼折光能力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这两种情况都使眼睛无法看清物体。

近视眼戴发散透镜矫正,远视眼戴会聚透镜矫正,从直观上看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径太短,故正确选项为C。

6.D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两眼张开,左眼对准目镜,右眼看桌面。

7.C 由题意可知物距总大于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时,像成在凸透镜另一侧2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以外,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在2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以外时,像成在凸透镜另一侧2倍焦距以外,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可见物距是先大于像距后小于像距,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后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且像不断变大。

8.A 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说明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即30cm>2f,解得f<15cm,所以A选项正确。

9.C 根据光路可逆知道,若在A'B'处放置物体,将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AB相对于像A'B'是倒立、放大的,故选C。

10.A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凸起程度过大,导致眼球的前后距离太大造成的,近视眼的晶状体折射能力变强,焦距变小,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而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于扁平,晶状体焦距比正常时大,折光能力变弱,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

所以图中乙模拟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的大,故A正确。

11.答案实 虚 增大

12.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对光的会聚作用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因此要看见远处物体,要使“超级水晶体”变薄,焦距变大。

答案前 凹透 薄 长(或大)

13.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由此可知:

凸透镜的焦点是点a。

通过光路图看出:

在保持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照片乙中的景物的像比照片甲中的同一景物的像大,所以在拍摄照片乙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答案a 乙

14.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15.解析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知,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因此连接S、S'与主光轴OO'的交点即为该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确定凸透镜的位置,从而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16.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一起,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17.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本题中的物距大于像距,据此判断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在生活中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在凸透镜成像中,像和物体左右相反,故用纸板挡住A处蜡烛,B处蜡烛仍在C处成像。

答案缩小 照相机 C

18.解析

(1)在凸透镜成像中,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9cm。

(2)当物距为15cm时,即f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

(1)9 

(2)放大 投影仪

19.答案【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大 长

第七章测评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B.“孤掌难鸣”说明了离开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产生力的作用时,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D.地球吸引树枝上的苹果,苹果不吸引地球

2.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3.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4.如图所示,在体育考试时,由于很多同学的体重不能达标,所以在测体重时,就分别采取推、拉、提、压等不同的手段来改变体重的示数。

这其中会使体重计的示数变大的是(  )

5.(2017·云南昆明中考)质量为m1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2的滑块乙(m1>m2),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

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D.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7.解放军空降兵进行大规模空地一体远程跨区投送演习。

演习中,空降兵跳下飞机后,人和伞在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小于空气阻力

D.无法判断人和伞受到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关系

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让手中的物块自然下落,发现物块恰好在A处。

当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再做该实验,物块将会落到(  )

A.A处B.B处

C.C处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9.(2017·广西贵港中考)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                  。

如图所示,所测物体M受到的重力是    。

 

10.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与物体A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          (选填“受滑动摩擦力”“受静摩擦力”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着一个木箱,甲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而乙同学同时用80N的水平力向左推,但木箱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则甲和乙两位同学施加的合力为  N;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  。

甲同学受到的合力为  N。

 

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2.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请以O点为力的作用点画出小汽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牵引力F和阻力F阻的示意图。

13.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用手向下压小球,松手后,小球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

cm)

毛巾

很大

18.30

棉布

较大

26.83

木板

很小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

若平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15.甲、乙两位同学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读数时他让钩码保持静止状态,根据        知识可知,此时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

他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大小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2)乙同学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乙同学的做法  。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D.合理,因为他的操作比甲同学更简便

五、综合题(16题10分,17题12分,共22分)

1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00kg,在空中自由下落时,受到空气的阻力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百分之一,求该物体受到合力的大小,并判断合力的方向。

(g取10N/kg)

 

17.一块质量为50g的小磁铁被吸附在竖直放置的长铁板上,此时铁板对小磁铁的摩擦力是多大?

用0.2N竖直向下的拉力拉小磁铁,可使它沿铁板匀速向下运动,若要使小磁铁沿铁板匀速向上运动,则向上的拉力应为多大?

(g取10N/kg)

第七章测评

1.C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故A错;“孤掌难鸣”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和苹果互相吸引,故D错。

正确选项为C。

2.C 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使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说法正确;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故B说法正确;小球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说法错误;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C 4.A

5.C 滑块甲、乙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则滑块甲、乙到达水平面上时的速度相等;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滑块不受摩擦力,则两滑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相等,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

6.D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受到压力的大小有关,所以A、B都不对。

只有匀速拉动鞋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和摩擦力大小相同,与速度大小无关。

7.A 因为人和伞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竖直方向上人和伞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

8.A 不管汽车以5m/s,还是10m/s的速度运动,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惯性,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始终等于车速,所以物块将会落到A处。

9.解析由题图知,此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为5N,故其测量范围是0~5N,分度值是0.2N;此时指针所示,即物体受到的重力为3N+0.2N×3=3.6N。

答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6N

10.解析因为物体A、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若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则物体A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即物体A不可能与物体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不受摩擦力

11.解析甲和乙两位同学施加的合力F合=F甲-F乙=100N-80N=20N,合力方向向右;木箱静止,所受合力为0,则木箱还应受到摩擦力,大小为F摩=F合=20N,方向向左;甲同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

答案20 20 左 0

12.解析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研究对象是小汽车,力的作用点是O点。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说明牵引力方向水平向左,阻力方向与牵引力方向相反,即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如图所示

13.解析小球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则弹力应大于小球的重力,两个力均作用在小球上,弹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如图所示

14.解析

(1)从题图中示数可以读出,小车滑行的距离为63.20cm。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大。

(3)进一步分析,若小车不受阻力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该实验充分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

(1)63.20 

(2)小 大 (3)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15.解析静止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为平衡力。

重力和弹力等大、反向、共线、同物,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大小关系,应该控制除物质质量外其他物理量均相同,苹果、木块没有控制同种物质,变量有两个,无法得出结论。

答案

(1)二力平衡 

(2)A

16.解析该物体的重力为

G=mg=500kg×10N/kg=5000N

该物体受到空气的阻力为

F阻=0.01G=0.01×5000N=50N

由于这两个力方向相反,故合力大小为

F=G-F阻=5000N-50N=4950N。

答案合力的大小为4950N,方向竖直向下(或与重力方向一致)

17.解析G=mg=0.05kg×10N/kg=0.5N,在竖直方向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其大小相等,故F摩=G=0.5N;当用0.2N竖直向下的拉力拉小磁铁时,小磁铁沿铁板向下匀速运动,说明滑动摩擦力F摩'=G+0.2N=0.7N。

若匀速向上拉使小磁铁匀速运动,摩擦力方向向下,拉力与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平衡,F=0.7N+0.5N=1.2N。

 

答案0.5N 1.2N

第八章测评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使用垫圈是为了(  )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滑

D.增大工件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3.对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大压强这一因素的是(  )

A.旅行包的背带B.电钻的钻头

C.运动鞋的鞋底D.汽车的轮子

4.如图所示,将一满桶“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结果(  )

A.桶内的水仍是满的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飞机的升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的升力是因为飞机高速运动产生的,任何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只要高速运动,都会受到这样的升力

B.飞机的升力如同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空气对它产生的浮力

C.飞机的升力是因为流过机翼上、下方的气流速度不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而产生的

D.在太空中运转的“神舟”飞船,也受到升力的作用

6.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

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7.桌面上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体积相等,如图所示。

水、酒精、木球和铁球的密度分别为ρ水、ρ酒精、ρ木和ρ铁。

将木球放入水中、铁球放入酒精中,静止时木球和铁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则F1>F2

B.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则F1

C.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则F1=F2

D.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则F1

8.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