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03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docx

助理社工师考试重点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低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进程

一.接案

1.效劳对象来源:

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效劳成为效劳对象

2.效劳对象类型:

志愿型和非志愿型

3.面谈要紧任务:

(1)界定效劳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鼓励并促使效劳对象进入角色

(4)增进和诱导效劳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到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彼此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效劳、转介其他效劳,进入下一个助人时期

4.面谈的技术: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医治性沟通:

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忙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搜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躯体情形、效劳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效劳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搜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看(家访或深切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不是需要紧急介入

碰到紧急情形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与程序

(2)衡量是不是有能力处置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顺序

先易后难,为效劳对象成立信心

(4)保证效劳对象所要求的效劳符合效劳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预估的要紧任务

(1)识别效劳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刻、利用过的处置问题的方式

(2)识别效劳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效劳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效劳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效劳对象及环境的踊跃冈索

即找到踊跃的资源帮忙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效劳的方式和内辑

2预估的大体步骤

(1)探讨效劳对象的情形、问题与需要

▲效劳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效劳对象对问题的观点

效劳对象对问题处置方式的观点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效劳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效劳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说明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前后顺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效劳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效劳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打算原那么

(1)要有效劳对象的参与

(2)尊重效劳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打算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打算方式

(1)确信效劳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效劳对象说明设定目标的目的

(3)一起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效劳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信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前后顺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介入方式:

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提倡

4介入系统:

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介入行动:

危机干与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效劳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那么

(1)以人为本,效劳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效劳对象的进展时期和他们的特点

(4)与效劳对象彼此依托

(5)对准效劳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五.评估

1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成效、效劳对象进步情形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体会,改善工作方式和技术,提升效劳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式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类型

(1)进程评估

(2)结果评估

3搜集评估资料的方式

(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2)搜集效劳对象对介入进程和结果的意见和观点

(3)利用调查方式,搜集介入成效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4评估方式

基线测量评估

▲概念:

在介入开始时对效劳列象的状况进行测量,成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八行动成效进行衡量的

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转变

▲操作程序:

成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5注意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2)调动效劳对象的踊跃性

(3)评估方式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符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

1了案时期要紧任务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

▲方式:

回忆工作进程

强化效劳对象已有的改变

给效劳对象踊跃支持

(3)解除专业关系

(4)撰写了案记录

2了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了案

(2)服因务对象不肯继续同意效劳而必需终止专业关系的了案

(3)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缘故的了案进行转介

(4)社会工作者或效劳对象身份发生转变时的了案

3效劳对象的负面反映

否定倒退依托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处置方式

(1)在了案前与效劳对象回忆整个进程,以确信了案机会是不是成熟

(2)提早让效劳对象明白了案时刻,早做心理预备

(3)灾了案时期社会工作者要慢慢减少与效劳对象的接触,提示效劳对象学会自立

(4)估量一些破坏已有改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

(5)安排正式的了案活动,让效劳对象分享各自的收成,彼此鼓舞,面向以后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界定与治理(0-14岁)

0~5岁妇联治理6-14岁共青团青年儿童工作部门>14岁共青团

2.儿童相关

本质特点:

进展性、基础性、以后性,教育是关键

儿童健康进展的基础条件:

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预防健康效劳的照顾

3.儿童社会工作功能

增进儿童进展

增进社会平安与进展

4.宏观儿童社会上作(面向社会)

1增进对儿童的养育:

保证对儿童的营养保证儿童良好的居住环境

2开展儿童家庭效劳:

儿童权益的保障救助被虐待儿童

亲子关系效劳救助被轻忽儿童

问题儿童效劳救助得不到适当照顾的儿童

3增强儿童权益:

培智学校儿童误差矫治残疾儿童康复

4增强儿童卫生保健:

妇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

5推动儿童教育事业6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7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和资讯8制造儿童欢乐成长的环境

5.儿童社会工作效劳

爱惜性效劳:

避免儿童被虐、轻忽,并增强家庭的功能,讲求最小的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

补充性效劳:

对儿童的大体状况作必要的改善.适用于父母角色不妥.严峻损害亲了关系

替代性服务:

完全用替代方法改变其生存环境,针关于女陷入超级危险的境界,是最底线的效劳

支持性效劳:

提高家庭功能,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功能完整但显现压力

6.儿童个案工作

▲形式▲途径

个别谈话直接启发儿童进展的需要,帮忙调整心理情绪,激发进展潜能

咨询服务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变其社会处境

7.儿童社区工作

一种工作模式:

调查社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培育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一种理念:

自助、合作、自决理念

一种综台社会建设的方式:

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来选到为儿童创建美好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8.儿童社区工作介入

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

从非物质、教育性效劳入手

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及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

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效劳的力量入手

从推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

从建设社会相关舆论入手

第三章青青年社会工作

1.青青年类型

A问题青年C文化叛逆青年:

不甘一般,喜爱标新立异

B正直青年D政治偏激青年:

好打抱不平,认同采取激进行动追求某些理想

2.青青年工作范围

微观:

青青年个人

中观:

家庭和小组层面

宏观:

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3.青青年社会工作类型

进展性青青年效劳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使青青年取得知识、躯体和精神熏陶

设计举行各类活动

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效劳

提供青青年进展中的生理、心理、法律、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效劳

提供就业辅导

医治性青青年效劳提供就学或生括补助

未被轻忽、虐待的青青年提供爱惜效劳

为有需要的青青年提供平安爱惜、收容效劳与安置效劳

为在躯体、情绪、精神方面功能缺失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青年提供医治服务

为犯法及过失青青年提供矫正效劳

预防性青青年效劳改善青青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环境

提倡有效的青青年效劳和进展政策

探讨成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青年社会工作效劳模式

4.青青年社会工作重要议题

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社会工作本土化

5.青青年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尊重青青年的价值和尊严注重青青年的个别需求

接纳与关爱青青年协助青青年适应社会转变和成长

6.青青年社区工作特点

介入的层面比较普遍

社会资源的普遍运用

强调参与

7.青青年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社会效劳

依照青青年进展需要及青青年政策要求,制定青青年效劳进展计划和相应政策

把计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青年效劳活动

成立机构内部治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青年效劳的正常有效进行

8.社会工作研究

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社会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分类

低龄老人:

60-69中龄老人:

70-79高龄老人:

>80

2.老年工作全然目标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老年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产生问题

反移情:

因为对老年人抱有的特殊情感,使工作者对待老年人时专门不或过度爱惜

价值观问题:

以为老年人没有价值

自我意识和督导:

长时刻服务感到精力和情感透支,感觉工作没有价值

4.老年人特殊问题

虐待和疏于照顾:

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爱惜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为不同情形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

为不同情形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呼吁,改变老人的家庭和杜区和环境

丧亲问题

5.认知和情绪问题

抑郁徒:

长期悲伤、感到毫无价值

痴呆症、谵妄、焦虑症

6.老年小组工作注意事项

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干与小组动力:

显现“心理上行刑的暴徒”

尊重保密权:

小组中的事留在小组中

尊重自决权

7.老年人照顾模式

仓储模式:

延长老人的生命

园艺模式:

知足老人未知足的需求,开发老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

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1.妇女的需要

与男子一样的社会进展环境和条件最急迫的需要

特殊的妇女爱惜

2.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针对特殊困难妇女群体:

失业妇女、单亲母亲、家暴被虐妇女、打工妹

针对全部妇女

3.妇女个案工作一起特点

协助妇女理清思路

从优势视角帮忙妇女求助者寻觅资源

4.优势角度

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不幸事件具有损害性,但也可能是成长的机缘

所有的环境都是资源

5.妇女小组上作

预防性小组:

重视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准母亲小组)

医治性小组

支持性小组

进展性小组

6.社会支持网络

以志愿者为主的支持网络(如社区中为独居的老年妇女成立的邻里支持网络)

妇女自助合作为本的支持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7.社会支持

情感支持

实际支持

8.妇女社会工作原那么

为求助妇女保密

接纳求助妇女

个别化对待求助妇女

不批判求助妇女

参与自决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1.残疾

损伤:

因意外损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令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点或异样的情形

能力缺失:

人体的结构缺点和助能障碍令人体丧失应具备的能力(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相对的能力)

残障:

由于躯体形态和功能缺点或异样而阻碍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

2.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运用专业方式。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治理、方案评估和研究工作

3.致残的原冈:

△传染性疾病:

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沙眼、乙肝等

△营养不良:

△先本性发育缺点:

△意外事故:

△慢性病和老年病:

△其他因素:

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等

4.一级预防:

预防致残性损害和疾病的发生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卫生咨询、减少

能够减少70%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增强公开场合的平安

二级预防:

避免损害后显现残疾按期躯体检查、操纵危险因素、预防归并症

能够减少10%-20%

三级预防:

采取方法,预防残疾后产生残障运动医治、作业医治、语言医治、心理医治等康复医治

5.康复模式:

△世卫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

△社区效劳模式(民政部门负责)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福利工厂)

△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组织负责)

△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民政部门、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

6.全面康复内容

△医疗康复:

语言疗法

物理和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医治、心理作业医治、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就业前评判和训练)

心理医治(松弛疗法、行为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精神支持疗法、催眠疗法)

文体医治

中医医治

△教育康复:

一般教育(低级到中高等教育)

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

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就业指导

△社会康复:

维权/建立无障碍环境/社会参与/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1.矫正社会制度是刑罚执行制度,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效劳,矫正社会工作

者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2.矫正社会工作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止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和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效劳

使罪犯排除犯法心理结构,修止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效劳活动。

3.矫正社会工作的作用

针对罪犯:

监管矫正效劳本质上确实是社会福利效劳

针对社会环境:

营造有利于罪犯服刑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增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进展

4.价值理念:

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5.矫正对象的要紧需要

大体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维持大体生活的经济收入、低保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疗待遇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再社会化的效劳需要

6.社区矫止

包括缓刑、假释、社会效劳、半途宿舍等各类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的刑罚制度

7.矫正社会工作方式

直接: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间接:

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区工作

第八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1.安置对象

狭义:

仅指退役军人广义:

退役军人、灾民、流浪乞讨人员等

2.优抚对象的特点

可利用的资源不足:

1城乡差距拉大,农村优抚对象所能利用的资源不断萎缩

2老龄化社会,优抚对象中老年病等特点日趋突出,相应效劳资源不足

踊跃与消极情绪并存

3.优抚对象需要

大体生活保障需要

医疗康复需要

社会尊重需要

4.安置对象的需要(要紧狭义)及特点

就业权益的保障利用帮忙的能力相对较强

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情绪波动较大

5.安置优抚社会工作成效

个案工作:

1评估其体实际需求2帮忙疏解压力3提高再社会化能力

小组工作:

1成立非正式社会支持网2减缓压力

社区工作:

1参与社区政策的制定和修改2沟通治理层和决策层3实现安置渠道、资金多元化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社会救助特点

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标准低层次性时限性手腕多样性对象限制性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特点

效劳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救助效劳标准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叠加式的保障效劳:

物质保障+精神等非物质保障

嵌入式的保障效劳: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式进行救助

3.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

训练之前——增能策略:

训练当中——短时间策略:

教助对象的技术有限,重点安排简单工作,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

长期策略:

针对贫困青年失业问题,重点激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存体会.增加技术

训练效劳——宣传策略:

致力于建立就业辅导网络,使救助对象有更多机遇参与到效劳当中

训练以后——跟踪回访策略:

4.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踊跃参与灾后重建

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

恢复杜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进入机构前:

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效劳机构内:

回归主流社会时期:

家庭寄养、类家庭、教育技术培训

返家安置后:

跟踪同访

6.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环境

▲提倡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

呼吁政府踊跃制造新的就业机遇

培训后性能仍较低的救助对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职位为救助对象提供就业机遇

鼓舞救助对象自办企业和经济实体

▲提倡劳动力市场的标准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排除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

推动对救助对象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个案工作方式

给贫困前提供不同化的个人效劳

减缓牧助对象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和能力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

1.家庭工作的体系

正式的家庭工作:

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

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邻里合作

2.目标

协助家庭挖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强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困难

3.▲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婚姻调解

家庭救助:

1.低保救济2.特按时间的慰问周岁以上夫妇的奖励帮助(农村独生子女或双女家庭)

家庭生活效劳:

保姆入户服务、社区小饭桌、家庭病床效劳

家庭生活教育:

讲座、知识竞赛、宣传、娱乐性活动

城乡社区针对象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婚姻学校家政学校家长学校再就业培训

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

五好家庭评比

▲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应急性和目标性

城乡贫用家庭的救济与帮助、家庭心理辅导、家庭能力建设

4.家庭医治流派

沟通派家庭医治:

结构派家庭医治:

致力于使失去功能的家庭达到结构性改变

MinuChin家庭结构,子系统、界限、权利、联盟

策略派家庭医治:

从独特的视角,以制造性和操作性为特点的短时间医治模式。

“矛盾处置”“奇迹提问”

米兰系统派家庭医治:

利用循环提问搜集家庭信息.促使家庭成员发觉彼此不同,增进相互了解,用

正向踊跃的角度戒毒家庭问题,用“未来取向”启发家庭构思以后的打算。

鲍氏家庭医治:

鲍恩提出八个连锁理论

第十一章学校社会工作

1.效劳对象

全体学生,专门是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学生;也与家长、学校和社区人员进行沟通,提供咨询

2.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的素养

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

社会工作的实践体会:

人文关切的职业态度:

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

尊重机构的宗旨和标准

尊重效劳对象的价值观念和摹奉权利

维持专业素养和态度,并与其他专业人员竭诚合作

3.学校社会工作内容

全部学生生活辅导:

培育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开放性、转变性(防火逃生训练)

全部学生职业辅导、全部学生成长关切、全部学生责任培育

全部学生学业辅导:

学习爱好小组等

特殊学生效劳:

行为问题、厌学、身心障碍,继父母、单亲、服刑、残疾家庭,资优、特长、转校生

4.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

行为问题:

1学习适应2情绪障碍3人际关系紧张4道德不良

转校生:

1同辈集体的接纳2教材教法的适应3学校标准的认知和遵循

资优生:

1情绪问题2同辈交往问题3适应和进展问题

特永生:

1情绪问题2学习问题

残疾人家庭学生、单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

1家庭成员情绪问题2小孩的照顾问题3经济压力4小孩的适应和进展问题

5.学校个案社会工作原那么

志愿原那么保密原那么平等沟通原那么以人为本原那么

6.学校社区工作大体进程

建立关系:

探访社区机构及重要人士.成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让社区居民明白社会工作者是谁”

情境估量:

进行杜区调查,解社区情形

进展打算

社区活动

成效评估

7.学校小组工作

选题招募甄选实施评估跟踪

8.心理辅导方式

行为改变技术:

应用增强、处惩、减弱、隔离等策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人际沟通分析:

人与人的心埋地位分为四种: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健康心理

沟通形式:

且补沟通、交织沟通、暖昧沟通

人格结构:

儿童、成人、父母

第十二章社区社会工作

1.社区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利他精神敬业精神

能力建设优势取向

2.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性质

街道办事处:

政府派出机构

居民委员会:

群众自治组织

社区工作站:

“议行分离”理念下的创新产物,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医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工作

社区效劳中心:

以提供公益性效劳项目为主的非营利性社会效劳机构+受街道办事处领导和扶持

3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及价值观念

▲对个人

解决个人窘境

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进展个人潜能

▲对社区▲对社会

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解决社区问题净化礼会风气,保护社会公平与公正

培育居民公共意识

4.社区社会工作内容

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效劳:

福利型效劳、经等性效劳、合作效劳

非正式效劳(居民个人提供)准正式效劳(社区和企业提供)正式效劳(政府提供)

社区卫生:

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礼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等

社区治安:

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

社区教育:

补偿式教育为居民提供未受到的正规知识教育水及的知识空问。

如电脑培训,知识讲座

操纵式教育为居民提供的行为标准教育,要求居民遵遵法律、法规

解放式教育着重居民权利、人性化的进展,发挥个人的潜能,制造公平的社会秩序

5.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程序

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发布发放物资

6.居民个案访谈

了解居民需求征询效劳意见成立信任关系

7.邻里纠纷个案工作

常常性的信息疏通及时调剂邻里纠纷调解纠纷后的建设性引导

8.婚姻关系辅导代际冲突辅导子女教育辅导解决特殊困难

第十三章医疗社会工作

1.医疗社会丁作理论模式

危机处置模式

家庭治理模式

生活适应模式最基础

2.医疗社会工作功能

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和整合伙源提倡工作咨询与和谐

3.医疗社会工作内容

医院社会工作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医疗、康复、心理、社会效劳

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