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040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docx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

教师实习体会(汇编10篇)

教师实习体会

教师实习体会1

何为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词最早出自于《论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

“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通俗的来说因材施教就是让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两个月的实习锻炼,我越发的认为因材施教不单纯的只是一种教学原则,它更是一门研究学生的学问。

以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当来到实习学校开始教学接触学生时,才慢慢的体会到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

正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这段期间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中途接手了第二个班级以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开始生根发芽。

我认为,因材施教要从两个层面去谈,一是年级层面;二是班级层面。

从年纪层面上来讲,由于国家目前的教师资源现状,导致多数学校出现一名老师带多个班级的情况,同时学校的教学模式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对一家庭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从年级角度来讲,每个班与每个班的学习氛围、方式以及态度等都会有差异。

就我教的这两个班级而言,1818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思路活,课堂活跃,学习氛围显得十分浓厚,属“积极派”;1825班的学生课堂安静,紧跟老师思路,认真听讲做笔记,属“消极派”。

对于这两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我树立了针对性的教学理念,1818班实行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所谓的玩中学就是多做活动,多讨论,多说一些生活中趣事,保证学生一直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我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虽然讲课的进度会慢一点点,但是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益于孩子。

当然教无定法,我也曾试着用平淡的教学方法去教1818班的孩子,结果我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整个课堂十分消沉,学生对我所讲有些不知所云,因此,我认为玩中学更适合他们。

而对于1825班我则是实行的学中玩教学策略,在他们紧跟我的教学思路的过程中,偶尔娱乐下课堂氛围,使学生不至于一节课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中途活络下自己的思维,调整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缓解下在一中这种高强度教学模式下导致的困意。

其实相比于年级层的因材施教,班级的因材施教也就是我们常谈的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才最是考验老师能力的。

毕竟年级中的班级可以作为一整体来看,但班级中的学生确是实实在在的不同个体。

而且今年的涞源一中班级教学模式也与以往不同,今年涞源一中高一部取消了体育特长生的班制,将体育特长生分插到普班里学习文化课程,这就更突显出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心理的不同,

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对待大多数学生那样的教学方法去对待他们,这样有时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使他们觉得知识太难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正所谓:

天生我才必有用,发现学生的优点,从优点下手循序渐进的教学,往往会取得令人欣慰的结果。

遇“大材”施“大教”,遇“小材”施“小教”,人无不变故教无定法,人无一类故因材施教。

教师实习体会2

实习生活悄悄的已经走过了一个星期,没有了初时的迷茫与慌乱,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都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褪去了对实习生活的期待与好奇,取而代之的是身上肩负更大的责任:

带好班,教好。

我所在的两个班级,在学习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与老师的沟通,不仅感受到了初一学生的特点,也体会到了两个班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教学进度上的差距。

初一的学生刚刚从一名小学生转变到初中生,角色还没完全转变,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性格上也爱说、爱动,自制力较差。

所以,在班级里,维持好纪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在谈谈两个班级的差异,实验班,底子好,自觉性较高,教学进度上更快一点。

对于平行班的学生说,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最主要的,所以在教学和作业上,基础是应该放在首位。

在对两个班级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便有了上初体验--阅读。

阅读是带着学生们在阅读教室中进行。

第一节是和四班的同学们一起上的,效果感觉不是很理想。

首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前准备。

临时接到通知去上阅读,提前去阅读室找老师问了阅读的相关情况,但是没有提前选好阅读书目,学生们进之后,就快速找了杂志发了下去,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就是盲目的布置了阅读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于座位也是学生临时坐的,纪律也较难管理,管理很累,效果也不是很好。

后来,我找到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高老师交流,询问了一些她对于阅读的看法。

她告诉我,初一的学生对于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这些东西,并不是很理解,也不会很好的完成。

所以他们现阶段的基本阅读任务就是能够顺利的阅读,读的进去,做摘抄积累知识,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去想,去写出。

我感觉是非常有道理的,学生阅读时间短,有效的阅读时间就更短了,要求他们写出规定字数的读后感,是很难完成的。

况且学生在提前知道了要写读后感,也会有心理上的压力,阅读效果就不会太好。

在与高老师交流并自己总结反思后,和三班的学生在一起上了我的第二节阅读。

上之前和高主任一起阅读室选好了书目,做好了提前的准备。

有了上次的经验后,在进阅读室之前,便跟他们强调好了纪律,加上三班可能程度较好,学生自觉性也较高,上几乎没有人说话,纪律很好。

而且这次要求他们只是做摘抄,加上自己的感想,但字数不限。

最后检查作业的情况还算达到了预期值。

有的学生看了自己感兴趣的书,主动的写下自己的感想,很不错。

两次阅读的对比,有着很明显的差距。

有了第一次错误的经验,改正之后才让第二次的到了较好的开展。

教学的前提不仅是要充分的准备好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熟悉学生的情况,以学情定教法,才会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才会慢慢的到想要的结果。

教师实习体会3

不备,就直接上,应该是所有新手老师都幻想的事情吧?

不备好可以上吗?

这个问题的解答,任何一个懂点教育的人都会说:

不能!

在实习小学我经常去听学校老教师们讲的,参与听的同行、校级后往往给予他们高度。

我也曾了解过那些老教师们是如何备的。

她们每次上前,大多都只用提前准备半个小时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备好一节,然后去上。

我也曾经感叹过,老教师们只花半小时左右就备好了,并上出这么精彩的,真是太厉害了!

但是当时的我还不知道他们的这堂哪里是花了半个小时备的,而是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备的!

后在和老师们交谈时才知道,他们在初为人师的时候,同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还要努力的多。

兢兢业业的反复修改教案与,每天备到深夜还要担心明天是否会出错,一节反复在内心演练,第二天讲时还会紧张到声音发颤。

本以为一节讲的很好,结果却被听的批评的一无是处。

尽管被批评的想哭,还要赶快查漏补缺,进行反思,争取在下次不犯相同的错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不假。

敢于实施“不备”教学法的人,一定有几把刷子!

传统的详案虽然只是一个预设,堂上也不会照着教案讲,但是备写教案对于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和新手老师说,是必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我们没有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更没有对教材研究达到心中有教材的境界。

所以为了不至于在堂上手忙脚乱,不知所云,最好的办法就是备写教案,而且一定要是详案。

相比老教师当初的辛苦备写教案,再看我们,拥有着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指导老师,在信息化的时代,有着比老教师们当初更丰富的资,我们是否能够将讲的有老教师一半的好?

我心里十分惭愧,因为我没有做到。

反之,有时候还会抱怨为什么需要写那么详细的详案……在听了那些老教师和我说的他们的从教经历后,我感触良多。

这让我在今后面对从教中的辛苦与困难,有了一个的向导!

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加油吧,愿我们所有顶岗实习的老师们在半年后都能学有所获!

教师实习体会4

感动是什么?

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

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打开自己的心扉,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

因为感动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出的,而是靠自己的心品出的。

接手班级已经两月有余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越越熟悉,默契度也在逐渐的提升,有时一个简单的眼神,学生便会知道自己的下一句要表达的内容。

回想自己上的第一堂,初到班级,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便是直奔主题,进行讲。

级部主任、学科组长的首次听、不了解的班级学情状况,我硬生生的将40分钟的堂时间压缩成20分钟,在讲完之后,我和学生之间进行了实习以的第一次沟通交流,面对面直接说明一下自己的听感悟和收获。

班里面的学生很积极,大家在这个时间段内踊跃发言,这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个班级氛围很活跃,我一定要调动大家上的积极性。

班中的大部分学生反映上讲速度太快了,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说话讲的速度;有的学生在随笔里面写到对我的初识印象是很高冷;有的学生听完第一节认为这个老师充满了激情和热情,这个老师有冲劲!

在之后的每节堂中我是在一点一点的加以改进,渐渐的放慢速度,讲解逻辑构造,尽量让他们当堂吸收、当堂掌握。

一个月之后,让他们重新进行评价时,他们在随笔里面是“你若不离不弃,我便尽心向学”,看到这一句话,我的改进给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他们的点评给了我坚持的信念。

在和学生的聊天过程中,他们会到办公室找我谈心,说一下最近的烦恼,生活上的苦闷、学习上的迷茫,我尽力在我能力承受范围内向他们点拨,用一个高中时代过人的身份告诉他们一些小经验、小技巧,在他们的青春道路上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多一点捷径道路的选择。

我希望用我的点滴言行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的高中时代留下属于自身独特的印记!

有一种伟大出于平凡,可正是这平凡的一隅,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校园内,上演着一幕幕平凡而伟大的画面,这一画面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牵动着我们的成长。

教师实习体会5

通过对概念教学的讨论和实践,我觉得概念教学不单单是把基本概念、法则、原理告知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建构概念,要把教知识变成教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牢固掌握知识,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生物学概念中,有些概念之问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利用表格等形式,通过列项比较、分析等思维加工过程,找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如“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生物学概念中,有些比较抽象,单凭本中的定义很难理解其本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理解概念的同时,又帮助学生从理论层次上解释了身边的现象,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如“反馈调节”的学习。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理解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学习中的实例。

负反馈体现在生活中,一个经典的词语就是“磨合”,一个人际系统不断地求同存异,减少隔阂,达到稳定。

正反馈体现在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回回多次重复放大,危害无穷。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由,知道概念的探索过程和其中的科学方法,从而掌握概念的本质含义。

比如:

198年eselsn-Stahl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1、将大肠杆菌培养在1NH4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经过此处理得到的大肠杆菌,其DNA中的两条链均被1N标记。

12、将两条链均被N1标记的大肠杆菌取出少量,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条带表明:

被标记的DNA密度较高。

2、将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至14NH4l培养液中。

1、待大肠杆菌分裂一次后,其DNA也应复制一次。

2、从锥形瓶中取少量的大肠杆菌,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条带表明:

此时有一种密度的DNA,且其密度较两条链均被标记的DNA为轻。

41、待大肠杆菌再分裂一次,其DNA也应复制了两次。

42、从锥形瓶中取少量大肠杆菌,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条带表明:

此时有两种密度的DNA出现,一条带中的DNA密度和复制一次时的密度相同;另外新产生一条带,密度最轻。

、实验按照上述程序持续下去,在以后各代DNA中,密度梯度离心的结果均显示:

有两种密度的DNA分子出现,且其密度和复制两次时的情形相同。

这和假说演绎的预期结果是一致的。

由此表明了: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半保留复制的整个过程以及理解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总之,在堂概念教学中,针对一个概念的讲解,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方法只是进行概念教学的工具,目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概念,若想高效的进行概念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

教师实习体会6

顶岗实习活动中我带着七年级九班十班两个班的语,工作量和普通老师没有区别。

在这五个月的实习中我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方面有一些心得。

一﹑在思想上要,树立起做一名好教师的志向。

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塑造每一个灵魂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教师的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我要自我负责,树立起做一名好教师的志向。

二﹑在行动上要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把握知识的深度,不断的将学生引入高处。

2﹑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渗透给学生。

要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联系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去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学的第一个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当好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绩变化情况、情绪波动原因等。

4﹑关爱每一个学生。

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个时代接触社会早,很多当时我们不懂的东西他们现在都懂,甚至比老师知道的都多,所以说对待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以诚相待,彼此尊重;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精神和生活的每个方面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无私的爱学生。

首先,爱学生就要细心了解学生。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要细心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细心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细心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其次,我认为作为老师要学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即使他是后进生。

后进生可能是每个老师都感到头疼的事,但是我们要转换一种态度,转换一个眼神,可能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实习体会7

不觉间,春姑娘迈着她轻盈的脚步到了我们身边,撒下了片片生机。

迎春花已开满了枝头,柳树悄悄发了芽,正定的街道上也都是从各处赶的靓丽的游人。

这一周结束,我们就已经正定顶岗一个月了。

这期间不断地听别的老教师上,也被有经验的教师听。

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印象深刻的听有两次,分别是王主任和于校长的听。

因为在她们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向我强调了语上“读”的重要性,她们一致认为语就需要多读,读多了自然也就懂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在王主任第一次向我提出这一建议时,我并没有把这点放在心上。

当然我知道在语教学中,“读”还是很必要的,但是并没有说要提到很高的位置上,所以我就没有刻意的去提高“读”在语上的比例,还是按照我之前的’教法教。

尽管我们早就知道这些孩子因为把大半时间花在练乒乓球上而导致化基础很薄弱,但是也仅仅是认为他们知识比一般初高中的孩子差一点而已,没有想过他们会连一些常见字也不太认识。

直到后于校长听了我一节,之后也给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同样这些建议中也提到了要多“读”这一点。

这次倒是引起了我的思考,“读”真的那么重要吗?

为了印证王主任和于校长的建议的正确所在,在于校长听后的第二天我就在上点了两个同学通读了一遍《木兰诗》,不得不说,王主任和于校长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

这些孩子果然连一些常见的字都不太认识,导致一篇读得磕磕巴巴,甚至于把读音给他们,他们也读不出正确的读音。

也就是这节让我突然明白了“读”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进而改正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听取其他教师的经验之谈,问真正找到适合这些孩子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真的学到知识,不断进步,不能让化成为他们运动道路的绊脚石。

教师实习体会8

教师实习体会: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老师

在xx附中实习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让我对于语老师又有了新的理解,我想说一说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老师。

“语是什么?

”、“语怎么学?

”……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语是什么?

我觉得语首先是一种能力。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批评很多,对语教学批评尤其多,我觉得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是好事,但是讨论当中需要真知灼见。

我认为,语是一种能力,是通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体现出的生存能力;是通过概念表达、是非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出的发展能力。

语也是一种素养,是一种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散等语言形式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体现出的艺术素养、化素养。

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素养,使得人类创造的物质明和精神明得以世代相传。

其次,语才是一门知识,一门关于语言和字、的知识程。

因此,把语作为一门单纯的知识程,围绕着百十个所谓核心知识点讲讲去,考考去,那是舍本逐末。

怎样才是一名好的语老师?

如果能把各种理论流派和考试分数放在一边,我认为,能够让学生热爱语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语老师。

勤劳为益友,热爱是良师。

要学生学好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热爱语。

当然,让学生懂得语的重要性,自觉学习诚然好,但也难;让学生通过尝试,对语产生浓厚兴趣,喜欢语,并进而养成日积月累、乐此不疲的学习习惯,则更为重要,是更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大概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吧!

如何上好语?

语既然是一种能力,就要讨论一下什么是能力。

所谓能力就是指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项目标的一种能量,一种本领。

这种能量或本领,是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从对题的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联系之中获得的。

语既然是一种能力,那么语就应当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去运作,即语能力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提高。

听、说、读、写互为依存,互为助力,是一个整体。

所以,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为什么要强调“多”?

因为能力也好,记忆也好,是依靠多次重复才能够获得的,所以把要求学生背诵一首诗词、背诵一篇说成是读死书,这是错误的。

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多次重复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具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然后创新能力、其他的修养也就在其中了。

我想这就是德国哲学家、教育家狄慈根所说的“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样一个道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能力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能力和语素养,靠批评、训责不是好办法,靠考试施压不是好办法,靠详细分析、讲解也不是好办法。

有没有好办法呢?

我觉得有,这就是一个字:

读!

两个字:

熟读!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之下,选可读之,选精美之,这不但是一个好的途径,而且是学语的好办法、大办法,最根本的办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已经被千百年历史证明是真理性认识的慧语哲言,一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怎么就被抛到脑后去了呢!

怎么读?

我赞成出我之口,发而为声,入人之耳,激越有神的朗读;主张要放开喉咙读,要口、耳、心、脑全面投入,全神贯注地读;尤其欣赏读得出神入化,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朗读之中的境界。

在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读,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

因诵成好,因诵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语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

所以,诵读是语能力获得的重要基础。

把诵读说成是死记硬背,加以贬低,我觉得是非常荒谬的。

针对当前科目讲得多读得少、实效低的状况,我赞成提“返璞归真”这个口号。

把熟读和背诵说成“读死书”,是极其错误的。

这里必须说明,有些人把语教学中的熟读和背诵说成是“读死书”,这是极其错误的。

如非误解,就属偏见。

要知道,有时候偏见是比无知更可怕的。

“书到精绝潜心读,穷情理放声吟”,这是语教学应追求的一种境界,现在的问题是有这种追求的人太少了。

诵读经典,吟咏美,传承明,提高语素养,丰富精神世界,也可以融思考于其中,蓄能力于其中,寓创造于其中。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不正是学习主体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习得的实践活动吗?

我以为,语应当重视背诵。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语教学大纲对名家名篇一贯要求背诵,只是这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许多教师那里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据统计,中小学语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有192篇、106个段落,总计近00篇。

这一数字在语内是否还是少了些,可以讨论。

如果内外加起算,相对于12年的时间说,显然是少了。

如果每年能背0到40首诗词,20至0篇美,整个中小学阶段有六七百篇诗书装在肚子里,那就会如伯洛所言,在今后的生活里,“决不会缺乏真实的朋友、有益的顾问和愉快的伴侣”了。

做学问、写,就可以体会到朱夫子“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的境界了。

诵读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学生因诵读而抑扬顿挫,因诵读而慷慨入神,因诵读而兴趣盎然,因诵读而一往情深,热爱母语之情油然而生,中华化之根悠然深远,这不正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展现吗?

教师实习体会9

光阴似箭,两个月的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但是与学生和老师依依不舍挥手告别直至潸然泪下的情节还在脑海不断上演。

两个月虽说短暂,但是这两个月间我在实习学校实现由标准的学生向真正的教师的角色转变;实现课堂师范技能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范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又会丰富师范理论。

我的实习生活因为学生的参与而精彩,我的师范生涯也因实习的经历而丰富充实。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步履匆匆,教学的楼道间充满我忙碌奔跑的身影。

每天7:

00到校,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分析作业、指导作业、督促订正成为我第一、二周的生活节奏。

除此我还得坚持不错过实习指导老师的每堂教学示范课,那是我提高教学技能的实践学习的课堂,我想当珍惜每次机会。

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她安静的课堂氛围为认真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条件。

她富有特色的启发性语言技巧、CAI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都是很专业的。

她的要求是这样的:

不管是否有试讲的机会,每天晚上回家把明天新课内容的教案准备好而且心中预先要有自己的上课模式。

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将自己预设的课堂环节与老师的实际课堂比较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学习效果进步会相当显著。

因此前两周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如何备课》,我的备课体验很深刻,我总结出年青教师的“五阶备课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精心备好每节课》的阅读以及听课的经验,我总结出“五阶”备课法:

生活积累→前期备课→编写讲稿→临讲稿→课后总结这五个阶段。

生活积累就是利用生活和学习的闲暇涉猎数学书籍。

如:

通过阅读《几何原本》,《数学发展史》,《欧洲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了解数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以系统和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理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