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583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docx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精彩试题库

第一套试题

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每题2分,共计30分)

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A)。

A.剥蚀作用B.岩浆作用C.地质作用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D)。

A.大气圈  B.水圈C.生物圈  D.地核

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C.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b)。

A.抗拉强度B.抗切强度C.抗剪强度D.抗压强度

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C)。

A.不发生变化B·越来越强C.越来越弱D·无法判断

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D)。

A.侵蚀、沉积  B.沉积、搬运C.侵蚀、搬运  D.侵蚀、沉积、搬运

9.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A)。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能确定

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C)。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B)。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一种移动,三种变形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12.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B)。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D.节理面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A)。

A.承受岩土和水压力B.防止地下水人渗C.装饰洞室D.辅助围岩灌浆

14.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B)。

A.岩石质量B.岩石质量指标C.岩体质量D.岩体质量指标

15.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D)。

A.粘性土B.粉土C.砂土D.砾石土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X”,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X)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X)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X)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X)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X)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

核:

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

翼:

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

转折端:

从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

枢纽:

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轴面:

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

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

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

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

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

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

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第二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B)。

A.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C.成岩作用D.沉积作用

2.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沿已有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D)。

A.抗拉强度B.抗切强度C.抗剪断强度D.抗剪强度

3.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C)。

A.无法确定B.上老下新C.上新下老D.同一时代

4.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C)。

A.正断层B.平推断层C.逆断层D.阶梯断层

5.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D)。

A.宙B.代C.纪D.统

6.下列关于风化作用的叙述,哪项正确(C)。

A.风化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B.风化作用均会导致岩石成分的变化

C.风化作用随距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D.温差风化属于化学风化作用

7.风的剥蚀作用有下列哪两种方式(A)。

A.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B.吹扬作用和冲蚀作用

C.溶蚀作用和磨蚀作用D.溶蚀作用和冲蚀作用

8.坡积土是有下列哪项地质作用形成的(B)。

A.风化作用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C.洪流的地质作用D.河流的地质作用

9.地下水按赋存条件的分类,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地下水(C)。

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岩溶水

10.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下列哪种形式(C)。

A.崩塌B.滑动C.松动D.弯曲

11.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个是正确的(C)。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2.土洞是由以下何种地质作用造成的(B)。

A.生物作用B.潜蚀作用C.搬运作用D.风化作用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A)。

A.承受岩土和水压力B.防止地下水人渗

C.装饰洞室D.辅助围岩灌浆

14.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B)。

A.1:

200~1:

1000B.1:

500~1:

2000

C.1:

2000—1:

10000D.1:

5000~1:

50000

15.平板荷载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哪方面内容?

(C)

A.抗剪强度B.重度C.承载力D,压缩模量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X”。

题2分,共计20分)

1.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

2.根据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和软岩四大类。

(X)

3.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晚。

(X)

4.断层既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又可以造成地层的缺失。

(√)

5.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

(X)

6.冲积土是由河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7.利用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但不能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

(X)

8.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节理面属于构造结构面。

(X)

9.作用在洞室衬砌上的外水压力等于外水的全部水柱高度乘以水的重度(X)

10.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3.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4.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5.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以下是各个简答题的要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1.要点: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要点: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3.要点: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4.要点:

(1)地形:

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工。

(2)地层与岩性条件:

地层与岩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

(3)地质构造条件:

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线;应注意分析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层的走向的关系。

(4)水文地质条件:

对隧洞沿线地下水分析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物理化学特性等情况。

5.要点: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

四、论述题(10分)

以下是本题的答案要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要点:

褶皱形成以后,使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同时,在褶皱的转折端,一般张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在褶皱两翼,岩层中易产生剪裂隙。

由于褶皱构造中存在着不同的裂隙,导致岩层的完整体受到破坏,因此,褶皱区岩层的强度及稳定性较之原有岩层有所降低。

另外由于转折端更易遭受风和作用的影响,因此,工程应避免布置在转折端。

褶皱两翼,岩层均为单斜岩层,如果在褶皱两翼开挖形成边坡,可能导致边坡产生顺层滑动。

因此在两翼布设工程应尽量使开挖形成边坡的倾斜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如果边坡倾斜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一致,应使边坡的倾角小于岩层倾角,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第三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A)。

A.碎屑结构B.斑状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

2.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性质是指岩石的(B)。

A.抗冻性B.软化性C.流变性D.饱水率

3.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D)。

A.无法确定B,倾斜的C.垂直的D.水平的

4.—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下列哪个图件(B)。

A.钻孔分布图B.地质柱状图C.踏勘路线图D.测点分布图

5.下十列关于风化作用的叙述,哪项正确(C)。

A.温差风化属于化学风化作用B.风化作川均会导致岩石成分的变化

C.风化作用随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D.风化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6.冲积土是由下列哪项地质作用形成的(C)。

A,雨、雪水的地质作川B.洪流的地质作川C.河流的地质作用D.风化作用

7.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哪三种类型(C)。

A.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B.裂隙水、潜水、承压水

C.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D.孔隙水、岩溶水、承压水

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项是正确的(C)。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9,下列哪项不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B)。

A.可济性岩石B.岩石为软岩C.水是流动的D.水具有侵蚀性

10.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A)。

A.承受岩土和水压力B.防止地下水渗入C,装饰洞室D.辅助围岩灌浆

11.土洞是由以下何种地质作用造成的(B)。

A.生物作川B.潜蚀作用C.搬运作用D.风化作用

12.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哪项?

(D)

A.流动B.松动C.流砂D.崩塌

13.因岩应力重新分布是指(D)的重分布。

A.岩土原有应力B.洞空衬砌应力C.地下水动水压力D.洞室围岩总应力

14.采空区地表变形町分为几种移动和几种变形,(B)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一种移动,三种变形D.三种移动,—种变形

l5.乎板载荷试验可用寸测定地基的哪方面内容?

(B)

A.抗剪切强度B.重度C.承载力D.压缩模量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X”。

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在改造地壳的过程中,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面趋于平缓。

(√)

2.根据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可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软岩、极软岩四大类。

(X)

3.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

4.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刘较晚。

(X)

5.断层儿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X)

6.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尤压力。

(X)

7.地质图的地层图例,如果放在图的下方,应按照自左至右,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8.当洞室围岩很不稳定,顶围塌落,侧围易滑时,可采用全断面开挖法。

(X)

9.岩休结构类型不同,则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乜就不同。

(√)

10.岩土工程勘察中,某岩土指标的标准值是指该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

三、简答题(每题日分,共计40分)

1.简述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特性。

2.什么是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3.地质图的阅读步骤?

4.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主要包括的内容?

四、论述题(1o分)

分析地震效应。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以下是各个简答题的要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1.岩休结构类型主要划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五类,其工程特性主要为:

整体状结构:

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

块状结构:

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层状结构:

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制,可视为各向异性弹塑性体,稳定性较差;

碎裂状结构:

整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呈弹塑性体,稳定性很差;

散休状结构:

完整性遭极大破坏,稳定忭极差,接近松敝体介质。

2.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什用、区域尘质作用、混台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四种类型。

3.先看图和比例尺。

以丁解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存,图幅的位置,地点范围及其精度;阅读图例,了解图十有哪些地质时代的岩层及其新老关系;分析地形地貌,了解本区的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山川形势,地貌特征等;分析地层分布、产状及其和地形关系,分析不同地质时代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新老接触关系,了解区域地层的基本特点;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形态。

最后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

4.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休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

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5.岩上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的内容包括: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岩土指标的分析与选用;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及其分析和论证;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侦测及监控、预防措施。

四、论述题(10分)

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

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效应。

(1)地震力效应

地震可使建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当建筑物无法抵挡这种力的作用时,建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倒塌。

(2)地震破裂效应

地震自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岩土:

层中,引起岩土层的振动,当这种振动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叫,岩石就产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隙,引起建筑物变形和破坏。

(3)地震液化效应

在饱和粉砂土十传播的地震波,使得孔隙水压力不断升高,土中有效应力减少,甚至会使有效应力完全消失,粉砂土形成流体,形成砂土液化,导致地基强度降低,

(4)地震能激发斜坡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第四套试题

、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C)。

A.地壳运动B.地震作用C.剥蚀作用D.变质作用

2.下列矿物为变质矿物的是(D)。

A.石英B.角闪石C.辉石D.蛇纹石

3.下列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B)。

A.片理构造B.层理构造C.流纹构造D.块状陶造

4.岩石在泡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值称为岩石的(D)。

A.饱水系数B.渗透系数C.吸水系数D.软化系数

5.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D).

A.无法确定B.倾斜的C.垂直的D.水平的

6.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

A.平行

B.弯曲方向相反

C.弯曲方向—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婶高线的弯曲度

D.弯曲方向—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7.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性来受到破坏B.褶皱是岩层产生的—系列被状弯曲

C.褶皱核部为新地层、翼部为老地层D.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8.下列有关节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内、外力地质作用均可使岩层产生节理B.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张节理

C.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剪节理D.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节理

9.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C)。

A.不发生变化B.越来越强C.越来越弱D.无法判断

10.冲积土是由(C)地质作用形成的。

A.雨、雪水的地质作用B.洪流的地质作用C.河流的地质作用D.风化作用

11.淤泥质土是由(B)地质作用形成的:

A.河流的地质作用B.湖泊的地质作用C.洪流地质作用D.风化作用

12.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有结晶性腐蚀、(B)和复合型腐蚀三种类型。

A.水溶性腐蚀B.分解性腐蚀C.冰冻性腐蚀D.膨胀型腐蚀

13.边坡应力重分布所形成的结构面为(C)。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D.节理面

14.根据本教材或《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0021—2001》,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状结构、块

状结构,(C)、碎裂状结构和散体体状结构五大类。

A.碎屑结构B.显晶质结构C.层状结构D.变质结构

15.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称为(B)。

A.极限烈度B.基本烈度C.场地烈度D.设防烈度

16.土洞是由(B)地质作用造成的。

A.生物作用B.潜蚀作用.C.搬运作用D.风化作用

17.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B)。

A.膨胀土了B.黄土状土C.非湿陷性黄土D.湿陷性黄土

18.盐渍土不具有的特性是(C)。

A.溶陷形B.膨胀型C.崩解性D.腐蚀性

19.岩土指际的标准值是指(C)。

A.岩上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B.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

C.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统计修正系数再乘分项系数

D.岩土指标测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乘变异系数

20.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B),

A.1:

200~1:

1000B.1:

500~1:

2000

C.1:

2000~1:

10000D.1:

5000~1:

50000

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每题2分,共20分)

1.泥灰岩属于变质岩。

(错)

2.由外力怍用导致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错)

3.在一定的法向荷载下,岩石沿已有的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抗剪断强度。

(错)

4.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

(对)

5.断层只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错)

6.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潜水。

(对)

7.可利用RQD判断岩石的完整程度。

(对)

8.流动的水体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对)

9.全断面开挖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无塌方掉石的地区。

(对)

10.静力触探适用于碎石上层。

(错)

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40分)

1.岩浆岩的结构类型

2.变质岩的构造类型

3.利用不整合接触如何判断沉积岩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

4.张节理及其特征

5.海岸带沉积物的特征

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

7.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8.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四、论述题(10分)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40分)

1.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

岩浆岩的结构包括:

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全晶质结构;致密状,矿物晶粒细小,肉眼和放大镜均不能分辨的隐晶质结构;由两组直径相差甚大的矿物颗粒组成的斑状结构和似斑结构;全部为非晶质矿物所组成,均匀致密似玻璃的玻璃质结构。

2.变余沟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有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这种陶造称为变余构造;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主要有: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

3.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以及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判断:

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与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晚。

4.由张应力在岩石中所形成的节理称为张节理。

其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