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625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语言学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docx

《《语言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docx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专题资料摘录

一、语言的定义

1、……对语言本质属性的把握,可以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着眼……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看,语言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因此,如果要给语言下定义,可以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看,说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综合各派的学术观点和古今语言研究的成果,本书把语言定义为:

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基本意思:

第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第二,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际和思维……第三,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内容,是一个由语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

…………

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爱德华·萨丕尔:

《语言论 :

言语研究导论 》(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5、对语言所能下的最一般的定义是:

它是符号的系统。

……所谓符号是指一切能作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工具的记号。

——房德里耶斯:

《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年

二、语言的符号性

1、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

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语言是用声音即语音来代表意义即语义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当然,语言这种符号不同于一般的符号。

首先,个人并不直接参与对语言符号的约定,而必须接受上代人所使用的语言;个人创造必须为社会接受才能进入语言。

其次,语言与其指称对象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特别是语言的初始符号具有较大的任意性,但是,后来所造的词语大都有一定的理据,起码要符合构词法。

第三,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没有任何一种符号能与语言相提并论。

因此可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因此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我们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是在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一般只指音响形象,例如指词(arbor等等)……。

……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1、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治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

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

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

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2、任意性是普通语言学大厦的基石,它是普遍的、抽象的;理据性是基石上面的砖瓦,它是个别的,具体的,是个别语言学的重要原则。

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对语言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岑运强:

《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承认理据性原则的重要性,丝毫无损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因为任意性虽然无时不受到理据性的制约,但是理据性却是以任意性为其生存条件的。

——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11月第6期第26卷。

4、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荀子《正名篇》

5、可见,语言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定位置,因为语言是一种特别的符号关系,一方面是一切可能的意识成分,又另一方面是位于听觉、运动、和其它大脑神经线路上的某些特定成分;从心理上说,这关系是一种任意关系。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四、语言与言语

1、“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当语言与言语对举时,语言一般是指语言系统。

而在其他情况下,语言一般用于广义。

语言系统由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构成,而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又都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

语音、语义和语汇、语法都自成系统。

所以语言系统包括上述四个子系统。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都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形式。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主要区别在于: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语言与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

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说话时一种复合现象,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活动’;第二,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就是‘语言’;第三,说出来的话语,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

……

语言与言语的差异可以总结为:

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言语(主要指外部言语)是具体的,是以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的;语言是全民族共有的,言语是属于说话者个人的,具有个人的说话特点,在特殊的语境中有特殊的用法;语言是规范的,言语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语病和不规范的成分。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言语是写作和写下来的。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说话就是运用语言,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成分就存在于他所说的全部话语之中。

就整个民族社会来说,该民族语言的所有语言成分就存在于使用该语言的每个人的话语即语言之中……

语言是从人们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模式。

言语中出现的这些共同的特点、公式、范式……我们统称为‘模式’,是语言成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就是语言成分。

它们总是在同一语言的言语中重复出现(复现),为许多人掌握、运用……

说语言或语言成分是从言语里概括出来的模式,其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上节说的交际作用。

所有的语言成分都必须具备两种性质,一是有交际作用,一是有社会性,二者缺一就不是语言成分,这是我们在言语中寻求语言成分的主要标准。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在我们看来,语言与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

因此,言语活动的研究就包含着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要的,它的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

…………

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

(1)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

(2)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事偶然的分开来了。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五、语言的系统性

1、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系统的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系统元素的联系性。

语言是由符号这种元素构成的系统。

语言的符号和符号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语音方面的联系、语义方面的联系、结构方面的联系、功能方面的联系等等。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语言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层级性上……语言由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构成,如语音系统就可以分为音段系统和超音段系统,音段系统又可以分为元音系统和辅音系统等。

这样就使语言形成了不同的层级。

当然,语言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层级性上,而且也体现在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语言就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经纬起来的系统。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语言既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他各项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六、语言的基本关系

1、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又称联想关系。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

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单位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成为组合关系,又叫横向线性关系。

语言单位按照组合关系组成的片段叫‘结构’,也叫组合体、结构体。

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一方面,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

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

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成为组合关系(syntagmes)。

另一方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共同特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

它们不是以长度为支柱的,它们的所在地在人们的脑子里。

它们是属于每个人语言内部宝藏的一部分。

我们管它们叫做联想关系。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七、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只是思维的工具,它不能代替思维,也不可能给思维增添新的内容。

但是思维活动一经语言表达,就被固定下来,成为可认识的对象,并被改造得连贯而清晰。

——刘伶等主编:

《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尽管人类思维有着种种非语言的表现,但人类思维的本质依然是其语言性。

……语言性作为人类思维的本质属性是由于语言对于人类思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申小龙主编:

《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语言和抽象思维紧密联系,因为言语表达思维时所使用的工具是语言,抽象思维中的概念离不开语言中的词语,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的手段都离不开句子。

可见,没有语言,就没有言语,也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维。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

——范晓: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语言科学》2003年11月第6期第2卷。

4、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负载信息的工具,而人的大脑在思维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都是符号信息,因此,思维过程就是一种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就是对语言符号再编排的过程。

——连甫:

《简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术交流》,1998年第2期。

5、语言不但是一个符号系统和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语言和心理的联系,除了“语言获得现象”以外,最主要的就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

不过,仅仅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还比较笼统。

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论争虽然至今还没有最终结果,但总的还是取得了一些共识。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对于“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倾向一致的观点是:

一方面承认语言与思维确实密不可分,至少在语言出现后它是人类思维的最主要工具;另一方面又承认了人类的思维可能先于语言产生,或者说人类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的。

其次,对于“语言与思维是否相互对应”这个问题,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抽象思维是必须借助于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外的其他思维活动,如感性思维(前思维)和发散思维(外思维)不一定需要语言参加,但语言也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用。

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象。

再者,对于“语言与思维哪个是主导”的问题,较为一致的观点是:

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其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沈阳:

《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语言不仅但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

一个正常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

言语有说出声来的言语和只有发音动作而不说出声来的言语的区别,前一种言语叫作外部言语,后一种言语叫作内部言语,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

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彼此不能分离的。

不与思维相联系,就谈不到交流思想,当然也就无法担负起交际的任务了。

但脱离了交际的需要,语言也无从产生,也就无所谓思维工具;一种语言一旦不再作为交际工具,它就会失去作为思维工具的资格。

——高名凯、石安石:

《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87年。

八、语音的定义

1、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基础。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好比蛋壳,没有蛋壳,蛋黄、蛋清都无处藏身,没有语音,语义就无处藏身,人们也不可能感受语言的存在。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九、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元音和辅音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音是气流是否受到阻碍。

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是元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阻碍而发出的音是辅音。

发音是气流受阻与否和发音器官肌肉的紧张状态有关。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除声带以外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气流受阻与否还会使得发音时呼出口腔的气流强度不同。

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减低了气流的速度,声腔中又没有阻碍,所以呼出的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障碍才能发出声音,因而呼出的气流较强。

所以,我们一般式从气流是否受阻、肌肉紧张状态、呼出气流强弱这三个方面来区分元音和辅音的,而不是以声带是否震颤作为区分元音和辅音的主要条件。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咽腔、口腔时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是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咽腔、口腔时受到阻碍时发出的音是辅音。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如a、o、i等,发音时气流冲击使声带振动发音,经过共鸣腔时气流只受共鸣腔各种形状的调节,但并不受阻碍,气流缓慢,发音器官的肌肉均衡紧张,因而元音主要是乐音。

辅音不同,如p、t、s等,气流从肺部出来后,并不振动声带,但是它们总要在共鸣腔的某一部位上受到阻碍,气流较急,发音器官中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紧张,这样发出来的辅音是噪音。

还有一部分辅音,如m、n、l等,声带同时也振动,因此兼有乐音和噪音成分。

总起来看,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在下列方面:

(1)在共鸣腔内是否受阻碍;

(2)肌肉紧张情况;(3)气流缓急;(4)有无噪音。

当然也存在一些过渡状态,如半元音等,只好根据具体语言具体分析了。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十、音位的定义

1、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最小语音单位。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音位是听觉印象和发音动作的总和,听见的单位和说出的单位的总和,它们是互相制约的。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6、……都是区别性语音特征的最小单位,这就叫做一个音位。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7、音位是某种特定语言里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类型单位。

——刘伶等主编:

《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十一、音位与音素的关系

1、音位和因素之间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差别。

一种差别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一种差别不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

——刘伶等主编:

《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2、音位和音素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划分根据不同……两者的作用不同……音位属于语言层面,音素属于言语层面。

——胡晓研主编:

《语言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音位是从音素中归纳出来的音类,音素是第一性的,音位是第二性的。

音素是客观存在的语音实际,音位是从辨义的角度对音素的分类。

——贾宝书:

《对“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再认识》,《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20卷。

4、音位并不是一个客观自然存在着的语音现象,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人为约定和规范的抽象概念。

在这一点上,音位和音素有很大的区别。

音素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语音单位,我们可以自然感知,我们说出来的是音素而不是音位,我们听到的也是一个个具体的音素而不是音位。

——周骥:

《音位定义辨析》,《现代语文》,2007年第8期。

十二、音节的定义

1、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单位,这就是音节。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从发音的角度看,一个肌肉紧张过程就是一个音节……从声学的角度看,一个音强增减过程就是一个音节……从感知的角度来看,音节是人们能够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片段。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音节是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发音片段,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十三、语义的定义

1、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是语义。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反映人们对词语所指事物现象的热合适,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部分。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我们曾经给语言形式的意义下的定义是:

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哪儿所引起的反应。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十四、语义场的定义

1、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言中的词总要跟别的一些词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它们既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互相区别的义素,我们管由此形成的种种系统叫做语义场,也叫词汇场。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语义场(semanticfield)是指义位形成的系统,说的详细些,如果若干个义位含有相同的表彼此共性的义素和相应的表彼此差异的义素,因而连结在一起,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

——贾彦德:

《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十五、什么是语法

1、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亦即词语的组合规则。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法是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的汇集。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十六、语法范畴

1、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

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

——邢福义、吴振国主编:

《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

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范畴。

——李宇明主编: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语法范畴是把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类型。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十七、词义与概念

1、一般地说,词义和概念对事物的反映可有深度的不同。

…………

在抽象反映事物对象的内容上,词义和概念还有外延的差异。

——刘叔新: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2、在语言这个层次上,我们首先把词义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种。

现在先讨论词汇意义。

在词汇意义中,我们再一次地两分,分为理性意义和现象意义。

所谓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