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660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9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docx

1819模块综合测评教师用书独具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51532115】

①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今年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了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②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既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同时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

“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③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④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

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⑤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

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

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⑥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选自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

B.人工智能在20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是因为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C.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D.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存在着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 [A项,强加因果。

B项,以偏概全,参看原文第③段“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D项,对原文理解有误,参看第⑤段末“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B.文章提出人工智能虽然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人们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C.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D.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依据。

A [A项,曲解文意,错误在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参见第②段“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只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及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A [A项,曲解文意,参看第①段:

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

“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

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

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欲扬先抑先介绍古诗文中秋天的特点“肃杀”“凄凉”,再表达自己对秋的独特看法,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与钟情。

B.作者对客观景物的认知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文中作者眼中的初秋是“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的美好景色,全无凛冽萧瑟之感。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邓肯赞美秋天的佳句,批评了一些妇女们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而不识秋之美的见识偏狭,赞扬了邓肯的“识趣”。

D.本文语言精练优美,行文舒缓悠游,侃侃而谈中不失风趣幽默,文中除主要运用比喻、对比外,还使用了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C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C项,理解有误,邓肯佳句中提及妇女情况,作者不含有批判之意。

]

5.本文行文独具匠心,作者写“秋天的况味”,开篇却从抽烟的场景写起,试分析其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此题从内容的角度看“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的抱情调”等句子营造了宁静、悠闲的氛围,奠定亲切、闲适的情感基调,从结构看“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自然引出下文。

【答案】 

(1)交代写作缘起,自然引出下文:

在秋天的黄昏,独坐沙发抽烟,看到缭烟盘旋,感到热气温煦,联想到秋天,引出下文作者对秋天的感悟。

(2)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通过对香烟烟气的描写,把读者带入秋天宁静、悠闲的氛围中,给人以亲切、闲适之感。

6.文中②自然段中写到“在四时中,我于秋是偏爱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偏爱秋的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首先抓住文中的句子“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等,然后加以提炼概括。

【答案】 

(1)秋不同于春、夏、冬,秋林更具古气磅礴气象,更具古色苍茏之慨。

(2)初秋代表成熟、温和,给人以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之感。

(3)秋具有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给作者以愉快的感受。

(4)秋景更华丽、更恢宏,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

(5)作者名为写秋,实际是借对“秋天”的描写,来礼赞人生之“初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

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的检测效率和精度两个方面,都可以做得比专业医生更快,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判。

人工智能能够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极大地减少药物开发成本。

(摘编自《2019-2019年度“人工智能+医疗”

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司法系统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重复劳动的强度巨大,基层法官过劳死屡见不鲜。

重压之下,审案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

“人工智能+法律”虽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但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去年6月,全国第一家“智慧法院”实践基地在上海海事法院正式挂牌成立。

建设中的智慧法院已遍及全国。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替代人的重复劳动,而非人本身,智慧法院也绝非以机器判断替代人类司法。

智慧法院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现代化,而非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提取、文本生成、案卷分析等方面将法务人员从大量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切并没有消灭任何一个法务人员在办案流程中的角色,反而唤起一批会使用智能工具的从业者和深谙司法流程的开发者。

(《加出来效率,减不掉人性》,《科技日报》2018年1月5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挑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关注,如炒作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人类智力游戏高地等,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是在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材料四:

 

当下最热门的技术,恐怕非人工智能莫属。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人工智能到底能火多久?

有科学家已发出警告:

人工智能在许多随意和缺乏严谨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强烈地夸大了,人们低估了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目前需要将双倍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中去。

科学家的告诫值得倾听。

尽管我国在整合资源、垂直应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算法、核心硬件和关键技术、领军人才等方面的软肋也是不争的事实。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确实会产生链式反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前景越美好,越需要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如果一拥而上、盲目跟风,恐怕热潮很快就会变成寒潮。

(《若盲目跟风投机热潮恐变成寒潮》,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1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工智能+医疗”和“人工智能+法律”都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们的出现及应用意义重大。

B.从两个图表看,“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尝试应用、计划应用占比较高;应用场景也较广泛,其应用前景广阔。

C.人工智能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大师,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D.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改变,为确保未来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C [C项,加重人们焦虑的是大众传播的过度关注和炒作。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人工智能+医疗”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它在诊断疾病、研判医学图像、辅助进行药物开发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B.为解决基层法官因重复劳动强度过大而频频出现过劳死的问题,我国开展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法院”建设。

C.智慧法院将法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它对法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办案过程并未发生改变。

D.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真正拥有价值观,这是由其从属于人类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

E.材料一、二从具体领域内的应用来谈人工智能的意义和价值,材料三、四则客观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

AE [B项,“智慧法院”建设并非单纯为此目的而开展。

C项,法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办案过程必然发生改变。

D项,“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真正拥有价值观”分析不当,原文有“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这一限制。

]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2)正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粲,字长蒨。

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

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

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

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

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威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

二年,征为散骑常侍。

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

至豫章,奉命报云:

“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

孝仪曰:

“必期如此,当有别敕。

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

”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

“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

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

“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仲礼曰:

“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

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

”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

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

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

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

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

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梁书·韦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贼”为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相持”的主语不是前面的“贼”,前面断开,可排除A、B两项;“诸将”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可排除C项。

故选D项。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父忧:

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

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

指承袭原有爵位,有的按原等级世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C.表:

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

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错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

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凭使者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

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入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与原文不符,是仲礼命令韦粲驻军青塘。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

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假使没有皇帝的命令下达,难道自己就能安心吗?

我韦粲现在哪有心情饮酒!

 

(2)当时正遇上茫茫大雾,士兵迷失了道路,等到了青塘,已经过半夜,营垒栅栏一直到天亮都没筑完。

【参考译文】

韦粲,字长蒨。

有父亲的风范,喜好学习,讲义气,身高八尺,魁伟高大。

初次出任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不久担任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任中兵。

当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都是前辈知名人士,他们与韦粲是同僚,结成忘年之交。

等到晋安王迁任雍州刺史,韦粲也跟随王府转任记室,兼任中兵之职不变。

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升任步兵校尉,入朝任东宫领直,遭遇父亲丧事离职。

服丧期满,他承袭永昌县侯的封号,被任命为安西湘东王谘议,累经升迁任太子仆、左卫率,领直之职不变。

韦粲因为与皇太子有旧交情,常被任命为亲近之职,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颇有威名,而且性格放诞倨傲,当时的名人为此深感不平。

太清元年,韦粲到衡州。

没过多久,便上表请求免职。

太清二年,征调韦粲为散骑常侍。

韦粲回京走到庐陵,听说侯景叛乱,就从部下中挑选出五千精兵,一百匹马,日夜兼程奔赴京城救援。

到了豫章,有使者报告说:

“逆贼已经到达横江”,韦粲立即到内史刘孝仪那里一起商量对策。

孝仪说:

“如果真的是这样,应当另有皇帝的命令。

怎么可以轻信这一个使者,就惊恐妄动,或许情况不是这样呢。

”当时刘孝仪正摆酒招待韦粲,韦粲发怒,把杯子扔在地上说:

“逆贼已经渡江,马上就进逼京城,水路陆路都被切断,哪里还会有回报的使者;假使没有皇帝的命令下达,难道自己就能安心吗?

我韦粲现在哪有心情饮酒!

”说完立即骑马奔出。

驻扎在新亭,叛贼在中兴寺摆开阵势,双方相持到晚上,各自收兵回营。

这天晚上,柳仲礼来到韦粲的军营,部署军队,准备第二天作战,将领们各自据守一方,命令韦粲驻军青塘。

青塘面对石头城正中,韦粲考虑到栅栏营垒还没有筑好,逆贼一定会前来争夺,因此颇为担心,对仲礼说:

“我的才能并不足以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