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704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docx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正确认读“匹”“绸”等10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纤细”“应和”“竖琴”“陶醉”等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

(2)参加以“春”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运用书面、口头等方式表达自自的观察所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同学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通过学习使同学明白,春水的可贵滋润大地,催生万物春天就在俺们的身边,需要俺们仔细的观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同学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2)通过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在熟读成诵中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目的,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会本课“匹”“绸”等10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教具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三月桃花水的录像或挂图。

学生:

了解和搜集春汛的有关信息和农村春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又叫什么吗?

为什么?

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

《三月桃花水》)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

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三月桃花水”,多奇怪的题目啊!

大家来猜猜,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霓裳,是田野的歌谣,三月的桃花水是清脆嘹亮的歌声,三月桃花水是小朋友的笑声……)

3.练习激:

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笛,是春天的明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认识生字,然后对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词语,和以前没学过的词语等。

一匹丝绸酒窝竖琴轰鸣驶过催促翅膀炊烟应和袅袅绮丽

注意读准平舌音“催”,翘舌音“绸竖驶翅炊”,后鼻音“轰膀”。

(3)交流:

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培养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2.集中识字、解词。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对“催促”、“袅袅”等词语时,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对准字音。

(2)出示词语“绮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非常美丽)。

(3)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重点指导学生“酒驶催”的书写。

“酒”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个“酉”,与“洒”区别开来。

“驶”左右结构,注意“马”作偏旁时,最后一横变成提,右边是个“史”。

“催”左窄右宽,左边的“亻”竖写得长一些,与整个单立人写长些,右边的“崔”,上面是个“山”,写扁一些。

3.再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

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进行感悟。

)(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三月桃花水是可贵的。

4.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

(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

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

(1~2段)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颜色和流动的形态。

第二部分:

(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桃花水像竖琴,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

第三部分:

(5~6段)用四个排比句,写桃花水的颜色明洁,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丽的“春”的身影。

第四部分:

(最后一段)写作者对桃花水由衷地赞叹。

6.互相交流,质疑解难: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启发学生通过交流解决。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带着问题继续读文学习。

三、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小结,学生继续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柔软(  )  绮丽(  )  督促(  )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袅袅炊烟: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词语巧搭配。

()丝绸()朝霞()浪花

()炊烟()弦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绮丽 轻柔 美丽 催促2.①歌如潮花如锦甜如蜜疾如风心如水乱如麻红似火快似电心似海归似箭②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蒸蒸日上彬有礼比比皆是步步为营勃勃生机3.明洁的丝绸绮丽的朝霞细白的浪花袅袅的炊烟轻柔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教师提问: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你为什么能把这部分读得这样好?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引导。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并引导学生通过“铃铛”体会声音,通过“丝绸”感悟色彩。

3. 教师小结:

从交流中可以看出,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你们的读书所得。

请同学们再用心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在课本上圈画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符号做批注。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师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考虑:

当你读这一自然段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课件展示有关画面。

(1)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①“呵,河流醒来了!

”——个语气词“呵”,表示了作者猛然间见到春水的兴奋和激动;一个“醒”字把被禁锢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新获得自由的喜悦写得栩栩如生。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②“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流动的水舞动着朝霞,作者把水中的浪花、旋涡当做“樱花”“酒窝”来写。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2)分组进行朗读竞赛。

(发现读的好的,指名说说为什么读得好——如:

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

读“呵,河流醒来了!

”一句,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体会哗哗流淌时的惊喜、兴奋之情……)

2.男、女生搭配分读描写“水声”的段落。

(1)小组交流: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它弹奏出哪些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①理解“轻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轻柔”的意思,再从读中感悟流水的轻柔以及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旋律。

(指导朗读)

②理解“谈心”:

引导思考“谈心”是什么意思?

平时你喜欢和谁谈心?

那你学着你谈心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

咱们也来和麦苗谈心,一起练习品读这句话。

③品味“催促”:

“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那纤细的低语……那急流的水浪声”

,它们是去干什么呢?

(齐读第四段最后一句,引出“催促”。

④引导学生用“催促”这个词说句话。

在说话中体会“催促”的意思。

⑤指导朗读:

我们也和桃花水一起去“催促”农家人。

(齐读最后一句)

(2)美读第3、4段:

三月的桃花水,波光粼粼,浪花雪白,声音动听,韵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

(师引读第3段,生齐读第4段)

(3)指导背诵: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和着美妙的音乐边练习背诵边想象。

(4)师小结,引入下文的学习: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为什么是明镜?

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3.男、女生搭配分读描写“水面”的段落。

快速阅读第5、6段,并找出喜欢的句子标出来,多读几遍。

(1)品读第6段第1个分句。

①在读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展翅飞翔的燕子,好美的景色啊!

②练习品读。

(2)品读第6段第2个分句。

①在读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燕子在婀娜的垂柳间展翅飞翔,好美的景色啊!

)想到了什么?

(咏柳:

碧玉妆成玉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练习品读。

(3)品读第6段第3个分句。

鼓励学生读后把自己看眼前浮现出的画面说一说

(4)品读第6段第4个分句。

在品读中相继指导学生想象“袅袅炊烟”的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5)拓展训练。

河水映照着这么美丽的景色。

除了那三月的桃花水,你还看见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生自由回答。

(6)齐诵描写春光明媚的两个自然段。

(7)探究写法。

  作者在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找出来,读一读,认真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4.同学自由朗读最后自然段。

联系上文,考虑:

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洁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阳光明媚的春天,姹紫嫣红的花朵竞相开放,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辽阔的大地上生机勃勃。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动听的乐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映出了多姿多彩的景色。

三月的桃花水,还会是什么呢?

2.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子或段落,试着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在大自然的的见闻。

用画画、写诗或几句话来表达你对春天的爱。

3.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展开想象:

假如你就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三月的桃花水,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

三月的桃花水,比__________,比__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练习。

(1)想一想,句中的“是”那个表示“好象”?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②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

仿写:

(2)按要求写句子。

①抄写文中的排比句。

仿写:

②抄写文中的拟人句。

仿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排比 比喻 拟人

2.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 金子还贵 银子还亮

3.②仿写: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2)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仿写: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

②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

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

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路上马车驶过的铃铛声。

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家人开犁播种啊!

仿写: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板书设计】

动听的声音像铃铛,像竖琴给春增添

三月桃花水明洁的颜色像丝稠,像明镜

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勃勃生机

【课后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描写江南春水的散文。

课文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陶醉。

这篇散文由7个或长或短的段落构成,文字优美,意境清丽。

开篇由两个设计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作者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回应了开篇的问题。

结尾是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由衷的赞美,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令人深深地着迷、陶醉。

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

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句式的重复和押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

根据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遵循“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把握”的阅读规律,采用“递进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

以读为主线,以读代教,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

这节课,我主要教给孩子们边读边悟并及时批注自己阅读感悟的学习方法,再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第二:

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课堂上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在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第三:

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

在朗读中,巧妙安排小组活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第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理解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使学生很自然地在情感上与作者发生共鸣。

  第五:

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在探究中相互启迪。

养成学生一边读书一边考虑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识字、说话教学中,也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延伸,只是局限于课文和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环节,发挥学生想象力,放手让学生进行句子、片段,甚至是文章的仿写。

今后改进的方案: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

课文篇幅虽然比较短小,但语言非常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因此,课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积累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说出自己春天里的的发现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2.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加强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感受生活的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多彩的春天

(一)欣赏歌曲,说说春天: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春天吧?

春天,阳光明媚,一切事物都睁开沉睡的眼睛;春天,播种希望,人们努力耕耘,期待秋天的收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用我们的鼻子去闻,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的脚印吧!

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旋律欢快的歌曲。

2.歌曲激趣: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鼓励学生用手击拍或随歌自由起舞。

3.师生交流:

同学们,欣赏了歌曲,你发现歌曲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找春天呢?

听了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听到了什么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二)看图交流:

1.教师导语:

不同的人的对春天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相信同学们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新发现,产生独特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共同感受春天的快乐。

2.播放描绘春天景物的课件:

灿烂的迎春花,满树的桃花,似雪的梨花,花中辛勤采蜜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远处弯曲的河流……

3.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特别表扬留心观察﹑又有新发现的同学。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发现了春天里暖洋洋的太阳,发现了春天嫩绿嫩绿的的小草,发现了田野里嫩嫩的小草,发现了粉红的桃花,闻到了桃花那淡淡的清香,发现了小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发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三)读古诗,悟春天:

1.教师导言:

春天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春天是一首绝妙的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动听的歌,春天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很多大诗人为我们留下了美妙的赞美春天的诗句。

同学们,我一起来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诵春天的诗歌吧!

2.多媒体出示古诗:

(随着多媒体的滚动播出,师生齐读。

(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9)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鼓励学生背诵更多赞美春天的古诗。

(四)教师引导,赞美春天:

1.在这迷人的春天里,你最想去做什么,人们在做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如春季运动会、春游……)

2.小组派代表法言,师生补充发言并评议。

在全班交流中收集有关春天的信号:

如,我发现春天里的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我发现了春天的什么秘密,我感受到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可以从发言者的语言、内容是不是能准确地表达出春天景物的特点,是不是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进行评议。

(四)拓展延伸:

1.活动:

春天留影: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背景,用相机为学生留下与春天相约的画面。

2.绘画:

用自己的画笔,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春天的一幕描绘下来。

3.练笔:

用简短的话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天。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

4.感受春天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人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暂新的春天。

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春的消息,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田野,你会发现了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

  

2.鼓励学生积极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消息。

  

3.教师和其他同学作出及时的评价与补充。

  

4.教师谈话过渡: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发现后的愉快,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用作文来一起分享。

  

(二)互相交流,积累素材:

  

1.通过你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你能说说春天有哪些特点吗?

(鼓励学生用上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春暖花开、花团锦簇、草长莺飞、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枝招展、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莺歌燕舞、春光明媚、百花争艳、含苞欲放、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春光灿烂、春雨绵绵

3.春天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人们的衣着、神态的不同:

(衣服穿得少了,颜色鲜艳了……)

(2)植物有什么不同:

(小草发芽了,花开了,树绿了……)

(3)动物有什么不同:

(冬眠的动物醒了,蝴蝶蜜蜂忙采蜜了……)

(4)景色有什么不同:

(阳光更灿烂,春雨绵绵……)

4.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具体说说。

(范例: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燕子在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的带领下唱着春天的歌,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大地苏醒了,迎春花张开美丽的笑脸,小树苗发芽了,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愉快地成长,小草也从地里调皮地探出了头,一下子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青蛙醒来了,兴奋地唱着动听的歌。

(三)技法指导:

1.鼓励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分课文的写法。

2.回忆写景文章《一幅画》,分析写作顺序:

(1)写景作文可以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顺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写景作文也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回忆写景文章《三月桃花水》,分析把作文写生动:

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四)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多媒体出示习作要求:

  

(1)要仔细观察,抓住春天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2)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具体环境中的人和事,若让人、景、事形成一个整体,使作文更为感人。

  

(3)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运用自己积累的好的词语,适当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句,为作文增色。

2.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五)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小组内同学互读互听,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