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765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docx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

篇一: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简述题

  1.简述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参考答案:

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

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

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

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公共管理过程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行政学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第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具有不同的功能。

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

公共管理则是通过具体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联系: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

而且,虽然两者运行过程的最终表现不同,即公共政策过程的运行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形成与完善,而公共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客观的物质交换,但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实施过程。

  具体联系表现如下:

  

(1)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

  

(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3)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4)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3.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参考答案:

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内容包括:

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新公共服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5.简述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1)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且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通过所具有的公共权威,从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2)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

准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都是公共组织,二者都不以营利为目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区别:

首先,准政府组织通过授权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通过所具有的公共权威,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而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

其次,准政府组织虽然以其非营利的活动服务于公众,但在人员构成、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上都带有政府组织性质,行使着一部分政府职能,行政色彩非常强。

最后,准政府组织的身份与非营利组织也明显存在差异,这突出表现在税收、行政费用给付、各种优惠政策等方面。

  6.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2)提高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3)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

  

(2)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包括:

  1)组织结构的变革。

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

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从集权式、尖塔形的结构形式向分权式、扁平形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

在公共组织运作过程中,普及网络化的大容量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

同时,通过网络建立虚拟机构和客户信息系统,规范工作流程,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的变革。

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现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或者通过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运用公共组织的技能与资源开发新产品与服务,使公共组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5)人力资源变革。

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共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公共组织的根本竞争力在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能力。

  7.联系实际简述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和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2)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

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

领导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政府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及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和谐;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沟通的文化;4)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5)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公共领导沟通方式,提高了领导者沟通的有效性,明显改进了领导监控个人和公众监督政府的能力,它允许政府拥有更加完整的信息来更快地进行决策,为政府和公众共享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8.简述领导体制的内容与类型。

  参考答案: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

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领导结构,指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结构;二是领导的层次与跨度,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和一个领导者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三是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四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包括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调动、轮换、回避、离休等方面的制度。

  领导体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类型的划分。

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行使的特点,可以划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公共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职权性质与范围,可以划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根据公共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以划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9.简述领导沟通的作用、途径与沟通方法。

  参考答案: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以取得理解、信任的过程。

公共领导沟通,即领导者为实现其目标,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与组织内外的追随者、被领导者进行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与互动,以保证公共利益和目标的有效协调和实现。

  领导沟通的作用表现为:

(1)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2)沟通可以统一思想,提高绩效;

  (3)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包括:

链式沟通、轮式沟通、全通道沟通、环式沟通和Y式沟通,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和电子媒介形式等。

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主要有:

(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

(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4)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5)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10.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政策工具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

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第一,应基于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第二,应与政策环境相适应;第三,应能有利于协调政策目标群体,即政策受众的当前利益、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第四,政策工具的选择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某一政策问题是选择使用单一的政策工具抑或是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或是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取决于对以上三方面的条件要求满足的程度;第五,政策工具的性质和效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和目标群体变化的影响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有关工具的使用方式或使用力度应及时予以调整。

  11.简述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

  

(1)公共性。

“公共性”是现代公共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从根本上说,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旨在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实现、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为政策制定的公共利益取向、政策运行的公共服务导向以及政策过程的公共参与性。

  

(2)合法性。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可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合法性,即合法律性,二是实质上的合法性,即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得到公众出自内心的认可和接受。

公共政策发展的实质性的合法性应符合以下规范:

价值的正当性、目标的可理解和可接受性、绩效。

  (3)有效性。

公共政策的发展应当体现有效性。

这就意味着,公共政策规划、制定和发展在满足公共性和合法性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有效性——正确合理的公共政策能够得到及时、完全和有效的执行,能真正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公共政策发展必须以公共性作为首要的价值导向,在公共性价值目标的导引下追求合法性和政策资源分配的高效率。

  12.简述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和脚本写作法四种方法。

  

(1)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专家会议法,是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所引起的“思维共振”来获取决策的信息和意见。

运用头脑风暴法旨在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是改善群体决策的一种典型方法。

  头脑风暴法又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借用Delphi,即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来命名的一种政策行动预测方法。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让专家匿名发表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再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来作为预测结果。

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匿名性;二是巡回反馈。

  (3)交叉影响分析法(crossimpactanalysis)。

交叉影响分析法又称交互影响矩阵法,是试图建构一种新方法以使得在一个预测集之中的一个事件的概率可以根据与被预测的事件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得以判断。

这种方法根据事件发生或不发生来对未来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判断,其目的在于对那些促进或阻碍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的条件加以确认,通过考虑事件的相互作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依据的是条件概率原则。

  (4)脚本写作法。

脚本即政策研究者对有些将要发生的情况进行的描述或预言,而这些情况与研究者所要分析、设计和评估的系统或政策密切相关。

脚本写作是通过对从现在到未来某个时间的假定(例如5年,10年)来编写脚本,将有关信息和对未来的假设等材料进行组织,以得到对未来的预测描述。

  13.简述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

  参考答案:

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以下功能:

  

(1)控制功能。

组织通过绩效评估,为各项人事管理提供了一个客观而公平的标准,并依据这个考核的结果决定晋升、奖惩、调配等,也可以使人员牢记工作职责,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自觉性。

  

(2)激励功能。

通过考核,无论对成绩突出者,还是落后者都会起到鞭策他们尽心尽责,完成组织所交给的任务的作用。

  (3)开发功能。

绩效评估是按已定的绩效标准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的不足之处就是人员的培训需求,管理者可以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达到提高人员素质的目标。

  (4)沟通功能。

评估结束以后,管理者把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估人,听取他们的申诉和看法,这就提供了领导与职员之间的沟通机会,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4.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9世纪中叶,公务员制度首先在英国创立。

其主要特点有: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政务官通过选举产生,承担政治责任,有任期,随着选举的胜负而进退。

而事务官是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产生的,不随政党的进退而进退,实行职务常任。

  

(2)强调政治中立。

它是指事务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政治斗争活动,不参加党派竞选,不成为某一执政党政治目标的工具,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忠诚地为国家服务。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这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它是指事务类公务员的产生都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形式进行的,即所谓“凡进必考”。

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择优录用,排除了过去以党派倾向作为录用依据的弊端,保证录用的公正,克服用人之中的不正之风。

  (4)实行“功绩晋升制”。

“功绩晋升制”是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最重要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在决定公务员的职务晋升的时候,应着重考虑拟晋升人选的才干和能力,强调权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

  (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15.简述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实行弹性化的任用制度。

最典型的是合同聘用制的运用。

政府进行战略规划,确定若干年内要完成的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并据此从政府系统内部和外部招聘执行官,以固定期限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放松规制,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化人事规则。

二是指行政机构在经过授权或批准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具有某些不受规则限制的“豁免权”。

  (3)实行谈判工资制。

公务员不仅可以通过公务员工会与政府集体谈判工资报酬,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更是发展出了个人谈判工资制度,即在与政府雇员签署聘用合同之前,被雇者可以就自己的工资报酬与政府进行一对一的谈判。

  (4)推行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

  (5)改革僵化的职位分类制度和职业发展路线。

  (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一些国家在能力主义的价值取向下,根据职位对任职者的要求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

  (7)下放人事管理权力。

  16.简述我国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省级政府预算行使最高决定权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答案:

我国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省级政府预算行使最高决定权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1)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4)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17.简述我国地方政府运用的“两上两下”的典型预算过程。

  参考答案:

我国地方政府运用的“两上两下”的具体过程如下:

  

(1)“一上”。

支出部门在收到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编制通知之后,对部门下一年度的支出进行测算,然后报送财政部门。

  

(2)“一下”。

财政部门收到各个部门的预算后,由职能处室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查,然后将审查意见反馈给各部门。

在下达反馈意见的同时,财政部门根据往年的预算情况和对未来年度收入的预测,给各个部门下达一个控制数,要求各个部门在控制数内修改部门预算。

  (3)“二上”。

各个部门在财政部门下达的控制数内重新编制本部门的预算。

然后报送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审查各个部门的预算后,汇总编制政府预算。

然后,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常务会议的意见修改预算,然后报同级党委审查。

最后,财政部门将政府预算草案报人大常委会初审。

最后,人大常委会初审后形成的政府预算在人大会议召开时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篇二:

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讲:

  1、非竞争性:

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

  2、非排他性:

是指使用者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3、公共管理:

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4、公共管理学:

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知识体系。

  5、公共管理学的时代背景:

  ⑴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引起公众不满。

  ⑵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⑶社会问题

的增多与政府能力的下降所引发的矛盾。

  ⑷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6、公共事务及其特点:

  含义:

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公共事务的特点:

  ⑴公益性:

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⑵非盈利性:

公共事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⑶规模性:

公共事务所涉及内容具有一定的规模性。

  ⑷阶级性:

公共事务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7、比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

  ⑴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最重要的区别;

  ⑵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公共管理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这使得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垄断和强制的特点,而私人部门管理不具有这一特点;⑶制衡性与自主性:

与私人部门管理者在管理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相比,公共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受到较多的制衡;

  ⑷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行者,处在基本资本配置的中心,事实上公共管理承担了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的职责;

  ⑸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十分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第二讲

  1、学习型组织:

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有机的、扁平的组织。

  2、政府失败及其表现:

  

(1)含义: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的一些情况

  

(2)表现:

①、政府决策的低效率,也就是公共决策失效;

  ②、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③、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

  ④、政府的寻租活动。

  第三讲:

  1、公共组织及其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公共组织的含义:

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

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础职能。

区别:

  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提供公共服务;而非公共组织追求私人利益。

  ②、公共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而非公共组织提供私人产品。

  ③、公共组织的管理对象是全社会的公共事物;而非公共组织的管理对象是本组织成员。

  ④、公共组织负有公共责任并坚持依法管理;而非公共组织主要以价值规律为主

  导,遵循价值规律。

  3、非营利组织及其促发展的举措

  

(1)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组织

  

(2)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措施:

  ①、鼓励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②、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营利组织发展。

  ③、政府制定扶持和规范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

  ④、非营利组织积极加强自身的建设。

  第四讲:

  1、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活动。

  逆向选择:

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类型或质量时,市场中大量的劣货会排挤好货并最终占领市场的过程。

  2、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以及公共管理职能存在的原因:

  

(1)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

  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

包括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

  控制职能

  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

  ①经济职能:

包括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规制职能

  ②政治职能:

包括民主建设、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

  ③社会职能:

包括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④文化职能:

包括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

  

(2)公共管理职能存在的原因:

  ①、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②、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第五讲:

  1、政策评估:

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按照一定的标准的程序,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对政策过程、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

  2、公共政策:

是公共行为主体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经过的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3、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提出途径:

  ⑴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加以注意。

  ⑵各利益集团通过政治途径反映问题。

  ⑶部分公民、民间组织或媒体,通过呼吁或请愿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有关公共决策机构的关注。

  ⑷专家、学者通过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的方式提出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第六讲:

  1、公共管理监控:

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2、公共管理监控机制及建立监控机制的必要性:

  

(1)公共管理监控机制:

  ①、外部监控机制:

包括立法监控、司法监控、政党和社会团体监控、社会监控和舆论监控

  ②、内部监控机制:

包括结构监控、纪律监控和法律监控

  

(2)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