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115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烟台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

唐代更有了发展。

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

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

李太白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

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

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

“生气远出”,“妙造自然”。

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

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

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

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

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

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

常言道:

诗无达诂。

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

骆玉明表示:

“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

”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

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

“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

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

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

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

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

《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

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

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

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

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内涵丰厚的东方审美王国。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和误区。

匡正这方面的偏差,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

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

但事实上,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更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获得了诸多滋养,从而创造了以中国经验为根本的文学硕果。

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

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

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主义的惨烈斗争,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

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元素。

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

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关涉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

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用文学语言表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且需要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革故鼎新,建立新的文学秩序,绘制新的文学版图。

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应该有新的创造,从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

(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

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

C.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

D.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

B.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

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

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

B.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C.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

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

4.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美学精神对本民族作家作品的巨大影响作用时,却以公认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莫言为例来加以论证,试结合选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

(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华美学精神”的特征。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的运动会[日本]岛田洋七

我在佐贺的第八次运动会临近了。

对打算“初中毕业后一定要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我来说,这是在佐贺的最后一次运动会。

上初中以后,我每年必定写信给母亲,跟她说:

“今年一定要来看我的运动会。

今年我也不抱什么希望地写了信,想不到母亲回信说:

“今年会去看,我很期待。

我看到信时,还以为哪里搞错了。

好几次做过这样的梦,我怀疑这是梦,还捏捏脸颊看是不是做梦。

是真的呢。

母亲给外婆的信上也说要来佐贺。

想到母亲真的要来看运动会,我就忍不住想绕整个佐贺跑一圈。

第二天早上,我慎重地把信放进书包,然后上学去。

第1节是社会课,我当然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开有花纹的信笺。

“德永,那是什么?

“我妈妈的来信。

“哦?

老师很感兴趣地看着我的信。

“什么?

要来看运动会……”

“啊,老师,不要再看啦。

我假装不高兴地收起信不让老师看。

我不厌其烦地每节课都拿出信来看看。

就像展示蜡笔和钉鞋一样,我向大家炫耀着。

我总是想听大家说:

“太好了!

德永。

初中运动会的重要项目是长跑比赛。

男子组的路线是出校门,沿着护城河绕一圈,经过城内,再回到学校,全长七公里,十分吃力的赛程。

可是这在每天辛苦练习棒球的我们眼中,不算什么。

实际上我连续两年都拿了冠军,但因为今年觉得非拿冠军不可,稍微感到一点压力。

越接近运动会,我越担心那天会不会感冒,会不会拉肚子。

脑子里老是浮现这些无谓的妄想,这在我很少有。

结果,我既没有感冒,也没有拉肚子。

但是遇到更糟糕的状况——我等了又等,预定运动会前一天该到的母亲一直没来!

“她说会早早做完工作搭火车来,一定是晚了,没赶上火车,明天早上就会来,别担心,去睡吧!

外婆催我上床,可是我一点也睡不着。

迷迷糊糊中看到母亲来了,醒来发觉是梦,非常失望。

我又迷迷糊糊地梦见运动会都结束了,母亲还是没来,醒来发觉是梦以后,反倒摸着胸口松一口气。

就这样反反复复,似睡非睡,折腾到天亮。

外婆去上工时,我站在河堤上等母亲来。

火车早上从广岛出发,应该不会那么早抵达,可我就是无法安心地躺在床上。

到了上学时间,我满心不安,但还是不死心。

母亲清清楚楚地在信上写着“会去看”,我相信她一定会来。

到了下午,比赛进行到长跑项目。

我站在起跑线后,还在观众群中搜寻母亲,可是到处也不见母亲的踪影。

长跑比赛开始了。

我按照自己的步调轻松起跑,骑摩托车做先导的是棒球队的田中老师。

我跑了一二十分钟后,呼吸开始有点急促,同时拉开和后面那群人的距离。

这个比赛在当地很有名,即使自家子女没有参赛,还是有很多人沿途观看。

“那孩子跑得好快。

“真的好快。

我听到这些声音。

我和第二名离得很远,每分每秒地只想着向前跑。

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想还没有来的母亲,可能影响我的速度。

我的心跳加速。

长跑路线也经过外婆家前面。

马上就到我们家了。

“怦、怦、怦、怦”,我的心脏都快震破了。

我想快点通过家门前,母亲一定在那里!

不,我不想到达那里,我不想失望!

两种心情在我心中交杂。

马上就到我们家了。

眼看就要到家门前时,我低头不敢看。

我盯着脚尖默默地跑。

“昭广,加油!

突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声音。

我不曾听过那么大的声音。

我抬起头,家门前拼命呼喊挥手的人,确实是母亲。

“昭广,加油!

外婆也在旁边笑着挥手。

我又低下头。

越接近家门前,我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终究做不出电视剧里那种含笑挥手致意的动作。

“喂!

德永,看着你母亲!

不要低头,抬头挺胸地跑!

田中老师从摩托车上对我喊。

我抬起头,直视前方。

“昭广,昭广,加油!

”母亲拼命地挥手。

我向母亲大喊:

“妈,我很快!

我读书不行,可是跑得很快!

母亲哽咽着回答:

“你的腿像妈妈,脑子像爸爸!

经过家门后不久,我听到像是抑制不住的呜咽,仔细一看,是田中老师在哭。

他一边骑着摩托车做前导,一边憋着气呜呜哭着。

“德永,太好了!

你母亲来了。

田中老师那汗水淋漓的黝黑脸颊上满是泪水。

我把挂在脖子上的毛巾递给老师。

我看着田中老师擦掉泪水,发现自己的脸颊也是湿热的。

“你擦吧。

田中老师泪中带笑地把毛巾还给我。

“老师,你擦。

“不用,你擦。

“老师,你擦。

“不用,你擦。

几度推辞后,田中老师说:

“现在是哭的时候吗?

再快一点!

加油!

说完,把毛巾扔给我。

我胡乱地擦掉眼泪,又全神贯注地向前冲。

向前冲,向前冲。

我比谁都快,因为有母亲帮我加油。

第一个抵达终点的我,超过第二名二百米,据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快的纪录。

(节选自《佐贺的超级阿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向大家炫耀母亲的来信,总是想听大家说“太好了!

德永”,是因为“我”想要分享母亲真的要来的喜悦之情。

B.虽然曾连续两年非常轻松地拿到了学校长跑比赛的冠军,但是今年因为母亲要来看运动会,“我”反而有了心理压力。

C.“我”因为远离母亲在外求学,尽管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外婆、老师等身边人的关怀,但心里始终渴望母亲的关怀。

D.“我”读书不好却擅长运动,小说以“我”毕业之前参加运动会一事,揭示学习成绩不应是衡量孩子唯一标准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能扣人心弦,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细致地展现了“我”从兴奋到担心,继而激动振奋的心理历程。

B.田中老师尽管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却在制造故事悬念、丰富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C.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大量运用短句甚至独句成段,既清晰展示了“我”的心理变化,又便于话题之间的自由转换。

D.小说写到“我”取得创纪录优异成绩时戛然而止,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让人深思父母的激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8.“我”为什么特别渴望母亲能来看这次运动会?

(4分)

9.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伯温,李守贤之从兄也。

长兄惟则,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次伯通。

岁甲戌,锦州张致叛,国王木华黎命击之,大战城北,伯通死焉。

伯温行平阳元帅府事,镇青龙堡,专任东征。

知平阳已陷,弟守忠被执,选骁勇拒守,久之,金人尽锐来攻,守卒夜多遁去,李成开水门导敌入,伯温登堞楼,谓左右曰:

“吾兄弟仗节拥麾,受方面之寄,当以死报国。

吾弟已被执,我不可再辱,汝等宜自逃生。

”士卒皆犹豫不忍去,伯温即拔剑杀家属,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

金人登楼,见伯温抱柱如生,无不嗟叹。

弟守正,自幼时尝质于木华黎,后为平阳守,活俘虏甚众,以功授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

岁庚寅,上党、晋阳合兵攻汾州,将陷,守正以义赴援,众寡不敌。

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

汾人持牛酒迎犒者,道不绝,且泣谢曰:

“幸公完是州,德甚大,愿奉是州以从。

”关中兵屯吉州,酋领杨铁枪以数千人叛,守正出兵擒之。

轩成据隰州,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大帅以其兄守忠代之。

守忠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兼知平阳府事。

壬午冬,平阳公胡景山以青龙堡降。

尝从攻益都,北还,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

丁亥夏四月,金纥石烈真袭击平阳行营招讨使权国王按察儿于洪洞,守忠出援之,会于高梁,师溃入城。

平阳副帅夹谷常德潜献东门以纳金兵,城遂陷。

金人执守忠至汴,诱以高爵,使降,守忠骂之,语恶,金人怒,置守忠铁笼中,火炙死。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B.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C.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D.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户,世袭军职,金初设,元相沿,总领于中央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

B.堞楼,即城楼;堞,古代城墙之上形如齿状的矮墙,作战时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

C.河东,古地名,因在淮河以东而得名;秦汉于此设郡,唐置道,宋置路,皆称河东。

D.行营,是指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还指巡视军营、往来营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伯温体恤部下,刚烈勇毅。

青龙堡失守后,李伯温知道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各自逃生,在杀死家属后自杀殉国。

B.李守正为人侠义,富有智谋。

在汾州保卫战中,守正派兵驰援,以寡敌众,虽然退敌,却终因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

C.李守忠多有战功,视死如归。

李守忠在出兵支援洪洞的战斗中兵败被俘,他拒绝金人利诱,直面酷刑,惨烈而死。

D.李家人赤胆忠心,满门忠烈。

李氏家族,不乏国家的栋梁之才,伯通、伯温、守忠、守正都为国捐躯,可歌可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

(4分)

⑵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

(4分)

14.李伯温为什么先杀家属又自杀而死?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哭李商隐①(其一)崔珏

成纪②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③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④,便著霓裳上绛坛⑤。

【注】①李商隐:

字义山,是晚唐诗坛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志欲革除积弊,却怀才不遇,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

②成纪:

古县名,是李姓的重要源地。

③高壤:

土丘。

④琪树:

仙境中的玉树。

⑤绛坛:

道坛的美称,亦借指仙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不只是为介绍李商隐,更是要借助对好友不同的称谓传达出一种痛彻心扉之感。

B.“适归高壤”扣题点明“哭”的原因;“抱长叹”寥寥三字,无限感慨哀思溢于言表。

C.颈联上句实写,通过对夜晚风雨交加、吹灭室内灯烛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D.尾联为虚写,想象李商隐攀玉树、登仙境,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并赞美其高洁的品性。

16.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①,②”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⑵李白的《将进酒》中,“③,④”两句从时间的范畴,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⑶《韩非子·有度》中,用“⑤”表明国家强弱是可转变的;又用“⑥”正面强调了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强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和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近代生活方式的进步与改变,无不有着直接的关系。

科技革命总是辩证地在拓展人类活动疆域的同时缩短彼此的距离,为人们带来便利。

例如:

交通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类的活动半径,缩短了人们地理上的距离;通信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类的对话半径,缩短了物理上的距离;(①),缩短了信息的距离;人工智能的发明拓展了认知的半径,缩短了认知世界的距离。

如今,(②)。

这种“新”体现在,它可以不依托权威中心和市场环境形成密码算法的信任机制,使得远隔万里、从未谋面永不会谋面的陌生人能够建立信任关系,拓展了人类信任的半径,使得陌生人合作成为可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而缘于而且

B.从而基于甚至

C.因而缘于甚至

D.因而基于而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近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进步,无不有着直接的关系。

B.人类近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进步,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C.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不与人类近代生活方式的进步与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

D.人类近代生活方式的进步与改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不有着直接的关系。

20.请在文中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谈一谈对“直播带货”这一经济现象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

(6分)

近段时间,“直播带货”成为消费热词。

4月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在直播间呼吁“为湖北拼个单”;山东烟台海阳市副市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直播活动,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同时,一些公众人物“直播带货”的交易额不断刷新纪录。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直播带货”能量巨大是一回事,做好直播销售、打造直播生态则是另外一回事。

“直播带货”在方便购物的同时,也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假冒伪劣、售后维权等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欺诈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过投诉。

22.请概括下面这则漫画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并发出倡议。

(4分)

⑴(2分)社会现实:

⑵(2分)倡议: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网友发帖称,2020年3月5日早上,中央指导组正在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开元公馆小区考察,此时有居民从家里的窗户向中央指导组喊“假的,假的”,反映社区物业假装让志愿者送菜送肉给业主而实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对社区的3000多户居民逐一上门调查,了解具体诉求后着手解决。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A“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错误;B因果关系不成立;C“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表述绝对化。

2.(3分)D(“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错。

3.(3分)C

4.(4分)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①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②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③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④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

(每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①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③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