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392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文档格式.doc

魅力权威、传统权威、理性权威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管理科学新时代:

20世纪40-7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这一时期行政管理学特点:

多学派、多学科、理论形态更完善、“百花齐放”时期

●梅奥 霍桑实验 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

决策理论学派——以西蒙为代表

新公共管理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1)反对低效和消费,实行私有化;

(2)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3)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

●这时期特点:

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提倡行政管理应由满足官僚政治需要转为满足顾客需求,反对政府强制干预,倡导社会的共同自治,不满意膨胀的低效率的政府,主张小政府、大社会,要求从重投入、重规章,转向重产出、重结果。

12、国内出版的行政学著作:

《行海要术》、《行政纲目》、《行政学总论》

1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要恢复和发展我国行政管理学。

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1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路线:

实践——理论——实践(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路线:

理论——实践——理论

15、研究行政管理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重理论轻实践(20世纪40年代前主导)

(2)经验方法/实证方法:

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3)案例方法:

把行政管理的研究和学习作为一种艺术看待,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研究(4)比较法: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深层次研究方法

28、简述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

(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

第二章 行政环境

1、边界是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

美国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认为,边界的有无渗透性是判别封闭与开放组织理论的重要标志。

2、行政环境:

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3、行政环境的内涵:

(1)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

(4)它的因素既包括有形事物、也包括无形情势。

4、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

5、帕森斯 社会组织可以被看成是由策略、管理与操作等三个层次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6、行政环境的类型:

(一)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二)宏观行政环境(策略层次、战略性、长远性、全局性)、中观行政环境(局域性、执行性)、微观行政环境(操作层,主要是对特定行政行为或行政人员个体发生作用,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更真实、直接、实在)(三)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按国政府管辖区域分,国内环境范畴,即通常说的“国情”)

7、美/高斯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雷格斯《行政生态学》较系统行政生态学理论模型:

 融合——棱柱——衍射(按社会结构化程度分)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过渡的行政模式——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8、行政管理的经济环境: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特定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子系统,通常称为经济环境、是能够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活动、行为方式及制度规定的统称。

(一)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

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

●经济力量:

行政系统所处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包括国家的社会总生产能力与国民财富总量(经济力量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

●社会经济结构:

一国或一地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相关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集合。

包括:

不同所有制经济主要是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或者公私经济力量比例关系,国民财富在全体国民中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经济体制: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

核心是所谓的社会资源调配制度,也就是社会资源的调配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还是以政府调节机制为主。

经济体制直接营销者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方式及手段。

(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长足发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

【3】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但国民经济结果仍然不合理,地域、部门间发展不平衡;

【4】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关系行政化、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化等问题的存在和难以解决,国有经济缺乏活力、效率低下;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受限市场模式】是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独特市场体制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

目前这种受限市场模式仍然在我国存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价格双轨制,即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有少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基本物资、基本能源及产品仍实行国家定价;

其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9、行政管理的政治环境:

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

(一)行政系统政治环境要素: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

(2)政党制度(3)社会团体发达程度(4)社会流通性

●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公共权力活动之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地位。

当今各国的证券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在纵向上分为联邦制和单一制,在横向上分为分权制衡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国政党组织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

(1)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星恒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及时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

(2)政党的执政功能,即通过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政治主张。

●社会团体是两个以上社会成员基于自愿、为实现某种共同利益要求而结成的社会组织;

●社会流通性指社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是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

●行政组织实际上较少受人大及司法机关的影响与控制,这也是我国长期难以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根本原因

●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于发展过程关系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型——社会环境

10、行政文化环境:

在特定社会里,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行政系统的一切社会心理活动的总和

(一)政治学领域,美国/阿尔蒙受限较为系统地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二)行政文化环境的要素:

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行政价值文化或关于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又被称为行政神话,是指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行政功能文化有两种代表性文化观念:

(1)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

(2)有限分工型

●就广义而言,行政公共关系是指行政系统的各种对外关系的统称,就狭义而言,它主要指行政系统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3)自律本位型行政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行政权力

1、权力按照特性分:

本原性权力(不受他种权力制约,可转交他人行使)和从属性权力;

按照权力主体及目的分:

公共权力(国家权力)和私人权力(企业组织的权力)

2、行政权力:

一种公共性.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力量。

3、行政权力基本特征:

(1)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政府、非政府组织,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

(2)客体:

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3)目的:

是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力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行政效率)(4)重要基础:

国家强制力(在行政权力的所有手段中最有效手段是强制手段)

4、历史看,行政权力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

古代国家政治统治基本靠宗法制度维持

5、简述与传统权力相比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

现代行政权力指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1)行政权力自主性增强

(2)外部权力分离,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和内部功能日趋分化(3)为法理型权力

6、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7、行政权力的来源:

根本来源:

人民群众具体来源

(1)强制力:

最原始直接来源

(2)诱导力(3)组织制度(4)信息(5)个人因素

8、行政权力的特性:

除拥有一般国家权力的公益性、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等特点,还具有与一般国家权力不同的特性,

(1)公共性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存于公共领域.内容:

公共事务处理.目标:

实现公共利益

(2)执行性(3)有限性。

人民的同意和授予是行政权力唯一的合法依据,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权利。

行政权力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方式由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超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行政权力是无效权力,行政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只起有限的作用,不应也不能是支配社会的唯一力量。

行政权力有限性体现:

【1】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广泛地渗入社会各个领域,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

【2】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3】受监督和制约(现代民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来自:

(1)以权利限制权力

(2)以权力限制权力

9、行政权力价值取向:

通过执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运用强制的方法来维护广大公众的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

一个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公共利益由两部分组成,普遍的个体利益和公民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即整体利益。

公共利益的归宿是普遍的个体利益。

●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公共利益的:

(1)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

(2)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3)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4)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

10、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行政权力的大小与行政责任大小对等——正确处理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

●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

●联邦制国家 美国 

(1)联邦地位高于州

(2)联邦授予权力(3)州保留权力

●单一制国家 英、法、日

(1)立法控制

(2)行政控制(3)财政控制

1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及谈谈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编外】改革开放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在财政管理方面实行“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办法;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0世纪80年代前宪法只赋予中央政府及其广泛的行政职权,而对地方政府的职权没有明确划定。

【关系演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意识逐步增强,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力关系也进行了调整,1994年开始,中央与地方在财政关系上实行分税制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1982年宪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对中央和省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作了原则划分;

1984年中央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使干部人事管理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思路)】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

国家行政机关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主要涉及政府的职责范围、履行职责方式、在国家社会生活中作用。

2、行政职能特点:

【1】执行性:

相对于立法职能,行政职能表现为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方面的职能(行政职能首先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衣服履行的职责)【2】整体性【3】多样性【4】动态性: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改变,行政职能也应相应调整,对行政职能即使作出调整是政府行政系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3、行政职能的研究意义:

行政职能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认真研究行政职能与分析行政环境的互动关系,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行政职能体系,合理确定行政管理各方面、各阶段职能,对于更好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有十分重要意义,

(1)对合理确定行政活动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对行政组织建设(3)对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4)对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4、政府职能的主要作用:

(1)经济调节

(2)社会管理(3)公共服务(4)市场监管

5、古德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5、行政职能的发展

(一)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守夜人”政府 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二)强势政府时期,即“积极干预”政府时期,特别是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和“守夜人”政府的终结。

随着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其理论的奠基作)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推行,危机得到控制,并逐步走出困境。

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1)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美国一般采用价格管制、利润管制的办法,确保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至太高而又能让其获得合理利润【4】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有很强的外部性,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也叫外部顺势成本,是指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经济损失但不承担成本的情况。

(2)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

●1945年,英国率先在《贝弗里奇报告》基础上,制定实施了失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贴、医疗保健等一系列社会立法,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一个普通模式

●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意义:

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繁荣;

但另一方面,大规模行政职能扩张,只是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社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

如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加剧经济危机。

6、简述作为有限政府时期理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观点:

代表人物:

哈耶克,罗宾斯,拉弗尔,费尔德,卢卡斯,布坎南

观点: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市场原理是正确的,是人类现阶段可选择的最好制度

(2)缺陷在于政府官员无道德优势,经济管理缺乏明确利益.责任主体,政府解决市场缺陷的唯一正确途径是进一步明晰产权,而非进行政府干预(3)须强调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基本准则。

总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政府的干预对社会和经济而言是必要的,但政府的干预职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政府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的作用。

7、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开展了行政改革,改革重点之一是重新界定和优化政府职能,其核心是将大量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

8、试述我国行政职能的弊端,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内容。

【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1)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4)容易产生腐败

【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一)行政职能定义:

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经济全球化:

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3)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转变:

195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职能关系的转变:

我国政府的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

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地方政府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政府内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1、行政管理机构:

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

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1)合法性

(2)主体性(3)系统性:

任何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都是依法设置的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所组成的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

(4)权威性:

行政管理机构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以整个社会生活为自己的控制对象,拥有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权威,能够运用各种法律和行政手段来维持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保证社会协调运转(5)执行性和管理性

3、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产生方式的总称

4、各类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组成方式

(一)内阁制国家——英国,最高行政管理机构:

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

(二)总统制——美国,最高机构:

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独立机构组成。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三)半总统制——法国,行政管理机构是政府,由总理领导,总理由经全民选举产生的总统任命。

(四)委员会制——瑞士, 最高机构:

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由主席领导兼政府首脑,委员会任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

(五)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我国,最高行政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1954年开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5、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一)按行政管理性质分:

【1】领导机构:

如国务院【2】执行机构:

如财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3】监督机构:

如监察机构、审计机构等【4】咨询机构:

如研究室、咨询委会等【5】信息机构:

如统计局、档案局等【6】辅助机构:

如国务院办公厅、台湾事务办公室【7】派出机构:

中央邮政、铁道、海关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外交部在外使馆,公安派出所等

(二)按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分:

【1】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

发改委【2】社会类:

民政、教育等【3】政治类:

人事、国家安全

6、行政管理机构设置:

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逐步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3)权责相称原则(4)精于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

●设置程序

(1)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