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283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x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黔西县文化煤矿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编制单位:

地测部

编制人:

袁明生

编制日期:

2014·2·20

审批表

生产技术部门意见:

安全部门意见:

通防部门意见:

调度室意见:

机运部门意见:

总工程师意见:

矿长意见:

黔西县文化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2014-2018)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规定,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煤监局关于有关防治水管理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编制织金县绮陌乡绮陌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12年-2015年)

一、防治水领导组

组长:

李德凡

副组长:

毛文海、袁明生

成员:

赵勇川、梁成业、李贵发、蒋春常、王瑞田、郑兴洪、杨洪毅、杜瑜、程文博、郭洪喜

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由袁明生兼任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负责防治水日常工作。

职责分工:

1、领导组负责中长期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部信息调度室。

2、组长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技术部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部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生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

7、安全部部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二、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富水性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Q)

分布于矿区内的斜坡及各冲沟内,岩性主要为黄色、褐黄色粘土,局部混有碎石。

结构疏松,厚度0~10.00m。

本次调查中未见泉水点出露。

该层总体上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一般不含水,对矿床的充水不会构成威胁。

2)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岩溶裂隙含水层(T1m)

大面积分布于图区的南东部,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度>100m。

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有大的泉点,仅见三个小的泉点流量为0.03~0.10l/s,出露标高为1302~1454m。

调查岩溶现象点4个,出露标高为1302~1414m。

区内所施工钻孔未揭露该层。

根据该层在图区内的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径、排,地下水总体由南西向北东运移;由于受F4断层的影响,使得玉龙山段与该层直接接触,产生水力联系,形成了同一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从玉龙山段含水层由南西向北东运移,越过F4断层进入该层,补给条件好。

地下水于东北角的长田沟、郁家寨泉点排泄,2008年6月8日调查时总排泄量为56.64l/s。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及地表调查资料,该层富水性较强。

区内南东出露的部分,由于受F4断层影响,一方面使得该层与玉龙山段直接接触,形成同一地下水流系统;故在断层带一线存在破碎带导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问题,但该区位于矿区南东边缘,地层出露及补给面积小,对矿区未来开采的首采区无影响。

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相对隔水层(T1y3)

该层分布于北西和南东一带,岩性主要为浅紫红色、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浅灰、深灰色泥质灰岩,厚45.00~65.00m。

区内仅零星出露,未见泉水点。

总体上讲,该层富水性弱,相对来讲,是区内的较好隔水层。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岩溶裂隙含水层(T1y2)

大面积出露于图区,占区内出露地层的80%以上,岩性主要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厚度大于330.00m。

区内出露厚度0~>265m,该层中调查未见大的泉水点,仅在矿区中部龙井坝见一小的泉水点,出露标高1372m,未见流出地面,为当地村民沿小的裂隙破碎带开挖掘进形成,流量为0.054~0.10/s,曾解决当地村民近十户人家生活用水。

由于当地村民自来水已接通,该饮用水泉点目前废弃未用。

据取自该层的岩溶管道水及抽水试验孔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矿化度为0.217g/l,PH值为7.5。

调查岩溶点23个,其中落水洞7个,岩溶漏斗15个,暗河天窗1个。

出露标高为1250~1402m。

矿区内施工的14个钻均揭露了该层。

其中4个钻孔内岩芯上溶蚀现象较发育,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钻进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80%。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系统:

一是分布于图区的北西部分,地下水总体由南西向北东运移,在矿区西北角通过地下径流出矿区边界。

二是分布于矿区北部F1和F2断层之间部分,该区域未见泉点出露也无地表水体,区块内见七处岩溶洼地,分布于该区内的ZK202、ZK203、ZK303、ZK403、ZK602五个钻孔均揭露该层。

在区块内厚130~260m。

5个钻孔内岩芯上溶蚀现象均较发育。

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钻进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80%。

该区块地下水的运移由西向北东运移,在矿区东北角出矿界最后于鸭池河排泄。

该区汇水面积小,又无地表水体补给,水量小,同时其又处于矿区北部靠边界,对矿区未来可开受响不大。

三是分布于矿区中部F2与F4断层之间部分,区块内仅见一个小泉点出露,地表水体有一发育于靠南部的小溪流,溪流枯水期流量3~5l/s且时常断流,丰水期最大流量可达100l/s。

溪流在区块内在家护洞进入T1y2含水层的落水洞转入地下径流与T1y2的地下水相连。

区块内见8处岩溶洼地,3处岩溶落水洞及两处岩溶天窗。

分布于该区内的ZK202、ZK302、ZK401、ZK402、ZK601、ZK801六个钻孔均揭露该层。

在区块内厚20~265m。

6个钻孔内岩芯上溶蚀现象均较发育。

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钻进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80%。

该区块地下水的运移由南西、西向北东运移,在矿区东北角出矿界最后于鸭池河排泄。

综合分析,该层富水性中等~强。

虽然该层位于矿床之上,但由于其下有隔水层相阻,一般情况下,与矿床的充水无关;若未来矿山在采空塌陷的影响下,该层可能与P3c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然后沿冒裂带或导水裂隙带向矿床充水;F1、F3、F4断层均显示出明显的导水性,沿F1、F3断层地表串珠状洼地发育,且有伏流入口,显示沿断层带已径形成了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下河管道)断层带具有较强的导水性。

同时上述断层断距较大,已经造成上覆玉龙山组、长兴组、岩溶含水层以及下伏茅口组岩溶含水层沿断层带与煤层对接,从而成为未来上、下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相对隔水层(T1y1)

分别出露于区内的南西及南部,岩性主要为浅黄色、黄褐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底部为绿色粘土岩。

厚度为47.89~62.85m。

地表调查未见泉水点出露,亦无地表水体流经该层。

钻孔中均揭露了该层,夹层灰岩中偶见溶蚀现象,钻进中回次水位未显异常,冲洗液消耗量小。

综上所述可知,该层以碎屑岩为主,富水性弱,隔水性能尚好,可视为隔水层。

5)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3c)

出露于矿区的南西部位,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为16.24~30.71m,平均厚18.24m。

本次地表调查泉水点3个,泉口出露标高1313~1318m,2008年04月17日调查时01号泉涌水量最大,其值为0.610l/s,据该泉点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SO42-HCO3-—Ca2+型,矿化度为0.346g/l,PH值为7.2。

区内未见岩溶洼地、落水洞等。

施工的14个钻孔全部揭露了该层,其中3个见溶蚀现象,有的钻孔只是局部或偶见溶蚀现象发育,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0.32%。

根据地表调查和钻孔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层地表露头不良,地表及地下岩溶均不太发育,地下水接受补给的能力弱,富水性弱~中等。

从地层接触关系看,该层上覆于含煤岩系之上,构成了矿床的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由于该层底界至M5煤层48.65~96.18m,平均75.15m,将来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触及该层可能性大,若采空塌陷沟通该层,地下水将沿冒裂带或导水裂隙带直接进入矿坑对矿床充水,该层也将由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渐变为直接充水含水层。

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裂隙含水层(P3l)

出露于矿区南西部的斜坡地段,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细)砂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夹菱铁质岩、薄层灰岩、多层煤层及煤线,厚174.97~209.57m,平均厚度为189.99m。

本次地表调查中未发现泉水点,根据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区内施工的钻孔有ZK201、ZK401、ZK403、ZK801四个钻孔揭穿该层,其于7个钻孔只揭露至M10煤层的底板一定深度后即停止钻进,在施工的10个钻孔中,在该层中未遇涌水和漏水现象,据ZK402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9~0.0135l/s.m,说明该层富水性弱,地下水在此层有一定承压性质。

该层为矿床的直接顶板,构成了矿床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虽然该层富水性弱,但在开采的过程中,矿床以上至长兴组的底界这部分地下水可直接进入矿坑,对矿床的充水产生影响。

7)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裂隙含水层(P3β)

出露于图区的南、南西部,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块状细粒玄武岩,局部顶部见灰岩。

厚度为50~60m。

本次地表调查中未见泉水出露。

钻孔中均未揭露该层。

根据区域水文普查资料,该层中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具有弱富水特征。

该层下伏于含煤岩系之下,其顶界至全区可采煤层M9之间有较厚的煤系地层,两者均具有相对隔水作用,其本身对矿床的充水无影响。

8)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2m)

出露于图区的南西外围,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细晶灰岩,见方解石浸染,厚度>100m。

本次地表调查中,未见有泉水点出露。

钻孔中均未揭露该层。

根据1∶20万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中岩溶裂隙较强发育,地下水通常以岩溶管道水的形式赋存,分布极不均匀,富水性强至极强。

但由于区内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该层顶界与主要可采煤层之间有比较厚的煤系和P3β弱含水层(相对隔水层),故在正常情况下,该层与矿床充水无关。

但在断层带上F1、F3、F4断层已经造成P2m岩溶含水层与煤层相接,从而成为未来P2m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

2、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通过本次调查,矿区内发育的断层有F1、F2、F3、F4、F5、F6六条断层,其中F1、F3、F4为正断层,F2为逆断层。

所有断层带上均未见泉点分布。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多切穿了顶底板含水层,并对煤层的连续性造成了破坏。

所施工钻孔主要揭露F2断层,钻孔在遇断层带时均出现漏水现象,冲洗液全部漏失,钻进水位出现大幅度跌落。

说明F2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

岩溶洼地明显沿F1、F3断层断裂带发育,地下水运移方向亦基本与断层走向方向一致,说明断层同样存在导水的可能。

分析认为在煤系地层与含水层直接接触的部位将有可能存在破碎带导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问题。

总体来看,区内构造断裂较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客观存在,区内沿F1、F3断层岩溶极为发育,并形成串珠状的岩溶洼地和落水洞,并且大化竹、小化竹河流均分别在F1、F3断层附近的落水洞处转入地下,显示出了沿断层带已径形成了地下水集中径琉带(或地下河管道),断层带具有较强的导水性。

同时上述断层断距较大,已经造成上覆玉龙山组、长兴组、岩溶含水层以及下伏茅口组岩溶含水层沿断层带与煤层对接,从而成为未来上、下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

未来矿山生产过程中,在断层破碎带留足保安隔水煤柱是必要的。

3、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地表水体为一些季节性溪沟,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条是西面流过小寨、石板寨经大化竹至岩脚寨进入T1y2含水层中的落水洞转为地下径流的溪沟;另一条是南部发育于大菁坡经生产矿井北侧、小化竹到家护洞进入T1y2含水层中的落水洞转为地下径流溪流。

这些溪沟流量受大气降雨的影响比较明显,总体由南向北径流,常表现为雨季时节流量大,枯季时节常常断流,属典型的季节性冲沟。

由前述分析,发育于西面的溪沟由于处于矿区西部边缘未流经矿区,同时其转入地下径流后亦在矿区西北角流出矿界,其对矿床充水的可能性小。

另一条发育于大菁坡的溪流直接补给玉龙山段地下水,故该溪沟存在对矿床间接充水的可能。

同时该溪流转入地下径流处为F3断层所处位置,因此该地表水还有可能通过F3断层对矿床间接充水。

在地表径流部分(小化竹一带)若井下采空塌陷与地表沟通,在采空塌陷的作用下将可能对矿床直接充水。

4、生产巷道及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见1个生产坑道,编号为SKD1。

该坑道采用斜井开拓,开采方式为炮采、镐采,排水采用机械排水,洞口采用石块支护,斜井部分多采用木支架支护。

据调查,坑道内出水方式主要为渗水、淋水及滴水,未见股状出水。

坑道涌水量为枯水期1.46l/s,雨季4.32l/s。

据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SO42-—Ca2+Mg2+型,矿化度为2.734g/l,PH值为3.0。

区内共调查老窑一个,为斜坑开拓,木支护,坑口有水流出,调查时涌水量0.53l/s。

坑口标高1347m。

总之,目前矿区内的老窑及原矿井开采年限较长,开采凌乱,老窑积水较多,将会给矿井开采带来威胁;现生产矿井(老系统)目前采空区积水较多,老空水对新系统现阶段影响较大。

矿山应作好探、排水工作,避免充水事故发生。

(二)矿井涌水情况

该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中对本矿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

10m3/h,最大涌水量:

25m3/h。

另外,目前矿井实测正常涌水量:

40m3/h,最大涌水量:

100m3/h。

因此,本次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按40m3/h,最大涌水量按100m3/h考虑

在今后的工作中,矿山要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开采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防止发生井巷顶板透水和底板涌水的安全事故。

(三)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化竹河,地形起伏较缓,沟谷纵横,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采空区面积较小,煤系地层随开采深度增加,风化程度减弱,深部含水微弱,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矿区应属以顶板基岩裂隙直接充水和岩溶水间接充水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Ⅱ类2型。

(四)矿井充水因素(水害)分析

1、充水水源

1)老空积水

本矿区老窑开采历史长,多为当地村民沿煤层露头私挖滥采,开拓方式主要以斜井、平硐为主。

开采斜长一般20~100m,沿走向50~150m。

出水方式多为顶板及片帮渗水,少量淋水、滴水,局部为顶板进水。

现矿区内老窑已全部废弃充填,多数井口垮塌,由于时间较长内部均有不同程度积水。

当开采时贯通老窑或采空区积水时,老空水将成为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充水方式为矿井突水,其来势猛,时间短,破坏性大,是矿井充水的重要隐患。

2)地下水

矿区煤系地层主要由粘土岩夹燧石生物屑泥晶灰岩、硅质岩、粉砂岩、泥灰岩、煤等组成,该组地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是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

煤系地层下伏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为相对隔水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上覆地层长兴组、夜郎组为中等-强含水层。

当矿山开采时顶板采动裂隙一旦与其贯通,将会导致岩溶水突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目前矿井以淋、滴形式出现,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有所增加,随开采深度增加,水量逐渐减小。

3)大气降水

采动裂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大气降水可能通过其渗入地下而进入矿井,其充水强度与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4)地表溪沟水

采动裂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表河溪水可能通过其渗入地下而进入矿井,其充水强度与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5)四系孔隙水

由于分布范围小,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

2、充水通道

由于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此类岩石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节理裂隙、采动裂隙、老窑采空区、构造裂隙为主,因此现阶段矿井充水途径主要以顶板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停采后多有积水,雨季局部淋水,枯水季节仅见滴水,水量一般<0.10L/S。

根据巷道揭露情况,矿区隐伏断层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天然条件下这些构造破碎带成为矿区内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并成为未来开采条件,直接充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的天然通道。

未来开采条件下,导致煤层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向矿井的人工途径则为矿坑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塌陷带等。

对矿区地下水流场,主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未来矿区开采中,后寨至岩脚寨以浅直至煤层露头线是矿床主要充水区域。

3、充水方式

文化煤矿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其次为采动裂隙、老窑采空区、构造裂隙;进水通道有老窑采空区、溶蚀裂隙、采掘巷道,规模一般较大。

因此目前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老空水、顶板进水、渗水、滴水为主;但是矿井采空区面积较大,一旦揭露浅部老窑采空区,将会发生透水事故。

上部老窑采空区积水及沟通上下部含水层承压水及地表水,矿井将透水事故。

三、防治水规划

由上所示,本矿的水害为裂隙水、大气降水、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底板茅口组强含量水层水,因此,本矿井的防治水规划主要从这两主面着手。

(一)地表水防治

1、及时进行地表水文地质调查:

必须及时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及渗漏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山洪分布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排水系统。

2、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

必须采取措施:

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应及时进行充填压实;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及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3、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到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修筑排洪沟等措施。

另外为防止山洪爆发及地表水不至冲垮地面建筑物,应及时清理地表排水沟渠。

4、井口上方,地面工业广场建筑物周围等修筑排截水沟,进行截排水。

5、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6、井口标高是否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需进一步进行实际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表水涌入井下。

7、矿井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

当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24h不间断巡查。

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的前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8、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

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应当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

经确认隐患完全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井下水防治

1、采掘工程水害防治

1)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

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确定。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并通报相邻矿井。

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2)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必须标绘出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涌水量、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底板标高和积水量等。

在水淹区域应当标出探水线的位置。

3)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有专业人员分工观测井上积水情况、洪水情况、井下涌水量等有关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矿区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报告,并将上述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情况危急时,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井下撤人,确保人员安全。

4)受水淹区积水威胁的区域,必须在排除积水、消除威胁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开采倾斜、缓倾斜煤层的,必须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有关水体下开采的规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

5)在未固结的灌浆区、有淤泥的废弃井巷、岩石洞穴附近采掘时,应当按照受水淹积水威胁进行管理,并执行本规程第二百五十九条、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二条的规定。

6)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隔水煤柱时,应当彻底疏干上部积水,进行可行性技术评价,确保无溃浆(沙)威胁。

严禁顶水作业。

7)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存在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时,应当查明其确切位置,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8)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9)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

同时应当配合其他方法(如物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探放水的可靠性。

10)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垮落带、导水裂缝带、弯曲带发育高度,进行专项设计,确定安全合理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

当导水裂缝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掘进和采煤时,应当超前进行钻探,待彻底疏放水后,方可进行掘进回采。

10)开采底板有承压含水层的煤层,应当保证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报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11)当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应当采用疏水降压、注浆加固底板和改造含水层或充填开采等措施,并进行效果检测,保证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有效防止底板突水。

上述措施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报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12)矿井建设和延深中,当开拓到设计水平时,只有在建成防、排水系统后,方可开始向有突水危险地区开拓掘进。

13)煤系顶、底部有强岩溶承压含水层时,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巷应当布置在不受水威胁的层位中,并以石门分区隔离开采。

14)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当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不具备设置防水闸门条件的,应当制定防突水措施,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老矿井不具备建筑水闸门的隔离条件,或深部水压大于5MPa,高压水闸门尚无定型设计时,可以不建水闸门,但必须制定防突水措施。

16)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应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决定,防水闸墙的设计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竣工验收。

17)井筒穿过含水层段的井壁结构应当采用有效防水混凝土或设置隔水层。

井筒淋水超过每小时6m3时,应当进行壁后注浆处理。

18)井巷揭穿含水层、地质构造带前,必须编制探放水和注浆堵水设计。

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