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314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docx

北京市宣武区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北京市宣武区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

3.将第I卷的答案填在答题表中,第II卷则在原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试卷与答案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分

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显露贿赂绿林戮力同心烧杀掳掠

B.诡谲倔强角色一蹶不振攫为已有

C.真挚对峙炽烈停滞不前鳞次栉比

D.昭彰着数召唤招摇过市朝令夕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以逸代劳毋庸讳言世外桃源前倨后恭

B.婉言谢绝貌和神离流连忘返委曲求全

C.入不敷出两全齐美联翩而至墨守成规

D.杯盘狼藉竭泽而渔以德报怨待价而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坚决__________那些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

(2)把文学鉴赏仅仅看作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这其实大大地________了它的内容和作用,浅释了这一活动的内涵。

(3)近年来,境外摇头丸,冰毒等毒品向内地渗透的情况十分严重,引发了国内大中城市娱乐场所吸毒贩毒活动的进一步____________。

A.①鄙弃②误解③蔓延B.①鄙弃②曲解③曼延

C.①鄙视②曲解③蔓延D.①鄙视②误解③蔓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使莘莘学子从七月流火的最炎热的日子里解脱出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考生的关怀。

B.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搭配组合,使极光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C.美国在检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心口不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D.目前,朝鲜半岛核危机经过两轮多方会谈,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在濒临失败时出现了枯木逢春的局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取消征收“农业税”的问题,这个消息一宣布,就特别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B.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激动地说,这些老年人学钢琴没有任何功利性,他们弹奏的音乐也最纯净,这真是令人感动。

C.今年我区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深入实施“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

D.遗憾的是,雷锋、焦裕禄这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雄,对于我们现在的许多青年人来说,已经是那么的邈远、陌生了。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3年9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_______________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2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3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4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5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④②①⑤③B.①⑤③④②C.②④③⑤①D.④①⑤③②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1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①,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攻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②,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有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

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

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櫜③弓也。

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

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

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

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④授爵所不辞也。

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注]①棨戟(qǐjǐ):

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

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②如信臣:

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③櫜(gāo):

盛弓箭和铠甲的口袋。

④析珪: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爵位高低,分颁珪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敕晓:

奉皇命晓谕。

B.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责功:

要求(他们)有功劳。

C.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泄用:

杂用,轮换交替调用之意。

D.超受大恩,牧养不称牧养:

治理教化(一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C.造作水排,铸为农器D.威侮二垂,陵虐中国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与长史急焚其船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D.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

—部署郡中士兵,将要突然发动骑兵趁乱出击,斩杀杨异等人。

B.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到任三年,建树的政绩尤其显扬。

C.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大面积地开垦土地,使郡内百姓比一般贵族人家还要富裕。

D.师克在和不在众

—军队的功绩在于平定天下而不在于其他方面。

1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在建武元年中三次升迁,被皇上委以重任。

在当时政权还不很稳定的情况下,杜诗为天下安定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B.杜诗在任南阳太守时,一方面诛暴立威,一方面发展生产,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父母官。

C.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一是:

他理解守边将领长期在外,已有怨愤情绪,都希望能到内地郡中任职。

为朝廷计议,他愿意让出职位。

D.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二是:

自己长期担任要职,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不称职的地方。

于是上疏奏自动要求降职。

第II卷(共117分)

三、(15分)

12.阅读上文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用符号“/”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5分)

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13.将下面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任选四句)。

(4分)

1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三岁为妇,___________。

夙兴夜寐,___________。

(《诗经·氓》)

4细草微风岸,_________。

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

(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

字胜欲,号竹山,宋末词人。

主要生活在宋、元两朝换代之时。

咸淳十年(1274)成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一生饱经战乱。

这首词以“听雨”为题,写了一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听雨的情味。

请任选一个阶段,结合作品这部分的内容说说作者此时听雨的感受;再结合整首作品说说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全词意境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1)所有的地球生命相对于人类活动来说都是极其脆弱的。

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中,即便是拥有天文数量的物种种群,也可能因人类的某些错误早早消亡。

比如珊瑚礁,因礼品市场的需求和海底电缆、管道等工程,可能使大面积的珊瑚礁被毁掉。

地中海丰富多样的海草系统因捕鱼、旅游、滩涂开发等已经在不断恶化,无法抵抗人类破坏带来的灾难。

同样,由于环境的恶化,许多河流中的鱼、虾、蟹、藻类、微生物等或减少或消失。

(2)意大利生态管理专家罗伯特·丹沃教授说:

“今天这一点点可怜的知识还远远不能让我们认识海洋。

人类不应当因为自己的错误使海洋生物在我们还来不及认识它们的时候就消亡了。

(3)由于河流上越来越多的大坝截断,明显减少了流入海洋的水量,从而减少了自然水流中生物物种的交换,越来越多的是海潮难以冲击的污染物。

全世界每年海上运输的30%是原油,油船慢性泄漏和海底石油管道的持续泄漏,对于海底世界都是灾难。

在亚得里亚海有100个钻井平台,这些平台本身不是问题,但采完油后这些垃圾钢架长年留在海上,显然不是“海洋土著”们所欢迎的。

(4)由于人类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外来物质的侵入,给那个海域生物生存环境带来的威胁是肯定的,只是人们还不清楚已经造成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5)因人的利益需求,过多地被送进海洋中的重金属同样是危险的,不仅对海中的生命,对人类也很危险。

这些重金属被藻类和海洋植物吸收,小虾吃了藻类,鱼吃了小虾,人又吃了鱼。

最终遭殃的是排放污染的人类。

即使每公斤鱼肉中有1微克(即百万分之一)的含量也是很可怕的。

(6)罗伯特·丹沃教授说,威尼斯是个海岸城市,人类沿海岸的活动非常多,但人类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发展,也要给海岸生物保持一个完整的海岸生态系统。

以前很长时期,威尼斯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旅游度假区也越来越庞大,结果是海滩越来越小,海水污染,海草退化。

人们赶快用人工礁石保护海岸和海滩,但这样做却使问题更严重了。

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很多都像威尼斯这样对海洋做了同样的错事。

(7)一些人在海边度假回来后,发现自己染上了奇怪的病。

开始人们并没把它与海洋污染联系在一起。

一种附在小虾身上的水生霍乱病毒,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也可附着在其他浮游生物上。

当人呛了海水或喝了海水,甚至通过皮肤也能感染。

在海水中,艾滋病毒能存活两天,即使它的感染机会太小太小,让人听起来也有些毛骨悚然。

(8)人们给海洋带来的麻烦究竟会给人们自己造成多大的危害,还没人说得清楚。

许多危险生物会处在长久的休眠状态,好几年人们想不起它们的存在,它们就睡在海床上,一旦有机会—当人类搅扰了它们的安宁时,它们就复活了,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食物链。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5.下列所述不属于文中第一段当中所说“人类的某些错误”及其结果的一项是()(3分)

A.市场需求等原因使海中珊瑚礁被毁

B.人类的活动使地中海水草系统恶化

C.环境被破坏使河流中的鱼虾等物种受灾

D.大坝的兴建使河流中的污染物日渐增多

16.第四段中说人类的行为给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威胁,文中属于这种行为的有哪些?

请分条列举。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六段中说威尼斯人用人工礁石保护海滩,“但这样做却使问题更严重了”,作者是针对人类怎样的错误而言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加深,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有更多海洋物种像珊瑚一样面临威胁。

B.目前,我们对海洋的认识还很肤浅,许多海洋生物可能在某些时候给人类带来危害,我们也浑然不知。

C.生活在河流旁边的人们,如果对河流做了类似于海洋的错事,一样会受到危害。

D.不再对海洋犯错误,人类就该永远顺应海洋,不要企图改造海洋甚至改变海洋。

五、(18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9—22题。

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

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

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

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

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

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

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

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

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

“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

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

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

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

众人也都纷纷应喝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

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

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

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

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

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

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

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

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

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

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

白生问男童,你爹呢?

男童答,这就是我爹。

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

汪过说,知道。

白生说,就没办法么?

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

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

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

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

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

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

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

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

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

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

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如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

“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

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0.(6分)

1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这段文字,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

(4分)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句子结构混乱,请在四处添加或删除必要的词语,使它表意清晰且连贯。

(4分)

“9·11”事件后,前苏联设在复活岛上的细菌武器试验场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希望能够清除仍残留在岛上的大量炭疽孢子,被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利用,造成全球性灾难是可想而知的。

(1)在___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____(4)在___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另写两个句子。

(4分)

我喜欢暴风雨。

如果我是诗人,

把那云诡波谲的瞬间孕育成诗,那一定是美好的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产品,有质量;学术,有质量;空气,有质量;言论,有质量……我们周边的一切都有质量。

追求生活的质量,是每个现代人关心的问题。

请以“质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的内容只要与“质量”相关即可;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