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405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x

创新设计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12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地也,________________!

天也,________________!

(关汉卿《窦娥冤》)

(2)着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

(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答案 

(1)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无意插柳柳成阴 (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4)渐车帷裳

(二)诗歌阅读(6分)

2.读下面两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四块玉 闲适①

关汉卿

(二)

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四)

南亩⑤耕,东山卧⑥,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注】①《四块玉 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以上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首。

②投:

再酿之酒。

③醅(pēi)泼:

未滤过的再酿酒。

④老瓦盆:

粗陋的盛酒器。

⑤南亩:

语见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

⑥东山卧:

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

(1)作者在《窦娥冤》中大呼“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四块玉 闲适》中却道“贤的是他,愚的是我”。

这两处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评价关汉卿的戏曲语言“字字本色”。

明代评论家王骥德说:

“作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入众耳,此即本色之说也。

”请从上面小令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直接呼告),后者以退为进(反讽、正话反说);(前者)对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的愤嫉;(后者)对官场的厌倦、蔑视和憎恨,对清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2)“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一句,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和山僧野叟凑菜肴欢宴的景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切、自然、通俗易懂,表现了作者不俯仰随俗,追求安闲自适生活的志趣。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曹睿死后,曹爽和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曹爽对司马懿十分忌惮,夺了他的兵权,并派新任命为青州刺史的李胜以辞别为名到司马懿府中探听虚实。

司马懿为了消除曹爽的防范之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让两个婢女扶着,装出重病将死的样子。

李胜回报,曹爽果然上当。

(《三国演义》)

B.袭人因母亲重病回家,由晴雯和麝月服侍宝玉。

夜间麝月出去,晴雯为了吓唬麝月,没穿外衣就出去了,结果受寒生病。

贾母给宝玉一件“雀金裘”,宝玉穿了到他舅舅家里去,结果“雀金裘”大衣被烧了一个眼,宝玉非常沮丧,于是晴雯强忍病痛,连夜将“雀金裘”补好了。

(《红楼梦》)

C.瑞珏的死坚定了觉慧离开这个家的信念。

觉新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惊愕、痛心和委屈,他求觉慧不要走,并说高家的其他人也不会让他走。

但觉慧决心已定,任凭觉新如何劝告和阻挠,还是离开了家,到了上海。

(《家》)

D.查理的父亲在破产自杀前,把查理托付给葛朗台,但葛朗台不愿意承担照顾弟弟遗孤的责任,但又想要掩人耳目,换取虚名,请人到巴黎处理了弟弟破产的事宜,又让查理签署了一份放弃父亲财产继承权的声明书,填写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国外去了。

(《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探监,玛丝洛娃认出他,一时间心里感到很痛苦,当聂赫留朵夫勇敢地说出要娶她时,便愤怒地加以拒绝,却要求聂赫留朵夫给她请个好律师,同时跟他要了十个卢布。

(《复活》)

解析 C项,“任凭觉新如何劝告和阻挠”错。

觉慧决定离开这个家,觉新开始虽加以劝说,但后来还是决定帮助他出走。

E项,第一次探监,聂赫留朵夫“要娶她”的话并没有说出口,也就没有玛丝洛娃“愤怒地加以拒绝”的事。

答案 CE

4.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红楼梦》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聋子审聋子”的故事。

答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尤三姐爱上了柳湘莲,向贾琏表示非他不嫁。

贾琏外出办事,路上巧遇柳湘莲,说起这门亲事。

柳湘莲答应了,以祖传鸳鸯剑作信物,但是后来又后悔了,到贾琏处讨回鸳鸯剑。

尤三姐知道柳湘莲嫌自己是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于是便用雌剑自杀。

柳湘莲想不到尤三姐如此刚烈,十分后悔悲伤,跟着一个道士出家。

(2)卡西莫多因绑架爱斯梅拉达而被捕受审。

预审官是个聋子,他不知道卡西莫多也是聋子,装模作样地把问题一个一个问下去,以为卡西莫多都已经回答了,还叫书记官将被告的口供记录在案,引来了人们的哄堂大笑。

后来司法长官进庭亲自审问,卡西莫多答非所问,怒判他街头示众和绑在广场上的耻辱柱上鞭打。

书记官告诉预审官,卡西莫多耳聋,预审官以为有新罪状,判示众增加一个小时。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5.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

“无或①乎王②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③,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注】①或:

同“惑”,怪。

②王:

有的研究者认为是齐宣王。

③数:

技艺。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和上面选段孟子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请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心致志。

他更看重“持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专心、恒心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的的关键所在。

【参考译文】

孟子说:

“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

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

(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讲解。

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人一起在学,却不如人家学得好了。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

当然不是这样。

三、现代文阅读(4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

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

“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

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

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

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

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

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

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

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

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

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

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6.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思想评论,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C.“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D.本文论证思路极为严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解析 C项,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非根本原因,且自我迷失也非全球化浪潮引起的。

答案 C

7.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  )(3分)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

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解析 B项,没有揭示出“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的人,未必“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未必没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答案 B

8.文章第二段与第三段都是从“精神亚健康”的表现(症状)方面来展开论述的,这两段是否重复?

为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重复。

(如果答“重复”,则本题不给分)因为这两段文字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列举、概述其表现的。

第二段是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列举“精神亚健康”的表现。

第三段是从心灵、精神的层面概括“精神亚健康”的实质。

两段文字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的展开,既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又启发人深思。

(二)戏剧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17分)

玩偶之家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

不,娜拉,不行!

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

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

海尔茂 完了!

完了!

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 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

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再见。

(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

娜拉!

(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

她走了。

(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

奇迹中的奇迹!

——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注】《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9.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

“生人”指的是谁?

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娜拉 海尔茂 前者是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一个玩物;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形同路人。

10.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4分)

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11.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示娜拉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

12.《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

“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

”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从剧情发展、艺术技巧两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

(18分)

曹禺传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

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

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

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

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

好长的时光啊!

猛不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

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

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

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

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

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

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

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

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

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

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

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

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

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他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

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

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但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

他曾这样说:

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1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曹禺创作《雷雨》时,正处在人生的朦胧阶段,并没有什么高度自觉的创作使命和明确的创作目的。

B.曹禺在创作《雷雨》之前,已经有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准备,对人物和世态已有过思考。

C.曹禺在开始创作《雷雨》的时候,即受一种情绪激流的推动,要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发泄被抑压的愤懑。

D.曹禺在《雷雨·序》中,明确写出来他的创作宣言和创作纲领,因而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

E.本传记围绕曹禺创作《雷雨》的过程,重点介绍了曹禺的创作动因、当时的实际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雷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解析 A项,一般人“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并非曹禺。

C项,“也许写到末了”才这样的,并非创作之初即如此。

D项,是“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的。

选项断章取义。

答案 BE

14.在《雷雨·序》中,作者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这句话是否自相矛盾?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