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
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
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
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
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
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
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
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
5%较富裕,有存款。
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
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
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
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
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
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
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
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
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
6.7%;
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
53.3%;
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
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
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
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
家用电器方面:
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
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
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
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
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有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很扎实。
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对部分困难的患病老人给予免费治疗,老年人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还为五保老人提高了补贴标准,新换了服装、被褥,老年活动室设施齐全。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
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
在以后养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
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
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
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
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
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
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
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
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
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
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
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
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
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
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
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
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
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社区或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建议与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城乡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
要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保护。
对高龄老人的保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着力解决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
从对我区80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中看出,有80%左右的高龄老人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亲属供养,其生活好坏依赖于亲属收入的多少和尊老、养老、助老风气的发扬,生活保障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医疗保障力度尚有不足。
尤其是农村中的高龄老人,收入水平低,对家庭供养依赖性强,没有高龄补贴,生活保障不稳定,比较困难。
建议加大对高龄老人社会保障的力度,我们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
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的老人。
我们建议,对高龄老人发放范围,可先实施对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津贴,然后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
标准则应从各区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加以确定。
总之,推进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为加大对高龄老人医疗保障的力度,建议实行对95周岁以上的老人、百岁老人在社区医院看病、住院费用全免的制度。
建议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时,首先从老年人最迫切需要开始,解决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
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生活补贴;
对70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提高看病报销比例;
扩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范围等实际问题,以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