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94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docx

新版新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

新版新人教版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对点精炼】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16日照)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木材燃烧

C、汽油挥发D.、钢铁生锈

2(2016菏泽)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扩散B、碳铵分解

C、纤维织布D、积雪融化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2016南宁)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延展性

C、酸碱性D、氧化性

4.(2016龙东)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金属用作导线D、用煤作燃料

知识点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5.(2016四川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

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

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6.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课时层级训练】

1.(2016甘肃兰州)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

C、木已成舟D、蜡炬成灰

2.(2016山东泰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3.(2016临沂)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D、石墨制铅笔芯

4.(2016菏泽)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碘酒作消毒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D、活性炭作吸附剂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湿法炼铜B、雕琢玉石

C、制造轮胎D、葡萄酿酒

6.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碘酒作消毒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D、活性炭作吸附剂

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B、水遇冷结冰

C、夏季柏油路面“变软”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9.初中化学教材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_________ .

10.酒精是一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③液体,④易挥发,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⑥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⑦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⑧边汽化,⑨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常用仪器、药品的取用

【对点精炼】

知识点一、常见的实验仪器

1.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

A、锥形瓶B、酒精喷灯

C、长颈漏斗D、药匙

2.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

C、试管D、量筒

知识点二、药品的取用

3.(2016上海)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装入粉末状固体D.装入块状固体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BCD

【课时层级训练】

1.(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2.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加热烧杯中液体B、放置洗净的试管

C、锌粒放入试管D、闻气体气味

3.下列实验项目与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取用粉末药品--药匙D、较多量液体加热--大量筒

4.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酒精灯B倾倒液体C.取用固体D过滤粗盐水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放回滴瓶

C.

加热液体

D.

振荡试管

6.(2016云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第二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对点精炼】

知识点一、酒精灯的使用

1.(2016山东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 )。

A、量取9.5mL液体B、测定溶液的pH

C、闻气体气味D、点燃酒精灯

2.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点燃酒精灯

C、添加酒精D、熄灭酒精灯

知识点二、物质的加热

3.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

C、烧瓶D、锥形瓶

4.加热时,可能导致试管、烧杯等玻璃容器破裂的原因有:

(1)玻璃容器有水,未经擦拭干就加热;

(2)容器底部与接触;

(3)给烧杯、烧瓶加热时,底部没有垫上;

(4)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

(5)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立即用.

知识点三、仪器的洗涤

5.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橡胶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胶塞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胶塞孔中

6.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上 ()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附着的水成股流下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课时层级训练】

1.(2016江苏泰州)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加热烧杯中液体B、放置洗净的试管

C、锌粒放入试管D、闻气体气味

2.(2016四川宜宾)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闻药品的气味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

解析C项,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项正确;A项,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故A项错误;B项,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故B项错误;D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图中操作错误,向浓硫酸中加水可能会造成液滴飞溅伤人,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D、称量固体药品

5.用试管加热2~3mL的食盐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食盐水③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瓶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洗涤较干净的试管,可注入水用拇指堵住管口,上下晃动

D、组装仪器时,一般循环的原则是:

从左到右,先上后下

7.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8.下列仪器,可以用来加热液体、溶解固体、配制溶液、还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B.C.D.

9.填空。

(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一般用__________。

(2)读数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___,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__保持水平。

若俯视,则读数__________;若仰视,则读数__________。

(3)在量取液体时,当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接近__________时,应停止倾倒。

然后用__________滴加到刻度线。

(4)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作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

 

单元知识复习

易错易混剖析

易错易混点一: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误以为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D   )

A、发出耀眼的强光B、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迅速变短D、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

正确答案:

D常见错误:

A

误区分析: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通电时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易错易混点二:

描述实验现象时,用词不准确“烟”与“雾”、“光”和“火焰”区分不开;用结论代替现象等

下列选项中,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A.)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雾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烟

正确答案:

A.常见错误:

C

误区分析:

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最明亮,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选;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雾是液态故B不选;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不选;D、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所以可看到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不是白烟故D不选;故不选C。

 

易错易混点三:

变化和性质容易混淆如:

毒性是化学性质误认为物理性质

下列的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挥发性③可燃性④溶解性⑤毒性⑥氧化性⑦硬度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⑦

∙C.③⑤⑥

∙D.③④⑤⑦

∙正确答案:

C常见错误:

∙误区分析:

①导电性、②挥发性、④溶解性、⑦硬度,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③可燃性、⑤毒性、⑥氧化性,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故③⑤⑥属于化学性质.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1)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物质的性质是一个属性.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2)常用“能”、“会”、“可以”、“易”等词加以区别变化和性质.铁制成铁锅是物理变化,铁能导热是物理性质;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镁条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③真题分类演练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

1、(2016年滨州)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B、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

C、海水提镁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2、(2016年枣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冶炼成铁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

C、粮食酿成白酒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3、(2016四川达州)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海水制“碱”

C、海水制镁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

类型二:

物质的性质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 胆矾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C.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 胆矾晶体能碾成粉末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途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作口罩滤芯

 

碳棒(含石墨)作电极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性质

 干冰升华吸热性

 活性炭吸附性

 石墨导电性

 氧气助燃性

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

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

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药烧到鞭炮的内部,硝石受热会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和氮气及一氧化碳而发生爆炸。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硝石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                。

(2)硫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3)上述资料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类型三:

实验基本操作

7、(2016临沂)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食盐水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