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577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ocx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确保实验人员生物安全,环境不受污染,样品质量不受影响特制定该管理制度。

一、人员准入条件

1、实验室人员、辅助人员和外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受过相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害和特殊要求,经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入相应的实验室工作。

2、未成年人、孕妇和有免疫缺陷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处于易受感染状态或感染后果严重的额人员也不得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穿戴好防护服(白大衣)的情况下,方能进入实验室的污染区域工作。

但当身体出现较大的开放性损伤、处于较重的疾病感染状态或呈重度疲劳状态时不得进入0

4、外来参观人员需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并在相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实验室°

二、生物安全日常管理:

(一)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服(白大衣)大白衣应定期清洗、更换,清洗时应使用具有杀菌消毒的洗液或其他相应方

法。

3、操作感染性物质、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镜、面罩或护目镜。

皮肤受损时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5、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6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

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7、不得涉及呼吸道传播疾病样品室,要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

(二)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

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2、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或被感染的动物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3、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

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4、严格禁止用嘴操作实验器材,包括吸液、吹酒精灯等。

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里。

禁止舔标签。

5、尽量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

破损的玻璃不能直接用手直接操作,必须用机械方法清除,如刷子、夹子、镊子等。

破裂的玻璃器具和比例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6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

任何使

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7、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

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

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8、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

9、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10、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擦拭、消毒。

11、每日工作完毕,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员需关好水、电、门、窗。

(三)监督与检查

1、涉及病原体的科室负责人要经常对各项实验的生物安全性进行检查和监督。

2、各实验项目主管人员要定期对所开展的实验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事件。

三、常见实验室废弃品处理

实验室废弃品按物理类型而言可分为固体废弃品、液体废弃品及气体废弃品

就危害类型而验分为化学毒性废品和病原性废品,由于废弃物品具有潜在的致

病性、伤害性,如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很大的人身危害、环境污染和社会危害。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品名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化学性和放射性废弃物等。

分类

特征

常见废弃物名称

处理程序

感染性废

携带病原微生

包括被感染性实验材料等污

放入盛有适宜消毒液的不易碎

弃物

物具有引发感

染性疾病传播

危险的废弃物

染的物品与器材,如手套、口罩与白大衣、试管、平皿、吸管等实验器材以及废弃的感染性实验标本、培养液、培养基等。

裂的容器中浸泡。

注意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浸泡后放入合适的容器内进行高压火菌或焚烧处理

病理性废

实验动物尸体

包括废弃的质粒、细胞、单

集中与实验室指定位置,严格

弃物

等废弃物

克隆课题、临床、组织样本

与感染性生物材料区分,高压

及实验动物组织、尸体等。

火菌后废弃。

盛放容器宜浸泡

消毒。

损伤性废

能刺伤或割伤

包括医用枕头、缝合针、手

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盛放锐

弃物

人体的锐器等

术刀及破碎玻璃等

器的一次性容器不易刺破,不

废弃物

宜将容器装得过满(小于四分

之三),如感染性废弃物进行

高压灭菌及焚烧处理

化学性、

具毒性、腐蚀

包括强酸、强碱等有毒有害

强酸强碱等化学性物品须经中

放射性废

性、易燃易爆

的化学性废弃物一级放射性

和消除腐蚀行后方可废弃,其

弃物

的化学性废弃

废弃物等。

他物品经稀释对环境与人体无

物及放射性废

毒丿口可废弃。

含有毒、有害化

弃物

学物品的实验材料在使用后应

置于带明显危险标志的容器内

送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四、支持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改变9489-2004)

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3)

5.〈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WHO,第三版,2004年)

6.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培训卫生部规划教材,第2版)

7.〈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8.〈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毒制备质量管理体系

原始病毒的扩增

大量病毒制备的灭菌操作

病毒制备程序

痘苗病毒的收获和纯化

腺病毒的收获和纯化

病毒滴度测定

病毒质控

细菌污染及检测

支原体污染及检测

基因检测

病毒活性检测

体外细胞杀伤复制能力检测

原始病毒的扩增

病毒种子制备

般原始病毒的扩增用优质(无污染-须通过细菌和支原体检测)CV1/

JH293细胞,

每种原始病毒的扩增需要在一个细胞融合度三80%(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

活性好,感染效率高)的T175培养瓶中进行:

1.细胞计数:

1培养箱中取出细胞,镜下观察,将状态良好,融合度三80%的细胞移

至超净工作台。

2去除细胞培养瓶中的旧培养基。

3PBS冲洗:

从无细胞一侧加入适量(约10ml)PBS冲洗细胞后弃上清,酌情反复1~2次,以达到彻底洗掉培养基中的血清成份。

4消化细胞:

加入1ml0.25%胰酶消化液,使之铺满细胞表面,放入培养箱(37C)作用数分钟后,把培养瓶放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回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大;或肉眼观察,见到瓶底出现细针孔间隙倾斜瓶子出现流沙样现

象即可终止消化。

5终止消化:

轻拍培养瓶使细胞自瓶壁脱落,从无细胞面侧加入适量完全培养基(含血清的DMEM)终止消化,并用移液管吸吹数次以打散细胞团块混合均匀,使之成为单细胞混合液。

6计数板准备:

用酒精清洁计数板及专用盖玻片,然后用绸布轻轻拭

干。

7加样:

用移液管轻轻吹打细胞悬液,取少许细胞悬液(可酌情稀释),

在计数板上盖玻片一侧靠虹吸现象加入微量(约10ul)细胞悬液,使之充满玻

璃槽,不可产生气泡,不可溢出外侧亦不可溢入对侧玻璃槽。

如产生上述情况

需对计数板冲洗拭干重新加样。

8计数:

静置片刻,使细胞沉降到计数板上,不再随液体漂移,将细胞计数板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由于活细胞的遮光率和液体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⑨计数时计数区是由16个中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的细胞数,为了保证计数的准确性,避免重复计数和漏记,在计数时,对沉降在格线上的细胞的统计应有统一的规定计数原则: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如细胞位

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即位于本格上线和左线上的细胞计入本格,本格的下线和右线上的细胞按规定计入相应的格中

按下式计算:

细胞悬液细胞数/ml=4个大格细胞总数/4X10000X稀释倍数

2.感染种子:

取平行对照培养优质融合度三80%的细胞,弃旧培养基并

加入含病毒种子的30mL感染培养基(DMEM+10%FBS+1pfu/cell),轻轻晃动培养瓶,使病毒在培养基中充分混匀。

3•收集种子:

标记病毒种类和培养日期,在37oC,5%CO2条件下培

养。

定时(24h/48h/60h/72h)检查CPE细胞变圆变亮脱壁,漂浮),待三80%细

胞出现CPE,即可收集。

将含病毒细胞悬液加入50mL离心管中,标记病毒种类和日期,冻存于-80C备用,并测定病毒滴度,以备感染病毒使用。

大量病毒制备的灭菌准备工作

1.用过的500mL离心瓶泡入酸液中,过夜,冲洗干净,烤干,高温灭菌。

2.准备足量T175培养瓶必须泡入酸液中,过夜,用水充分冲洗,干燥,灭菌包布包被灭菌。

3.培养细胞所用的移液管,离心管必须泡入酸液中,过夜,用冲洗干净,干燥,灭菌包布包被灭菌。

4.离心管泡入酸液中,过夜后再处理,针头直接灭菌,在移除针头钱,确保离心管实在一个大烧杯上,这样漏液不会污染操作台。

5.研磨器泡入酸液中,过夜,用水充分冲洗,干燥,灭菌包布包被灭菌。

6.Beckman超高速离心机及特制转子和离心管准备。

7.V型槽,96孔板,排枪准备。

病毒制备程序

细胞准备:

1.建立细胞种子库:

复苏细胞(CV1用于痘苗病毒病毒;JH293用于腺病毒病毒)分别于与第3/5/7/14天取上清两份,一份用于支原体检测,另一份加至培养基中放于培养箱中定时镜下观测,用于细菌检测,保证细胞质量。

待细胞生长细胞融合度三80%消化传代扩增并冻存足量细胞种子于液氮中,冻存管上须准确标记所冻细胞名字,代数,冻存人以及冻存日期等相关信息。

(慢冻速溶)

2.细胞扩增培养:

1当1瓶T175培养瓶中细胞生长融合度三80%时,将培养瓶中培养基吸出,各加入1ml胰酶消化,37E,2-3分钟;加入适量(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全部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总量为6ml。

分别抽取2ml此混合液加入含18ml完全培养基(含10%血清)的T175培养瓶中共三瓶继续培养(1传3),原瓶继续培养待下一次传代。

2继而同上方法扩增至12瓶T175培养瓶培养(1传4)细胞生长融合度三80%时同上方法扩增至36瓶为一批(1传3),其中1瓶T175培养瓶中细胞作为平行对照,放入37CCO2孵育箱中培养48-72小时。

平行对照培养瓶同时放入孵育箱,直至融合度三80%。

二・病毒感染:

①观察平行对照培养瓶中细胞生长率三80%时,准备进行病毒感染;同时也观察其它所有细胞,对比细胞增殖速度是否一致。

2取平行对照瓶细胞计数,并计算需要感染病毒量(1pfu/cell)。

3-80C冰箱中取出测定过病毒滴度的病毒种子,按计算好的病毒量配制

1080ml(30ml/瓶X36瓶)含2%血清的DMEM培养基。

放入37C二氧化碳孵

育箱中培养48-72小时,或直到边0%细胞都出现CPE=

痘苗病毒的收获和纯化

病毒收获:

1)从37C二氧化碳孵育箱中取出达到收获标准的36瓶T175培养瓶,轻轻晃

动培养瓶,少量贴壁细胞即刻脱落。

而后移至超净工作台用移液管轻轻吹打未脱落细胞,并将含病毒混合液分装(收集)到灭菌的500ml离心瓶中。

2)移至高速离心机中配平,3500rpm,15min,4C离心。

3)弃上清,移液管取10ml冷PBS加至离心瓶中重悬混匀,将液体转入50ml离心管中。

4)方法同上,用冷PBS反复清洗两次500ml离心瓶,并将液体转致同一50ml离心管中。

5)移至高速离心机中配平,3500rpm,15min,4°C离心。

6)弃上清,4C取7ml冷VV-Buffer重悬混匀,并冻存于-80C待纯化

四.病毒纯化:

1)将待纯化病毒溶液在液氮与37r水浴锅中反复冻融三次,使包含于细胞内的病毒颗粒完全释放。

2)将完全融化的病毒液移至超净工作台,加入灭菌的研磨器中匀速缓慢反复

研磨60次。

3)将研磨好的病毒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配平,1200rpm,5min,4C离心。

4)吸取上清于另一50ml离心管中,取3mlVV-Buffer重悬沉淀,2ml

VV-Buffer冲洗离心管,加至同一50ml离心管,将混合液再次加入研磨器中反复研磨60次。

5)将研磨好的病毒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配平,1200rpm,5min,4C离心。

6)取上清于一新的无菌离心管中,移至超声仪中超声(破碎)两次,每次

20s。

7)在SW41Beckman离心机专用离心管中加入7ml36%蔗糖(w/v)〖10MM

Tris-Hcl(PH9.0)配制〗,再沿管壁缓慢加入3.5ml研磨超声处理过的病毒液,使之形成分层。

8)用VV-Buffer称重配平,误差须小于0.5g(误差越小越好),移至Beck

man离心机中(1~4/2~5/3~6转子对应配平)13500rpm/32900xg,

80min,4°C。

9)待离心结束,将转子移至超静工作台打开,用镊子小心拿掉转子盖子,切勿污染,再用无菌镊小心取出离心管,去除上清,取6mlVV-Buffer重悬沉淀。

10)梯度蔗糖:

底层为4ml40%蔗糖溶液(用10mMTris-HCLpH9.0配制),依次向上分别

为4ml35%蔗糖溶液;4ml30%蔗糖溶液和4ml25%蔗糖溶液(最上层)。

每个病毒样本制备至少两份梯度,分别小心在上层加入病毒悬液,使之形成分

11)用10mMTris-Hcl(PH9.0)称重配平,误差须小于0.5g(误差越小越好),移至Beckman离心机中(1~4/2~5/3~6转子对应配平)20000rpm,

60min,4C。

12)待离心结束,将转子移至超静工作台打开,用镊子小心拿掉转子盖子,切勿污染,再用无菌镊小心取出离心管,去除上清,取2mlVV-Buffer重悬沉淀。

13)病毒分装与储存:

取灭菌EP管,取少量病毒液进行滴度测定,其余根据实验需要按20ul/50ul/100ul/支并按规定明确标记病毒名称,日期等信息后,冰上分装冻存于-80C冰箱病毒库。

腺病毒的收获和纯化

病毒收获:

7)从37C二氧化碳孵育箱中取出达到收获标准的36瓶T175培养瓶,轻轻晃动培养瓶,少量贴壁细胞即刻脱落。

而后移至超净工作台用移液管轻轻吹打未脱落细胞,并将含病毒混合液分装(收集)到灭菌的500ml离心瓶

8)移至高速离心机中,2000rpm,10min,4°C离心。

9)弃上清,移液管取10ml冷PBS加至离心瓶中重悬混匀,将液体转入50ml

离心管中。

10)方法同上,分别用冷PBS5ml反复清洗两次500ml离心瓶,并将液体转致同

一50ml离心管中。

11)移至高速离心机中配平,1000rpm,10min,4C离心。

12)弃上清,4C取12ml冷的10mMTris.HCI(Ph8.0)重悬混匀,并冻存于-80C

待纯化。

四.病毒纯化:

1•将制备的含病毒溶液在液氮和37C水浴中反复冻融三次

2.将该溶液37T水浴融化,转入50ml离心管中,室温,6000rpm离心10

分钟。

保留上清,冻存于-80C冰箱或立即进行CsCI梯度离心。

3.将6只超高速离心用离心管中分别先加入10ml1.25g/mlCsCI.再小心轻轻加入7.6ml1.4g/mlCsCL,然后将病毒混合液平均轻轻加入CsCI液面上。

4.称重,用灭菌的Tris.HCI(Ph8.0)配平,误差v0.1g。

5.将离心管放入BeckmanSW32转子中,放入LE-80K超速离心机中(1~4/2~5/3~6转子对应配平)离心,25000rpm,15C,2小时。

6•小心取出离心管放于无菌操作台中,将离心管夹于管夹上,用19号针头刺入离心管,小心抽取夹层膜状物(病毒条带呈乳白色),尽量多抽,将所抽出液体转入50ml离心管中。

7•将50ml离心管中含病毒液体顺液面轻轻平均分配加入至已加入

3ML1.35g/mlCsCI溶液的5ml超高速离心用离心管中。

8.用Tris.HCI(Ph8.0)称重配平,误差v0.1g。

9.将离心管放入BeckmanSW41转子中,放入LE-80K超速离心机中(1~4/2~5/3~6转子对应配平)离心,40000rpm,15°C,15小时。

10.小心取出离心管放于无菌操作台中,将离心管夹于管夹上,用19号针头刺入离心管,小心抽取夹层膜状物(病毒条带),尽量少抽,将所抽出

液体转入50ml离心管中。

11.将液体注入透析袋中,放入透析液中,于冷室中透析24小时

12.病毒分装与储存:

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转至无菌工作台中,取少量病毒液进行滴度测定,其余病毒液根据实验需要按20ul/50ul/100ul/支并按规定明确标记病毒名称,日期等信息后,冰上分装储存于-80C冰箱病毒库。

病毒滴度测定(TCID50)

1.培养CV-1(VV)或JH293(AD)细胞

2.当培养瓶中细胞生长率三80%时,将各培养瓶中培养基吸出,各加入少

量胰酶消化,37C,2-3分钟;再各加入5mL10%FBS的DMEM培养基混匀,

细胞计数

3.根据细胞计数结果将细胞铺入96孔板,每孔3X103细胞于200微升10%

FBS的DMEM,过夜。

4.第二天早晨,按比例稀释病毒,一般是1:

105稀释:

10ul病毒原液

3ul混合液

990ulDMEM

2997ulDMEM

20ul排枪加至96孔板第一排

第一排用排枪加入20微升,轻轻混匀5次,去掉枪头;从第一排吸取22微升加入到的第二排,轻轻混匀5次;同样从第二排吸取22微升加入到第三排,轻轻混匀5次;依次到倒数第二排,最后一排做对照。

5.从感染病毒起,第8~10天观察。

先观察最后一排细胞状态,长满时,计每排CPE的数值。

计算病毒滴度。

6•代入以下表格计算病毒滴度:

Dilutions

No.infectedwells

No.uninfectedwells

Totalno.T

infected

otalno.uninfected

%totalAbove0.5%above0.5%b

infected

elow0.5loc

abo

dilul

ve5

1.00E-05

12

0

69

0

1

TRUE

0

0

0

1.00E-06

12

0

57

0

1

TRUE

0

0

0

1.00E-07

12

0

45

0

一1

TRUE

0

0

0

1.00E-08

11

1

33

10.9705882

TRUE

0

0

0

1.00E-09

10

2

22

3

0.88

TRUE

0

0

0

1.00E-10

5

7

12

100

5454545

TRUE0.5

>454545

0

-10

1.00E-11

7

5

7

150

3181818

FALSE

00.3

181818

0

#ofWells

12

mls/well

0.02

0.50.5

>4545450.3

181818

-10

Prop.Dist.

0.2

Log

TCID50

-10.2

TCID50

6.3096E-11

1/TCID50

1.5849E+10

TCID50/ml

7.9245E+11

pfu/ml

5.4679E+11

cellnumber

90000

volume

2

pfu/cell

12150848

病毒质控

一、细菌污染及检测;

二、支原体污染及检测;

三、基因检测;

四、病毒活性检测;

五、体外细胞杀伤复制能力检测

>细菌污染及检测:

1.1背景介绍:

细菌是一种元和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以微米计。

常见的污染细菌有革兰氏阴性菌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中白色葡萄菌等比较常见。

纯化后的病毒有细菌污染时并不容易发现。

所以,做病毒的细菌质控非常必要。

1.2实验步骤:

当做细菌检测时,可以取10ul已经纯化好的病毒加入无抗生素4ml的培养基

(目前实验室所用的是LB培养基)试管中,将试管置于37C,1800rpm的摇

床上摇过夜(12-16h),如果有细菌污染,16h内就可获得阳性结果。

1.3结果判读:

多数情况下当受到细菌污染时,培养基短时间内颜色变黄,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出现明显混浊现象,此时的培养基稍加振荡就会有混浊物悬起。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培养基有大量圆球状颗粒漂浮,此种情况即可判定为阳性,病毒受到细菌污染。

若无,则判读为阴性。

-支原体污染及检测:

2.1背景介绍: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的直径0.2um,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无细胞壁,形态呈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在光镜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

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央有电子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

支原体的污染是一个常见又棘手的问题。

支原体污染后,因它可与病毒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混浊,外观上往往给人以正常”的感觉,实则可能对后期实验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对支原体的污染必须严加防范。

支原体污染常用检测方法有相差显微镜法、DNA荧光处理法、电镜检测法、低张处理地衣红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