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703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docx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分析及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和评卷报告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注重对考生物理学科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尤其注重对数学计算能力、作图能力以及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等基本能力考查,试题不偏不怪,突出高中物理学习的主干内容,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评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题分析如下。

22题:

力学实验题

满分分值:

5分全省311891份试卷的平均分:

1.76难度系数:

0.35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26.14

1分

31.43

2分

8.26

3分

20.21

4分

2.88

5分

11.08

【考查内容定位】

通过滴水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查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类似纸带问题进行速度加速度的计算,结果呈现对有效数字有明确的要求。

要求考生深刻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并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考生答卷问题】

(1)结果呈现不规范,不能完全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例如,题目第一问:

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明确指出应填内容,但考生答卷中出现了大量与题目要求不符的答案,比如“从右向往”、“从右向右”、“从向左左”、“从右向外”、“从右向坐”、“向右向左”、“从右向往”、“从向左左”等答案。

再如,题目第二问: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很多考生没有按照要求填写两位有效数字,导致丢分。

(2)数字运算错误,数学运算能力较差

从得分比例上看,0分占比26.14%,第一问1分占比31.43%,合在一起占比57.57%。

有57.57%的考生没有顺利完成第二问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教学备考建议】

(1)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在平时训练时尽量不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2)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结果呈现。

23题:

电学实验题

23-1阅卷切块一:

电路图

满分分值:

3分全省311891份试卷的平均分:

0.57难度系数:

0.19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80.67

1分

0

2分

0

3分

19.33

23-2阅卷切块二:

电阻和电阻率变化的判定,功率计算

满分分值:

7分全省311891份试卷的平均分:

2.46难度系数:

0.35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12.5

1分

5.01

2分

28.63

3分

42.58

4分

2.53

5分

7.83

6分

0.1

7分

0.82

【考查内容定位】

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路图主要是控制电路、测量电路的连接。

小灯泡阻值为小电阻—外接法,电压从0开始测量—分压式接法。

然后由伏安特性曲线分析阻值的变化,注意纵轴是电流。

第3问求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较难,因灯泡的阻值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找到灯泡实际的电流、电压值。

【考生答卷问题】

(1)电路图绘制不规范,元件符号混乱

例如,电阻符号,有的考生将表示电阻方框涂黑,有的考生在其中加上横线;再如电键,有的考生就在连通的线上画上一个小圈,再加上一条短斜线,有的考生直接就没有画电键。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没有加画箭头。

(2)答案呈现不规范,不能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例如本实验中的第二问:

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题目明确了应该填写的内容,但很多考生仍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比如,填成:

大大,偏大,升高,越大,大,增小等。

(3)数值运算错误,运算能力差

从得分比例上看,最后能顺利完成两个计算的占比仅为11.32%。

有88.68%的考生没有顺利完成第三问的计算,反映了考生的计算能力的欠缺。

【教学备考建议】

(1)培养认真作图、规范作图的习惯。

(2)注重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平时训练时尽量增加数值运算的题目,克服过分偏重物理规律轻视数学运算的倾向。

(3)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结果呈现。

24题:

力学计算题

满分分值:

12分全省311891份试卷平均分:

5.3难度系数:

0.44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28.36

1分

0

2分

6.9

3分

0.68

4分

9.98

5分

3.98

6分

5.08

7分

0.83

8分

14.25

9分

10.05

10分

9.76

11分

4.47

12分

5.65

【考查内容定位】

机械能动能定理。

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能及动能定理,注意零势面的选择及第2问中要求的是克服阻力做功。

【考生答卷问题】

(1)数值计算错误较多

由于涉及到数值计算,不少考生心情大受影响,变得手忙脚乱,连平常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简单计算此时也没了思路。

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更是被计算所困扰,结果后面的题目都没有时间做。

(2)审题不清而失分

很多考生没有好的审题习惯,没有看清题意,看到题目和平时训练相似,就匆忙下笔做题。

题目明确告诉: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考生对于上述信息都有误解,如,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很多考生用了引力势能的公式;大小取为9.8m/s2,很多考生在计算时,取为10m/s2;有的考生忽视了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等等。

(3)符号使用混乱

每个物理量,在高考中也要求考生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用统一的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题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改变。

【教学备考建议】

(1)培养规范且符合评分细则的解题习惯

高考中的有些题目,有时候看似计算复杂,其实,通过简单的估算就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根本不需要代入数据一步一步地计算。

一步一步地计算,浪费宝贵的有限作答时间也很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出错。

(2)消除思维定势,培养正确的分析解题思维模式

每年的高考题基本上都是原创题,即使遇到和平时训练相似的题目,也只是相似而不相同。

题设的条件、题设情境、题设的过程,题设的信息,或设问的方式,都可能和平时练习略有差异,解答的思路和答案也不同。

不管不顾地将平时练习的思路或答案搬上去,当然可能是错的。

25题:

电学计算题

满分分值:

20分全省311891份试卷平均分:

2.37难度系数:

0.12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50.26

1分

5.45

2分

7.18

3分

5.03

4分

5.97

5分

1.26

6分

11.93

7分

4.89

8分

2.33

9分

1.75

10分

2.22

11分

0.78

12分

0.04

13分

0.33

14分

0.31

15分

0.09

16分

0.16

17分

0.01

18分

0

19分

0

20分

0.01

【考查内容定位】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虽然基本知识、规律比较简单,但物体运动的过程比较多,在分析的时候,注意分段研究,对每一个过程,认真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应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决,还应注意各过程间的联系。

【考生答卷问题】

(1)没有用标准的符号表征而失分

每个物理量,在高考中也要求考生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用统一的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题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改变。

有些考生常由于字母意义的理解错误导致严重失分,如不少考生错将题给的条件E1写成E。

(2)因答卷时间失控而失分

有不少的考生,前面部分都做得相当好,但最后一两题却连动都没动,阅卷过程中出现本题大量的空白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间不够。

在物理大题中,最后一虽然是压轴题,总体难度较大,但本题目的第一问都是比较容易的,水平一般的同学也可以拿到分,丢了可惜。

(3)罗列与试题信息无关的方程

【教学备考建议】

(1)进行强化定时训练,提升解题效率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平常做事没效率,没有强化限时做题的训练。

有的考生平常做题时因没有时间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

但一旦到了考试,问题就出来了——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来不及做完。

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懂得做能拿分的题,却因没时间做失了分。

(2)养成结合题目情景布列方程的习惯。

33题:

3-3热学选做题

满分分值:

15分平均分:

6.94难度系数:

0.46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13.08

1分

4.78

2分

8.18

3分

4.83

4分

7.92

5分

6.15

6分

6.41

7分

7.25

8分

3.95

9分

3.97

10分

5.18

11分

4.27

12分

2.74

13分

2.47

14分

6.3

15分

12.55

【考查内容定位】

(1)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曲线。

本题主要抓住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不同温度下相同速率的分子所占比例不同的特点。

(2)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

本题重点考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在分析的时候注意,气缸导热,即第一个过程为等温变化,看题的时候注意关键字眼。

【考生答卷问题】

(1)字迹潦草,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导致丢分。

(2)只写答案,没有写出必要的步骤

只写答案,没有写出必要的步骤,这种情况一般只能得答案分。

有的考生虽写了步骤,但步骤不明确,或只写出一般公式,没有说明公式和题目之间联系,将不会得分。

有些需求出物理量大小的题目,有的考生计算出物理量的数值,但没有写出单位,或单位因粗心写错,这两种情况将失去答案分,这是非常可惜的。

(3)在规定区域外答题,因答题错位而失分。

有些考生不注意作答要求,答题超出规定的区域,结果导致网上阅卷不能看到完整答案而影响得分。

更有甚者,有的考生不按题号答题,答错区域,这种情况即使解答正确,也以零分计。

【教学备考建议】

进行规范化答题训练,平时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字迹清晰,步骤简洁合理,按照答题规范进行答题。

34题:

3-4振动和波选做题

满分分值:

15分平均分:

3.68难度系数:

0.25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分数

占比(%)

0分

20.57

1分

5.45

2分

26.74

3分

8.17

4分

8.65

5分

6.99

6分

3.6

7分

5.36

8分

3.91

9分

2.56

10分

2.6

11分

2.83

12分

1.35

13分

0.99

14分

0.23

15分

1.77

【考查内容定位】

(1)波的叠加干涉。

本题只要考查产生两列波相遇处是加强或减弱的条件,尤其小心两波源振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即振动步调相反,刚好颠倒过来。

(2)光的折射。

本题的关键条件是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依据这个画出光路图,剩下就是平面几何的运算了。

【考生答卷问题】

书写绘图不清楚,评卷中遇到有的考生因笔细、墨淡或者书写较轻,或者答题用笔不合适如用了铅笔、圆珠笔等(一般用0.5mm黑色水笔),导致扫描图像不清,这种情况往往影响考生的得分。

【教学备考建议】

建议答题时注意字的大小。

在落笔作答时最好先大体规划一下书写的版面,要保证答在规定区域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修改内容不要写在原来文字上,应用“双杠”将原来文字划去,在其上面或下面书写改正的内容。

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等成熟后(答完该题)再用黑笔描黑。

附:

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一卷物理非选择题部分试题和参考答案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0.037

23.(10分)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

小灯泡L(额定电压3.8V,额定电流0.32A);电压表

(量程3V,内阻3kΩ);电流表

(量程0.5A,内阻0.5Ω);固定电阻R0(阻值1000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9.0Ω);电源E(电动势5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所示。

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用另一电源E0(电动势4V,内阻1.00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____W,最大功率为___________W。

(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

 

(2)增大;增大;(3)0.39w1.17w

24.(12分)一质量为8.00×104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

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m处以7.5×103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m/s时下落到地面。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

【答案】

(1)

(1)4.0×108J2.4×1012J;

(2)9.7×108J

式中,vh是飞船在高度1.6×105m处的速度大小。

由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25.(20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

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

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

【答案】

(1)

(2)

【解析】

(1)设油滴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和q,油滴速度方向向上为整。

油滴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匀强电场方向向上。

在t=0时,电场强度突然从E1增加至E2时,油滴做竖直向上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a1满足

油滴在时刻t1的速度为

电场强度在时刻t1突然反向,油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2满足

油滴在时刻t2=2t1的速度为

由①②③④式得

由题给条件有

式中h是B、A两点之间的距离。

若B点在A点之上,依题意有

由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式得

为使

,应有

即当

才是可能的:

条件⑬式和⑭式分别对应于

两种情形。

若B在A点之下,依题意有

由①②③⑥⑦⑧⑨⑮式得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时相比,100℃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答案】ABC

(2)(10分)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

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

已知室温为27℃,汽缸导热。

(i)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ii)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iii)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答案】(i)v/22p0(ii)顶部(iii)1.6p0

【解析】(i)设打开K2后,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

依题意,被活塞分开的两部分气体都经历等温过程。

由玻意耳定律得

联立①②式得

(ii)打开K3后,由④式知,活塞必定上升。

设在活塞下方气体与A中气体的体积之和为V2(

)时,活塞下气体压强为p2由玻意耳定律得

由⑤式得

由⑥式知,打开K3后活塞上升直到B的顶部为止;此时p2为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

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m/s。

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2m减弱加强

(2)(10分)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位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

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

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

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答案】

由几何关系,入射点的法线与OC的夹角为i。

由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有

式中L是入射光线与OC的距离。

由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由①③④式和题给数据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