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801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docx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

  【篇一:

照片里的故事】

  时间就像流水,日夜不停悄悄流过。

我也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生,长成了一个懂得把眼泪珍藏在记事本里的小姑娘。

  放下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我的思绪开始滚动起来。

我抚摸着每一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件往事,关于我,还有我的童年。

我的目光忽然停留在一张边缘有些发黄的照片上,我开心的笑了起来。

  在这张照片里。

有一个穿着连衣裙,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她在仰天痛哭,这就是我;还有一个一边吃着棒棒糖一边坏笑的大男孩,那就是我的哥哥。

  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妈妈从商店里面给我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棒棒糖。

我哥哥也想吃,但是我就是不给他,他就给我动了坏脑经。

  他骗我说妈妈的车筐里能找到一块更大更漂亮的棒棒糖,谁拿到是谁的。

我好想要,就要过去拿。

那时候我的个子很矮,够不着车筐,就让我的哥哥帮我拿着棒棒糖,我搬凳子去翻妈妈的车筐。

  我没有在车筐里找到棒棒糖,正要问哥哥,回头一看,他正抱着我的棒棒糖啃呢!

我想他要,他始终不给,我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正巧被刚买了照相机的姑姑给拍了下来。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现在想想。

那时候的我还真是挺可爱的呢。

这件事情就是发生在我照片里的故事。

  【篇二:

照片里的故事】

  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

就是这样一张体形小而意义深远的照片,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照片,是多么值得我去收藏的。

  我最喜欢的照片,是二零零一年正月初一时,在我的新家三楼客厅拍下的。

照片上清晰地看见,我和堂哥、堂姐、爷爷奶奶这祖孙五人坐在沙发上的合照,我的手里还拿着一个从面前桌上的盘子里挑出的大苹果。

每逢从相册里翻出这张照片时,照片背后的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是我两岁时的正月初一,爷爷奶奶带着堂哥、堂姐、叔叔、婶婶到我家作客。

在闲聊的过程中,爸爸让我和爷爷奶奶、堂哥堂姐祖孙五人合影留念。

知道了我坐的位置后,我急忙找理由,让爸爸先和我上四楼。

  上到四楼,爸爸问我要干什么。

我把心里话说岀来:

“为什么我不是坐中间?

”“因为堂姐是你们三个小朋友中最大的,而且你和堂哥都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当然要在爷爷奶奶旁边。

”爸爸答道。

“可是奶奶已经这么老了,要是让别人看到会不会笑话我的?

”“你这样想就错了,”爸爸接着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别人怎么会笑话你呢?

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为了我们这个家,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才有今天的幸福。

我们作为晚辈的应当孝敬和爱戴她才对。

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你呀!

”我恍然大悟,认识到刚才自己出现的错误。

如果让别人在照片中看到我坐在奶奶旁边,不但不会取笑我,反而会认为我是一个孝敬长辈、富有爱心的好孩子呢!

  我高兴地回到三楼客厅,轻快地走到我拍照所坐的位置上,满怀敬意地拿了一个大苹果,递给奶奶。

奶奶微微一笑,把苹果递还给我,慈祥地说:

“奶奶年迈了,牙齿不中用了,乖孙的心意奶奶心领了,还是你吃吧!

”这时爸爸喊道:

“大家看我这里来!

”我手里拿着奶奶留给我的苹果,凝望着镜头。

只听得“咔嚓”的一声,这一美好的瞬间永远地留在了照相机里。

晒出相片后,我又拿去过塑,收藏在相册里。

  一张照片,里面有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张照片,令我的思绪飞回到十年前;一张照片,给我一次爱的教育。

就是这样的一张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照片,它教会了我要学会尊敬和爱戴长辈。

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篇三:

照片里的故事】

  今天,当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陈旧的相册时,我顿时起了兴趣,忍不住的翻开看一看……

  我小心翼翼的翻开第一页,呈现在眼前的这张黑白照已经发黄,而且图像也是很不清楚。

可想而知,这一定是很早以前的照片。

跟现在的照片相比真是无法并论。

  我慢慢地翻着相册,看着相册里的照片,一张比一张好,而且到后面出现了彩色照片了。

从里面似乎可以感觉到祖国一天天的在变化。

  此时,我脑子里突然好奇起来,这些照片有着这么大的变化,背后一定有着它的故事。

我还是去请教一下奶奶吧。

  在奶奶的叙述中,了解到:

以前人们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想要照相就得上照相馆去照,来回从坐车得花钱,还要排队等候,他们那时用的相机是立式的双镜头海鸥牌照相机,木制的外壳显得很古朴,用的是黑白的135胶卷。

我在看电视的进候,看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照相机体积很大,一块布盖着照相机,而拍摄的人就躲在布里按下快门。

照出来的照片比较模糊,但它却能记录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故事。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照相机走进了家庭。

在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我们家有了一台照相机。

我观察了一下,此时还留着的相机,这种照相机是银白相间的,底部是黑色,在上面有一个黑色的圆片遮住镜头,照相时,一揭下圆片就可以开始照相了。

在往上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是用来选镜头的。

在窗口的上方有一个灰色按钮,也就是快门,想照相时,选好角度,按下就可以了。

说了这么多,只讲了它的好处,该讲讲它的缺点啦!

嘿嘿,这种相机美中不足的就是,照相时还得装胶卷,取照片时还要冲胶卷,别提有多麻烦了,不过,这是彩色的,照出来的相片比较漂亮。

  如今,我们家用的是“三星”牌的数码相机。

它的外表是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小巧玲珑自动伸缩镜头,体积只有手机那么大,便于携带,不再用胶卷了,照片也是更加清晰了,可以直接存入电脑,不用冲洗直接做成电子相册,还可以对你不满意的照片进行删除,真是又快又方便。

  照相机虽然小,但在生活中作用却不小它能捕捉精彩的瞬间,拍摄珍贵的镜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照相机,而且,通过小小的相机还能看出大变化呢!

  我们的祖国也像这个照相机一样,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祖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照相机”,它会拍摄出最美丽、最动人的画面!

  【篇四:

照片里的故事】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全家福对同学们来说一定是很普通,但对我而言,却珍贵无比,仅此一张啊!

  我爸爸是个大忙人,经常出差,不在家。

什么满月酒、什么家庭聚会通通缺席,偶尔在家吃顿饭,但那顿饭一定会很忙。

因为总会有电话声在响,那铃声让人偷讨厌,甚至不舒服。

有时候,我会觉得爸爸不在家,吃饭会更安静些。

  在我外公的“六十岁大寿”的宴会中,爸爸居然出席了。

但我以为也和在家吃饭一样,那铃声会像鬼般地缠住爸爸,但出人意料的是:

爸爸把手机关了。

爸爸、妈妈和我在宴会上,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丽,彩虹般多姿多彩。

在吃饭前夕,我特意叫外公为我照相,我我们一家三口拍下幸福的时刻、美丽的瞬间。

在那张照片中,我们三人的笑容不是虚情假意,而是每个笑容都是那么天真无邪啊!

我还特意把那张照片拿去过放大呢。

  每当我想起爸爸是,只要拿出照片,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个画面,心中就会感受到父亲在我身边。

  此时此刻,我不再觉得那铃声是鬼,而觉得那铃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因为他证明了我爸爸十分能干,我为此而自豪、骄傲!

  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经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拥有理想懂得把晶莹的泪珠藏抑在深处的女生,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是时光吗?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则是儿时如歌的岁月。

  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的老照片。

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颗耀眼的滑动的烟火。

  记得,那是春节的时候。

由于爸爸工作的需要,我们要离开故乡,离开爷爷奶奶。

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躲在小屋里哭个不停,就连春节也是闷闷不乐的。

爷爷奶奶明白这将是在故乡的最后一个春节,为了让家庭气氛活跃,鼓励爸爸买来烟花。

爷爷竟然唱起了多年来一直没唱过的京剧。

  我不明白,离别的时刻,为何这般热闹。

  爷爷奶奶千叮万嘱,希望我和姐姐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还送我们每人一首小诗。

  爸爸放起了烟火,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兴奋的把手迎向天空。

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

  就在我们回过头的一刹那,我惊呆了,全家人齐刷刷的站在那里看着我们,就这样注视着,沉默的空气也忍不住变成了雪花翩翩飞舞。

  从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希望却还存在;纵然,海枯石烂,那深情的目光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张乘载希望的照片不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故乡灿烂的夜空。

  【篇五:

照片里的故事】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张我们一家三口的合影。

照片中我们身穿潜水服,神气地站在湛蓝湛蓝的海水里,笑得灿烂极了!

我一看见这张照片,心中就充满了快乐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那年我九岁的时候,爸爸单位组织到海南岛去旅游。

庆幸的是,我登上了期盼已久的飞机来到了海南岛。

住在旅馆里,我兴奋地彻夜难眠,盘算着明天的旅行计划。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当导游小姐宣布,今天我们将要去海底潜水时,我更是激动得像小兔一样奔来奔去。

  来到了潜水场,教练跟我们说了潜水的要领后,便带我们下了海。

我的心里像装了十五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

当教练问我:

“小朋友,你害不害怕?

”我倔强地说:

“谁说我怕了?

”说着,故意挺了挺胸脯,麻利地穿上潜水服,迈着流星大步扑向了大海。

站在海中,清凉的海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双腿,一阵夹着海水味的清风吹来,我张开双臂,享受着大海的拥抱。

正在这时,教练员对我说:

“准备好了吗?

”“ok!

”我潇洒地做了个手势,一头扎入了海里。

一会儿工夫,许多色彩斑斓的小鱼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围着我游来游去,好似在打量我这个陌生的来客。

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好想跟它们打声招呼,可它们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一个个甩头就走。

突然,我眼前一亮,好美的软珊瑚啊,这些色彩各异的珊瑚看得我眼花缭乱,心中暗暗称奇……

  当我们浮出水面时,摄影师给我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当照片洗出来时,我把它放在了相架里,直到现在还保存着。

  【篇六:

照片里的故事】

  在我们家的影集里有一张非常引人注目的照片,照片里有一位非常精神、帅气的男孩,那就是我。

这张照片是二零零七年的“十一”我和爸爸随团来到苏州——留园照的。

  记得,当时我们进入留园时,导游叔叔说:

“小朋友们,留园里很危险,水可深了,大家要注意哟!

”之后,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东面的一个园子里,大人在津津有味的看风景,我们孩子们却在采集树上的叶子。

我眼睛突然一亮,“啊!

许多金鱼啊!

”成千上万条金鱼摆着各种造型,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可真美!

他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玩耍、有的在吃游人的鱼食,真让人目不暇接……我仔细一看,你有红的还有黄的、橙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湖水是碧绿的,我不知道为什么鱼儿能生活下去?

我估计是湖周围的树的叶子把湖映照成绿色的吧!

看着鱼儿快活的游来游去,我不由自主的问爸爸要了两元钱,买了一袋最好的鱼食。

我拿了一小把鱼食扔到湖里,鱼儿争先恐后的来抢鱼食,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差点掉到湖里,幸亏爸爸眼疾手快拉着了我的衣服,要不我就要和鱼儿在一起游泳了!

于是爸爸就给我拍了这一张照片。

  我一打开相册,就看见了这一张照片,顿时我就想起了这件事情。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了两年多,我还是记忆犹新!

  【篇七:

照片里的故事】

  我有许多照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张摆在我书桌上的照片。

那是我去年在朱家尖拍的。

如果想知道这张照片的故事,就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来到朱家尖海滩的那天正好是沙雕节。

因此,我们一来到朱家尖就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沙雕:

有姿态迷人的美人鱼,有鱼跃而起的海豚,有庄重威严的大城堡,还有……我换上泳装,迫不及待地投向大海的怀抱,阵阵海风夹带着大海特有的清新和湿润迎面扑来,把旅途的疲劳全吹走了。

我心想:

啊!

大海!

我终于见到了你!

正在我暗自高兴之际,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海水涌到我的嘴里,咸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唉!

我还没游泳呢,就成了一只落汤鸡。

真惨!

在海中,我尽情地嬉戏着,享受着大海的温柔与粗暴……

  开始涨潮了,我和姐姐来到金黄色的沙滩上,开始做大山洞沙雕。

我们先堆了一座山,再挖了两个对应的洞,然后把它穿通,最后,在顶上插一片叶子,一个山洞沙雕就完成了。

突然,爸爸说:

“我们把小倪埋了怎么样?

”我同意了,大家就挖了一个坑让我躺在里面,然后把我埋了,只剩下我的一颗小脑袋。

那时候,我可爱极了,妈妈趁我不注意,就把这场面拍了下来。

  玩累了,我们坐在礁石上欣赏着大海。

“哗!

哗!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

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又依恋不舍地退回,沙滩上留下了一条条银边,使大海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虽然,这张照片现在已经有点皱了,但我仍然很喜欢它。

听我说了朱家尖海滩的风景,你是不是也很想去呀?

  【篇八:

照片里的故事】

  家里珍藏着一本相册,那是年近八旬的爷爷的人生缩影。

只有在爷爷生日时,小辈们才能立在爷爷身后,在相片的翻阅中体会爷爷幼年时的困苦拼搏、年轻时的风华正茂、壮年的辉煌成就。

  很小的一张黑白照,那个穿中山装的英俊小伙眉宇间的稚嫩之气还未完全脱去。

虽然才十九岁,他已经为家人生计奔波了五年。

因为家里贫穷,私塾只读了两年半,然后在街上卖香烟,风里雨里,霜打雪冻,一个十岁的少年却咬紧牙关。

他知道每多挣一个铜板,家里明天就能多买一点米,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就可能吃上一个鸡蛋。

这便是我的爷爷,一个早早担起生活重担的少年。

照片将时间定格在1953年。

爷爷在大昌粮坊做了三年学徒之后,被安排到北关粮食服务部,他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到照相馆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然后,又到门市部工作。

1956年8月,爷爷到商丘财贸干校学习。

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爷爷对那次的学习依然记忆犹新:

“一个穷孩子,参加工作才三年,就被派出学习,多光荣啊!

旧社会做事,掌柜的稍不顺眼,一个棒子就抽过来。

解放了,老百姓才翻身做了主人,才有了地位,才能外出学习。

  这张照片是合影照,主席台前,爷爷胸前戴着大红花,手捧淮阳县一等模范的奖状,并记大功一次,颁奖的是当时的县长。

从参加工作,到记功得奖,爷爷仅用了五年时间。

他靠的是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对同事的以礼相待,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九年的仓库保管员,他开展技术革新,采用先进储粮方法,每年减少损失5万公斤。

  1960年,爷爷到省城参加省群英表彰会,被评定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先进工作者”。

在那次会议上,群贤毕至,高手如云。

他见到了来自不同行业战线上的精英,懂得了天外有天,并暗下决心,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为父母家人争光,为单位争光,当然也为他人生的下一个高潮蓄势。

  这张彩色照片好大,拍摄把握的角度也好。

那是1982年的9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爷爷工作的单位——北门粮店视察工作,他紧紧握住爷爷的手说:

北门粮店搞得这样好,就是因为有李景彦。

这张照片和关于爷爷的通讯报道,先后刊登在《中国粮食报》、《河南日报》上,爷爷美名传遍四方。

前来学习经验的人到淮阳一下车,就说我们到北门粮店找李景彦。

爷爷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搬粮上车,抗包上垛,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冬,他都坚持与职工同劳动,共奋斗。

在他的领导下,北门粮店做到了四坚持:

全年营业,每天营业时间15小时,保证随来随买;坚持给城区56户老红军、军烈属、五保户送粮上门;坚持对城郊居民定时定点上门服务,每年送油粮达10万公斤;坚持领导成员常年顶班参加劳动。

为了方便居民,在爷爷的提议下,设置了打气筒、针线包、扎袋绳,处处为顾客提供方便,得到老百姓的如潮好评。

在爷爷的带领下,淮阳北门粮店荣获国家商业部“全国商业先进集体”称号,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模范集体”称号,被团中央、全国妇联命名为“先进集体”。

  这是爷爷佩戴金质奖章的照片,他身后就是无数人向往的人民大会堂。

1985年8月,爷爷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商业劳动模范”,并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表彰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爷爷说起那段辉煌经历,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

“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别说到北京领奖,我们一家人都会饿死好几回。

你们一定要守本分,尽职尽责,把分内的事干好,多做奉献,少讲报酬。

你工作干得好不好,老百姓记得最清楚。

”这张照片放大后摆放在客厅,成为我们全家人无上的荣耀,也时时激励着全家人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合上相册,我看到了爷爷六十年奋斗的辉煌历程。

弹指一挥间,共和国的车轮已前行了六十载,这个古老的国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爷爷见证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也享受到了新中国给他和整个家庭带来的实惠:

从茅棚土屋到高大楼房,从一穷二白到冰箱彩电、吃喝不愁,膝下的儿孙都有了工作。

爷爷正和奶奶一起安享他们如蜜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